Saturday, August 22, 2009

自閉的世界

在形形式式的雜技中,有所謂「丟擲技」(Juggling),這是將一些道具,如圓環、棒子、小球、沙包等,丟到空中再接住,接連着丟擲,不斷地重覆動作,有的物件在手,有的在空中,有些正在落回手,重點是,全不可丟跌在地上。一般來說,同時丟擲的東西最少是三個;世界紀錄裏最多是十三個,在 2002年創出,用的道具是圓環。

一個人只有兩隻手,能同時舞弄十三個環而不讓任何一個落地,真不容易。但相比之下,腦更能幹,能同時接收和處理排山倒海的資訊,包括眼見的、耳聽的、鼻嗅的、身體感覺的,還能不斷作出分析、聯想、記憶、反應。這些能力,絕大部分是後天培養的,這可見於小孩子在成長中,先是遲鈍,後來愈來愈靈敏。不過,後天無論如何鍛鍊,首要條件是先天的「硬件」設備,即須有健全的腦。有自閉症的人,將自己關在內心的世界,不願與外界溝通。「不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應付不來」。自閉者經常逃避別人的眼光。為什麼要逃避?原來,對他們而言,別人的眼光像是一輪閃動的光,須趕快迴避。自閉者「應付不來」,是因為大腦無法同時處理那麼多的訊息。從神經生理角度看,記憶與神經的突觸(Synapse)有直接的關係。突觸是兩個神經細胞「相鄰」的區域;但「相鄰」並不等於「有來往」。其實,神經細胞都互不接觸。若一個神經細胞想把訊息傳給它鄰近的另一個神經細胞,它的觸鬚會釋放出一些屬「神經傳導物」的化學物到一個「相鄰」的區域,之後,神經傳導物會貼在對象的觸鬚上,令訊息以電流的形式啟動。所以,神經細胞的觸鬚愈多,它接收及散發的能力便愈強。換言之,觸鬚的數目直接影響人的反應能力,在吸收及處理訊息方面,不致於「左耳入、右耳出」。

不過,「硬件」好並不等於記憶和邏輯思考亦必然超卓。原來,記憶和思考這些「軟件」的能力涉及凝聚神經觸鬚和突觸區離子通道的活動,靠的是「日子有功」,又稱為「長時程增長」(Long Term Potentiation, LTP)。這方面的營養來源叫「腦衍生神經榮養因子」,它令 LTP 趨穩定,幫助長久性的記憶(Proc. Natl. Acad. Sci. USA, Vol.106, pp.4906-4911),亦可提高邏輯思考能力(Mol. Psychiatry, Vol.11, pp.505-513)。但腦的功能並不止於此。除了思考及記憶,尚須指揮體能的配合,尤其是神經與肌肉的控制;否則便行路時跌跌撞撞、言語遲鈍,口齒不清、口舌不能準確地發音……這些徵狀都源自多巴胺神經失調;須改善的,是「膠質細胞衍生神經榮養因子」(Hum. Gene Ther., 2009年8月11日電子版)。

Friday, August 21, 2009

頭髮補健

雖說是三千煩惱絲,若是沒有了,可能更煩惱。僧人剃度,頭頂上精光,卻留有鬍子(如達摩般),顯然是厚此薄彼。和尚去掉頭髮,用意或者是要叫他人知道自己的選擇——雖仍在塵世,但已「出家」,又或是要表示決心,將世俗捨棄。但想像中,服侍這光頭應頗費工夫,令「俗務」起碼多了一件。我每天剃鬚,頗厭其煩;若須「刮頭」,應更費時。滾圓的頭顱,要刮得乾乾淨淨,並不容易,何況縱有一面鏡子在眼前,有一大半部位也看不到。用的工具不論是剃刀或鬚刨,角度須拿捏得準,工夫以外,更需功夫。僧侶們本有髮而去之,對一些缺少頭髮者而言,可真是暴殄天物。

