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07, 2008

認識地球生物

  有一個人的名字,每天在世界大多數地方都有人公開地念出來,可能是所有人名中被提得次數最多的。這個人是誰?不是耶穌,耶穌是宗教人物,不可混為一談,況且尚有其他宗教,例如回教,教徒每天定時祈禱,其中念到的聖人名字,人次數目不遑多讓。最經常被人提到名字的凡夫俗子,可能是攝爾修斯(Celsius),簡稱攝氏。全世界都用攝氏溫標來計算室外溫度,只有美國及少數其他國家例外,電台電視台每隔一段短時間就宣告:現在是攝氏若干度,你說他的名字是不是提得最多?不過,現在沿用的攝氏溫標,其實與攝爾修斯原來訂下者大有不同。當初他是以一百度為冰點,氣溫一路上升,度數一路下降,直至零度,乃水的沸點。現在通用的制度是反過來,水在攝氏零度結冰,在一百度轉變成氣體。將這個溫度計顛倒過來的人,是十八世紀的一位瑞典科學家,叫林奈(Carl Linnaeus)。

  對研究自然學的科學家來說,林奈的名字響噹噹,比較一般人心目中的發明家愛迪生,有過之而無不及。林奈首創現代生物學的「分類命名」方法。在1753年,林奈發表《植物種誌》(Species Plantarum),提倡以拉丁文來為生物命名,每一個生物的名稱都採用兩個字,以劃分其種屬。好有一比。中國一些大家族,祖先訂下一個句子,作為歷代子孫取名的劃一選擇。例如訂下一句「國富民強」,兒子的名字都嵌入「國」字,去到下一代,每一位男丁皆有用「富」字,如此類推,於是能將家族各人連起來,一看就知道是同源,另一方面,輩份清清楚楚,不會混淆。林奈用命名的方法,將所有生物有系統地分門別類,先是幫植物命名,後來也用同樣的方法為動物命名,此種命名法,一直沿用至今。

  在過去的二百五十多年,全世界科學家跟隨着林奈的步伐,每發現一個新品種,就給他取一個名字。至今叫得出名字的品種有多少?總數大約一百八十萬。多嗎?不算少,但比較全球所有生物的數目,不到二成;如果連各式各樣的微生物也算進去,可能不到百分之一。我們花費天文數字,去到月球以至其他星球,目的之一,是研究太空的生物,但對自己地球上的,知識尚是十分貧乏。

  舉一個例。今天用來對付細菌主要的藥,不少屬抗生素,來自不同的真菌(Fungi),經人工方法合成。我們看這些真菌,不能將它們與那些導致香港腳的微生物相提並論。真菌在全世界生物的新陳代謝和循環進化中,起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少已知的真菌,對人體健康極有好處。我們現在所知的真菌品種,大約有六萬。全球實際數目有多少?估計不下一百五十萬。我們原來是如此無知,情況是不是很值得憂慮?尚好,一些有心人現正努力,希望迎頭趕上。明天續談。

Thursday, November 06, 2008

細胞的修補

  1932年9月,美國的洛克菲勒大廈剛建到第六十九層,《紐約時報》派了二十七歲的攝影師Charles Clyde Ebbets去到建築地盤,為當時這幢數一數二的高廈(全高七十層)拍攝一些足以留存紀念的照片。Ebbets曾做過飛機特技表演員,有膽子在飛行中的飛機機翼上走動,完全不畏高。他爬上建造中的最高層,蹲在一條懸空的鋼樑上,在他面對着的另一條鋼樑上面,坐着十一個建築工人,他替他們照了一張照片,其後在10月2日刊登出來,這就是著名的Lunchtime atop a Skyscraper(在摩天大廈上的午膳時間)。照片可見鋼樑約兩呎寬,是鋼架上孤單單的一條,十一人大家排排坐在上面,每人的腳都吊在空中,背景是紐約市的天空,可見稀疏的雲層,遠處是房子的屋頂;工人們正在午膳,雖在極高處,身上卻無安全帶,談笑自若,像是坐在公園長椅上。每次看這照片,手心都不禁冒汗。真不知道他們怎樣練成這本領。正如我們的搭棚工人,能在棚架上爬上爬落,捷如猿猴。

  搭棚可以說是國技,外國人第一次見到,瞠目結舌。棚的功用大矣哉,不但建築中需用到,平常的外牆修補工作,也少不了它。在細胞的層面,若是DNA有了創傷,亦須有「搭棚工人」修補,這些工人由一類叫Ku 的蛋白質擔當,其中包括兩個不同的成員,按它們的分子量,分別叫Ku70和Ku80。兩者合在一起,像一個兜,兜在斷成兩截的DNA折斷處,也就是尾端。除了形狀像兜,它們也能沿着DNA的鏈條攀下去,像織補衣服一樣,把缺失的部分織回來。

  織補後能否完全回復舊觀?當然不能,但至少衣服尚可繼續穿。細胞雖然還能活下去,但功能肯定打了折扣;此乃細胞衰老的原因之一。如果Ku70和Ku80不相救,細胞會引發一個自滅機制,因而死亡。具體的情況:一旦細胞的DNA變質,例如斷了兩截,一個叫BAX的蛋白質會在細胞內的粒線體(火爐)身上鑽一個洞,令粒線體內的火種(細胞色素C)漏到細胞核,「一把火」把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燒熔殆盡。在這方面,Ku在幫手修補DNA的同時,會抑制BAX,防止細胞「一時想唔開」而自殺。有一種癌叫 Neuroblastoma,多在兒童身體中出現,患上了九死一生;一組日本北海道大學的學者發現,可以藉着刺激一個叫SIRT1的蛋白質,令這些癌細胞內的Ku和BAX脫鈎,從而令癌細胞集體自殺(Proc. Natl. Acad. Sci. USA, Vol.105, pp.15599-15604)。什麼東西能刺激SIRT1?答案是葡萄中的Resveratrol。但須注意,要吃的話,須服食正牌的葡萄子素(冒牌貨叫花青素Anthocyanin),純度要高,還有,須與五羥黃酮(Quercetin,來自洋葱)同服,否則徒勞無功,因為肝會擺烏龍,把 Resveratrol當作毒排出體外。

Wednesday, November 05, 2008

培補元氣

  我爸爸姓顧,我自須姓顧;爸爸給我的名字叫「小培」。老實說,我曾想過改另一個名,因為自從覺得自己已是「大」人後,就開始感到這「小」字十分彆扭,加上英文讀法是將姓氏放在後面,普通話發音的「小培顧」,竟成為「小屁股」。像是冥冥中早有注定,爸爸原來有先見之明。我在三十四年前去美國讀書,本想讀醫科,最終以細菌學結業,之後在異邦做研究,兜兜轉轉,今天回歸香港,做的工作,正與我名字配合,乃是幫大眾「培補」身體。這個「培」,可不是什麼大事,只是吃一些普通到再不能更普通的健康食品,每天吃一點點,花費的金額也小,因此是「小培」。連着的「顧」字,原來另有典故。《戰國策》中有道:「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引申出來的成語「顧犬補牢」,比喻在事情緊急或出了差錯時才設法補救,「未為晚也」;雖然發現自己身體有衰敗的狀況,但開始「小培補健」,尚來得及:你說是否湊巧得緊?而且「顧」的英文拼音是Ku,恰恰正是替細胞做「修補」工作的蛋白質,它修補的層面,在於細胞中的遺傳物質 DNA,也是小到不能再小,換言之,亦可以稱之為替細胞「小培」的Ku。

  DNA的形狀像扭麻花,其中是互繞的兩條長鏈,我們分別稱之為「正」、「負」。每一條長鏈上是一連串的遺傳密碼,密碼基本上只有四種,在學術研究中,我們分別用四個英文字母(C、G、A、T)來稱呼它們。如果「正」的一條攜帶的遺傳密碼是ATGC……等等,在「負」條的相對位置上,必然會是TACG……(A和T、G和C,分別相對,永遠如是)。所以,若任何一條因某種原因(比方,紫外線的侵害)而遺失了一截,細胞可以憑另一條上面A、T、G、C的排列,把缺失了的那一段重造出來,也就是修補失落了的部分。可是,假若「打孖」的DNA在同一位置斷了一截,要修補便十分棘手。好有一比,辦公室有一個重要檔案,必須保存,為了不想它失落,我們用照相機將它逐頁照下來。照完後,我們存有完整的兩套,一套是原文正本,另一套是菲林負片。在正本中的黑色,負片上見到的是白色;正本上的白色,負片上則是黑色。假如正本中有一頁遺失或損壞了,我們可以憑負片的同一頁,把缺失的一頁重新造出來。但假如正本的第二十一頁不見了,同時負片中的第二十一頁也找不到時,那就棘手了。可是,即使棘手也得修補;這個任務,落在一個特殊的蛋白質身上,這個蛋白質,我們稱之為Ku。Ku有兩種,分別叫Ku70和Ku80。兩者的分別,在於它們個別的分子量(70kDa與80kDa)不同。Ku如何修補DNA?方法是兩者合在一起,像一個兜,兜在斷成兩截DNA的折斷處,也就是尾端。詳情明天續談。

Tuesday, November 04, 2008

保健與補健

  我一向鼓吹「補健」。有一位朋友告訴我,他曾在辭典中找「補健」這個詞,但找不到,只能找到「保健」和「保健食品」。我說,據我所知,「保健」一詞不見於古籍,中國人一向說的是「進補」、「補養」、「補品」。日本有「保健所」,是處理地區居民健康和公共衞生事務的政府機關,所以「保健」可能是源自日本的外來語。單單看「保健」一詞,可以將它解作「保持健康」,其中的「保」字,有「不讓它受到損害」的味道,例如用於「保護」、「保衞」、「保存」、「保固」;其中的含意,是屬「維護」性質的。但一般所謂「保健」的食物,其用途並不在於消極地、蓋括性地維護健康,而是進取地、針對性地補充日常食物之不足,希望能將尚未達標的身體狀況,帶到健康的水平;因此,用「補」字是更貼切。我提議他試查看維基百科中這個名詞的中英對照,其中「保健食品」一詞並沒有自己的條目,若以這四個字搜索,走出來的課題會是「膳食補充劑」,英文是Dietary Supplement,可見「保健」云云,並不適當。還有,「保」字本身會引致一個美麗的誤會,因為好像是一個承諾,吃了「保」會帶來「健」康,令人產生「安枕無憂」的錯覺,偏離了應有的意義。我把「保」更正為「補」,乃實事求是之舉;表示身體缺乏了某些東西,於是輔以補健食品,「補」其不足,只此而已。這位朋友來自國內,說普通話,對這兩個字的分別馬上能察覺到,因為讀音迥然不同;若用廣東話,發音一樣,意義上的重大分別,很容易就忽略了。

  尚有值得注意的,「補」是指「幫補」、「補遺」,換言之,是協助性的。相對來說,與其他另一些「補」的功能,大異其趣,各有所謀。首先,這不是「補給」。一個人的生存條件之一,是需要有不停的補給,包括氧氣、水分和食物,這差使是補健食品擔當不來的,也就是說,不能拿補健食品當飯吃。

  清朝時有品級的官員官服上有繡章,綴在前胸與後背,文官繡鳥,武官繡獸;官職大小依此辨別。文官一品繡的是仙鶴,二品繡的是錦雞;武官一品則是麒麟,二品是獅子。這些繡章叫「補子」,又叫「補服」,所以官服有「補掛朝珠」之稱。補子的功能其實不在於「補」,因為不是用來掩蓋衣服的破爛部分,而是用來顯示訊息,也令衣服更華麗,乃是錦上添花。補健食品的用意不在此。

  尚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補健食品也是不幹的,此乃「修補」。身體中大至五臟四肢,小至每一個細胞,都會有損傷之虞;傷了自須修理。修理前者的方法,用的是藥,也可用外科手術;一些器官若是再修不好,還可更換零件,是為器官移植。在細胞的層面,則有一套天然的機制,明天再續。

Monday, November 03, 2008

口氣

  我曾在本欄中提過「門」這個字十分奇怪,既可指牆上的一個空洞,也就是「虛」的,能穿過去的,亦可指置於這洞中的一塊板,也就是「實」的,穿不過去的;兩者截然相反。還有另一個字,比「門」字更奇怪,此乃「噓」。在演講場中,若對講者所說的感到不滿,大家報以噓聲,以示鄙意;在球場上,裁判若執法錯了,觀眾會噓聲四起。這樣說來,「噓」應是惡意的了;不一定,噓寒問暖,表達的是善意關心。另一方面,大家一起噓,必然是要想把聲音提高,造成哄動的效果;但「噓!不要作聲!」卻是叫人把聲音降低。還有,在發聲之時,氣是由口鼻中往外走,因此,「噓」應是屬於「呼」的動作吧?但又不一定,在《捕蛇者說》文中的「呼噓毒癘」,「噓」字解作「吸」,氣循相反方向,朝口鼻走進去。《後漢書》〈扶餘傳〉記載,北夷國王出行,過了一段時間回來,發現後宮妃嬪之一竟無緣無故有了身孕,及後生了一個男孩。國王要叫嬰兒活不下去,將他放在豬欄中,讓他冷死,不料群豬保護他,噴以暖氣:「豕以口氣噓之,不死。」這個典故,可能就是「噓寒問暖」成語的由來。在冬天,祖母牽着小孫子的手,趨近親切地問:「你冷嗎?」小孩子天真無邪,答曰:「嫲嫲,你的口好臭。」可真掃興。

  口臭(Halitosis)不屬病,只是身體的一種狀況,但可令人十分不自在,產生自卑感。有些人其實並無口臭,只是心理上以為有這毛病,整天擔心,是為恐口臭症(Halitophobia);兩者都會嚴重影響社交生活。口臭成因很多,主要來自口腔不潔,尤其是舌頭後部近喉嚨處,一來乾,二來難以照顧,令細菌容易滋生。能在口中寄居的細菌不下六百種,部分在代謝過程中,會造出硫化氫類的臭氣。殘留在口中的食物渣滓,自是口氣之源,猶有甚者,是一些原已有特別氣味的食物,例如葱蒜,在口中積累時間長了,更是變本加厲。腐爛的牙肉,也會產生惡臭。除了口腔,可令口氣發臭的身體部分包括鼻腔、扁桃腺、喉嚨、胃。

  早在十七世紀,已有一位叫Anton Van Leeuwenhoek的微生物學專家,嘗試用漱口的方法去殺滅口腔細菌,以達辟臭之效,但不成功。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一位在丹麥皇家牙科學院的教授發明了氯己定(Chlorhexidine),才有今天的漱口藥水。現在最新的概念,不是用水去漱口,而是用天然的植物油。在這方面,一組以色列學者,發現薰衣草內的精油(Essential Oil)對減低口臭非常有效(Quintessense Int., Vol. 37, pp.653-658)。買不到薰衣草油怎辦?可以用橄欖油及檸檬水的混合液(Clin. Prev. Dent., Vol. 14, pp.5-9;Phytother. Res., Vol. 21, pp.641-643)。由於綠茶素能殺菌,多喝綠茶也能化解口臭。至於喜歡飲紅茶者,不妨在茶中加一點點玉桂粉(Cinnamon),因為玉桂也有殺菌的作用。

Thursday, October 30, 2008

黃台之瓜

  中學時國文課本中選錄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一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文中解釋詩的表面寫草,實際是描寫朋友送別,「生生不息的青草,正代表朋友間永不改變的友情」。當時書中這樣說,老師也這樣教,於是照單全收。最近再次看到這首詩,仔細想像其中意境,覺得作者要說的可能並非如其所述。沒錯,草的確是生生不息,但作者強調的更是每一年的枯榮輪替,季節性的變化,這個情況,每歲都有發生,乃自然的交替,不能避免。在此期間,尚有外來因素(野火),令草的生長受到干擾;但無論如何,去到春天,生機自會再復。作者藉此來比喻送別友人的感觸,不單單是想表達離情,更想點出的,是離離合合的無奈,想到朋友離別後,雖然有一天將會回來,但之後不免又會要走,以致「又」送王孫去;作者借草的枯榮,抒發這種乍離乍合的情懷。最後一句,再借用草的茂盛生態,形容自己滿腔難以遣懷的傷感。由始至終,主題是「離情」,作者並不是在說「友情」。

  五十年代,電視尚未出現,收音機是家中主要的消閒娛樂。當時盛行「空中小說」,由一位藝人講故事,內容有來自歷史流傳的事迹,也有是原創的。眾藝人中最著名的是李我。他說的故事都是自己創作,其中不少精警的句子,到今天我還記得。有一句他經常用到,乃是「沒有離別的痛苦,哪有重逢的快樂?」白居易捨不得王孫要與自己分開,在想到當下要「離」他之同時,也期望他未來之「歸」;然後跨前一步,再想到之後又再會「離」;先是悲,再是喜,之後悲喜重新交替。如果將「離」與「歸」帶來的「悲」與「喜」,兩者互相對調,可用以描寫癌症病人的無奈。病人知道自己罹患癌症之初,並不氣餒,叫自己振作,以堅強的鬥志與癌魔對抗,歷盡困難,吃盡苦頭,終於有一天,醫生說,你的病痊癒了,病人於是鬆一口氣,因癌的「離」去,感到莫大喜悅。但醫生同時加上一句:未必真的斷尾,可能會復發,也就是說,或會有回「歸」的一天。正是「我心亦喜,我心亦悲」;黃台之瓜,何堪再摘?有沒有辦法,叫癌不要重現?

  癌是身體中的叛逆分子。為什麼說它叛逆?因為它的生長,影響到整個人的生死存亡。但癌本身不是這樣想,它覺得自己才是正統,其他細胞是離經叛道,於是癌細胞竭力增生,更想盡辦法擴散。例如胰臟癌,擴散能力十分強,一般的化療藥如5-Fluorouracil和Gemcitabine,療效差強人意;又如乳癌,有些病人在「痊癒」後超過十年,癌竟會無緣無故復發。有沒有一些健康食品、可以在化療的同時或其後,幫上一把,助病人的病不再復發?可能有,明天續談。

Wednesday, October 29, 2008

萬變不離其宗

  因應多個機構的邀請,最近我有不少機會,與一些患病者及其親屬直接會面,但不是個別對話,而是座談會的形式,主要目的,是令他們對切身問題有更詳細的了解。我不是醫生,沒有資格更不懂得治病,但過去多年來我一直不斷在做的,是藥物研發,過程中,必須先弄清楚每一個有關病症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再試圖找方法對付。因此,向病人解說疑難,我應能勝任。香港醫生一般都忙得不可開交,很難有餘暇向每一位病人詳細解釋;在我而言,找資料是家常便飯,正好補這方面的不足。在座談會中,見到不少癌症患者,什麼年齡都有,包括一些兒童。小孩子患病,往往不懂得表達病情,家人既著急,更心疼,想想孩子還小,若病症不能根治,來日方長,更是擔心。除了心情上的打擊,也有經濟上的沉重負擔。有一位家長給我看一張發票,四粒藥盛惠六千五百元。這還不算是極端的例子,在抗癌藥方面,有一種標靶藥,每一針要四萬元。一般人真會是消費不起。

  藥廠說,藥物價錢之所以高,是因為研發的成本不菲,加上專利權的保障期有限,若是售價不高難以取得「合理」利潤。這裏說的所謂「合理」,很難訂出一個標準,藥廠主觀及單方面的決定,大有商榷餘地。再者,如果將一個藥從「無」到「有」的過程,切開兩個階段,更可令付錢的人(顧客)振振有詞地向收錢的人(藥廠)說:「你怎可收得這麼貴?」須知一些治病的原理,往往不是藥廠自己找到的,而是來自學術界想出來的「點子」;藥廠把這些「點子」接過來,加以所謂「研發」,造成一個有專利的藥。沒錯,在將「點子」進展成為「藥」的過程中,藥廠真的花了不少錢,但科學家之所以能找出「點子」,也經過長期的研究,用了不少經費;這些經費,來自政府和慈善基金,換言之,大部分間接來自公眾。可以這樣說:由「無」到「有點子」,是第一階段;由「有點子」到「藥」,是第二階段,兩個階段各有千秋,功勞一樣大,藥廠不應獨佔其利。在這個前提下,加拿大政府便對藥物售價加以監管,但別處一般沒有這措施。

  上述「新藥研發分兩個階度」可以帶來一些思考。藥廠面對全世界科學家找出來的點子,會是怎樣去選擇?他們必然會揀一些能為自己賺錢的去做,也就是說,找能拿到專利權的,研發成本愈低愈好。學者在動物實驗模型中,看到很多天然食物,具非常好的療效;藥廠將其完全捨棄,因為不是生意經;於是沒有臨床測試,FDA不會批准上市,醫生亦無從開藥。既然科學家想出來的點子可以造藥,因此,縱是不加以研發,大可用作為補健食品。所謂「萬變不離其宗」,那些「第一階段」的成果,才是補充健康的宗旨所在。