不少讀者問我有關頭髮補健的問題,其中包括如何防止禿髮、如何增加頭髮、如何令黑髮不致變白等。禿髮的主要原因是毛囊凋亡。這可以是自然隨年齡增長而發生的,也可能是毛囊缺乏營養,或是毛囊被一個叫 DHT(全名 Di-Hydro-Testosterone)的化學物破壞。毛囊的養分靠血液輸送,若勤加護理,包括經常適當地梳洗,都可以增加血液流動,保持毛囊健康。在這方面,有一個本來用來治療高血壓的藥叫 Minoxidil,能越俎代庖,令脫髮情況改善。它藉增加一氧化氮令血管舒張,免它們因缺乏營養而自滅。至於 DHT,它來自雄激素。若體內雄激素的分量增高,肝會用五甲還原酶(5-Alpha-Reductase)把雄激素轉為 DHT。要應付這情況,是吃一種原本用來防止前列腺肥大的藥,叫 Finasteride,以抑制五甲還原酶。

但禿髮並非病,不應隨便拿這些藥來試,可考慮補健食品:要促進一氧化氮,可服用精胺酸(Arginine),亦可用「鋸棕櫚」抑制五甲還原酶。若頭髮漸趨稀薄,有沒有方法令其茂盛一些?一組德國漢堡大學學者發現,服用肉鹼(L-Carnitine)能顯著地增髮。其機制是藉着提升細胞的新陳代謝,幫助頭髮增生(Exp. Dermatol., Vol.16, pp.936-945)。至於應付白髮,須知頭髮轉白的主因是供應色素給毛囊的黑色素細胞凋亡;催動凋亡者是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在製造黑色素時,細胞同時會造出有破壞(氧化)功能的過氧化氫(Melanoma Res., Vol.6, pp.341-349),若黑色素細胞缺乏「抗衡氧化」的酵素(例如 Sulfoxide Reductase),過氧化氫會將一個負責製造黑色素的生物酵素(叫酪胺酸酶)廢掉。這方面的補健食品是蛋胺酸(Methionine)(見 FASEB J., Vol.23, pp.2065-2075)。此外,五羥黃酮(Quercetin)亦能協助黑色素細胞製造黑色素(Pigment Cell Res., Vol.17, pp.66-73)。

Thursday, August 20, 2009

吐故納新

昨天提及老子《道德經》中的說話,大意指空碗可以盛載東西、空屋可以住人,強調「空無一物」的好處。進一步的做法,莊子有好介紹,他提議「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其中說的「吐故納新」,正正是將身體內混濁的舊物吐出來,騰出空間,讓新鮮的東西可以走進去取代之;配合(前一句)深長的呼吸,(後一句)學鳥獸姿勢做體操運動,那就可以延年益壽了。

身體中,若膽囊不能將膽汁「吐故」,便會屯積,日積月累,最終可能導致膽石出現。機制上,食物中的脂肪刺激十二指腸,令其分泌一個叫 CCK(全名 Cholecystokinin)的膽囊收縮素;CCK 放鬆膽管的括約肌(叫 Sphincter of Oddi),同時也收縮膽囊,這便會「開閘」,放出膽汁。膽汁中的 Deoxycholic Acid 可以乳化脂肪,令油性的脂肪更能與水性的環境「水乳交融」,方便小腸消化脂肪。否則,若脂肪原封不動到達大腸,可令大腸內的脂肪比例增加,截劫(吸納)一些脂溶性的維他命(例如維他命 D 和 E),間接令大腸減低吸收這些重要的維他命。膽汁中的另一個重要成分是膽固醇(Cholesterol)。先是肝細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肪蛋白(LDL)接受體」不停地把血液中的 LDL 拖入細胞內分解,之後把分解出的膽固醇經膽汁送到小腸,再恭送出門。一旦「膽淘空」受阻,大量的膽固醇便滯留在膽管,形成膽石。正常情況下,肝細胞用一個叫 CAH(全名 Cholesterol Alpha Hydroxylase)的生物酵素,將部分的膽固醇轉為膽酸。所以若能加強 CAH 的作用,膽石便不容易形成。

有一個補健食品叫蘋果果膠(Pectin),能透過提升 CAH 而減少肝的膽固醇(J. Nutr., Vol.125, pp.454-458),防止及減少膽石(Experientia, Vol.40, pp.350-351);另一方面,它能藉一個叫 CEPT(全名 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的蛋白質,減低肝內及血內的膽固醇(J. Nutr., Vol.128, pp.1944-1949),尤其是血中的 LDL(J. Lipid Res., Vol.36, pp.2394-2404)。再研究下去,原來果膠會被寄居在大腸的細菌轉化為小分子的脂肪酸,後者能抑制肝中一個製造膽固醇的生物酵素,叫 HMG-CoA Reductase(Can. J. Anim. Sci., Vol.51, pp.121-127)。

順便一提,要消除便秘,一般對策是多吃植物纖維,但這只不過是令「東西」不會「滑不溜手」而已,更好的方法是用一個叫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的神經傳導物去刺激腸的平滑肌,增加腸的蠕動。什麼東西有此能耐?正是蘋果果膠。它能強化(Synergize)乙醯膽鹼,幫助腸一下一下地蠕動,將消化食物後的廢物一步一步地移走(Bull. Exp. Biol. Med., Vol.141, pp.430-432)。

Wednesday, August 19, 2009

先讓乘客落車

老子《道德經》有道:「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埴是黏土,將它捏成器具,用其中空位盛載食物;建房子時,須開闢門窗以走進去。兩種做法的要點都在於令實物中有空位空間,方能利用。

金庸將這道理融合於武俠小說情節中,最先見於《射鵰英雄傳》,他老老實實地把老子這幾句話搬過來,借本是道家的周伯通口中道出。「周伯通順手拿起剛才盛過飯的飯碗,說道:『這只碗只因為中間是空的,才有盛飯的功用,倘若它是實心的一塊瓷土,還能裝什麼飯?』郭靖點點頭,心想:『這道理說來很淺,只是我從未想到過。』周伯通又道:『建造房屋,開設門窗,只因為有了四壁中間的空隙,房子才能住人。倘若房屋是實心的,倘若門窗不是有空,磚頭木材四四方方的砌上這麼一大堆,那就一點用處也沒有了。郭靖又點頭,心中若有所悟』。周伯通憑此道理創出「空明拳」,他繼續解釋:「要旨就在『空』、『柔』二字,所謂『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至於招式名稱,也是照搬:「第一路『空碗盛飯』、第二路『空屋住人』」。在之後的另一套小說《天龍八部》中,金庸仍沿用這思路,表達方法可隱晦多了。逍遙派掌門人無崖子想要將自己七十餘年的「北冥神功」修為,盡數注入虛竹和尚的身體中,第一步,先得把虛竹原來修練得來的少林內力,全都化去。

再去到《笑傲江湖》,同樣的意念,用另一套武功顯現出來,更臻化境。任我行的「吸星大法」,精髓之處在於「當令丹田常如空箱,恆似深谷,空箱可貯物,深谷可容水。」練時須「散功,化去自身內力」,「丹田有氣,散之任脈」,令自己「如竹中空,似谷恆虛」,於是能將敵人的內功吸過來,令自己的功力馬上增加。

地鐵廣播:「請先讓乘客落車」。原有的乘客離去,騰出空位,新的乘客才能進去。我們的身體把一些東西「攬到實」,不肯放手,愈貯愈多,比如葡萄糖;不但脂肪細胞積聚,整個人肥胖擁腫,更令細胞產生胰島素去抗拒,任由糖分在血中漂流;糖分於是漏入尿中,出現糖尿病;最後多種併發症接踵而來,包括心臟肥大、腎衰竭、失明等。所以懂得適當地放手,減壓減磅,是補健第一大法。別的例子:胃是用作消化食物的,任務完成,消化了的東西須往前送,假如這裏發生問題,胃淘空(Gastric Emptying)有障礙,便出現胃呆(Dyspepsia):胃誤以為工作尚未完成,於是「加碼」,導致胃酸分泌過量;若膽囊不能正常淘空及收縮,便可能會因膽汁屯積而導致膽石出現。