Tuesday, October 28, 2008

綠茶素的好處

  中國最後一次的科舉考試,是在1904年舉行的,此後八股文作為法定考試文體的地位,也就廢除了,學子再不須在這格式上面下工夫。寫文章如果有體裁上的限制,不免會因為形式而犧牲內容;在這方面考慮,八股文自是不可取。若單單只看其中「表達」的安排,並非完全沒有道理。例如文章一開始,先有「破題」,將題目字面意義破釋,也就是告訴看文章的人「我這篇文章的主題內容是什麼」,這是十分重要的。不然人家看了老半天,不知作者想說什麼,更無法領略其論點。論述性質的文章與消閒小說不一樣,從讀者的角度來看,愈早知道文章內容扼要,愈能明白作者要說的話。因此有人提倡,在看一本書之前先看一遍目錄,來一個「鳥瞰」,正如剛進入迪士尼樂園尚未開始遊覽,不妨先研究樂園的平面圖,知道每一部分的設施,如何分布,然後才開步走,逐一作更深入的探討。

  昨天談綠茶素(Epi-Gallo-Catechin-Gallate, EGCG),其中有發掘不完的優點。今天做一個鳥瞰,看看綠茶素的多種好處,這像看一本書的目錄,若要得到進一步的詳情,可根據每一條註腳再深入了解。 EGCG可以殺死多樣性骨髓癌的癌細胞,對正常的細胞則沒有影響(Blood Vol.108, pp.2804-2810),它對其他血癌也有殺傷力,包括急性白血球血癌(Life Sci., Vol.60, pp.135-142)、急性骨髓血癌(Haematologica, Vol.90, pp.317-325)。在其他身體器官而言,EGCG能促使多種癌細胞自滅,例如乳癌(Cancer Biol. Ther., Vol.6, pp.1938-1943);胰臟癌(Front. Biosci., Vol.12, pp. 5039-5051);肝癌(J. Hepatol., Vol.44, pp.1074-1082);大腸癌(Cancer Lett., Vol.247, pp.115-121);肺癌(Biochem.Biophys.Res.Commun.,Vol.360,pp.233-237);腎癌(Biofactors, Vol.20, pp.235-249);頭頸癌(Anticancer Res., Vol.25, pp.63-67);黑色素癌(Int. J. Cancer, Vol.114, pp.513-521)及腦癌(Brain Res., Vol.1071, pp.1-9)。對於消化系統,EGCG能殺死寄居在胃的幽門螺旋菌(Curr. Microbiol., Vol.47, pp244-249)、防止肝硬化(Lab. Invest., Vol.86, pp.697-709)、抑制腸瘜肉(Mutat. Res., Vol.506, pp.121-127)。在心血管系統方面,它能防止高血壓及心臟肥大(J. Cardiovasc. Pharmacol., Vol.43, pp.200-208)。EGCG能減低IgE引起的敏感反應,包括鼻敏感、哮喘和濕疹(J. Agric. Food Chem., Vol. 50, pp.5729-5734)。在骨骼的層面,它可以減少破骨細胞(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Vol. 292, pp.94-101)。還有,它能紓緩類風濕關節炎(Proc. Natl. Acad. Sci. USA, Vol.105, pp.14692),又能減低乙型澱粉樣蛋白引起的老人癡呆徵狀(Brain Res., Vol.1214, pp.177-187)。

Monday, October 27, 2008

有眼不識好東西

我已年過半百,在年輕人的眼中,我已屬「上一代」,因此應有代溝。有「溝」不足為忤,例如現在流行的髮型,我不覺得有什麼好看,頭髮根根豎起,像是剛從床上爬起來,但人家喜歡,犯不到我,與我無關;更何況「悅目」本無一定的準則。不過,有不少從前的好東西,因為種種原因,時移世易,先則失寵,後則不常見,頗覺可惜。例如毛衣,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人人珍而重之,質地較好者例如用羊絨做的(香港人叫茄士咩),更是小心處理,冬季一過,包起來好好收藏,明年拿出來再穿,不但溫暖,亦顯然念舊,物盡其用。現在物質供應充裕,一般人再無珍惜之心,追求者乃是時尚,舊衣服穿得次數多了,每每有「寒酸」的顧忌。帶來的後果之一,是注重款式更甚於品質。在百貨商店中,再不見有樸實無華羊絨毛衣的專櫃。這種代溝,我卻是耿耿於懷的。

唯靈兄撰文談食,經常提起一些出品一絲不苟的老字號,可惜,只靠口碑,不會做宣傳,加上與年輕人追求新潮的趨向不合拍,終於難逃淘汰的命運。反觀一些例如迴轉壽司的食店,質素難望其項背,卻門外大排長龍,能不唏噓?在健康食品而言,最令我感慨者乃是綠茶素(Epi-Gallo-Catechin-Gallate, EGCG)。我從前曾在香港兩大健康及衞生產品連鎖店中,見過綠茶素片。在種種原因下,最近這兩大連鎖店已再沒有出售綠茶類的補健產品。原因之一,可能是很多人以為每天飲幾杯綠茶便有足夠的綠茶素,因此不須服用;另一原因,可能在於一些誤解,以為綠茶中含多量的鹼性物(例如咖啡因〔Caffeine〕),故此從茶中取得之「素」,不宜多吃;廣東人更有傳統的中藥藥理思想,可能感覺這東西太「涼」了,不適宜「寒」底的人。這反映消費者一般都不知道綠茶素片並不等於綠茶;出售健康食品的商人,在商言商,既然沒有生意經,不妨將它從貨架上拿走。另一方面,藥廠也對這類貨品沒有興趣,因為凡是天然物質都不能取得專利權。在沒有專利保護下,藥廠不能「獨市」,何必掘井供大眾一起從中取水喝?

美國UCLA大學學者曾找來志願者參與試驗,一部分人服綠茶,另一部分人服用綠茶素;之後,比較各人血液中的EGCG分量。結果發現,即使吃進口中的EGCG分量相同,進入體內後,兩組參試者血液中的EGCG百分比,竟有很大的差別。這是因為一杯綠茶中的成分主要是水,EGCG分布其中,濃度太低,吸收也隨着偏低(Am. J. Clin. Nutr., Vol.80, pp.1558-1564)。所以,即使每天喝二十杯綠茶,血液中所得的EGCG,也不及一片綠茶素片帶來的多。至於鹼,由於綠茶素片來自去了咖啡因(De-caffeinated)的綠茶,鹼的含量一定比綠茶中的少。

Saturday, October 25, 2008

自然向好

在街道上看見一些流浪漢,經常會有一個想法。如果政府能成立一個專責小組,每天去「捉」這些人,帶他們去特設的清潔間,強迫地替他們清潔,會是好事還是壞事?直覺上感到這不能不是好事,對他們的個人衞生、對市容、對公眾健康,都應有裨益;但從來沒有政府這樣做,其中必有原因。會不會是這些人到處都是,人數太多,怕此例一開,以後難以應付?看來不像。無論人數怎麼多,也多不過路上的垃圾,包括落葉,不也是有清道夫每天在掃嗎?無疑,不會有很多人喜歡做這小組的工作,但亦不會是完全沒有辦法找到人手,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再者,若有保護性的工作服,把全身遮住,再髒的流浪漢也不怕。人權更不應是問題,因為牽涉社會整體利益,只要過程中不傷害他們就成。且住,想到這裏,突然考慮到,將他們弄乾淨,可能是極大的傷害,因為他們正是仗着「髒」,才能給自己一層保護罩,若是把這罩硬生生地除去了,教他們怎樣生存下去?

不少人有潔癖;若不過分,不是壞事;但從另一角度看,世間「不潔」的東西永遠無法清除殆盡,我們總得想辦法「共存」。電視上曾看過一個節目,有一個專家大聲疾呼不要給嬰孩哺乳,說母親體內不免有細菌或不潔之物,不應將其過檔給孩子,至於牛乳,經種種改善處理,才是「純正」云云。這絕對是謬論。

自然的生物進化只會向好,因為向壞的最終會被淘汰。母親給自己小孩哺乳,是循自然的做法,其中必有好處。全脂牛奶(Homogenized Milk)之所謂全脂,是用機器把奶中的脂肪粒(Globules)打碎成為非常小的顆粒,達到所謂均質(Homogenization)的目的。從營養的角度來看,這一種奶最不健康,因為在均質過程中,奶中的脂肪粒被破壞到極點,完全失去了脂肪粒的功能。母乳便完全不同,因為母乳有完整無缺的脂肪粒。脂肪粒的結構像一粒湯圓。中間是三甘油脂,外面的一層是磷脂(Phospholipid);磷脂來自母親乳房乳腺細胞的細胞膜。為了要提供這一層磷脂,乳腺細胞會因而「元氣大傷」。但母親的身體機能仍不惜這樣做,因為母乳脂肪顆粒中的磷脂,會令脂肪均勻適當地分布於嬰兒的身體中,這方面最顯而易見的,是孩子嫩滑的皮膚。當機器大力攪動牛奶,努力把牛奶中的物質「打」至均勻的時候,牛奶中的複糖(Oligosaccharide),也同時被破壞到失去功能;母乳卻是「原汁原味」,其中的複糖,會造就一種奶的良性細菌(叫Bifidobacteria),寄居在嬰兒的腸腔內,防止另一些有害的細菌進佔腸壁。此外,母乳含有一種叫乳鐵蛋白(Lactoferrin)的蛋白質,能幫助嬰兒取得鐵質。若缺乏鐵質,嬰兒細胞增生有困難,或會影響他的正常生長。

Friday, October 24, 2008

母乳

我們說「退而求其次」,好像很委屈,最好的拿不到,次等的也將就取了算吧。但想深一層,是不是所謂「次等」就一定稍有不如?例如做不到年薪百萬的職位,能佔上一個每年八十萬的已是不錯了。這裏牽涉到的,是兩個絕對的數字,百萬與八十萬之分,孰多孰少,一比較就知。現實中的情況可不是這麼簡單,還須考慮很多其他因素。試舉四個例子。一是做不到經理,做副經理,錢是少了,職務職責卻都輕得多,做起來更優哉游哉。另一是吃不到飯只能吃到粥,但以個人口味而言,原來粥比飯可口。再一是關乎不可見的遭遇,要想坐飛機,碰到客滿,只好改乘火車,怎料飛機途中失事,撿回一條命。還有一種情況:用以作評級的根據,原來竟是弄錯了。一向以來,一般人都以為母乳是人造奶,質素必然粗糙;奶粉中加進了多種維他命、礦物質等,乃精心製造;因此,兩者比較起來,人奶是次一等。但究其實,這觀念是錯的。現在有毒奶事件,大家說,不如退而求其次,就自己替寶寶哺乳吧,可不知道媽媽的乳汁,原來對孩子更有裨益。

我曾多次提及母乳中的轉化生長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這是令嬰兒安全過渡的最佳選擇。所謂最佳,着眼點不但是功效,更是「適應」。在媽媽身體中的時候,胎兒的生理狀況,是全然依賴母體的,所需營養,都是從媽媽而來,經臍帶供應。出世後,這個原是依附於另一個生物(母親)而生存的胎,成為獨立的個體。這可是一個十分關鍵的過渡。試想想,助產的醫務人員在小孩的臀部一拍,令其哇的一聲喊出來,也就幫助啟動了它的呼吸系統。孩子的身體再不是泡在液體中,而是直接接觸到空氣,皮膚慢慢地乾下來,也開始發揮其保護的功能。心臟獨立操作,用自己全新的韻律,開啟血液在體內的物流工作。腦也開始起動,各式各樣的訊息,從每一個器官,也從身體每一個部分,輸送到腦,孩子第一次接收這些訊息,試圖將其整理,也拙劣地將訊息傳回身體各處,例如眨眨眼睛、動動手指。在這當兒,最重要必須馬上做的事情之一,是吃東西。食物由口進入,經食道去到胃,這也是第一遭;重點不在食物,而在接觸到食物的每一個身體部門,尤其是免疫系統。免疫細胞只有功能,沒有思想,真的是不分好歹;碰到自己從沒有遇到過的外來物體(食物),不免會誤會是敵人,如果沒有母乳中的轉化生長因子提點,大有可能對某些食物產生敏感反應,延禍終生。

母乳內有一種叫Lactadherin的蛋白質,可以抑制一些能引起嬰兒肚屙的病毒。牛奶在消毒時,會不多不少破壞這蛋白質上的碳水化合物,從而削弱其抑制功能。因此,飲母乳的嬰兒一般比較少肚瀉(Lancet, Vol.351, pp.1160-1162)。

Thursday, October 23, 2008

濕疹的玄虛

  儘管出了毒奶事件,我仍深信「做假」不是中國人的天性。中國人苦了二、三百年,在最近的二、三十年才開始有普遍的基本物質水平,其中仍有小部分人為求利己,不惜埋沒良心做一些害人的事,在所不免。四川地震,全國人民及國外同胞群起襄助,正是「性本善」的表現。另一方面,惡人是永遠不能完全根除的,只要有大部分人堅守道德底線,社會整體秩序必能維持。印度聖雄甘地的信條是「真理」加上「非暴力」,最後令他得勝的,是全世界人民的支持。是人民整體的良知,打敗了肆虐的殖民地政府。相比之下,搞破壞,甚至只是部分人使用暴力,強制或搧動群眾就範,做出不理性的行為,不但不可取,更難竟全功。

  在這個月剛出版的《臨床研究學報》中,有科研學者撰文報道,說母親在懷孕時的飲食,往往會影響到胎兒將來的「免疫反應」模式。這種影響原來不是透過細胞遺傳(Genetic)的機制,而是用上了所謂非細胞遺傳(Epigenetic)的方法。

  兩者有什麼分別?可以用工廠生產做例子說明。細胞遺傳的機制,令產品本身有品質上的因循,好比一間製造餅乾的工廠,用了含三聚氰胺的奶品做原料,產品無可避免地有這不良雜質,造出的餅乾有缺陷,不能吃。話可得說回來,這不一定是壞事。假如有關的是癌細胞,不良的雜質(例如化療藥),能令正在增生的(癌)細胞造出有問題的DNA,因而死亡。非細胞遺傳則是環境方面的運作。再以上述餅乾廠為例,非細胞遺傳的干擾,好比是發生工潮,罷工的工人在廠房門外阻止工人和原料進入廠房。在細胞的層面,這一種間接的干擾叫DNA甲基法(DNA Methylation),造成的後果,是大量的甲基堆積在遺傳基因起點,干擾細胞複製(轉錄)基因,阻止細胞製造有需要的蛋白質。

  一組在美國國家健康局的研究員,證明孕婦食物中若含有某些補充劑,可以導致胎兒在出生後,抉擇錯誤,以第二型(分泌抗體)免疫反應對付入侵的敵人(J. Clin. Invest., Vol.118, pp.3462-3469)。這補充劑來自維他命B12,其中含有大量甲基。孕婦服用過量維他命B12,可能正是小孩子無端患濕疹的原因所在。

  我提供對付濕疹的補健食品是綠茶素(Epi-Gallo-Catechin-Gallate)和五羥黃酮(Quercetin)。造成濕疹的關鍵物,原是組織胺(Histamine),是由駐守在皮膚的肥大細胞所分泌的。五羥黃酮能將它這功能抑制(Clin. Exp. Med., Vol.6, pp.150-156),綠茶素則能阻止(促進敏感反應的)E型抗體,不讓它刺激肥大細胞(J. Agric. Food Chem., Vol.50, pp.5729-5734);雙管齊下,能大大紓緩濕疹。

Wednesday, October 22, 2008

正途與歧途

  前幾天乘搭電車,坐在樓下,車一路走,走到紅燈前停下來,正好是停在另一邊反方向的電車站旁。那邊站上也停了一輛電車,車頭的門開著,有乘客魚貫下車。我望過去,有一位乘客探頭問司機:離跑馬地還有多遠?司機說,你乘錯車了,這輛車是去上環的,你快往對面車站改乘車往回走。那人聽了十分懊惱,我看他好不情願地掏了兩元出來,付款下車,然後步過馬路。我心想,你該慶幸能及早發覺方向錯了,不然愈走愈遠,要回轉更費時;再說,虧得只不過是乘錯車,人生中不少遭遇,往往走了歧途後,一失足成千古恨,恨錯難返。

  昨天談濕疹,說這個「病」的形成,取決於人體中一個「關鍵的抉擇」,一旦選擇錯了,就像走了歧途,若不糾正,只會愈走愈遠。要解釋,先得繞一個大彎。人體中有一個免疫系統,掌管「防衛軍」的職責。每當免疫系統遇到「非我」(不是身體內原有的)物質時,有一種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會趨前迎「敵」。具體的做法,是包圍這些物體,並將其吞食;之後,取小部分放在細胞表面示眾,這叫呈示免疫原(Antigen presentation)。呈示給誰看?主要是T型淋巴細胞。

  T型淋巴細胞作出的免疫反應,基本上有兩大類,分別簡稱為第一型(TH1)和第二型(TH2)。第一型的對策,好比是與敵人近身扭打;至於第二型,則像是放暗器,由白血球分泌抗體(Antibody),把敵人的抗原鎖上,之後才再進一步痛擊。試用實例解釋,在器官移植中,一個他人的器官,被「安裝」到新的身體中;在新的環境中,被移植的器官成為「新主」免疫系統從未「見」過的敵人,於是會被後者排斥;這個排斥的功能,屬第一型免疫反應。另一方面,若有霍亂細菌進入,免疫系統亦會抵而抗之,用的卻是分泌抗體的方法,那是一個第二型反應的典型例子。

  上述都屬免疫系統正常的操作,對付的都是「敵人」。但免疫系統往往會「擺烏龍」,它們趨前進攻的,可能不是敵人,而是自己身體中的部分器官。為什麼免疫系統各細胞會倒戈相向?主要原因之一,是它們之前從來沒機會碰到過這些「自己友」,一見之下,不免會誤會它們是外來的敵人。在這些烏龍的操作中,也一樣可以有第一型與第二型之分,隨手拈來的例子,前者有關節炎,後者有濕疹。

  談到這裏,又要再歇一歇,因為所餘篇幅,不足以交代全部來龍去脈,只得明天再續。

Monday, October 20, 2008

酸棗仁

  電影《教父》獲三個奧斯卡獎項,但其中並不包括最佳音響。我對電影來說,只是觀眾一名,全然外行,但我十分欣賞其中一幕的配音,很平凡,很自然,卻有極震撼的效果,可說是神來之筆。這一幕說的是教父遭襲擊後,第三子米高與肇事者談判,期間他藉詞往廁所,要取預先藏在水箱後的手槍,用來射殺對方。未離開廁所前,米高望著鏡中的自己,想到走出去後要做的事,面色凝重;在同一時間,附近剛有一列火車經過,隆隆的聲響,由遠而近,由低至高;觀眾們的心,也被這背景音效帶動,愈跳愈快,全然代入米高當時的緊張心情。

  在驚慌惶恐的時候,心臟自然會跳得快一些;嚴重時,心好像會從胸口跳出來。一旦安然度過危機,我們會拍拍心口,告訴自己:沒事了。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一些能養心滋肝的藥,屬安神藥;其中再細分為重鎮安神藥和養心安神藥。前者是質重的金石藥,例如朱砂、磁石、龍骨,取其重鎮之功;至於後者,功能在於養心柔肝、益目滋陰,可用以治理神魂不寧,適宜對付陰血不足,例子是酸棗仁。《本草綱目》說:「酸棗熟用療膽虛不得眠、煩渴虛汗之證;生用療膽熱好眠,皆足厥陰、少陽藥也。」顯然適用於血虛心煩不安、虛汗自出、心悸怔忡。在這方面,《金匱要略》有提及酸棗仁湯(酸棗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取養血安神的酸棗仁為君藥,調血養肝的川芎為佐藥,再輔以茯苓寧神、甘草緩肝、知母清熱除煩,治虛煩不得眠、心悸盜汗、頭目眩暈等症。日本人另有一個漢方,叫甘麥大棗湯(Kan Baku Taiso-To),也是用以主治精神恍惚。《金匱要略》說它能養心寧神,用西藥表達,它能抑制神經細胞的鈉、鈣及鉀離子通道,做成局部麻醉(J. Eth No Pharmacol., Vol.17, pp.257-261)。

  神經系統內的細胞,彼此並沒有直接接觸,兩個神經細胞中有空間。若上游細胞要傳送一個訊息給下游的細胞,上游細胞會分泌一種神經傳導物,度過這空間,刺激下游細胞;這其中涉及質與量。所謂質,是指不同的神經,會傳送不同的傳導物,以表達興奮、鎮靜等。至於量,視乎傳了多少神經傳導物過去。有一個病,叫癲癇(Epilepsy),它的成因之一,是上游神經細胞分泌了太多(超量的)谷胺酸鹽,刺激了下游神經細胞一個叫NMDA的接受體,因而促使後者打開表面的鈣(離子)通道;一湧而入的鈣離子,會令細胞內的粒線體漏出細胞色素C,令下游的神經細胞自滅。酸棗仁中的酸棗仁素-A(SanJoinine-A),能刺激下游細胞上一個叫GABA-A的接受體,讓大量的氯(離子)進入細胞,從而干擾鈣離子通道,救它一命(Biol. Pharm. Bull., Vol.31, pp.1749-1754)。所以很多寧神安睡方劑中都有用到酸棗仁;另一方面,也可服食它的提純精華,直接取其功效。

Monday, July 28, 2008

草莓

  早幾天趁有空,往長洲走了一趟。在狹窄的路上穿來穿去,兒時回憶一一湧上心頭。尚有不少地方的模樣,輪廓依稀尚在,但好像是縮小了很多,因為自己長大了,眼界也闊了,相比之下,從前心目中的高樓,今天看來只是矮房子。一直惦記著的一株桑樹,竟然砍掉了,真可惜。當年從街上小販買來一條幼蠶,用紙盒子盛著,每天往那株桑樹採嫩葉子給牠吃,看牠抱著葉子邊沿,頭部由上至下不停地在嚙在啃,胃口真好,給我帶來的,是愜意的滿足感。桑樹上的桑子熟了,摘下來,深紫色,每一粒活像一串葡萄,只有小指頭大小,咬下去說不出的清甜。

  桑子(Mulberry)屬莓果(berry),其他同類者尚有草莓(Strawberry)、藍莓(Blueberry)等。我在念大學時,每年7月必定去摘草莓,駕車去到農場,付了入場費後可以盡吃,之後再買三、四十磅帶回家。此外,6月摘櫻桃,8月摘蘋果,9月摘啤梨,其樂無窮。摘草莓的人特別多;為了避開人流,我多會在草莓還未完全轉紅時便去採摘,口感有點像青蘋果,十分爽口。事實上,草莓和蘋果都含有大量果膠(Pectin),那是一種純天然的纖維,當然比較現在用來解決便秘的人造纖維(叫甲基植物纖維Methyl Cellulose)好得多。在草莓還未成熟時,果膠上帶有一層酯(Ester)。這東西很容易被口水分解為酸;因此,青草莓入口很酸。在趨向成熟的過程中,草莓造出一個可以切除果膠酯的生物催化劑,叫酯酶(Esterase),於是便不酸了。成熟過程中還會造出多種生物催化劑,例如果膠溶酶(Pectin Lyase)。它的作用,是將果膠內的纖維切斷,令草莓「入口即化」。另一種催化劑負責把草莓內的植物纖維分解成為果糖;於是便甜了。第三種催化劑叫脂酶(Lipoxygenase),能把一些從果膠切下來的酯,轉為揮發性很強的醛(Aldehyde),例如己醛(Hexanal);於是,草莓便有了它的獨特香氣。這一個脂酶還有補健作用,能分解小腸內的脂肪酸;雖然會因此產生一些「揮發性」很強的化學物(屁),但能間接減低脂肪酸的吸收,從而瘦身。

  草莓除了能對身體取脂肪酸的機制,做成干擾,也能幫助身體抵抗真菌傳染病。草莓之所以容易「發霉」,其實是受到了真菌的傳染;它拆解之法,是分泌一個能夠消化真菌外層聚糖(Beta-1,3-Glucan)的生物催化劑。一些令免疫系統亢進的東西,例如靈芝、雲芝、冬蟲草等,其主要成分恰恰便是Beta-1,3-Glucan,(所以有人說草莓很「削」)。現在一般見解,是靈芝、雲芝等可以增強免疫力,也就是能「撩起」免疫系統一把火。這自有其根據,不過,癌細胞往往能藉著一個引哚胺二氧酶(Indoleamine Dioxygenase),卸去免疫系統的攻擊。真正能抗癌的物質,倒可在草莓內得到(J. Agric. Food Chem., Vol.56, pp.670-675)。

Saturday, July 26, 2008

芫荽

  有一位女性長者(七十九歲)告訴我,最近多了腿肌「抽筋」的現象,手指無力,說話口齒不清。去做身體驗查,顯示膽固醇、血脂、血糖都正常,心電圖也正常。血壓稍稍偏高。以她的年紀,身體狀況可說是不錯了;唯一稍能見到有些微問題,是在腦部做了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r Tomographic Scan, CT Scan)後,看到大腦有一點點退化的跡象。這位女士有沒有病?從上述檢驗中所見,不能說有;但她仍很擔心。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隨著年齡繼續增長,情況看來只會更壞。吃藥嗎,好像有點小題大做;但若是完全不採取對策,不放心。這是典型「須找一些補健食品來吃」的例子。

  在手指無力而言,從一個生理學的角度去看,這是一個涉及神經傳導物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 ACh)的問題。每一次運用手指之時,神經須分泌ACh刺激手指肌肉上的ACh接受體。舉一個例。有一種門鈴,一按下去,「叮噹」一響,即使手指按著不放,門鈴也只會響一次。同樣地,ACh在完成任務後,會被肌肉表面的一個叫Ach Esterase的生物催化劑(酶)廢掉;只一下,沒有了。肌肉無力的原因之一,是身體的免疫系統攻擊肌肉表面的ACh接受體,這像把門鈴拆去(叫重症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另一原因,是體內一些廢止ACh的酶過度活躍。後者可以是老人癡呆症(Alzheimer's Disease)的初期病徵。

  如何補健?有一個叫肉鹼(Carnitine)的食品,能令肌肉細胞生產多一些能量分子ATP。此外,印度及中亞細亞地區有一個補健食品叫Gotu,能抑制那個廢止ACh的酶。至於「抽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芫荽Coriander(學名Coriandrum Sativum)就有制止「抽筋」的補健作用(Dig. Dis. Sci., Vol. 51, pp.1501-1507)。芫荽尚能殺菌。一組德國學者發現它能阻止幽門菌(Helicobacter Pylori)黏附在胃壁,又能進一步將其殲滅(Planta Med., Vol. 73, pp.142-150),也就可以減低罹患胃潰瘍的機率。芫荽的殺菌功能,不但可以保胃,還可以消滅一些能引發尿道炎的Escherichia Coli(PAK. J. Pharm. Sci., Vol. 20, pp.32-35)。

  這尚不止,芫荽最重要的補健作用,是在於防癌。有些燒臘店慣用瀝青脫毛;由於瀝青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那一塊燒得香脆的皮是最「攞命」的部分。芫荽中的芫荽素(Coriandrin)能阻止致癌物質附上細胞內的DNA(Carcinogenesis, Vol. 18, pp.1521-1527)。順便一提。癌細胞對多種化療藥(例如Adriamycin、Bleomycin)能產生抗藥性,因為癌細胞有一個「排毒」的機制,叫P GlycoProtein,病人縱是服用了化療藥,藥進了細胞後會被「吐出來」。在這方面,芫荽中的Limonene有抑制之功(Drug Metab. Dispos., 2008年4月電子優先版)。

Monday, July 21, 2008

善因善果

  在美國我有一位同事,說自己經常「頭頭碰著黑」,例如駕車走在路上,忽然想起要買一包煙,路旁就有一間商店,於是停車衝進去,只用了不到一分鐘,回來已有警察在抄牌。別人往往走開半小時,施施然喝完一杯咖啡才返回車子,卻一點事情也不會發生。他苦笑說「If I ever have any luck , it is bad luck.」(我若有運,都是厄運)。真的嗎?我看未必。如果以平常心,視此為一遭「經歷」,有此經驗,下次當不會再存僥幸之想,懂得趨吉避凶,不再觸犯交通規則,可能可以避開比抄牌更壞的事。其次,往好處看,幸虧只是抄牌,如果碰到上面有人高空擲物,損失更大。總的來說,舉凡碰到一些「不知道為何會發生」的事物,一般人往往會歸咎7歸功於運氣,其實於事無補,因為運氣從來不能用科學方法著實地經製造而產生,所以說了等於沒有說。佛教提出因果觀念,勸諭世人須種善因,才能結善果,還須結善緣,為將來鋪路,宗旨是導人向善。佛教教義,就世間的「無常」,引出一個「常善」的規律,是消極地否定了運氣的擺布能力,在「天命不可違」的無奈情況中,找出一點端倪,令眾生能以一己之力,盡量挽救7改善自己的命運。

  但世間不少事物,其實都是有跡可尋的,不會完全「不知道為何會發生」。縱是賭博,也應能預知「賭博無必勝」,因而警惕自己,「小注可怡情」。在保健方面,該如何愛惜身體,不難知道,也有不少實例,堪足借鏡。當然,有了病仍須往好的方面看,例如患腎癌,聽醫生的診斷,說癌生在腎的邊沿,可以一刀削掉,不妨自己安慰自己,尚屬「不幸中之大幸」,否則,若癌塊長在腎內,醫生別無他法,只好摘去整個腎,情況更壞。另一種「不幸中之大幸」,乃是患上的病十分普遍,例如糖尿病,醫生經驗豐富,也有多種藥物可供選擇。相反,假如患上的是一個稀有的病,全世界每年新症只有不到一百個,那便真的要大喊「何必偏偏選中我」了。在這方面,美國的食物與藥物管理局(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FDA)特別給予藥廠多種方便,鼓勵藥廠為一小撮病人謀幸福。另有一些奇難雜症的病人,大家聯手起來,眾志成城,積極對抗。例子之一,是一個叫囊性纖維性變(Cystic Fibrosis, CF)的遺傳病。在美國,一共只有約三萬名CF病人,藥廠若用一般商業智慧衡量生意額,做CF新藥研究,算盤怎樣也打不響。可是,現在有好幾間藥廠去「爭吃」這一塊「小餅」,因為90%以上的研發經費,都能從一些經費充足的CF基金會取得,何樂而不為!以遺傳性的疾病而言,CF病人的對策,可說是別無他法。但一般人並無先天缺陷,何不早作補健之舉,自求多福?在這方面,也會是種善因,得善果。

戒毒

  報慶那天徐小姐在她的專欄「琉璃火」中,提起了最近張貼的一張宣傳海報。海報主題是反吸毒,「向毒品說不」。徐小姐可真是寬容厚道,先道歉才下評語:「若是得罪了公關大員或設計這campaign的各位,失敬了」。接下來批評的,只是措詞。海報說:「No Drugs, No Evil; Not Now, Not Ever」,中文是「向毒品說不,向魔鬼說不;不可一,不可再」。徐小姐的意見,是文字太堆砌,不夠簡單直接,訊息不清楚,不是新生代的語言,與時下青年格格不入,「對象不同效果不彰」。

  我也不吐不快。對不起,比較徐小姐,我可會是不客氣得多。第一,Drugs不一定是毒品,也並非Evil或魔鬼。有病吃藥,沒有什麼不對的。有病沒有藥吃,那才值得悲哀。不少毒品並不是藥,例如用大麻捲煙。如果硬要用「藥」這個字帶出現今流行的一些精神藥物,須說清楚,是濫用藥物(play with drugs)。其次,「不可一不可再」本身有語病,因為對象不同。對一些從未試過吸毒者而言,「不可一」;對已在吸的,「不可再」。兩者放在一起,「不可一」這前句的語氣輕了,因為尚有「再」的機會;其中「堅決告誡,一次也不可以嘗試」的意思,讓後一句「不可再」埋沒了;是畫蛇添足。再者,英文部分的意思絕對錯誤。Not Now是指現在(不吸毒),難道是叫他later,吃完飯才吸?如果英文詞句要表達的,是相應中文的「不可一」,應該寫成為Not Even Once。整句「Not Now, Not Ever」令人想起貓王說的「It's Now or Never」,那可真是弄巧成拙了。

  現在全世界推行戒煙。可能終於有一天,連吸煙也被視為吸毒。各煙民須看清楚,不要以為各國政府「趕到你絕」,因為它們尚未正式出招。現在反吸煙的運動,只是建基於「請不要以二手煙害人」,因此在公眾場所禁止吸煙,私人地方完全不管。至於尼古丁對吸煙者本身帶來的禍害,政府只是「勸阻」而已,大不了「畫公仔畫出腸」,給你看看煙包上印上的致癌圖文,希望你「生性」。往下走,大可以將煙葉當作「藥」來管制,煙廠成為藥廠,可「冇啖好食」;其實已有人在這方面開始工作,游說美國政府立法。

  戒毒也有補健食品,叫Ibogaine,來自西非一種叫Tabernanthe Iboga的植物(Br. J. Pharmacol., Vol. 117, pp. 743-749)。為什麼Ibogaine可以快速幫助戒掉毒癮?關鍵在於它能提高一個膠質細胞衍生營養因子(Glial Cel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再透過一個叫MAP的激酶,將心癮除去(Proc. Natl. Acad. Sci. USA, Vol. 105, pp. 8114-8119)。根據上海醫科大學的研究員,用新派針灸法的電針,也可增加腦組織內的GDNF(Acupunct. Electrother. Res., Vol. 25, pp. 81-89)。

Saturday, July 19, 2008

神經失控

  向一群人說話,不免先打個招呼,一開始時通常說:「各位……」,然後繼續下去。《尚書》中記載,夏桀統治下,人民水深火熱,湯要打倒他,呼籲大家起義,發表〈湯誓〉,起首說的,是「格爾眾庶,悉聽朕言」;「眾庶」也就是「各位」。這種「打招呼」,中外如是,如莎劇《凱撒》中Brutus向群眾說“Romans, countrymen, and lovers! Hear me for my cause.”其後Antony說“Friends, Romans, countrymen, lend me your ears.”但近年來,變本加厲,被招呼到的人,名單冗長,逐一提及,姓名之外,尚要加上頭銜,往往耗費不少時間,也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慣例。當演講者宣讀完名單中最後一個名字,接著會說「大家好」,並將「好」字故意拉長,也提高音調,然後停下來;聽眾們都明白這是拍手的訊號,於是掌聲雷動。

  在人多的場合,這種訊號是必須有的,大家遵守。例如在音樂廳,全場觀眾鴉雀無聲,專心去聽演奏;去到一個段落才拍掌。用神經生理學的術語,這叫周遭環境抑制(Surround Inhibition),以演奏期間的平靜,突顯掌聲的激動。不然的話,像做神功戲,台上大佬倌在唱戲,台下觀眾各自擾攘,全無秩序。

  成年人的腦,有至少一百億個神經細胞,其中有十萬億(一之後十三個零)個接觸點(Synapes)。神經活動從來不會同步進行,最多只是在某一些特殊情況中,有「不約而同」的反應,例如打麻將贏了牌,腦中一千幾百個神經細胞同時分泌谷胺酸鹽,挑起一個興奮心態。可是,若興奮過了頭,一下子幾十萬個神經細胞同時起動,大可去到手足痙攣的境界,這便是癲癇;也就是神經系統的「周遭環境抑制」機制失控了。所以,治療癲癇的藥不外兩大方向;一是減少興奮性的神經傳導物(谷胺酸鹽),二是增加抑制性的神經傳導物(GABA)。現今最普遍的治癲癇藥叫Valproate(商業名稱Epilim),它一方面會增加GABA,另一方面抑制能廢掉GABA的生物催化劑。雙管齊下,令病人亢奮全消,頹下來。

  癲癇最大的破壞,在於它能令神經細胞死亡。過程中,上游神經細胞分泌大量谷胺酸鹽,促使下游神經細胞打開一個鈣離子通道,讓大量的鈣離子湧入細胞內。這個現象叫鈣超載(Calcium Overload),會挑起神經細胞的一氧化氮合成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造出大量氧自由基,從而損害細胞內的粒線體,再導致細胞自我毀滅。Valproate能做的,只不過是治標。要對付那些有毒的氧自由基,可服用臧茴香Caraway(Neuropharmacology, Vol. 49, pp. 456-464);豆蔻Cardamon(J. Ethnopharmacol., Vol. 115, pp. 463-472)和黃薑Turmeric內的薑黃素Curcumin(Life Sci., Vol. 78, pp. 1884-1891)。

Friday, July 18, 2008

銀杏

  中藥中有一類叫收澀藥,例子包括蓮子、芡實、烏梅、銀杏。收澀是指「收斂固澀」,例如斂汗、止瀉、止帶、止血、止嗽等。李時珍說:「脫則散而不收,故用酸澀之藥,以斂其耗散。」若不及時收澀,可引起元氣日衰,或變生他證。上述這些「藥」,已融入日常飲食中;其中銀杏(Gingko Biloba)的好處,是能定喘。本草綱目:「其氣薄味厚,性澀而收,色白屬金,故能入肺經,益肺氣,定喘嗽。」引發哮喘的免疫反應,西醫稱之為TH2型反應,其中主角,乃是淋巴細胞。當駐守在肺組織的淋巴細胞,發覺來了外來不明物體,例如不吸煙的人吸入了二手煙的煙油,會馬上起動,全力對付這個「敵人」。起動的方法,包括召集嗜酸性細胞(Eosinophil)來幫手。所謂「召集」,乃是分泌一種叫白介素五(IL-5)的蛋白質。嗜酸性細胞本來駐守在肺中的血管,一旦多了這些可以黏住細胞的物質,它們會鑽出血管壁,去到氣管網,分泌大量白三烯(Leukotriene),作用是快速收窄氣管。這個自發性的動作,本意是「殺敵」,卻引起哮喘反應。其中的關鍵「搞事」物質IL-5,服食銀杏能抑制之(華中大學科技醫學雜誌, Vol. 27, pp.375-380)。

  有一個年老人多患的病,叫Tinnitus(耳鳴),沒有特效藥物,但有一個由銀杏葉衍生的補健方劑可以對付,是德法藥廠在九十年代研發的產品,在歐洲上市,有多個名稱,分別是Tebonin、Tanakan和Rokan。為什麼銀杏可以對付耳鳴?原來引致聽覺神經細胞(又叫毛髮細胞Hair Cell)衰竭的原因,來自噪音,噪音會增加氧自由基,氧自由基搞破壞。在正常的情況下,毛髮細胞內有谷胱甘肽(Glutathione),這東西能中和有毒的氧自由基。不過,隨著年齡增長,或若是長期處於噪音環境,毛髮細胞製造谷胱甘肽的能力會減退。銀杏能提升一個生物催化劑,叫谷胺酸-半胱胺酸連接酶(Glutamate Cysteine Ligase, GCL),增加谷胱甘肽,保護毛髮細胞,從而防止耳鳴(Phytother. Res., Vol. 22, pp.367-371)。銀杏除了可以對付耳鳴,一本叫Cochrane Collaboration的臨床醫學權威學報,刊登了一篇專文(2002年12月號),推介它在記憶衰退方面的補健作用(有關銀杏的一般補健作用,可參考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Vol. 68, pp.923-926)。正如很多中藥一樣,在果子中的補健成分,往往也可以在枝葉內找得到。比方,桑子(桑椹)內的桑酮(Morin),可以從桑枝取得;枇杷葉也有枇杷的平喘作用。同樣,銀杏葉也有銀杏的補健成分,包括五羥黃酮(Quercetin)及花青素(Anthocyanidin),前者是洋葱的補健成分之一,後者類似葡萄子素(「正式」的葡萄子素叫Resveratrol);服用銀杏葉造成的補健食品,一舉兩得。

Thursday, July 17, 2008

心與腦

  不論是中外,舉凡牽涉到感情的事物,都不約而同出動「心」來形容。中文有「傷心」、「痛心」;英文有broken-hearted、heartache。心臟其實只是一個泵,不會思想;情感是感覺的一種,屬腦中的活動,本身與心臟無關。但這(腦中的)活動,能直接影響血液的運行,尤其是運行的速度,能產生「肉體上」physical的衝擊,令心臟有感覺(感到傷、感到痛);另一方面,腦中的活動也須有動力,動力來自養分,養分來自血液。因此,思想要動用心與腦,缺一不可。中國的文字早有清楚闡述,請看「思」這個字,下面是心,上面是「囟」(不是「田」,寫成「田」的樣子,是隸書之後才有的變體)。「囟」是什麼?乃初生嬰兒的頭頂前部,廣東人叫「腦筍」中的「筍」字,正寫就是「囟」。

  記憶類似骨骼生長,是一個不停在拆、不停在建的系統。在「建」方面,哥倫比亞大學的Eric Kandel在2000年獲得了諾貝爾醫學及生理學獎,因為他發現記憶的建立,涉及蛋白質合成。不過,記憶本身並非一「舊」蛋白質,而是神經細胞之間建立的一個網路。當一段記憶須「重組」之時,涉及的除了神經細胞,還有膠質細胞(Glial Cells)。膠質細胞的功能之一,是幫助神經細胞回收已分泌了的神經傳導物;功能之二,是提供一個架構,撑起整個神經系統及個別的記憶網絡。所以,一個健全的記憶機制,須包括神經細胞網絡(軟件)和膠質細胞(硬件)。除此之外,還須有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在這方面,學者發現膠質細胞需要一個乙型澱粉樣蛋白(Beta-Amyloid),用以處理記憶重組(Drugs Aging, Vol. 21, pp. 621-630)。Beta-Amyloid從何而來?來自神經及膠質細胞中的一個前乙型澱粉樣蛋白(APP;全名叫Amyloid Protein Precursor)。