Monday, July 20, 2009

人體的司令台

不同意〈進化論〉的人,有一個論點。他們說,你試把一堆死物,例如石塊、水、鑛石等放在一處地方,不論放多久都不可能有生命孕育出來;所以他們說,根據〈進化論〉,地球最初就是這模樣,生命也就不可能「起步」,遑論「進化」。我有一位朋友對此作解釋,認為地球上最先的生命來自能量。地球在動,也有地心吸力等,是「動力」;太陽給予地球「光」和「熱」;物質中的分子相互間有「磁力」、「電力」,以至「輻射」。這些各式各樣的「能」,把本來死氣沉沉的地球攪「活」起來:水能動;空氣也在動,間或產生雷電。這些能量,把一些沒有生命的元素,例如氫、氧、氮、碳等組合在一起,形成最基本的蛋白質。這些東西受到不同能量日以繼夜的衝擊,包括陽光、水流、電殛等,便產生反應,換言之,也就「活」起來,甚至愈來愈「活」,有部分能將自己「活」的成績延續下去,不讓它湮滅,於是形成「進化」。這程序一點一滴而成,花的時間何止億萬年?人類有記載的歷史才不過數千年,人的生命亦只有數十年,相比進化歷程中須耗的時間,微不足道;若以人的經歷與智慧去想像地球生物的進化,自是無從想起。

這位朋友不是無神論者。他認為「神」與〈進化論〉可以並存,因〈進化論〉只能追溯到地球未有生物時的情況;然則造成生命的能量是從何而來?一路想下去,冥冥之中應自有主宰;這個主宰不可能是人,乃就是我們所稱的「神」。

好有一比。有人吸香煙,是一根接着一根,用快要燒完的煙頭,點燃另一根新的香煙。生物也是這樣,一代人生出下一代人,一棵樹結出果實,成為另一棵樹。香煙中的「火」,正如人體中的生命,是一種「正在活動中」的現象;火能從一根香煙傳給另一根香煙,但若一旦熄滅,就沒有了,剩下的,除了煙灰,是一截尚未燒盡的煙頭。一個人一生中能發熱發光,也能把生命傳下去給新的一代,但去到生命終結之時,什麼也再沒有了。從前一生中的光、熱,甚至「煙圈」、「煙灰」,都變成「往事只能(給他人)回味」;剩下來的軀體,終歸會化為烏有。

用另一個角度去看,人的身體,是一大堆不同東西的組合。在活人中,這些東西都在活動;在死人中,活動都停止。活動大致上可分兩種,一種是能看到的,包括外在的肢體動作、眨眼、鼻孔吸氣等,也包括隱藏在體內的心臟跳動、養份交換、新陳代謝等;另一種也有實質的操作,但操作的主要媒介不是身體的器官或組織,而是能量。這些能量傳到腦部,也就是去到人體的司令台。

Monday, February 16, 2009

不同而和

  收到一位讀者的信,心中有些悵惘,沉思了好一陣子,良久不能釋然。信中大意指我有些時在本欄中大談「政治」,他說我離題,並表示對此大不以為然。

  我在想,有沒有談「政治」?這可得從三個角度來看。第一是「何謂政治?」試走上維基百科查一查。它大意說:「政治是一個團體進行『集體決策』中的一個過程;也是各種團體或個人,為了各自的利益,所結成的特定關係。一般來說,這個詞多用來指政府、政黨等治理國家的行為。」用宏觀的看法,我可說是曾經花過一些篇幅,其中談的東西涉及多個國家以至香港的管治問題。

  第二,為什麼這樣做?幸虧在未收到這位讀者來信之前,我已經說了,不然現在才說,可能會被看作是逼出來的辯詞。我在每一篇文章的開端,往往都有一段引子,內容天南地北,無所不談,因為光是闡述醫藥,不免枯燥,先說一些別的東西,可增加趣味;有的時候,若能想到比較貼切的題材,更可把將要說的醫理和藥理等,先來一個更通俗易明的「類比」。正題好比是白麵包,引子是果醬;放在一起,味道好一些,令讀者更容易入口。在這方面,相信常看本欄的讀者都會同意,在過去一千五百多篇文章的引子中,涉及所謂政治者,只是極少數。

  第三,政治是骯髒東西,可能不少讀者都不愛談政治;在「康和健」的框框內,何必碰它? 我認為這要看文章的具體內容和出發點。例如我談及偉哥,其中牽涉到男人的性趨向及能力,可不是誨淫。另一方面,談偉哥的出發點是要指出它的實效,令各位明白,知所選擇;我既不是為藥廠吹噓,更不是存心與生產商過不去。同樣,在論述「管治」之時,我的出發點是要討論最基本的「群體」利益,相對於群體中每個人的「個體」利益;並不是為某些人吹噓,也不是與某些政黨過不去。因此,不能說我談的東西是「政治」,只是涉及管治而已。