  可是,當一個人年紀漸長,不斷受到環境中的氧自由基攻擊,他這個(由APP轉為Beta-Amyloid)的工序會出錯,造出錯體的乙型澱粉樣蛋白。此乃垃圾,本來會被神經及膠質細胞藉一個細胞內部的垃圾處理系統(叫溶蛋白酶體),馬上消化掉(也就是所謂自噬Autophagy)。但自噬與否,關鍵在於一個叫Beclin的蛋白質。一旦Beclin失去了功能,大量垃圾堵塞在神經系統內,可會引致記憶力衰退,及神經細胞自滅,這便是典型老人癡呆症(Alzheimer's Disease)的病徵(J. Clin. Invest., 2008, May 22,電子優先版)。若要防患未然,可以服用補健食品,在「抗氧化」方面,替自己身體補充一般食物之不足。有一個非常安全、非常強力的抗氧化補健食品,叫乙醯半胱胺酸(N-Acetyl Cysteine),可以用以防止老人癡呆(Biol. Chem., Vol. 388, pp. 979-983)。

Wednesday, July 16, 2008

腸炎

  曾經在早兩年前參加我講座的讀者,可能有留意我左邊肩膀隆起來,顯然比較右肩大得多,左右並不對稱。起因乃是源自體力勞動。在波士頓,冬天的時候須剷雪,夏天須剷草,用的都是重型機械。一接上電力起動,馬上要用左手操控,不可放鬆;右手則比較輕鬆,只是帶著它走,沒有左手那麼吃力。久而久之,左邊弄得「大隻」了。回美國後,想來想去,還須好好檢驗才放心。一照之下,原來是一個脂肪瘤。這可不能忽視;我於是住了一天醫院,將其割去。切下來才知道竟逾一公斤,幸好屬良性。手術後,醫生在傷口處肌肉中,留了一條塑膠管,以便導走傷口內的淋巴液。很奇怪,雖然插了一條粗如鉛筆的膠管,我完全不覺得痛,只是在開車時不太順手而已。一星期後覆診,醫生沒有打麻醉藥,一手便把膠管拉走,在拉的一刻,我也沒有痛感。這可能是因為手臂部分神經不多。若這個脂肪瘤長在腸,我相信必定會非常辛苦,因為腸內有很多神經,與腦部不遑多讓。所以,假如我們不小心吃了不清潔的食物,縱使只有一點點,也會覺得腸在打結,非常不舒服。很多人患了腸炎後,慢慢會進一步產生抑鬱,因為肚子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痛,一星期下來,不抑鬱才怪。但另一方面,若有事情放不下,天天牽掛,之後亦會轉為抑鬱,腸炎可能接踵而來。所以,腸炎和抑鬱,就好比蛋和雞,很難說到底是先有腸炎再生抑鬱,還是先抑鬱後腸才發炎。

  不過,無論誰先誰後,有一類叫三環抗抑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的藥,往往能治好腸炎。目前所知的解釋,是在於這一類抗抑鬱藥能刺激迷走神經(Vagus Nerve),分泌一個叫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的神經傳導物。主導發炎的巨噬細胞,表面有接受體能接收這神經傳導物,之後,它分泌白介素的機能會被抑制,發炎反應也就熄滅了(Gastroenterology, Vol. 131, pp. 1122-1130)。順便一提。最近我替一位經常患腸炎的讀者配了一種補健食品,成分包括蕁麻葉(nettle leaf)和薑黃素(curcumin)。天天服食之後,竟然立竿見影,醫生檢驗時,發覺生物指標(C-Reactive Protein)顯示,有長足的進步,令人十分鼓舞。

  除了可以舒緩腸炎之外,三環抗抑鬱劑還可以治療一個叫牛皮癬的自體免疫症。是這樣的,包裹著神經細胞的薄膜,含有一個很特別的脂肪,叫神經鞘髓磷脂(Sphingomyelin)。在發炎時,「白介素一」會刺激一個叫神經鞘髓磷脂酶(Sphingomyelinase)的生物催化劑,將神經鞘髓磷脂分解成為神經醯胺(Ceramide)。這神經醯胺去到皮膚,會毒死其中的角質細胞,令皮膚長出硬皮,成為牛皮癬。三環抗抑鬱藥能廢掉神經鞘髓磷脂酶,也就能藉之而大大降低神經醯胺的分量(Nat. Med., Vol. 14, pp. 382-392)。

Tuesday, July 15, 2008

海參

  王亭之先生引述袁子才《隨園食單》中四款名貴海鮮,依次為燕窩、海參、魚翅、鮑魚。他指出,燕窩本非海鮮,不知何以致誤,後來廣東人以花膠(魚肚)代之,又搬鮑魚做第一位,將「鮑參翅肚」視為四款名貴海味。按這排列,海參應比較魚翅更上品。但以今天市價來說,四樣東西中海參價錢升幅最低,可說是最「抵食」,因為營養比其他三樣不遑多讓,可能更高。要解釋,須從頭說起。

  美國國立癌病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不斷在尋找新的抗癌方法,特別是一些藥廠沒有興趣開發的天然成分。具體而言,NCI設有一個治療發展部(Developmental Therapeutics Program),下面有一個小組叫Natural Products Branch,專責在天然成分中篩選抗癌物質。例如,在十幾年前,這個小組發現中藥三尖杉的樹皮含有抗癌成分;我在本欄中曾多次提及。美國這個發現,可能會令部分中國人反感,認為又是一個外國人盜竊中國國寶的例子。不過,這可怪不得人家,天然的東西屬於全世界的人;中國人不去開發,不等於別人不可以去開發。再者,NCI的篩選範圍,並非只限於植物,也包括細菌、真菌及海中的海綿、綠藻、軟體動物等。中國科學院設在上海的藥物研究所,也有一個抗癌藥理科,每天都在篩選全世界天上、地下及海洋中生物的各種標本。例子之一就是海參。中醫對海參評價極高,認為它能滋陰養血;用西醫的角度來看,海參能抑制血管異生(Neoangiogenesis)。

  血管異生,能幫助癌細胞生長;這理論是美國學者Judah Folkman最先提出的。他指出癌細胞為了能生存下去,必須有「糧食」供應,包括氧氣和養分,這都須靠血液運來。因此,癌的首要工作之一,是想辦法生出一些血管,接駁到自己附近的血管網,這就是「血管異生」。根據這理論,美國的第一大生物科技藥廠Genentech在2004年率先推出一個叫Avastin(學名Bevacizumab)的抗體藥,透過干擾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阻止血管增生,從而令癌細胞「斷糧」。不過,不是所有癌症患者都能受惠,因為Avastin只針對一種比較稀有的VEGF。

  回說海參。設在上海的藥理所發現,海參含有一個叫Philinopside(PE)的成分,能干擾一個叫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KDR)的激酶(Mol. Pharmacol., Vol. 72, pp. 545-552)。KDR是血管增生的關鍵物,吃海參可以干擾它,也就可以阻止身體中癌細胞的成長。順便一提,除了海參能干擾KDR,還有一個唾手可得的補健食品有同樣的作用,此乃山竹素(Gambogic Acid)。這是南京的中國藥理大學發現的(Cancer Lett., Vol. 258, pp. 80-89)。 

Monday, July 14, 2008

招安

  《水滸傳》去到第七十一回,一百零八將齊集,由公孫勝帶頭拜天;天上降下石謁,上書梁山泊眾人姓名,分為天罡星三十六員、地煞星七十二員。各人由宋江帶領,要「替天行道」。但在道君皇帝而言,這夥人乃是賊,「若不早為剿捕,日後必成大患」。御史大夫崔靖卻獻計,不要打殺,提議由皇帝降詔,好言撫諭招安,不怪罪他們造反,大赦之外,還授以官職,將「賊」改變成為「兵」,不但令地方禍患消弭了,更有精兵可用,對抗遼國這個外敵。這個手法,在《西遊記》中的玉皇大帝也曾用過,對付的是孫悟空。太白金星指出,孫悟空「乃天地育成之體,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頂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有降龍伏虎之能」,建議玉皇降一道招安聖旨,授他一個大小官職。兩者比較,道君皇帝幾經辛苦,終於成功令宋江等投降,《水滸傳》自八十三回起,說的是一眾好漢替朝廷立功;至於玉皇大帝,卻棋差一著,只給孫悟空一個不入流的「弼馬溫」官職,叫他去養馬,哪能將其收伏,只過了半個月,他就拂袖而去,回花果山做其齊天大聖矣。

  癌細胞乃身體中的大患。在它尚未「修成正果」之時,只屬微癌,也就是微不足道,往往自生自滅;但一旦成了氣候,可不能不理,否則增生下去,可以奪命。要對付癌細胞,除了殺死它,更佳的做法是招安,令它分化(Differentiation)。分化者,乃是停止細胞增生,令它有更進一步的功能。舉一個例,在正常情況下,骨髓中的血幹細胞一步一步分化成為白血球。在這過程中,若細胞中途變卦,停止分化,改走「增生」之途,會造成白血病(Leukemia),又稱為血癌。在這方面,有一種頗特別的維他命A,叫All-Trans-Retinoic Acid,可以令急性前骨髓細胞癌(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從「不斷增生」轉為「分化」(Blood, Vol. 72, pp. 567-572);這樣一來,兵不血刃,癌細胞同意招安,身體也就自動痊癒。從一個戰略的角度,分化是最聰明的抗癌方法:不必動武而能令敵人歸順。事實上,對某些癌而言,化療(毒死它)完全沒有療效;分化卻每每成功,例子是膠質細胞癌(Glioblastoma, GB)。一組在廣州中山醫學院的學者,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了一個引導GB癌細胞分化的方法,匪夷所思,乃是利用霍亂細菌的毒素,去刺激癌細胞內的CREB機制(Proc. Natl. Acad. Sci. USA, Vol. 104, pp. 13438-13443)。其實,要刺激CREB可藉補健食品,例如葡提子素(Resveratrol)(J. Pharmacol. Exp. Ther., Vol. 314, pp. 762-769),方法更平和。GB是一個非常難纏的癌。除了用分化的手段,可加多兩道殺手鐧:用薑黃素去引發癌細胞自噬(Autophagy;Mol. Pharmacol., Vol. 72, pp. 29-39),再用山竹素去截斷癌的血液供應來源(Biochem. Pharmacol., Vol. 75, pp. 1083-1092)。

Saturday, July 12, 2008

捨本逐末

  今年年中回香港,有機會與幾位舊同學相聚,互問近況,話題免不了去到子女。其中尚有小孩剛讀完幼稚園要進小學的,交談之下,才知道現在報考名校小學的基本動作,是家長須替孩子「燒」(灌錄)一張電腦光碟,將他各種課外活動做一個特輯,有些還加上孩子領取獎牌的鏡頭,再請主持活動的老師上鏡,說小朋友如何活潑和投入。這令我想到一位畢業自哈佛大學的世侄女。她告訴我,當年報考時,表格中有一欄問及課外活動。她填了四項,包括柔軟體操隊隊員、暑假時當義工、曾照顧愛滋病人,以及在某著名研究院做非受薪研究助理;最後是取錄了。我問她,「學術評估測試」(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簡稱SAT)取得多少分?答曰,滿分。我說,怪不得。因為從哈佛的角度,無論她有什麼出眾的課外活動,若在SAT考試中的成績差強人意,還是不會被取錄的。回說小一招生,燒光碟這做法,不知道是來自校方要求,還是起源於某家長特別巴結,以致成為風氣。本來,要孩子好,為培養他的興趣和陶冶性情起見,鼓勵他課外學習,乃無可厚非;但去到要做「宣傳特輯」,是否有些本末倒置?

  引伸到維持身體健康的問題。不少人考慮的,是如何令自己某些地方的狀況更佳,男的著意進補,以能顯「雄風」,女的說「女人唔補好易老」。他們往往都忽略了基本的養分。所謂進補,是希望能透過一些特別的「食物」,例如雪蛤膏、羊胎素、鹿尾羓、甚至牛荔枝等,強化某些機能或外貌。專注地大量攝取生長賀爾蒙(Growth Hormone)和激素(Steroid),是十分愚蠢的行為,因為很容易會導致細胞癌變。若在給自己身體提供基本養分之外,尚想到要增強體力,有很多補健食品可供選擇。隨手沾來,有一個叫肉鹼(Carnitine)的補健胺基酸,能幫助心臟細胞從脂肪中取得大量能量,不但能防止心絞痛,更能改善血液循環。當細胞從血液中獲得營養和氧氣,新陳代謝達到了指標,人自然容光煥發。假如買不到Carnitine,大可煮一煲雞腳湯,沒有脂肪,但有大量的胺基酸。

  近年來,香港多了一種叫藍莓子素的補健食品。商人形容它為一種能「明目」的超級補品;不過,售價也是超級,每人每個月至少要花三、四百元。是否只有藍莓子可以明目?當然不是。西洋菜(Water Cress)含有一個叫Lutein的護目成分,可以減低長者患白內障的機率(Arch. Ophthalmol., Vol. 126, pp.354-364)。西洋菜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補健作用。這便是干擾直腸癌細胞增生和擴散(Nutr. Cancer, Vol. 55, pp.232-241)。若只是想預防,多吃些西洋菜便足夠了。對一些已有初步白內障者而言,可以選擇購買比藍莓子便宜得多的西洋菜粉。

Friday, July 11, 2008

微創手術

  很多小孩子都怕自己一個人,沒人陪伴,這叫獨處恐懼症Autophobia,不是病,來自心理上的失落、焦慮和無助感。我小時候曾有過一些很奇怪的感覺,例如去沙灘游泳,遠遠出了海,離開人群,一個人浮躺在水面上,望向天空,四周都是水,沒有任何憑藉,突然會感到天大地大,只有我一人,好像有一股力,要把我往天上扯,不期然地馬上要翻過身來,不敢繼續望。但另有一次,突然肚子很痛,原來是患了盲腸炎,家人叫救傷車送我去瑪麗醫院;躺在擔架床上,面對天,一路在英皇道上被抬往車子,望上去時的感覺,像是睡在大路中心,十分刺激有趣。

  幾十年前還未有微創手術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又稱為Laparoscopic Surgery),手術後,肚皮上多了一個四吋的疤。微創手術要用到一個內窺鏡Laparoscope,由光纖照明;一頭是鏡頭,另一頭接到一個電腦顯示屏Monitor。醫生將一些二氧化碳(碳酸氣),泵進微創的傷口,以撑起做手術處附近的皮膚。由於可以借用電子設備放大到顯示屏,全程能看到操作,微創手術可以對付一些小腫瘤,亦縮短了手術後的康復期,減低病人的痛苦。不過,手術用的刀非常鋒利,若掌握不善,可會對身體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傷害。

  另一種愈來愈普及的微創手術,用於切除腎癌。假如癌腫瘤位於腎的外層,體積少於4 cm,還未擴散,醫生會考慮用微創清除癌細胞。為保險起見,一般在腫瘤旁團團轉,割走多一點,厚度可達1 cm。這多割了的一片,送往檢驗,假如沒有癌細胞,癌症復發的機會大大減少。不過,即使在切片上看不見癌細胞,也不能說必然是斬草除根,因為有些叫前癌性細胞(Pre-cancerous Cell),外表與正常細胞完全沒有分別,不容易測到。那麼,可否藉電療消滅這些不露相的前癌細胞,理論上是可以的,但電療會傷害到正常的細胞。以腎細胞而言,死一個少一個,電療不是辦法。

  最自然、也就是最好的抗癌方法,是想辦法去扶正細胞內的抗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這比化療和電療都更好,因為完全沒有副作用。簡單地解釋,化療和電療是用化學和物理的方法,去消除癌細胞,過程中無可避免會殃及正常的細胞。若改以提升細胞本身監察機制(抗癌基因),令前期性癌細胞觸發細胞自滅(Apoptosis),之後,靜悄悄溶化,當然事半功倍。另一些能提高細胞監察能力的補健食品,能給予細胞一個金鐘罩。例子之一是薑黃素(Curcumin)(Cancer Res., Vol.68, pp.1369-1377);若買不到薑黃素,黃薑粉 (Turmeric)也勉強可以。但須注意,愈純愈好;品質好的貨,純度可達95%。

Wednesday, July 09, 2008

血管栓塞

  什麼叫「橫行霸道」?多年前在深圳真的體現了這種行為,更是自己也有參與。那天乘坐一輛私家車,在一條頗寬闊的路上走,路上四線行車,同一方向;汽車流量不算多,但也不冷落。因為是日間,沒有下雨,視野還可以。車子去到一個十字路口,本來須拐彎,一不小心錯過了,直駛了差不多五十碼才發覺,也就是過了大約十個店舖的距離。司機說:「不礙事。」隨即把車子倒過來,逆向整條馬路的交通,往回頭走,迎面來的車子左閃右避,他只是不理,一直去,回到早前的十字路口,轉彎進去。

  香港的駕車者可不敢這樣做,但自私的也有。例如在銅鑼灣過了維多利亞公園,在告士打道近怡東酒店有一條行車線,上天橋後可進隧道往九龍。這段路一般都是車龍不斷,排到老遠;車龍中不少車輛卻不是想進隧道,只想趨前去到有虛線之處扭出來,改走右邊的行車線,往中環方向去;但前面阻塞著,老半天去不到虛線處。為什麼前面阻塞?原來不少駕車者不前進,距離前車有二三甚至五六個車位,就是不往前駛,讓它空著。為什麼這樣做?因為兩邊都是雙線,沒有車輛能「扒頭」進來,樂得慢慢走;明知道後面堵塞,阻礙別人,就是不理。

  血管交織,有如交通網,若是堵塞,後果堪虞,小則令組織壞死,例如中風之後,部分腦組織失去功能;大則可致命,例如冠狀動脈堵塞,引發急性心臟病。什麼東西會堵塞血管?是紅血球、血小板、脂肪及血纖蛋白(Fibrin)。紅血球的數目本來不會多到阻塞血管;可是,貧血病人須注射補血劑,一旦過量,可會導致紅血球過多。現在主要的兩類補血針Epoetin和Darbepoetin很像天然的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etin),但比較天然的紅血球生長素,更能刺激骨髓去製造紅血球。紅血球數目若過量,會引致凝血反應,形成的血塊能導致缺氧性中風,以及致命的肺動脈栓塞。另一方面,硬化了的血管像一座年久失修的大廈,會「外牆脫落」,釋放出一塊塊壞死了的血管內壁,也能造成堵塞。更甚者,這種小塊並非來自紅血球,因此沒有任何藥能溶解其中的纖維。不過,要防止也不難,可常喝綠茶(Circulation, Vol. 110, pp.2448-2453),更有效率的方法,是服食綠茶素。第三類可以堵塞血管的東西,叫血纖蛋白。長途飛行或長時間屈著腿,會令血液內的血漿(Plasma)滲出血管,從而增加了各種凝血因子的分量。這會觸發一個凝血反應(Hypertension, Vol. 51, pp.1545-1551),所以隔一段時間須活動一下。尚有所謂血小板邊緣化(Platelet Margination),來自一些植入身體內的人造東西,例如撑開血管的支架(Stent)(Biorheology, Vol.44, pp.161-177)。做完「通波波」(通血管)手術的病人,一般都須服用薄血藥,以防止血管堵塞。

Tuesday, July 08, 2008

早占勿藥

  香港人說「行騎樓底戴鋼盔」,是指行事十分小心,甚至去到有點過分小心的程度。在高樓大廈傍行走,最怕是高空擲物,於是選擇走在有遮蓋的地方,例如陽台之下,但仍不放心,要戴上頭盔,以求萬無一失。是否如此?未必盡然。曾有人恰恰是在屋簷下,被掉下來的三合土簷篷壓死,壓的是整個人,可能戴了鋼盔會好一點,但哪會有人真的這樣做?這可說是飛來橫禍,想不到簷篷會斷裂,更完全沒有先兆,防不勝防。

  身體的健康情況,不少都是有跡可尋,假如經濟能力許可,定期作身體檢查,可以提早發現一些有可能演變得十分麻煩的病,例如腎功能退化。所謂腎功能,主要包括腎盂過濾血液的能力。簡單解釋,每個腎裏面有大約三萬個腎盂。腎盂的形狀像一個痰盂,負責接收從腎微絲血管滲透出來的水分和廢物等。血中有蛋白質,並非廢物,會不會也經腎盂流失?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因為腎盂內有一層過濾膜,只會讓一些「分子量」(體積)小的東西穿過。一般蛋白質分子量大,例如白蛋白(Albumin),穿不過這一層過濾膜。所以,若在尿液中發現白蛋白,可以推論,可能腎盂受了傷,過濾膜太疏,作用發揮不來。另一方面,若整個腎盂結了痂,硬化了,腎盂便不能有效地把血中的廢物經尿排出,這便會步向腎衰竭;若去到那個階段,可能會是連水分也穿不過,完全沒有尿。那麼,該怎樣測量腎的過濾功能?最常用的方法,叫肌酸酐清除測試(Creatinine Clearance Test)。肌酸酐是肌肉排出的代謝物,肌肉排出的肌酸酐,會經過血液而排到尿中。所以,若測量血和尿中的肌酸酐分量,可以間接知道腎盂的功能是否正常。

  假如發現尿中有白蛋白,接著便須計算尿白蛋白與尿肌酸酐Albumin/Creatinine 的比率Ratio,簡稱ACR。正常人的尿中並沒有白蛋白,ACR等於零。若ACR在10-30(ug/mg)之間,醫生便會留心,因為這代表腎盂開始硬化。若ACR升到30-300,血管可能已出現硬化,心臟隨時會出事(J. Am. Soc. NePhrol., Vol. 17, pp. 2100-2105)。現在一組在加州大學的學者,發現腎衰竭和心臟病可能是來自糖尿病。是這樣的:血糖暴升後,脂肪細胞會把血糖濃縮成為脂肪,儲存下來;同時,脂肪細胞會分泌一個脂肪細胞素(Adiponectin),鼓勵肌肉努力吸收血糖。這個脂肪細胞素又會保護腎盂的過濾膜。不過,當脂肪細胞充塞了脂肪後,脂肪細胞便會分泌一個叫TNF的蛋白質,去抗拒血糖。TNF有兩個副作用,一是抑制心肌,二是抑制脂肪細胞素。於是,腎盂的過濾膜開始疏鬆,造成白蛋白尿,心臟功能也會下滑(J. Clin. Invest., Vol. 118, pp.1645-1656)。有什麼方法拆解?可服用葡提子素。因為葡提子素的主要成分Resveratrol,能抑制TNF。

Monday, July 07, 2008

垃圾處理

  垃圾堆積帶來的後果能有多壞?看看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情況可見一斑。路旁的廢物堆成一座座小山,高度一般達十呎。人人都盡量將垃圾往外送,能多遠去多遠,於是一些不大能自保的「環頭」成了重災區。例如學校附近,政府要特別為校區清路,否則小孩子上不了課。部分居民實在忍不住了,出到放火燒垃圾的下策,但卻令空氣由「發臭」去到「有毒」,變本加厲。全城人口是香港的一小半,到底堆積了多少垃圾?約二十五萬噸。在今年5月初,歐盟終於出手,採取法律行動,要迫使意大利政府認真處理。

  在這方面,香港人當今最「熱」的話題是膠袋。有什麼對策?理論上的解決方法,是呼籲人人改用環保袋;但說來容易,能有多少人真的肯帶著環保袋到處走?再者,超級市場等商戶用的膠袋雖然不少,其他店舖街市食肆等加起來耗量可能更多;還有垃圾袋,只有更大。要真的改弦易轍,可能復古是方法之一。從前買東西用舊報紙包起來,拿根草繩紮住,廢物利用,那才真是環保。

  老人癡呆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個很複雜的病,成因也是來自「垃圾」。AD病者的記憶能力下降,情緒也有顯著變化。在神經生理的層面,負責記憶的神經傳導物叫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 ACh);影響情緒的神經傳導物叫五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患了AD後,ACh和5-HT的分量都會下降。原因是在腦組織河馬區(Hippocampus)內的紳經細胞,開始自我毀滅(Apoptosis)。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神經細胞受到氧自由基(來自例如汽車廢氣、香煙等)攻擊後,造出一種叫乙型澱粉樣蛋白(Beta Amyloid Protein)的垃圾;垃圾愈積愈多,終於迫使神經細胞自滅。

  對付AD的治標方法,是令神經細胞「不自滅」。在這方面,中藥的桃核承氣湯甚有功效(Biol. Pharm. Bull., Vol. 25, pp. 1101-1104)。根據中醫的理論,桃核承氣湯活血袪瘀,本來是用以對付跌打損傷出現的瘀血。日本學者稱之為Tokaku-Joki-To,試用來對付乙型澱粉樣蛋白垃圾,果然奏效。意大利有學者發現其中的大黃,才是保護神經細胞的主要成分(Brain Res. Bull., Vol. 71, pp. 29-36)。若要治本,必須要減低「乙型」澱粉樣蛋白,關鍵在於一個分泌素(Secretase)。神經細胞分別有甲、乙型分泌素,分別造出甲、乙型的澱粉樣蛋白;但只有「乙型」者會令神經細胞自滅。若能增加細胞的「甲型」分泌素,代以「乙型」,AD便可以根治。這像膠袋,如果能改用舊報紙,問題全消。有沒有一個能提高甲型分泌素的補健食品?有,叫綠茶素(J. Biol. Chem., Vol. 281, pp. 16419-16427)。

弄巧成拙

  有一個名詞,叫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簡稱OEM,在製造行業中是一個很普遍的用語,但在今天,它的用法與本來的意思有點偏離了。最初指的,是「設備的原始製造者」。以飛機為例,經營航運業務的有國泰、港龍等,他們所用的設備(飛機)都不是自己製造的,購自(例如)美國的波音公司,後者乃是該些「設備的原始製造者」。航空公司須要向OEM買其設備,做自己的生意。另一例子是汽車,製造汽車的生產商並不製造汽車中每一樣組件,例如引擎可買回來自己整合。從上述的兩個例子中,可以見到「主」、「從」之間的分野。以飛機而言,波音是「主」;全世界的航空公司是「從」,購得飛機後,投入服務,各施各法。在汽車的情況中,引擎的原製造商已稍為失了「主」導,引擎須隨著汽車的整體設計產生作用。現在更多的情況,是反客為主,買東西的一方作主導。例如成衣,一些熟悉市場、潮流、顧客喜好的名牌店,自己設計,選擇衣料配件,給工廠造,然後加上自己品牌。現今一般所謂OEM,都是指上述最後的一類。

  做別人之OEM者,能洞悉製造中所有細節,往往會想到,設計不算完美,有改進的空間,於是向買方提出;但這些想法,不一定「有料到」,往往買方嗤之以鼻。這正如全世界的東西,如何操作,只要是有心人,總有途徑找出箇中原理及奧妙之處,接著,每每想到加以改良。於是每天都有人拿著舊東西,想在其中找出新點子。人類的進步,自是這樣來的;但其中屢有犯錯,在所不免。

  十幾年前,輝瑞(Pfizer)藥廠眼紅胰島素的龐大市場,幾經思索,看到了一個缺口,可以進而攻之。缺口在於服用胰島素的方法,須每天作皮下注射。口服不是一個可行的途徑,因為胰島素一去到胃便會被消化掉;此外,若用藥貼的方法,作用太慢。於是,輝瑞與一間叫Nektar的小藥廠合作,發展一種胰島素粉劑,把粉直接噴入肺腔,借肺組織中龐大的微絲血管網進入血液。在2007年,輝瑞成功將其研發的粉劑胰島素(商業名稱Exubera)上市出售,先飲頭啖湯;可是,不到一年,藉口說銷量太小,決定退出。當時仍有其他藥廠,包括Eli Lilly和Novo Nordisk,鍥而不舍。但在今年1月,Novo Nordisk宣布「唔玩」;Eli Lilly也在今年3月停止發展粉劑胰島素。一直注視這一類「新產品」的人,包括藥廠股票投資者在內,都莫名其妙。在今年4月,輝瑞對外解釋,原來粉劑胰島素大有可能會致癌。因為它進了人體後,能附上細胞表面一個叫IGF-1R的接受體,之後,藉著一個叫AKT的機制,幫助癌細胞不走向自滅之途。於是,若糖尿病者原是煙民,肺中暗藏微癌細胞,粉劑的胰島素可能會替他挑起一個癌。

Saturday, July 05, 2008

浪費子彈

  什麼東西只能用一次?馬上想到的,是爆竹。一點著,「嘭」的一聲,散開,沒有了。像彼得斯拉一齣電影The Party。他飾演一個電影臨記,也就是「茄喱啡」。其中一幕講述敵人進攻城堡,動用火炮要將它炸毀。當時沒有電腦技術,要拍攝這個場面,須真的建造一個城堡場景,在扼要地方埋了火藥,引火藥線到遠處,接上爆破起動機制。十多具攝影機從不同角度對準目標,每一個人各就各位,只待導演一聲令下。場記指指點點,大家正在忙於做最後準備,熙熙攘攘之際,彼得斯拉無意走近爆破裝置,發覺自己鞋帶鬆了,剛巧見到地上一個方匣子,上面的手柄正可以用來擱腳縛鞋帶,於是踏上去,還來不及彎身,隆然大響,城堡倒下來,數秒鐘內變成廢墟,所有人眼睜睜看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身體中的免疫系統,當然屬常規設施,長期服務;但其中的各類攻擊型細胞,都只可以用一次。好有一比。大廈中裝了天花灑水器,連接著隱蔽的水管,一直通到水源所在,只憑一個障礙物擋住,障礙物中有熱力感應器。灑水器下面若是燒著了,熱力衝上來,感應器內的液體受熱膨脹,把外面的玻璃打破,於是馬上有水灑下來。火撲滅後,整個灑水系統尚在,但感應器已殉職,不能再用。

  在免疫反應初期,T型淋巴細胞出動作戰,同時作出將來「鳴金收兵」的準備,方法是在自己表面豎起一個叫FasL的接受體。到適當的時間,例如外敵殲滅了,細胞會分泌Fas蛋白質,去貼緊FasL。這一個Fas7FasL組合,促使在戰場上的T細胞自我毀滅。免疫行動中也曾動用「軍火」(白介素),由干擾素(Interferon)起動。去到收兵之時,免疫系統會停止分泌各種白介素,再藉一個叫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的蛋白質,將一些白介素平息下來,也就是撤走軍火。日本京都大學一組學者,發現若是干擾了SOCS,各種「自體免疫」問題相繼出現(Int. Immunol., Vol. 16, pp. 303-314)。另一方面,SOCS往往會阻礙先天免疫反應。這方面的機制,可分為病理性及人為兩類。病理性阻礙的例子之一,是乙型肝炎。很多乙肝帶菌(正確的說法是「帶病毒」)者,早在孩童時期已開始帶菌。若小孩染上流感,痊癒後接觸到乙肝病毒,流感後出現的SOCS會干擾先天免疫(J. Immunol., Vol. 180, pp. 2034-2038),令乙肝病毒乘虛而入,感染肝細胞,然後再進一步,駐入肝細胞的細胞核,令患者成為「帶菌者」。人為者,乃是平日無故服食一些標榜「增強免疫」的所謂健康食品,免疫系統真的是「增強」(被激發)了,但找來找去都找不到敵人,於是出動SOCS把自己陣上的「兵」殺掉,就像灑水器中的零件,破了。免疫系統尚在,但痛失部分精兵,元氣大傷。

Thursday, July 03, 2008

另類屏障

  如果有機會去到寧波遊玩,有一處名勝不應錯過。這地方叫「天一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藏書樓,建於十六世紀。參觀之後,尚有兩處毗鄰的特色景點,可順便一看;不少人可能對後述這兩者興趣更大。其一是秦氏支祠,是一個祠堂,比天一閣「新」得多,建於民初,造型造工,均彰顯傳統民間工藝,集當時建築及裝飾之大成,尤其是裏面一座戲台,朱金木雕,金碧輝煌,若仔細觀看,可見是用了近千塊板榫搭接構成,盤旋而上,牢固巧妙。另有一處景點,當會令一般「師奶」心動,其主題乃麻將,詳述筒索萬的由來沿革,趣味盎然。

  回說天一閣。這名字取自「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因火是書樓的大患,希望能以水克火。建築物的前方,用人工挖了一個小湖,是為「天一池」,一方面美化環境,又可蓄水以防火。這像歐洲古時城堡外的護城河,在電影中可以見到,若要越過,須自城中降下一條橋。早幾周前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特輯,介紹世界各地風土文物,其中有一些城堡,外面只是圍著淺淺的一灘水,表面看來平平無奇,卻不知道淺水覆蓋著的,都是淤泥,人馬都走不過去,只能用特別訓練的騾子,敵人來到面前,無論怎樣慓悍,也不能一鼓作氣攻進去,城中居民自是安枕無憂。

  要建造保護層,不一定須用到硬橋硬馬。在人體中,皮膚是對外首要的屏障,它非常貼身,而且有彈性,除了有保護作用,皮下脂肪可以保暖,又可以藉之發汗散熱。另有腦部專門設計的血腦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它位於腦血管壁,嚴格限制東西進入腦組織。更有保護視網膜的「血視網膜屏障」,它的特色在於設有大量的維他命C接受體,以確保能吸收足夠的維他命C,才能保護其中的視錐細胞和視幹細胞。

  人體中尚有一種另類的保護層,此乃蓋住眼睛、氣管、胃和腸的黏液屏障。眼睛的黏液屏障有十微米深(一微米等於一百萬分之一米);胃壁的黏液屏障有300微米的厚度;腸壁的黏液屏障最厚,達700微米。厚的緣故是因為要減低食物磨損腸壁,不過,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防止細菌接觸胃壁和腸壁的上皮細胞。為什麼黏液可以防止細菌入侵?原來,細菌的表面有一類黏貼素(Adhesin),能牢牢攬住上皮細胞表面一種叫Mucin的蛋白質。上皮細胞拆解之法,是索性大量分泌水分和Mucin,造成黏液,細菌若攬住脫離了細胞的Mucin,可會「中計」,浮離後再不能走近。牛奶能消解某些腸胃不適,正是因為牛奶中奶脂小泡的表面有大量Mucin,能幫手吸走食物中的細菌(Biol. Neonate, Vol. 74, pp. 143-162)。

Wednesday, July 02, 2008

射住陣腳

  奇利Clay(後來易名為穆罕默德阿里)是有史以來最強的重量級拳擊手,曾連續兩次衛冕成功(三屆拳王),也曾取得奧運金牌。在六、七十年代,他的風頭比較今天的老虎活士更勁,家喻戶曉,不是拳擊迷也知其名。在1976年,有人安排他與日本的冠軍摔角手豬木(Inoki)比賽,兩雄相鬥,人人觸目;料不到卻是一場鬧劇。在十五個回合中,豬木從不站立起來,一直用腳攻擊奇利下身,奇利除了躲避,無計可施,一拳也打不出去,最終宣布和局,全世界大譁。在豬木而言,這是無可奈何,否則只要捱上奇利一拳,馬上得倒地不起;唯一對策,是以己之長,攻彼之短,希望打亂對方的陣腳。

  人體中呼吸道若受到感染,會有咳嗽、多痰及喉嚨痛的表徵;但往往不能遽爾斷言,到底感染是來自細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還是病毒(Influenza Virus)。去見醫生,醫生一般會開抗生素(Antibiotics),這是能專門對付細菌的藥,因為目前還沒有任何針對病毒的特效藥。若感染的是病毒,只得由他的免疫系統處理。免疫系統能向病毒宣戰,也能攻擊細菌;但兩者若接踵而來,可令其陣腳大亂。根據美國軍方的記錄,1918年全球5HN1流感災難時,在麻州的Camp Devens以及另一個在德州的Camp Logan兩個軍營中,有超過一半死者,是在流感痊癒後,死於細菌感染(JAMA, Vol. 71, pp. 1986-1987 ; Vol. 72, pp. 155-159)。這得稍稍解釋免疫的兩類反應:一是先天(Innate),另一是後天(Adaptive)。在肺組織內,防禦工作由巨噬細胞一手包辦。每一個人的細胞都有一類叫MHC的蛋白質,它的結構因人而異,是細胞的身份證。巨噬細胞分分鐘在檢查每一個細胞表面的MHC蛋白質,一旦碰到(缺乏MHC的)細菌或病毒,會立即用一種叫垃圾接受體(Scavenger Receptor)捉牢它們,拖它們進自己細胞中消化掉。之後,巨噬細胞會「急急腳」跑到淋巴結,將殘骸呈示給駐守在淋巴結的B型淋巴細胞及T型淋巴細胞。到此,先天免疫功德圓滿,交棒給B和T;免疫反應也就升級為後天免疫。T細胞的工作,包括快速分泌各種干擾素(Interferon)去殺死病毒。但其中對付流感的丙型干擾素,卻會嚴重干擾巨噬細胞垃圾接受體「做嘢」的機制;換言之,後天免疫干擾先天免疫(Nat. Med., Vol. 14, pp. 558-564)的操作,於是陣腳大亂,細菌在肺組織中大量繁殖,病人死於敗血病。怎樣去拆解這個烏龍?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乃是用白芍補健。原來白芍的主要成分,叫白芍醇(Paeonol),可以減低丙型干擾素(但還有甲、乙型干擾素去對付病毒)。因此,當呼吸系統出了問題,不妨飲白芍茶,替免疫系統射住陣腳。

Tuesday, July 01, 2008

激素催谷

  在眾多奧林匹克競賽中,柔軟體操應是最受歡迎項目之一,因為除了鬥力,尚講究姿勢,尤其是自由體操,配以音樂,動作有韻律,十分悅目。在男子組而言,膂力必不可少,所以運動員一般都是「大隻佬」,肌肉賁起;女子運動員則更著重有靈巧的身體,因此參賽者不適宜有太多肌肉。事實上,愈來愈多女選手是一些還未完全發育的小女孩。其他比賽項目,例如舉重、擲鐵餅等,氣力是不可少的,換言之,全靠肌肉。因此,有些參賽者會偷偷服用一些可以刺激肌肉增生的激素(Anabolic Steroid),硬生生把身體的能力推進一步。為了杜絕作弊,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成立了一個防止作弊的組織,叫World Anti-Doping Agency(WADA),它的主要工作,是化驗各選手在比賽前和比賽後的體液,也就是血和尿,以檢驗是否有雄激素(Testosterone),或一些由人工合成、結構和功能很像雄激素的化學物,例如Methandienone和Mesterolone。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至少兩個對策,可以試圖「博矇」。一是注射天然的雄激素。由於屬天然,即使驗出也可以強辭,死口咬定是運動員自己身體造出來的。二是服用一些特別為運動員度身訂造的雄激素。美國加州有一間灣區實驗室合作社(Bay Area Laboratory Co-Operative),發明了一個很像天然雄激素的化合物,叫TetraHydroGestrinone,在最初使用的一段時間,真的能騙過WADA的化驗。

  順便一提,很多健康食品店出售一類屬DeHydro Epi Androsterone的雄激素,說是可幫助一些玩健身者生長肌肉。有沒有效?差強人意。因為須口服,去到肝內,會被代謝掉90%,效果不大;但另一方面,不能多吃,否則有不良副作用。

  雄激素有它天然的生物效應,例如令人更專心、反應更尖銳、動作趨向靈活,也助增強記憶。在性方面,雄激素能增加男女的性慾(但不是性能力)。若在天然的雄激素之外再「補多一補」,卻可使情緒太高漲而失控(Mania)。更嚴重的,是當情緒從高處回落,人便會變得很沮喪,這個現象叫激素抽離(Steroid Withdraw)。這會令一些意圖作弊的運動員進退兩難:服藥會有被檢驗出來之虞;但若在比賽前停止服藥,沮喪會令他們失去鬥志,功敗垂成。到底,雄激素是如何幫助一位運動員增加肌肉的?正確地說,不是促進肌肉「新陳」的功能(Anabolism),而是減低代謝(Catabolism, Med. Sci. Sports Exerc., Vol. 22, pp. 331-340)。在這方面,愛滋病人的極速消瘦(Cachexia),以及長者的肌肉質量下降(Sarcopaenia)缺失,都可藉服用雄激素改善(J. Clin. Endocrinol. Metab., Vol. 86, pp.5108-5117;Nat. Clin. Pract. Endocrinol. Metab., Vol. 2, pp.146-159)。

Monday, June 30, 2008

貨真價實

  有一種貨品,不少地方都買得到,但品質參差,價錢也不一樣。最奇怪的是,品質最高的,卻是售價最低。你能猜到這是什麼嗎?答案是果汁。以橙汁為例,一般在超級市場盒裝或瓶裝出售的,都經過特殊處理,包括殺菌、去水(濃縮),放進一些食物添加劑等,因此並不純,但價錢比較純的不遑多讓。你若去餐廳叫一杯橙汁,很少不滲以這些「人造」次貨的,因為方便得多。酒店供應的橙汁好一點,但矯枉過正,往往加入糖水,目的是令其更討好,價錢也當然更貴。相比之下,去路邊的生果店來一杯鮮榨橙汁,看著店員把完整的橙一個個切開榨汁,直截了當,乾淨利落,真材實料,隨開隨吃,養分最高,耗費可以低至不到10元一杯,比上述任何一種次等貨式都更便宜。外國有一種「果汁」店,店中完全沒有「果」,展示的是一個個透明容器,內裏是各種不同顏色的液體。你若要買一杯橙汁,店員拿起橙色液瓶上的一條輸送管,一按掣,將液體注進杯中,稍加處理,大功告成。這東西只是味道像橙汁(但必定與天然味道大有距離),成分像化學原料,我相信香港人對此不會接受。

  但另一方面,美國有一些生產商,專門製造食品的提純精華,卻不可同日而語。這些製品的工廠具一流設備,遵「優良生產程序」,受有關部門監管,出品輔以品質檢定證書,乃「靠得住企業」。產品成粉狀,來自天然食品:有蔬菜,例如芥蘭、青瓜、苦瓜;也有水果,包括士多啤利、藍莓子、桑子;都屬百分百提純。怎樣吃?可以沖水喝,或放進其他飲料內,例如牛奶;可以做蛋糕時加於其內,或吃薄餅pancake時加於其上;可以配搭成為「雞尾」cocktail式的特殊飲品,例如五青汁。有些人可能感到有點兒不習慣,但請不要忘記,我們用茶包沖茶,用磨出來的咖啡粉沖咖啡,把糖、鹽和胡椒粉撒進食物裏,不就是這樣做的嗎?用這方法進食還有一個好處,一丁點粉相等於數以倍計的實物,吸收營養的效率高了,付的價錢低了,胃納要求小了,處理更方便了,何樂不為?