  如果世界上每一個人能獨處自己的山洞中,自給自足,不須與其他人共處,那就完全不需管治;政治之設,也無從說起。但事實上,人類不免需聚居,聚居也不免會帶來交往磨擦;於是有人走出來,想為群居的人建立一個秩序。我想指出的,乃秩序是為民生而立,不應反過來,大家正在好好的生活,硬要將社會套進某一種秩序的模式。無論如何,秩序之設,必須要以「人人能活得好」為大前提;在這前提下,事情有緩急輕重之分。雖然每一個人對緩急輕重的見解,必有差別,不過,在不同的見解下,應以「和」的態度進行解決;除非去到水深火熱的境界,不應探取「鬥」的方式。像身體保健,如果不是顯著有病,何必以猛藥攻之?

Saturday, February 14, 2009

進士與秀才

  一位朋友的女兒,動不動出風疹(又稱蕁麻疹Urticaria或Hives),此外更經常腹痛、大便不正常,因而十分困擾。看來她是感染了一類屬過敏性腸症候群(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的狀況。我替她選擇了一些補健食品,吃了之後,兩方面的情況都大有改善。朋友說:「你這個藥真靈,真是藥到病除」。我說:「你錯了,這不是藥,只是補健食品,藥是須有專門藥效的。以西藥而言,一個藥由開始研究直至成功通過審批,要動用數以百計的專業人員,鍥而不捨地集體工作,其中有一定的程序規範、品質要求,經反復驗證,投入不少時間金錢,最後要由政府有關部門審核通過,才能公開出售,才能給病人吃。用中國的科舉制度作比喻,每一個藥都是進士,正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至於補健食品,是一些沒有功名的秀才,無論才學怎樣好,一天未能金榜題名,一天不能做官」。朋友問:「這樣說來,藥應比補健食品好得多,但為什麼我帶女兒看了不少醫生,吃了不少藥,成效都是差強人意?」我說:「因為身體中發生的情況,縱是帶來『不適』,不一定是『病』;另一方面,就算是病,也未必會有現成針對性唾手可得的藥,因為藥廠做的終歸是『生意』,投入了資本,求的是利潤;沒有錢可賺的藥廠不做。因此,不少身體的『不適』,都是無藥可吃。但『無藥可吃』,並不是等同『全無對策』。須知世界上有不少天然東西(也就不是人造的藥),本來對人體就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人類在漫長的進化中,一向在有意無意間,把這些東西吃進肚;這些東西也一向有幫助人的成長,補其不足」。

  朋友說:「若是如此,可否不吃藥,只吃補健食品足矣。」我答道:「要看情況。藥是經千錘百鍊造出來的,當然有特效,在緊要關眼,能運轉乾坤,甚至起死回生。再者,吃藥須問醫生,醫生有專業的能力,對病人先作診斷再對症下藥,必要時輔以手術,因此,有病應看醫生,聽醫生的話吃藥,這是不可或缺的。但在一般日子中,若想調理身體某些不適,或者在日常食物以外,吃一些補健(食物補充Dietary Supplement)性質的東西,無可厚非,甚至理所當然。再拿『進士與秀才』做比喻,進士被皇帝欽點,做了縣官,有管治的能力;但一般百姓若發生糾紛,不一定要去縣老爺處擊鼓鳴冤;家族繁雜之事也是官府管不來的,找族中長輩處理可能更好。再者,尚有一些『情況』,例如小孩子需受教育,否則長大後不明事理,這種能力修養,也並非縣老爺的權威可以促成,反而找一個沒有功名的秀才做教師,慢慢地做培養的工作,更為適合。問題是,怎樣去找適當的人選,處理不同的事。吃補健食品,也要有根據,不應只是盲目跟風」。