  我過去在本欄中經常有提及一些來自食物中的養分,例如葡提子素、五羥黃酮、薑黃素,這些成分也有提純的粉,可以買得到。我姑且再說多一種。不少人都知道吃羅漢果的好處,吃了能防止肝硬化、腎盂硬化(Planta Med., Vol. 69, pp. 673-675);能制止肥大細胞分泌組織胺(Histamine; Pharmazie, Vol. 62, pp. 459-462),而達到平喘和止痕癢(Biol. Pharm. Bull., Vol.21, pp. 1231-1233);能幫助胰細胞分泌胰島素(Febs Letters, Vol. 582, pp. 1375-1380);又能令血癌細胞自滅(ACTA Biochem. Biophys. Sinica, Vol. 39, pp. 803-809)。但患糖尿病者怕其中的糖,不敢多吃。變通的方法,可直接服用其中提純出來的Oleanolic Acid。

Saturday, June 28, 2008

心臟補健

  先說一個小孩子的「腦筋急轉彎」問題。有兩個人,一個紅面,一個青面,現在給你一把槍和兩粒子彈,要你射殺他們。青面人身體弱,一槍就打得死;但若要殺紅面人,可得動用兩粒子彈才夠。子彈一共才只有兩粒,問你怎樣做才能完成任務?答案是兩個人都叫來,當著紅面人的面前,突然拔槍,一槍把青面人打死,於是紅面人「嚇到面青」,變成青面,只憑餘下一粒子彈就可以打發掉了。

  廣東人說的「面青」有不少同義的形容詞,例如「面如土色」、「面無人色」、「面色蒼白」。為什麼一個人在極度驚慌時,面色會變得蒼白?原來,當身處危險之地,會想到要逃避,身體的即時反應,是交感神經馬上收窄皮膚中的血管,將血液調回到肌肉內,其中包括心肌。心臟「無端端」要泵多一些來自皮膚的血,於是增加了心臟的負荷。對一些本來已有心律不正的人來說,這會很容易「亂晒籠」,造成心房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之後,若不能制止,會出現一個可以致命的(心電)波峰扭曲,叫Torsade de Pointes。最近一位地盤工友被壓死,他的父親乍聞噩耗,激動的心情觸發心臟病,因而去世,也是源自這個原因。

  除了以上的情況,在兩種情況下,心會突然跳得很快。第一種情況是張開口,大口大口地呼吸,血液中的碳酸氣(二氧化碳)因來不及滲透出血液,會增加血液的酸性(Acidosis),影響心肌活動。當心肌活動受到抑制,心臟的血液輸出減少,可令體內一些器官出現缺氧現象,於是刺激交感神經,透過腎上腺素,增快心跳。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呼吸要正常,寧用鼻不用口,才合自然。第二種令心跳加速的情況是心肌栓塞。若負責運送氧氣給心臟細胞的冠狀動脈栓塞,心肌缺氧,也會刺激交感神經而令心跳加速。在這方面,有一個中藥,叫蟾酥。它含有一種毒素,能刺激心肌上的腎上腺素接受體,大大刺激心跳。另一個叫六神丸的中成藥,成分之一便是蟾酥。當心臟很弱,不太能泵血的時候,一些中醫會開出六神丸刺激心肌。不過,這樣反會令心臟更快衰竭,因為若心肌的腎上腺素接受體不斷被刺激,這些可以救命的接受體會愈來愈少,最後連蟾酥也會失去作用。從補健的角度,強化心臟功能的方法,應該從強化心肌細胞入手。換句話說,令心肌細胞能製造多一些能量物質,叫ATP。這包括強化細胞內的能量工廠(粒線體)及供應多一些燃料,例如葡萄糖。若要設計一個心臟補健的複方食品,主要成分可採用紅景天Rhodiola,它能令細胞安排多一些葡萄糖接受體,取得葡萄糖後在粒線體化為ATP;乙醯肉醎Acetyl-Carnitine,它能鞏固粒線體功能;以及硫辛酸Lipoic Acid,它能助長粒線體功能。

Friday, June 27, 2008

大苦大寒

  中醫醫術,箇中一定有它的大道理,否則,你告訴我,數千年來中國的病人是怎樣痊癒過來的?西醫當然也有西醫的道理。先看兩者相同的地方。在「醫病」方面,大家都是面對病人,也就是面對一些「身體不適」的人。大家的起步點,都是想知道「不適的原因在哪裏」;這是前半部的工作,叫「診」。之後,想辦法除去「不適」,令病人「適」回來;這是後半部的工作,叫「治」。在「診」與「治」這兩個大前提下,中西醫有分歧。現在單單只說「診」。診是指察看徵驗,也就是取數據。西醫的趨向,是將數據量化,例如要知道一塊布是什麼顏色,西醫的方法,是先做出一套色版,然後發明一個能因應這色版而量度的機器,兩者兼施,可以知道顏色是紅色第20號,不是19號,也不是21號。中醫的做法,則是「形容」(例如「熱」)加上假借(例如「邪」),有他自己的一套,不可說是十分準確,但一代一代傳下去,有一個系統,能心神領會。

  西醫的用詞中也有「熱」,也有所謂「清熱」(Antipyretic);不過,西醫的「熱」,主要是指細菌毒素引發的高燒。中醫的「熱」,包括腸胃的所謂「熱氣」,例如,因吃了高脂的食物而產生一種「燥熱」的感覺。中醫說,黃連可以清熱瀉火;用西醫的術語,則可說是「能降低血液中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肪蛋白LDL)」(Nat. Med., Vol. 10, pp. 1344-1351)。另一個例子,中醫說苦參(學名Sophora Flavescens)的藥性是苦,苦能去燥濕,亦是寒,寒能清熱。西醫則說苦參能降低血中的LDL(Biol. Pharm. Bull., Vol. 31 pp. 73-78),這與《本草經百種錄》不謀而合:「苦入心,寒除火」,故苦參專治心經之火(也就是血中的LDL),與黃連功用相近。黃連的主要成分叫小檗鹼(Berberine,我稱它為黃連素)。至於苦參,它的主要成分叫苦參鹼(Matrine)。在解毒方面,小「毒」如口舌生瘡,施以黃連或苦參,都能藥到病除。至於嚴重的?毒,例如直腸癌,兩者亦能令癌細胞自我毀滅(Apoptosis)(黃連素:Arch. Toxicol., Vol. 81, pp. 719-728;苦參鹼:南方醫科大學學報,Vol. 28, pp. 432-435)。在抗癌方面,有兩種癌比較麻煩,一是能快速擴散的膠質細胞癌(Glioblastoma),另一是能四處流竄的血癌(Leukemia)。前者可以用黃連素(Biol. Pharm. Bull., Vol. 31, pp. 558-562)。至於血癌,有超過十篇研究報告,確定了苦參鹼的抗血癌作用。另一方面,黃連可以對付與肝熱有關的消渴症,也就能消減糖尿(Metabolism, Vol. 57, pp. 712-717)。苦參能「主黃疸」,用現代醫學術語,是可以對付慢性的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Am. J. Chin. Med., Vol. 31, pp. 337-354)。

Thursday, June 26, 2008

黃豆的疑惑

  今天不再借古喻今,也不轉彎抹角,要把事情說清楚,直截了當,黑白分明。因為最近一連收到四封讀者的電郵,問題都屬同一類:到底黃豆對身體有益還是有害?其中之一,更附上一篇流傳在網上的自述,說飲了豆漿後,甲狀腺因而癌變。

  有兩點基本準則,必須先交代一下。第一、我只能說整體大原則;至於個別情況,大有可能受其他獨特因素所影響,而成為「例外」(所以我經常不厭其煩地說,我不是醫生,我雖然認識藥物,但只是知其「一般」性質,不能為大家處方,有病必須看醫生作針對性的治療)。第二、食物(包括補健食品)不是藥,沒有一個清晰的、確定的、經當局(例如FDA)審批認證的「藥效」。食物在人體中的功效,除了一般人的理解,要參閱科學家的研究結果。在專業學報上的論文,來自全世界的學者,每一篇都經過千錘百煉,反覆研究,有實驗數據支持,由專家小組批核通過,才能刊登,不是信口開河,更不是周刊文章。

  我搜索得來的資料中,一共有十四個有關黃豆產品的臨床測試,在專業學報中存案。其中八個志願(參與測試)者全是女性,四個中全是男性,其餘兩個男女皆有;測試結果,志願者的甲狀腺功能完全正常,沒有因為服食了黃豆產品而衰敗,更沒有罹患癌症(Thyroid, Vol. 16, pp. 249-258)。從統計學的角度,若要證明某一種食物會導致某一個疾病,必須有相當數目的志願者,將其分為甲、乙兩組,分別吃 / 不吃那一種食物;之後,比較兩組志願者的情況,看看是否有人因此患病。回到網上那篇「自述」,測試(飲豆漿)的人數是1,(說是因而)患上甲狀腺癌的人數也是1,看上去,發病的機率是100%。對嗎?不對。因為數據太少,不能排除其他(致癌的)因素,縱是真的,不足以推論,更不足置信。

  事實上,黃豆內的異黃酮(Genistein),恰恰可以抗癌。是這樣的,細胞在增生時,細胞內的遺傳物質DNA,有需要被複製多一套。在複製過程中,糾纏在一起的DNA必須暫時分開,以便複製。負責分開DNA的生物催化劑,叫拓樸同分異構酶(Topoisomerase)。異黃酮能干擾這一過程(Oncol. Rep., Vol. 19, pp. 1061-1066),也就能抑制癌細胞增生。當癌細胞不能增生,它們頑強的鬥志,會驅使細胞分化(Differentiation)。於是,癌的戾氣便立即消失。這是一個「阿彌陀佛」的抗癌策略,可以在不殺生的原則下,化癌性於無形。對於很能抗拒化療藥的黑色素癌(Melanoma),一組在中國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的學者,發現異黃酮一方面能阻止癌細胞增生,同時會干擾一個氧化酶(全名叫NADPH Oxidase),迫癌細胞走向分化(J. Asian Nat. Prod. Res., Vol. 1, pp. 285-299)。

Wednesday, June 25, 2008

須格外小心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wervation of Nature, IUCN),1948年於瑞士成立,今年剛屆六十周年。這個組織做的,是全世界的自然環境保護。其屬下的物種存續委員會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在1963年起,每年都發表一份「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世界上受關注的生物,分為絕滅(Extinct)、野外絕滅(Extinct in the Wild)、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瀕危(Endangered)、易危(Vulnerable)、近危(Near Threatened)及無危(Least Concern),總數有四萬一千多。我姑且借用其中一個名目,提醒各位孕婦,你們處於易危之境,須格外小心保護自己。

  有很多藥物,都是孕婦忌服的。中國人的傳統智慧,認為在懷孕期間,更須避免「寒涼」的食物,例如綠茶,大有道理。在免疫系統中,巨噬細胞若偵察到外敵,會「咬」下敵人的一部分,之後趕快去到最近的淋巴結,把敵人的特徵,告訴駐守在淋巴結的T1及T2型淋巴細胞。T1型淋巴細胞喜歡與敵人「隻揪」(單對單作戰),T2型淋巴細胞則會協助B型淋巴細胞製造抗體(蛋白質),用它在敵人身上鑽洞。在懷孕期間,由於小生命的一半遺傳結構,來自父親,並非「自己友」,因此母體的免疫系統不免會抗「敵」,包括動用T1型淋巴細胞。不過,胎兒有一道護身符,叫Indoleamine Di-oxygenase(IDO),能氧化自身附近的「色胺酸」。這樣一來,胎兒大可安枕無憂,因為T1細胞縱是能衝到面前,亦會是火氣全消。綠茶中的主要成分,叫EGCG(全名叫Epi Gallo Catechin Gallate),能廢掉這IDO(Biochem. Biophys. Res. Comm., Vol. 354, pp. 1004-1009),也就是拿走胎兒的護身符之一,所以孕婦不宜飲綠茶。

  所謂世事無絕對。對其他人而言,廢掉IDO反而有利,例如「平喘」。原來,除了胎兒懂得用IDO保命,免疫系統中的巨噬細胞也有這道護身符,防止「殺到性起」的T1細胞倒戈相向。假定現在有一些花粉誤打誤撞進入了肺腔。這會觸發T1及T2型細胞去圍攻花粉。這時候,駐守在肺的巨噬細胞為了自保,很自然便出動IDO,氧化肺中的色胺酸。卻原來氧化了的色胺酸,能激發T2型細胞去製造多一些抗體,進一步惡化至一個哮喘反應(Proc. Natl. Acad. Sci. USA Vol. 105, pp. 6690-6695)。綠茶恰恰能抑制IDO,從而減低哮喘(J. Pharmacol. Exp. Ther., Vol. 317, pp. 1002-1011)。順便一提,在選購綠茶素時,要注意標籤上EGCG的比例。最高成分可高達99%,但價錢高昂,除非預訂,一般健康食品店不會入貨。若只含5%,品質最劣。EGCG介乎40-50%的綠茶素,可以「食得過」。患有哮喘者,早晚各服一粒綠茶素,即使不能令其斷尾,至少可以紓緩呼吸道。

Tuesday, June 24, 2008

易請難送

  中學時國文課本中有一篇節錄自《老殘遊記》,單看這書名,自不然被「遊記」兩個字所誤,以為內容不過是說一些山川文物,不覺得有什麼稀奇。近日無意中看到高陽先生一篇雜文,才知道書中情節,借假託諷時事,尤其針對一些貪官酷吏,口誅筆伐。晚清小說中不乏這些諷刺警世的名著,描述官場中稀奇古怪的現象。這就像近期電影《英女皇》中,貝理雅剛贏了大選,要去謁見女皇,在皇宮中一路上帶著他走的官員,諄諄告誡,該怎樣前進,怎樣行禮,怎樣後退,說不盡的繁文縟節。在清朝衙門中,下級晉見上司,述事完畢,上司要趕他走,有一個特別的方法。《文明小史》中述:「黃撫台聽了無語,少停,……端起茶碗,旁邊喊了一聲『送客』!……站了起來。……出了花廳,到得宅門口,撫台早已站定了,朝著他呵了一呵腰,就進去了。」這叫「端茶送客」;做個姿勢,大家心照,不須多言,免卻囉嗦,按一般規矩行事即可。

  在現實中,往往易請難送。例如要把房子租出去,最初業主一心想的是租金,只求有人住進來,雙方一說即合;及後終有一天,想叫租客離去,問題才開始浮現。在人體中,每天都必須輸進養分,主要是吃;吃進肚中,最後總得排洩出來,不少人最煩惱的是,如何將體內的廢物恭送出門。

  在生理學的層面,消化系統是十分被動的。在正常的情況中,胃壁只會在受到食物刺激,才分泌胃酸,推動食物進入十二指腸。食物中的糖和纖維,會分別透過刺激五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及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 ACh),啟動腸的蠕動機制,把內中的廢物一步一步地移往「出口」。因此,若身體缺乏5-HT,例如,短暫的情緒低落或長期性的抑鬱,都會導致消化不良以至便秘。另一方面,若神經細胞分泌Ach的功能衰退,也會有便秘。

  便秘可令人十分煩惱。寶潔(Procter & Gamble)的通便藥Metamucil,含有一種來自洋車前子(Psyllium)的膠質成分,叫Mucilage,它像膠水,可以把腸中的穢物膠在一起,成為「結結實實」的米田共,「老老實實」地刺激大腸蠕動,從而紓解便秘。不說不知,Psyllium中的膠質,也用在雪糕(冰淇淋)中,作為一種趨稠劑(Thickener)。此外,印度一個叫Senna的植物,含有一種鞏固ACh的成分,也可以幫助通便。由於Ach亦與老人癡呆有關,Senna更有幫助記憶的副作用(Eur. J. Pharmacol., Vol. 580, pp. 339-349)。腸的蠕動障礙,乃導致便秘的主要成因之一;由腸炎所引起的痙攣,也會造成便秘。在這方面,可以服用茴香粉,以紓緩大腸的平滑肌(Arzneimittelforschung, Vol. 35, pp. 408-414)。

Monday, June 23, 2008

早就該想到

  由印章到雕版印刷,相信經歷了不少年代;再由雕版去到活版,進展就快得多了。畢昇發明活版印刷,當然十分了不起,有人稱之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但平心而論,把雕版上的字,做到可以拆出來,重新排版再用,不須將整塊版的每一個字,從頭再雕過,這個「改進」,應是不難想到。再看另一個例。人類開始懂得用輪子,該是在遠古之時,之後演進成車輪,再有種種改良,進展速度愈來愈快,進展範圍也愈來愈廣泛。但有一個利用「輪子」的方法,本應是顯而易見;卻要去到二十世紀末期,才有人想到。此乃是在行李上裝上輪子;到今天,普遍使用。試想想,為什麼來得這麼遲,不應是早就該想到的嗎?

  我們吃東西為求得到其中營養,不過,除了裹腹,也求享受。進展下去,講究到味道、廚藝、環境、情調,也是進展速度愈來愈快,進展範圍愈來愈廣泛。到今天,不少人想到反璞歸真,回復到「吃是為身體好」這個原始思想。既是如此,在「吸取營養」方面,須做得更有效率才對,這也不應是早就該想到的嗎?

  在進食吸取營養而言,所謂效率,是指吃進肚中東西的分量,與其中「有益成分」的比率。例如綠茶,要從中得到顯著的好處,每天約需飲二十杯,這會難倒不少人。有沒有「更高效率」的做法?當然有。可以服用提純的綠茶素,每天取一小匙粉狀提純製品,用水沖來吃,快捷簡便,一步到位。

  提純的補健食品,不一定難吃,有些甚至是美味可口。比方,天然百分百的蘋果粉,不只有豐富的維他命和礦物質,更有大量的纖維,用水沖服即可。若要吃得更有特色,可以加進豆漿、牛奶、乳酪、甚至糕點之內。不喜歡蘋果的,藍莓子(Blueberry)粉可合口味?藍莓能抑制酪胺酸酶(Tyrosinase),從而干擾色素細胞製造黑色素,達到美白的作用。至於其中的維他命,更不用說了。其他有益的水果粉,尚有例如蕃茄粉,晚上沖一小杯蕃茄汁,可以大大改善睡眠的質素。石榴粉沖水服食,可以防止前列腺肥大;蔓越莓(Cranberry,香港人稱之為紅莓)粉可以防止尿道炎;橙皮粉含有一個叫Hesperidine的成分,可以抑制肥大細胞分泌一些會導致哮喘的白介素。尚有用蔬菜製成的粉狀提純。比方,芥蘭含有芥蘭素(Indole-3-Carbinol),它是一個防止細胞癌變的天然成分;苦瓜含有一種叫Cucurbutanoid,可以協助糖尿病者的身體處理血糖(Chem. Pharm. Bull., Vol. 54, pp. 1017-1021)。這些補健食品,部分在香港市面有現成製品出售,如何選擇?第一要真材實料,百分百真東西;第二要足量,才能「高效率」;第三,最好能服用複方,配搭得宜,各種成分相輔相成,益處最大。

Saturday, June 21, 2008

白白淨淨

  女作家心思比較縝密,若加上凌厲筆鋒,往往在道出平常人忽視了的小瑕小疵之腳,言辭犀利,一針見血;看她的文章,縱是未必同意她的見解,但大可欣賞她的「辣」,讀起來十分「爽」。同一個女作家,亦可以是很委婉的,把細如塵的心事,娓娓道來,再不時假借其他事物,觸景言情,借題發揮,把微不足道的女兒家情懷,用文字表達出來。《信報》副刊中,不乏這些高手。有一段時期,我十分愛讀林燕妮的散文,就是為了她旖旎的文筆,尤其是她在報章寫〈小黃花,青草地〉專欄的那些日子,文中帶有詩情畫意。在5、6月間,不少美國大學校園中,都可以見到小黃花青草地。我在欣賞之餘,對小黃花不無「務實」的敵意。我家前院後院的草地上,也有小黃花,永遠除之不去;它又叫蒲公英(Dandelion)。

  蒲公英的根像一支小人參,當然沒有人會付出人參的價錢去買那一截根,但請不要忽視它,否則會「走寶」,因為蒲公英的根含有一個天然成分,叫Lupeol。雖然橄欖、芒果、士多啤梨、葡萄和無花果,都含有Lupeol,不過分量遠遠不及蒲公英的根。Lupeol能救命,這絕對沒有誇張。很多癌症患者,明明知道一些化療藥(尤其是一種叫Cisplatin的藥),服用後會嘔吐大作,三天之內,名副其實「冇啖好食」,但無可奈何,雖然辛苦,希望可以殺死身體內的癌細胞,卻不知道Cisplatin並不完全靠得住。沒錯,Cisplatin能不讓癌細胞增生;但它的另一個作用,乃是能刺激一個叫NF Kappa B的功能蛋白質,後者卻偏偏抑制了癌細胞的自滅。於是,在化療期間,癌細胞無法增生,但也沒有死亡。結果,化療一旦結束,癌細胞便重張旗鼓,開枝散葉。病人白白捱了苦,原地踏步,病情並沒有改善。那怎辦?在去年(2007年)9月,香港大學醫學院的教授發表了一個四両撥千斤的妙法。原來,Lupeol可以廢掉Cisplatin刺激NF Kappa B的作用。(Cancer Res., Vol. 67, pp. 8800-8809)。Lupeol本身也能抗癌。什麼癌?是最「死得人多」,令醫生束手無策的(皮膚)黑色素癌(Melanoma)。八年前,一組日本學者發現Lupeol能令黑色素癌細胞從「增生」改為「轉化」(Differentiation),令其「癌性」頓然消失(Biol. Pharm. Bull., Vol. 23, pp. 962-967)。在今年4月,美國威斯康辛州大學的皮膚科專家發現,Lupeol還可以令黑色素癌細胞自我毀滅(Apoptosis, Clin. Cancer Res., Vol. 14, pp. 2119-2127)。對沒有癌的人,蒲公英粉有補健作用。Lupeol能干擾色素細胞內的酪胺酸酶(Tyrosinase),令細胞造不出黑色素。女士們最愛知道的喜訊,是可以把蒲公英粉與蘆薈液混和,塗在皮膚上,令自己更「白白淨淨」。

Thursday, April 03, 2008

雙氧水的疑惑

  香港食物環境署在其《風險簡訊》(第十四號)中,談到雙氧水,內容主要是針對一些傳聞,說有人用雙氧水來漂白魚翅。《簡訊》首先說明,以雙氧水作為某些食物的漂白劑或抗菌劑,世界上多處地方都可合法進行,但有「使用分量」方面的管制,亦有規定,用後必須有效地移除,不可有殘餘部分尚留在食物中。以魚翅而言,往往買回來時的狀況,真的是有雙氧水的殘跡,未弄得乾淨,但在一般傳統調製烹飪中,當能除去。文中又指出,服食雙氧水是否有害,視乎其濃度。濃度若低(不超過3%),一般不會導致嚴重中毒,但可能會引致嘔吐、黏膜受輕微不適,以及灼傷口腔、咽喉、食道和胃部。若服食了濃度較高(例如超過10%)的雙氧水,後果則甚嚴重,會灼傷黏膜和腸道黏膜。

  曾有一個不可思議的「健康」貼士,說多飲皂性(Alkaline)的水,可以殺死癌細胞。其中「道理」,說癌細胞會不斷分泌酸性的液體,目的是要把它周圍的基層物質消化掉,以方便自己慢慢移動到附近的微絲血管,之後透過血管,逃之夭夭,擴散到身體其他地方。因此推論,若習慣地多飲皂性的水,乃可中和癌中的酸。到底皂性水是否一個健康飲品?當然不是。縱使癌細胞的確會分泌一些「酸」,以擺脫束縛,但只是在組織中的基質(Extra Cellular Matrix)方面,而不是在血液。皂性水一進入胃,立即會被胃酸中和,也不能中和癌細胞的酸。

  回說雙氧水,不少人的誤解,類似上文有關皂性水所述,以為它可以洗滌內臟。其實雙氧水屬氧化劑的一種,化學性非常強勁。它有一個很嚴重的副作用,會直接刺激血管壁的內皮細胞,令後者分泌一個叫內皮素(Endothelin)的小蛋白質,又會產生一個來自內皮細胞膜的脂肪酸衍生物,叫8-Isoprostane(8-IP)。內皮素和8-IP都會收窄血管。我試用一個譬喻解釋。拿著一條水喉放水,一開水龍頭,水自然地流出來。若用手指將水喉的出口處捏緊,令那一部分的水管變得窄了,水流的速度會馬上加快。為什麼?因為窄了的部分令水壓增高。在血管中,情況也是一樣,血管若是收窄了,血壓會急劇上升,血液流得更快,這會引致急性心臟病徵狀。另一方面,就算是能僥幸捱過,內皮素會刺激血管內的平滑肌增生,令血壓永久性地高企。長期性的高血壓,會造成心臟肥大,因為心臟必須要「大隻」一些,才能克服增強了的血壓,將血液泵出去大動脈。久而久之,「大隻」變為病態的肥大,之後,走向心衰竭的不歸路。有一個健康食品,可以中和血液中的氧化物,同時抑制血管製造內皮素,叫葡提子素(Resveratrol)(Cardiovas. Paathol., Vol.10, pp.311-315)。但請記住,須服用「複方」。

大 黃

  有富豪公開引用一句說話,曰「富不傳三代」。這話出自他的口,引用台灣的流行語彙,乃「怪怪的」,因為他自己也是富豪,要勉勵後輩,什麼說話不好講,為什麼要形同詛咒(包括自己)?究其實,這句說話本來形容的,是一個因循產生的現象。先是有創業者,仗時就勢,一股衝勁,不但能搏鬥,取得成果,更難得的,是從來沒有鬆懈下來的想法,孜孜不倦,這個潛在的動力,非同小可,也正正就是富人與超級富豪之間的最大分別。到了第二代接班人,是為「守業」,大多數沒有前人那種「狠勁」和「貪得無厭」(這都不是貶詞)的性格,所以說「守業比創業更難」,因為一則無拚搏之心(內因),另一是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外因)。到了第三代,看得清清楚楚,想法轉為「人生苦短,何必為難自己?」,乃成為「敗家仔」。三代以來的轉變,由富而衰(錢少了),是很自然的發展。最近發生的所謂「兄弟不和」事件,與「富不傳三代」拉不上關係。以我看,這屬《易經》中的「渙」卦,風在上,水在下,風吹水面,水向四周渙散。水本身並沒有能力制止任何外來的動力,只能寧靜以處渙,令力量集中,希望能「解渙」。

  美國的布殊,可真是「敗家仔」矣。家道中落,加上出兵伊拉克,每天的花費高達十億美元,撤軍又遙遙無期,欲罷不能,正在「自噬」之中。何謂「自噬」?人體中細胞若是缺乏能量,為了生存,會把細胞內所有不太重要的蛋白質都拿去燃燒,我們稱之為自噬(Autophagy)。癌唯一生存目的,是不斷增生;為了要增生,癌細胞在能量需求方面,是「食極都唔飽」。因此,每一個癌細胞都要扎緊肚皮,去榨出多一些能量,以便可以盡量增生。這是癌的強項,但同時又是它的弱點。所以,若能有一個藥,去推一把,令癌細胞食自己食到「忘晒形」,便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消滅了它們。

  有一個健康食品,可以「守門口」,把一些微癌,在「尚未成氣候」之時,推往自噬/自滅之路。此乃大黃素(Emodin)。中醫視大黃為攻下藥,具有清熱瀉火的療效。例如《金匱要略》提及的瀉心湯,便是用大黃、黃連、黃芩治火熱。一組在塞爾維亞(Serbia)的學者,發現大黃素可針對一種極難對付的癌症,叫腦膠質細胞癌(Glioma),令其自噬及自滅(Cell Mol. Life Sci. Vol.62, pp.589-598)。同時大黃素可以抑制一個MMP-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基質金屬蛋白酶-9),干擾腦膠質細胞癌擴散(Int. J. Oncol. Vol.27, pp.839-846)。在抗癌機制方面,一組在中國寧波醫學院的學者發現,大黃(Rheum Palmatum)能夠綁緊癌細胞,令它們無法增生,這叫做G2/M干擾(Acta Pharmacol. Sin., Vol.28, pp.1991-1995)。

Wednesday, April 02, 2008

防止皮膚癌

  作為中國人,我不是自誇,橫看豎看,總覺得咱們中國方塊字,比外國以字母組成的文字好得多。以英文為例,雖然字母只有二十六個,但尚有不少組合是兩個字母或三個或四個拼在一起經常用到的,例如有前置的「con-」,也有後置的「-tion」,若把這些都算進去,加起來就不只二十六個。如果說字母是磚塊,這些幾個字母拼在一起的,可說是組件;每一個英文字,都是磚塊及7或組件放在一起做出來的,因此不能說英文「只有」二十六個字母而比較簡單。相比之下,我們的方塊字原理也一樣,中文字中的「字母」(橫撇豎等)較少,「組件」較多,例如「尖」字,就是「小」「大」兩塊組件疊在一起;但這樣組合,比較英文的sharp字容易理解多了;而且閱讀之時,因方塊字屬圖形之故,可以更快速領會。

  生命的密碼,藏於DNA中。密碼由四個「字母」組成,分別叫A(Adenine)、T(Thymine)、G(Guanine)和C(Cytosine);四者亦有串起來成為組件,例如有GAG代表谷胺酸、AAG代表賴胺酸等,讓細胞造出二十個基本的蛋白質。

  有一個令人費解的現象。遺傳物質往往都是由一條包含遺傳密碼(正)再加上另一條不包含遺傳密碼(負)的DNA,像扭麻花,互相纏繞著,一起構成。為什麼這樣設計?有一個解釋,說那一條不包含遺傳密碼的「負DNA」,是「正DNA」的副本,以便萬一某一段正DNA受損了(例如受到輻射破壞),細胞可以根據負DNA的排列,將受到破壞的正DNA修補回復原狀。但這樣做,其實未必能解決問題,例如由著色性乾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um, XP)產生的病況。

  XP患者完全不能曬太陽,因為紫外線會把他身體表層細胞內DNA中毗鄰的T和T,膠在一起,從而干擾了密碼的運作。在正常情況下,細胞有能力把膠著的 T+T切去,再分別補上新造的T。不過,由於XP患者傷處往往只有一條正DNA,恰恰無法修補紫外線引致的破壞。結果,皮膚的上皮層(Epidermis)壞死,之後發炎。若皮膚長期發炎,很容易會惡化,成為皮膚癌。

  要防止皮膚癌,須從抑制發炎著手。在這方面,黃豆中的黃酮(Genistein)是一個抗氧化劑,也是一個消炎成分。所以,若是被灼傷,可趕快在傷處塗上一些醬油,因為醬油來自發酵的黃豆,含有具消炎作用的Genistein。不過,總不能每天在XP患者的皮膚上塗醬油。變通之法,是用一個西醫用來化痰的藥,叫乙醯半胱胺酸N-Acetyl Cysteine(NAC)。

  這是一種不必醫生處方的抗氧化補健食品。使用方法很簡單,先把粉狀的NAC調入蘆薈液之中,之後,塗在發炎的皮膚上。

Tuesday, April 01, 2008

雙重標準

  一位法官的兒子偷東西,被人告發,拉上法庭,法官該怎樣做?很簡單,案件由別的法官處理,自己不插手。置身事外,不但避嫌,也不會令自己「難做」,否則無論怎樣判決,必惹來非議,左右做人難。推後一步,假如兒子偷東西這件事,只有自己知道,要不要主動報案,繩之於法?孔子提供了答案。《論語》〈子路〉篇:「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孔子這個說法,可能千古之下,爭議不斷。

  美國口口聲聲「正義公道」,但在關塔那摩灣海軍基地,向恐怖分子使出來的逼供手段,令人髮指。處事雙重標準,從「美國利益」的立場出發,可會是「大條道理」。正如美國怕中國崛起,處心積慮,抵制杯葛,無所不用其極,在他們來說,是無可厚非;但中國國中有人為虎作倀,那就真是可悲了。

  身體免疫系統中的免疫細胞,基本上來自骨髓,由幹細胞負責衍生。若骨髓中的幹細胞被殲滅,免疫系統會因而枯竭。所以,骨髓是第一重要的免疫根據地。接下來,胸腺是第二重要的免疫組織。胸腺位於心臟和喉嚨之間,在胸骨對下,氣管對上的位置。它主要的功能,是辨別身體中那些是「自己人」,那些是「外人」。例如淋巴細胞,它主要職責,是須與入侵的「敵人」肉搏。自他在骨髓「誕生」後,馬上會去到胸腺報到,在那裏接受品質檢查。胸腺細胞有一套有關「自我」的資料。假如某一個淋巴細胞「辨別敵我」的能力顯著地不足,或有偏差,傾向對付「自己友」,胸腺細胞便會毫不客氣,令這一個淋巴細胞自我毀滅。在這關口,若胸腺細胞具一念之仁,放走了有問題的淋巴細胞,後果便是「倒戈」:免疫系統打「自己人」,破壞身體器官。我們稱這現象為「自體免疫」症候。例子有紅班狼瘡(Lupus Erythematosus)、牛皮癬(Psoriasis)等疾病。

  不過,世事無絕對。一方面,我們要求免疫系統盡忠職守;另一方面,我們有時卻會希望它有雙重標準,「隻眼開、隻眼閉」,讓一些「外人」進入身體,例如移植了的器官。有沒有遷就的可能?有的。上文說,胸腺細胞有一套「我」的資科。這些資料來自骨髓的幹細胞。所以,若骨髓中包含了兩種「我」的幹細胞:一種是本來的「我」,另一種是移植器官的「我」,那便會衍生出兩種胸腺細胞;理論上,移植的器官便可以活下去。具體的做法,是移植前須先下手為強,殺死原有的淋巴和胸腺細胞,然後輸入新的(屬捐贈器官者的)骨髓細胞。這好比將一間屋分租一半給另一家人,從此之後,兩家人和睦相處。在1月份出版的《新英倫醫學學報》報道了一宗醫例。經同時移植骨髓和腎,病人不必服用抑制排斥藥,也能接受移植得來的腎臟(N.Engl. J. Med., Vol.358, pp. 353-361)。

Monday, March 31, 2008

熊膽

  我有一個想法,中國人拿熊掌入饌,把它列為滿漢全席的佳餚之一,視之為美味,乃「美麗的誤會」。誤會來自《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為什麼拿魚與熊掌相比?兩者其實「冇得比」,因為「魚」是生物的一類,海中河中都有,數以億萬計;「熊」只是動物中之一種,而且並不常見,要能捕捉到一隻熊,才可取得兩隻掌(腳掌應不算)。前者易得,後者難求;兩者之間應該如何取捨,是「不在話下」。孟子原意,大有可能只是想比較牠們各自「罕有的程度」,而不是想取兩樣同類的東西相比;換言之,在這個譬喻中,取熊掌為例,並非視之為食物,更不是說它美味。不然的話,孟子大可說:「魚,我所欲也;肉,亦我所欲也。」

  熊掌的味道存疑,但熊膽的好處則顯見。熊膽能化解肝熱。為什麼要用熊的膽,難道人體中的天然膽汁不足嗎?沒錯。熊膽的膽汁(其實應該叫膽酸〔Bile Acid〕才正確)中,主要成分叫URSO熊的Deoxy脫氧Cholic Acid膽酸(UDCA)。人的膽汁中,只有百分之二是UDCA。但要吃這東西治病,不必殺掉一頭熊,因為有人工合成的UDCA叫Ursodiol;這是一個對付肝硬化的藥。UDCA能保護細胞內的粒線體,從而抑制細胞自滅(Cell Death Differ. Vol.6, pp.842-854)。

  要解釋,須從糖尿病說起。糖尿病的病理徵狀,叫胰島素抗拒(Insulin Resistance)。簡單說,胰島素負責刺激細胞,令細胞在其表面安排一個吸收血糖的「勾」,又叫接受體,把血糖拖入細胞內。肌肉細胞將吸收了的血糖燃燒為能量,脂肪細胞則將吸入的血糖「濃縮」為脂肪,儲存下來。不過,一旦脂肪細胞所有的儲存空間都塞滿了,脂肪細胞會分泌抵抗素(Resistin),抗拒胰島素的作用。抵抗素在血管中循環到肌肉,同時令肌肉細胞也抗拒胰島素。結果,沒有胰島素的「慫恿」,細胞不去「收貨」(吸收血中的糖分),血糖分量高企;但另一方面,肌肉細胞卻「缺糧」。這個時候,脂肪細胞自告奮勇,把儲存的脂肪分解成為一種可以代替血糖的物質,讓細胞能夠取之,再燃燒成為能量。這物質叫脂肪酸Fatty Acid。這個權宜之計,原來竟是「飲鴆止渴」,最終會是害了肝細胞。因為能量的來源,若由正常的糖,改為不應常用的脂肪,會導致「失常措施」。肝可不知道這是失常的措施,反而會適應環境,開始以脂肪酸作為首選的能量原料。但在燃燒脂肪酸的過往中,會產生大量的氧自由基,破壞細胞內的能源火爐(粒線體 Mitochondria)。粒線體一旦受重傷,會漏出一個細胞色素C(Cytochrome C),令細胞自我毀滅(Apoptosis),也就是自殺。因此,糖尿病人的肝損傷指標會升高,表示肝受傷了。下一步,便是肝硬化(Cirrhosis)。

Saturday, March 29, 2008

紅顏禍水

  中國人從前有不少說法,表面上像是詆毀女性(實際上真的有點兒那個),在今天這個什麼都講究平等的社會中,極端「政治不正確」。隨手拈來,「女子無才便是德」,提倡以男性為中心,女性只須「聽話」,不應讓她們「啟智」,否則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幾個女人在家中勾心鬥角,定必永無寧日。今天引用「紅顏禍水」這說法,難免令女性不快,先向所有女讀者致歉。但是,所謂「紅顏禍水」,絕不是一竹篙打一船人,中傷每一位女子。首先,「紅顏」這個詞,在這裏指的是「美色」,沒有男女之分。同樣的用法,在其他文字中也有。例如李白《贈孟浩然詩》:「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其中的「紅顏」說的是少年。其次,這句說話的真意,只是告誡「貪色能誤事」;「貪色」可不是男人的專利,只不過「君子好逑」比較「落花有意」來得普遍而已。美國曾有女教師與未成年的男學生搞關係,連孩子都生下來,教席不保;坐牢,期滿出獄,怙惡不改,又給人捉到與小伙子歡好;再次被逮捕。可真是「衣帶頻寬終不悔」。

  免疫系統也不可「貪色」。「色」來自骨髓細胞(Myeloid Cell)。骨髓中有一些將會(但還未發展)成為白血球的細胞。癌為了生存,會把它們引出骨髓,成為骨髓衍生抑制細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 MDSC),繼而借助MDSC的「美色」,令免疫系統失去保衛領土的能力。

  MDSC憑什麼本領,居然能癱瘓免疫系統?答案是精胺酸酶(Arginase)。身體中的蛋白質基本上由二十種胺基酸構成,精胺酸是其中一種。它除了是蛋白質的原料,也肩負兩個很重要的任務。一是幫助免疫系統中的T型淋巴細胞增生,也就是替身體中的「軍隊」訓練新兵;另一是教T細胞分辨「誰是敵人」,幫助它們製造一類所謂「接受體」,藉以辨認「自己友」。除此之外,透過精胺酸,血管壁能製造一氧化氮,令血管舒張,但MDSC藉精胺酸酶之助,能將精胺酸轉為有毒的過氧亞硝酸鹽(Peroxynitrite),從而破壞免疫機制。一旦精胺酸被MDSC的精胺酸酶消化了,整個免疫偵查系統便會一下子倒塌。 MDSC還有兩度板斧,首先,它能製造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癌細胞得到了這個「生長因子」,就像是取得政府批文,可以建造微絲血管,接連自己附近的血管,也就是「開源」,以取得營養,養活自己。更厲害的一著,是MDSC能引來兩個生物訊號,分別叫白介素一和前列腺素二,前者能刺激MDSC增生,後者能促進MDSC分泌更多的精胺酸酶;於是惡性循環,令癌細胞更放肆。

Friday, March 28, 2008

糖尿病補健複方

  2006年年初,美國輝瑞藥廠獲得FDA批文,獲准在市場推出一個胰島素的粉劑叫Exubera。這藥可直接噴入氣管,免卻病者每天打針之苦。同年10月Exubera上市。在上市那天,各大股票行都一致看好,說得它簡直是人類進化史中的一個里程碑,認為它能為藥廠獲得巨利,因為糖尿病人自始只須輕輕鬆鬆將胰島素吸進身體,不需再受打針之苦。華爾街更預測它每年銷量至少可達10億美元。不過,事與願違,去年藥廠決定停止推廣,原因是推銷了好幾個月,才賣出不到2億美元,太少了。

  糖尿病是一個糾纏不清的健康大敵,涉及高血壓、心臟病、血管硬化、腎衰竭、血管異生、視網膜病變,還有,血管閉塞、中風。有沒有特效藥對抗糖尿病?對不起,至今還未有。就以目前很暢銷的Glitazone一類藥來說,例如,Rosiglitazone(格蘭素藥廠的Avandia),它的主要作用,只不過是透過增強一個叫PPAR gamma的轉錄因子,令身體內的幹細胞搖身一變,成為可以儲存脂肪的脂肪細胞Adipocyte而已(Proc. Natl. Acad. Sci., Vol.105, pp.1226-1231)。這好比是增加多一些「倉位」,把糖屯積起來,不想辦法善加利用,結果只會愈積愈多,毫無建樹。又像是一位投資顧問,只懂得叫人把資金(血糖)存放在儲蓄戶口(脂肪細胞);銀行水浸,但百業蕭條。所以它完全不是一個正確地解決糖尿病的藥。至於另一個叫Glucophage的藥(科學名稱Metformin),更是有副作用,長期服用,會大大增加癌的發病率(Diabetes Care, Vol.29, pp.254-258)。請注意,重點是「長期」。每一粒藥雖有固定的劑量,每次服藥,分量必定比較治療的需要高出一點點。本來,輕微超額不應該有明顯的副作用,但藥終歸不是食物,吃得多了,「小數怕長計」。尤其是藥廠本來最多只曾做過六個月的副作用測試。長年累月地吃藥,沒有副作用幾稀矣。