藍牙

  人心無厭足;可能這也是人類進步原動力之一。以電話為例,今天手拿一個手提電話(移動電話),無論身在世界哪一個角落,理論上都可以馬上聯繫得到。無疑比從前方便得多了,但能否更方便一些?例如,要騰出一隻手拿著電話放在耳邊聽,這有多累,能不能省掉手的勞動?這叫免持聽筒操作hands-free operation。在1994年,愛立信公司開始循這方向研發,目標不但是要省卻手持聽筒,亦期以用無線方式,將電話和其他電腦或通訊配件連起來,達至低功能消耗及低成本的無線通訊連接。在操作技術方面取得成果之後,接著須做的,是設立一套統一標準及規則,俾使各種不同牌子、不同設計的產品,都能管用(此所謂「兼容」)。在1999年,業內的主要生產商成立「興趣小組」,走在一起討論,終於制訂了「藍牙」技術標準。憑這技術,可以把一個有掛勾的耳筒掛在耳朵上,耳筒不須有電線連著手提電話,可以很瀟灑地通話,雙手也能空出來做其他事。

  有人質疑,這東西總得牽涉電波,放在耳邊,也就是貼近腦部,電波會不會對身體產生不良的副作用?跟據美國NIH互聯網的資料,長時間戴著藍牙耳筒可能真的會出問題,問題之一,在於腦的神經細胞,可能會受到氧化式的傷害(Oxidative Damage)。是這樣的,極微弱頻率造成的磁場(Extremely Low Frequency-Multiple Field, ELF-MF),會產生小量氧自由基。若細胞長期受到ELF-MF影響,其內的遺傳物質DNA會受到破壞,出現一種叫8-OH-GUA(8-HydroxyGuanine)的異樣成分(Int. J. Radiat. Biol., Vol.84, pp.789-795)。在2009年1月15日出版的《全環境科學》學報中,一組學者報道說,曾在五十二位工人身上,測量他們在受到ELF-MF影響後體內免疫自然殺手細胞的功能。發現ELF-MF能嚴重干擾工人的免疫能力(Sci. Total Environ., Vol.407, pp.1218-1223)。

  長久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氧自由基會造成細胞衰老;但沒有人能找到直接解釋細胞衰老的機制。另一方面,雖然衰老了的細胞含有8-OH-GUA,但沒有人能證明,到底是8-OH-GUA促進細胞衰老、抑或8-OH-GUA只是衰老後的一個生物指標。在2009年1月6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中,終於有學者說找到8-OH-GUA能直接造成細胞衰老的證據。他們的實驗證明,如果干擾細胞一個負責清理8-OH-GUA的生物酵素,細胞便會出現各種衰老的特徵(Proc. Natl. Acad. Sci., Vol.106, pp.169-174)。簡單的解釋,是8-OH-GUA會令細胞造出有缺陷的蛋白質。在這方面,另有京都醫學院的研究員做實驗,藉紫外線在皮膚細胞產生大量的8-OH-GUA,之後他們發現,除非細胞能將8-OH-GUA消除,否則皮膚細胞便會衰老(J. Dermatol. Sci., Vol.50, pp.169-176)。

Friday, February 13, 2009

等多八個月

  有一句說話:You canno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老狗學不會新把戲。是不是年紀大的狗智力減退了,動作遲鈍了,因此無論你怎樣用心教,牠就是學不會?相信這都有影響,尤其因為在狗而言,所謂「把戲」,都是一些有關身體操作及體能方面的活動,年紀衰老後,活動能力肯定走下坡。但這句話若用在比喻人,可會另有別的意義。以電腦為例,有小部分老人家到今天仍不懂電腦,也不想學。這並非基於體力問題,亦不應是智力不足,更大的原因是心理方面的抗拒,怕煩,或者乾脆是「沒有電腦我也活得好好的」這種頑固思想。還有另一個原因,真的是源自「力有不逮」,因為多年來的思想保持一個範式,日子有功,已是僵化了,再也扭轉不過來,你要他跳出框框,作另類思考,談何容易?在電腦的操作方面,這現象最明顯。年紀愈輕的,對電腦愈親切,就像我們用手拿東西,十分自然,唾手可得,輕而易舉,毫無困難。年輕一代,從小已是生長於到處有電腦的環境中,早已適應了這氣候,融入了這種「人」與「物」兼容的境界,不像一些「上代人」,與電腦格格不入。

  不過,有一種新科技產品絕少老人不懂得用,或抗拒不用,此乃手提電話,亦稱移動電話,日本人稱之攜帶電話。老人家對這東西最普遍的劣評,只是「功能太多太複雜了」,有人說:「只要給我打通電話就夠了,最好是按鈕大一些,能看得清楚,也不會按錯;什麼攝影、遊戲、互聯網,通通不要。」另有些人想到壞的方面:「人人都用無線的電話,電波飛來飛去,到處都是,我們生活於其中,健康會不會受影響?再者,聽電話時電波盤旋在腦邊,會不會做成傷害?」

  世界衛生組織WHO承認「電磁場」確實有影響環境,但認為以現在的頻率水平而言,不致於惡性地影響人體。何謂電磁場?流動的電叫「電流」,我們天天在用;靜止的電產生「靜電場」及「靜磁場」。統稱的電磁場,具一種隱性的能量,能與電產生作用。電磁場其實是自然環境現象之一,正如地心吸力亦是;只是人為的電波操作,令其程度更嚴重了。我們與電波接觸,在所不免,電波甚至可以來自微波爐、光管、遙控器等。英國的Health Protection Agency指出,一個人處於高電磁場的環境中,例如城市中的Wi-Fi熱點(即是可以無線上網的地方),逗留十二個月,其所受電磁場的影響,只等於聽二十分鐘手提電話。

  然則聽手提電話是不是有害?WHO在這問題上的研究報告,要待10月才開始公布;但多國政府都勸喻國民少用手提電話,以及使用不須手持的(hands free)。但上個月已有報告說連手持的也會產生氧化式的傷害。明天再續。

Thursday, February 12, 2009

手提電話有害?

  自工業革命以來,科技突飛猛進,至今更是一日千里,每天都有新發明;有理論性的,也有實用的,有寸進,也有突破。在這過程中,每一樣新的事物,都須有一個名稱。以通訊而言,最先有「電話」,這中文名詞與英文的原字telephone並不完全符合。因為tele與phone源自希臘文,本意指「遙遠」與「發聲」,雖然其中有利用到電力,但英文原字強調「距離」,把「電」的角色隱藏了;中文名稱則傾向表彰電的功能。之後發明了telegraph,乃是「遙遠的書寫」,傳的不是聲音,而是「文字的訊號」。最初「傳」的操作,須依賴電線,及後想出了新方法,直接發—收電波,也就摒除了電線,是為「無線電」wireless。這裏用的字,中英文兩者其實都不大對。英文全名應是wireless telegraphy,不應只述其「無線」;中文則應是「無線電訊號的遙遠傳送」。接著,電波的發放—接收技術,日新月異,如百花齊放;表表者有收音機、雷達、無線電視。這三個名稱,代表了三種不同的稱謂方式。雷達的本字RADAR並不是英文,而是所謂「首字母縮略字」acronym,來自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電波的偵察與測距)的首字母;中文則是音譯,不是意譯。「電視」一詞也犯了「與英文原字不符」的毛病,因為原字television的解釋是「遙遠的視像」。至於「收音機」,這個名稱既不切合英文原字(radio本來的意思是「電波的傳送」),亦將這機器的功能說錯了,因為收來的只是電波,不是「音」,只是電波能被這台機轉變成聲音而已。細看這些五花八門的命名方式,饒有趣味。

  電話的概念,早在十九世紀中已有公開發表;至於電話機,於1870年代才有最雛型的實物造出來。在其後的百多年,電話主要依賴電線做媒介;期內只有短距離的無線裝置,例如室內的無繩電話(Cordless telephone)和室外的無線對講機(Walkie-talkie)。一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才有一位任職於摩托羅拉的研究員,首先造出拿著到處走動時仍能發放及接收聲音的電話。香港人叫這東西做「手提電話」,這名詞有點「以全概偏」,絕大多數電話都須「手提」(不然的話,難道「腳提」?)。不過香港人加諸於這個新發明的另一名稱,卻能發揚光大,另闢蹊徑,自成一家,此乃「大哥大」,現在另有其獨特的含意。回說手提電話,國內稱之為「移動電話」,可能因外國有人叫它mobile telephone。在美國,卻另有一個較普遍的名稱cellular telephone,因須有收發站之設置,才能構成電波傳送的網絡;每人手上拿著的電話,都是經這網絡互通的。收發站是cell sites,電話也就是cell phone了。說了半天尚未到題,明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