  這便要提到補健食品。既然是食品,當然可以天天吃。不過要注意,尚須吃得其所。舉一個例,葡提子素Resveratrol可抗衰老(Cell, Vol.132, pp.171-176)。但單是服食葡提子素,無論是天然的(葡萄酒)也好,或人工提煉的精華也好,大部分會是泥牛入海,無影無蹤,因為走進了人體,去到肝,肝細胞會擺大烏龍,在排毒時順便也排走了葡提子素。我提倡服用補健食品,須以複方形式。以葡提子素而言,可加進洋蔥內的五羥黃酮護駕(Quercetin),同時再借助從蕎麥提取的輔酶Coenzyme Q-10,加入後可幫助胰細胞生產能量分子ATP。若要更完美,可以再加進維他命B3,因為它可以增加高密度(好的)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四樣東西當然須以適當分量搭配,才能產生最大功效。

Thursday, March 27, 2008

代胰島素

  中國水墨畫中的流水、煙雲、瀑布,往往不須著墨,只是留一片空白,用旁邊的山石等烘托出來。這些「留白」其實並不空,水像在流、煙雲在瀰漫,瀑布有沖下來之概:有了它們點綴,整幅畫更具生氣。這種畫中意境,可用之於室內陳設。一般人只想到在居室中放進自己喜歡的東西,愈多愈好,直至放不下,才後悔當初囤積,開始想到要將多餘的東西清理掉,騰出「空間」。

  畫中的「留白」與居所中的「空間」,可以比擬人生中一些不可缺少的「虛」。所謂「虛懷若谷」、「虛室生白」,先有內心的空間,才能去到相應的實境。這個道理,說起來好像是老生常談,但現實中不少人真的忽略了。在「沒有」之時,當然須爭取,例如肚餓,自當覓食充飢,但一旦「有」了,絕不應貪得無厭:過分得來的東西愈多,留下的空間愈小。食物如是,錢財也如是。

  在美國有一個電視遊戲節目,叫最大的輸家(The Biggest Loser),參賽者爭取的,是「失」不是「得」。失什麼?是體重。每一位嘉賓都在二百五十磅以上,較量下來,減肥能減得最多者勝出。為什麼身體可會有那麼重?身體從食物中吸收了很多糖,但又不捨得將多餘的糖排出,乃透過胰島素,將糖轉為脂肪,儲存起來。長此以往,脂肪細胞「爆棚」,再不能容納更多的脂肪,便會開始不聽命於胰島素,達致所謂胰島素抗拒(Insulin Resistance)。但血中糖量仍然高企,刺激胰島素供應不斷;不需多久,胰細胞便因操勞過度而死去。身體中應有糖的地方沒有糖,不應有糖的地方則太多,引致多方面的失調,統稱為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病趨嚴重時,須每天替自己注射皮下針,以補充胰島素之不足。

  為什麼身體需要胰島素?因為憑胰島素幫助,細胞才能吸收血糖。細胞表面有一支支的胰島素接受體,去兜截血中的胰島素。捕捉到後,會產生一個生物訊息,我們稱之為酶。激酶從細胞之外,傳進細胞內,促使細胞在它的表面,豎起一個叫GLUT-4的接受體;這個接受體繼而把血糖拖入細胞,成為細胞食糧之一。學者於是想到,大可直接用藥刺激那個激酶。這樣做,可完全省卻注射胰島素,改為「吃」胰島素代用品(Insulin Mimetic)。這一類代用品正在積極研發中,很快便會問世(J. Pharmacol. Exp. Ther., Vol.323, pp.579-585)。另一方面,有一個可以直接增加GLUT-4的健康食品:杞子(Yakugaku Zasski. Vol.125, pp.981-988)。在一個小兔的實驗中,證實杞子還能降低三甘油脂(Triglyceride),增加高密度(好的)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Life Sci., Vol.76, pp.137-149)。

Wednesday, March 26, 2008

隔靴搔癢

  在從前農村,芸芸新年揮春中,「添丁發財」不可少;家中多了一口男丁,也就是多一個人幹活,比發財更好。到現在的社會,以「添丁」祝願者不多,「恭喜發財」,直截了當,更能討人歡喜。但在某些人眼中,開口閉口說錢,未免銅臭味太重,雖然「其心實竊喜之」,最好還是不太露形跡為上,於是改說「從心所欲」,給你一張簽了名沒有金額的支票,你想要的,自己填上去可也。

  這正像是一些吉祥擺設,與其是「福」或「祿」或「壽」,倒不如放一件「如意」,將一切願望都涵括了。「如意」本來是搔癢的器具,又叫「不求人」,主要拿來搔背。背上痕癢,亟想搔之但不可及,用這東西馬上解決,豈不快哉!

  問題的癥結,在於是否能夠「搔得到癢處」。有不少藥,藥效無疑是足夠的,所慮者,是能否劍及屨及。以抗癌為例,有一個想法,何不研發抗癌疫苖?一切疾病總有起因,若能在病情尚淺,甚至在未發病之前,先發制人,當可事半功倍。利用疫苗,先給身體中的軍隊(免疫系統)來個軍事演習,若真的有敵人(細菌病毒)入侵時,自有抵抗之力。於是,藥廠投進了不少資金,用以研發一種能夠增強防癌免疫的藥,而且恐怕免疫細胞不夠「惡死」,以催谷藥效為主要目標。但問題的關鍵,不是在於免疫細胞是否亢進,而是視乎免疫細胞能否攻入癌的腹地。換句話,這是一個「物流」的問題。就以目前一個頗「流行」的抗癌藥Avastin 為例。這是一個針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抗體。由於抗體的體積太大,不能有效地滲透進癌塊,因此,這個藥極其量只能阻止癌塊繼續增大,而不能令其斷尾。

  另一方面,在這幾年中,有商人大力催谷一些據說可以「增強免疫」的健康食品,特別是靈芝、雲芝一類。可是,他們大有可能是「捉錯了用神」。這得先稍稍解釋細胞向免疫系統「求救」的程序。在碰到敵人(細菌)時,細菌的毒素,會刺激血管壁內皮細胞,於是細胞馬上「打九九九」,也就是伸出一個勾(一個屬蛋白質叫ICAM-1的接受體),去兜住免疫細胞表面的LFA-1。這個過程,有點像輪船靠碼頭時,水手拋出一個繩圈去套住碼頭上的鐵柱。這樣,免疫細胞便會鑽出血管壁,向細菌進軍。ICAM-1這接受體不但能召喚免疫細胞,還會「教路」,指引它們應在血管哪一點「攝」位,始能從血管壁內皮細胞之間的空隙,閃身走出血管,去到敵人的所在組織。可是,癌細胞卻懂得分泌內皮素,後者抑制血管壁的ICAM-1。沒有ICAM-1指引,「火遮眼」的免疫細胞便呼嘯而過(Nat. Med., Vol.14, pp.28-36)。不少健康食品的功效都不弱,但往往搔不到癢處。

Tuesday, March 25, 2008

干脆

  茶餐廳可說是香港的特色之一,現在甚至能出洋,在中國國內城市和外國一些有華人的地方,開始紮根。有人拿這個做研究題目,由歷史演變,說到文化內涵,論物議事,旁徵博引,洋洋灑灑,漪歟盛哉。以我看,香港茶餐廳興起的原因,不外乎四個字:「務實」和「干脆」。須知茶餐廳內,並沒有侍者。在英美,侍者乃waiter。Wait的意思是等候;侍者的工作,是隨侍在側,看顧客的舉止眼色,應顧客的指使召喚,恭敬從命,躬體遵行。所以,在「高級」餐廳,有「服務費」之設。茶餐廳內的伙記,服務對象乃是老闆,不是客人。他代表老闆替顧客登記食物,做好了放在客人桌上,吃完後拿走。你進來的時候沒有帶位員,要走也不會遞上賬單,桌上有紙條,登記吃了的東西,自己去收銀處付款即可;明碼實價,乾淨俐落。要吃喝什麼,我自拿來,不會惺惺作態;再光顧與否,悉隨尊便,何必低首下心?店方務實,顧客干脆,止此而已。

  有很多事物,若太注重形式,無異自設一副枷鎖,例如貨品說明書,不會在文字上搞什麼花巧,能說得清楚明白便成。張景岳解說「補中益氣湯」,說什麼「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玄之又玄。務實的方法,是用不同的動物實驗模型,去界定這個方劑的臨床功效。日本人研究「漢方」(Kampo),發現Hochu-Ekki-To(補中益氣湯)可以治療皮膚敏感(Int. J. Tissue React., Vol.26, pp.113-117)。日本學者又借用各種動物疾病模型實驗,把多個中藥方劑重新定位(Re-positioning)。隨手拈來的例子:用茵陳蒿湯(Inchinko-To),以治療肝硬化(J.Hepatol, Vol.41,pp.584-591);用十全大補湯(Juzen-TaiHo-To),對付子宮內膜癌(Oncol. Rep., Vol.15, pp.1133-1136);用鉤藤散(ChoTo-San),改善老人癡呆徵狀(Biol. Pharm. Bull., Vol.28, pp.744-746)。

  西藥也有多個重新定位的個案。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威而鋼(Viagra);本來是用來降血壓,但無心插柳,成為第一種治陽萎的藥。另一個新鮮出爐的例子,是一個叫Ixel的抗抑鬱藥。藥廠本來的計劃,是在1998年將它在奧地利上市,一間美國小藥廠Cypress Biosciences買入了美洲的發展權,將它包裝成為一個治療纖維肌肉痛(Fibromyalgia)的藥,並在2007年底取得了FDA的批文。在九十年代初,我在陶氏化工屬下藥廠研究一個對付血管硬化的概念藥,一直都未能得到公司青睞。現在Melior把它買入,包裝成為一個治療小便失禁的概念藥 MLR-1045。格蘭素( Glaxo SmithKline)把一個叫Buproprion的抗抑鬱藥,包裝成為戒煙藥,商業名稱叫Zyban。輝瑞( Pfizer)把一個本來用來醫治高血壓(叫Minoxidil)的藥,改裝為治療禿髮的Rogaine。

Friday, March 21, 2008

糖尿病與失明

  在香港荷李活道的古董店,經常看到中國人從前用的一些枕頭,長方形,像是一個盒子,有用木造的,也有用瓷,聽說更有採用金屬或石頭做原料的。我從沒有試過枕著這種東西睡覺,想像中不會怎樣舒服。正如其他中國古時木器家具,大都是硬邦邦的。王世襄先生是明式家具的研究及收藏大師,多年來不但搶救了不少古代家具,更搜集了大量資料,有系統地以多篇論文詳盡介紹。在他的《明式家具珍賞》一書中,有紫檀大畫案、黃花梨月洞門架子床,都是「重器」木頭製成,甚至展示的一些質樸簡潔民間用品,用的也只是櫸木;藝術風格淳樸洗煉,自是不在話下,但以現代人眼光看來,若真的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舒適程度稍欠。

  相比之下,現代人用的例如床褥,舒服得可真會把人寵壞了。設計方面,不但為身體與床之間提供了緩衝,還控制了局部緩衝的力度。這好比人體中的膠質。膠質的結構,像三條糾纏在一起的螺旋麻花(Triple Helix),三者之間,有一些「甫胺酸」,將其位置固定。在受到壓力時,膠質會稍稍變形將壓力卸去。假如沒有甫胺酸把這「彈弓」固定在一起,膠質很容易會失去彈性。是什麼東西幫助這個固定的過程?答案是維他命C。因此,若身體缺乏了維他命C,血管壁的膠質功能下降,血管動輒會受傷流血,尤其是流牙血或鼻血。另方面,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可令皮膚更有彈性,正正因為維他命C能保持皮膚中膠質的功能。

  當維他命C被吸收,進入血液後,它並不會自動滲入細胞內,須有一個中介者(Transporter)SVCT,全名叫Sodium-Vitamin C Transporter(鈉7維他命C運送物)。在一個小鼠實驗中,研究員故意廢掉了SVCT的遺傳基因,結果,下一代小鼠在出生後,不到十分鐘就因肺衰竭而死去。原來,出生了的小鼠,體內肺小泡須立即開工,也就是吸取氧氣。可是,正當整個肺內幾十萬個肺小泡要開始膨脹以便吸收氧氣時,卻沒有SVCT去幫助吸收維他命C,懸掛肺小泡的呼吸網便會因缺乏膠質而倒下來。所以,請孕婦切記,要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

  糖尿病者病情轉壞,會有失明之虞,這也與維他命C有關。原來,當光線投射到視網膜(Retina)時,會同時產生有害的氧自由基;因此,視網膜中必須屯積大量的維他命C,以便中和氧自由基。屯積的方法,是用一個叫GLUT-1的接受體,把血中的維他命C帶入視網膜。不過,GLUT-1同時也是負責吸收葡萄糖的接受體。所以,若血糖暴升,所有的GLUT-1都被血中的葡萄糖佔據了,便沒有多餘的GLUT-1去攜帶維他命C進入視網膜。於是,視網膜會被光能引發的氧自由基「燒傷」,以致衰竭(Invest. Ophthalmol. Vol.45, pp.1232-1239)。

Thursday, March 20, 2008

收乳

  中國古書中有一本叫《孫子算經》,相傳是在公元大約四、五世紀時寫成,但實際成書年代,後人不能稽考,更找不到孫子的生平記載。清高宗(乾隆皇)在編纂《四庫全書》之時,紀曉嵐曾為這書向皇帝呈上報告,追本溯源,最遠只能查到隋朝,也就是大約公元581年。這本《算經》所載的算題和解法,有包括現在中學生學的「雞兔同籠」問題,遠比西方來得早。書中卷一,開宗明義先說明一些度量衡制度,十分有趣。原來在中國,「長度」源自蠶絲的粗細,書中說:「度之所起,起於忽。欲知其忽,蠶所生,吐絲為忽。十忽為一秒,十秒為一毫,十毫為一釐,十釐為一分,十分為一寸,十寸為一尺,十尺為一丈,十丈為一引;五十尺為一端;四十尺為一疋;六尺為一步。二百四十步為一畝。三百步為一里。」其中的「畝」應屬面積,所以可能是指正方形其中一邊的長度。

  長度屬「一元」、面積屬「二元」、體積屬「三元」,「元」指dimension,這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實際上,世上的事物幾乎全部都具「長闊高」三元,只是我們有的時候只算二元或一元而已。例如說:「房子有多大?」答曰:「一百平方呎。」是忽略了高度和空間。有沒有東西真正只得二元?有,例如影子。

  正正因為計算面積的時候我們捨去一元,只算二元,所以有造成「誤象」的可能。舉一個例,一卷廁紙的面積有多大?你不會被它卷起來的樣子蒙騙,要拉開來計算才對。腸壁面積也如是,雖然量一量已有約二十七呎長,但遠遠不止,因為上面還有摺窩(Crypt),若拉直了攤開來,面積倍增。其中負責吸收營養的細胞,叫腸上皮細胞(Enterocyte);負責分泌消化酶的細胞,叫酒杯形細胞(Goblet Cell);前者直接與食物接觸,長期被食物磨擦,很容易因而受傷,甚至死亡。在正常情況下,駐守摺窩凹陷位置的幹細胞(Stem Cell)會造出新的腸上皮細胞,去修補因磨擦而受損的腸壁。在這方面,科學家一直不明白,簇新在摺窩中造出來的腸上皮細胞,到底是怎樣「爬」出摺窩,去到受傷部位的。

  現在,一組在濟南山東大學醫學院的學者,與另一組在芝加哥西北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員,合作找到了答案。曾患絞腸痧的人可能知道,要減低痛楚,可以飲一點點熱奶,之後舒服一些。原來,奶中有一個奶脂蛋白-上皮細胞生長因子8(Milk Fat Globule-EGF8, MFG-E8)。幹細胞衍生的腸上皮細胞,若碰到MFG-E8,受其刺激,能從摺窩中爬出來,去代替受損的細胞(J. Clin. Invest., Vol.117, pp.3673-3683)。產婦哺乳一段時期後,一旦停下來,滯留在乳房中的乳汁,內有轉化生長因子,可令乳腺萎縮;同時,其中的MFG-E8,會促使巨噬細胞把那些已死去的乳腺細胞吃掉。兩者攜手合作,完成收乳的工序。

Wednesday, March 19, 2008

銀翹散

  在公元1788年,清高宗乾隆五十三年,中國有一位名醫,叫吳鞠通,著了一本醫書,名為《溫病條辨》。溫病者,頭痛、微恙風寒、身熱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後熱甚。在這本著作的第一卷〈上焦篇〉中,吳大夫提供了一個治療溫病的方劑,叫銀翹散,內有金銀花(1錢)、連翹(1錢)、桔梗(6錢)、薄荷(6錢)、淡竹葉(4錢)、甘草(5錢)、荊芥(4錢)、淡豆豉(5錢)、牛蒡子(6錢)。根據中藥的理論,金銀花和連翹清熱解毒,辛涼透表,為「君」藥;薄荷、荊芥、淡豆豉疏散風熱,透邪外出,為「臣」藥;至於桔梗、牛蒡子、甘草,宣肺袪痰,清利咽喉,竹葉甘涼清熱,生津止渴,為「佐」藥。

  從西方藥理學的角度來看,金銀花中的Luteolin(橄欖也含有這個成分)能夠對付多種細菌,尤其是很能入侵肺組織的Pseudomonas和 Clamydia這兩類(Biochem. Pharmacol., Vol.70, pp.1222-1230)。至於連翹,它的兩個主要成分Oleanolic Acid(橄欖中亦有)和Suspensaside,也具天然殺菌能力(Oleanolic Acid參考:Biol. Pharm. Bull., Vol.30, pp.1147-1149;Suspensaside參考:Chem. Pharm. Bull., Vol.30, pp.4548-4553)。另一方面,一些能引致肺炎的流感病毒,在甘草素(Glycyrrhizin)的影響下,會是難施其技(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Vol.41, pp.551-556)。進一步被金銀花和連翹殺死了的細菌和病毒,會刺激肺組織分泌黏液,因而造出痰。在這方面,桔梗中的Platycodon是一個袪痰劑(Planta. Med., Vol.68, pp.221-225)。還有,倘若細菌分泌的毒素已引致一個熱休克的反應,病情開始惡化,趨向成為敗血病,牛蒡子的主要成分Arctigenin可以抑制熱休克(Cell Stress Chaperones, Vol.11, pp.154-161)。

  銀翹散和另一個補健品「桑菊飲」相比較,兩者在用料上均採用連翹、薄荷、桔梗、甘草等,但是,銀翹散另加了金銀花、竹葉、荊芥、豆豉、牛蒡子,能疏風解表,主清熱解毒;桑菊飲加的則是桑葉、菊花、杏仁,疏散風熱,主宣肺止咳。除了上述的好處,對患有肺氣腫的病人而言,銀翹散尚有一個非常好的作用。這便是能防止肺結痂(Phytother. Res., Vol.21, pp.251-258)。有一位讀者的舅舅患了嚴重肺氣腫,我提議他飲銀翹散,有補充食療之效。即使他的醫生不贊成用乙醯半胱胺酸N-Acetyl Cysteine去消炎,我相信他對溫和的補健食品,應不會反對。戒不了煙、在煙癮驅使下不得不吸煙者,銀翹散可以「守門口」,減少煙油引起的發炎反應。另一方面,有一個化療藥(叫Bleomycin)具肺結痂的不良副作用,病人可以試服用銀翹散,以防止結痂。

Tuesday, March 18, 2008

市場競爭

  在《教父》電影中,四十年代的黑社會頭子,經過多年經營,建立了龐大的人脈網絡,手中能控制影響的,不獨是政客,更有法官。有一個土耳其毒販走來,謁見教父,邀請他參與販毒生意,說是除了需用到他的財力,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得到他的庇蔭,以能避免與當權者正面衝突,讓生意有生存的空間。教父召集家人商議,應如何應對?送上門的賺錢機會,要不要錯過?軍師說,我們憑窩娼聚賭,賺了多年的錢,正是有財有勢,往下應可安枕無憂;但毒品這東西,是明日之星,從中可得的利潤,多到不可想像,黃業賭業與之相比較,只屬小兒科。這不是片面的利潤問題,是我們整體將來的安危問題,因為一旦販毒者去到財雄勢大的地步,再不會有我們立足之地。

  做生意可真不容易,尤其是在今天,市場瞬息萬變,每一天都有新的東西走出來,稍一不慎,可以萬劫不復;須將整個宏觀策略,加以詳細考慮。以製藥而言,單是降膽固醇一種藥,已十分令人頭痛。不但市場飽和,沒有再發展空間,更甚的,是兩大藥廠施貴寶( Bristol-Myers Squibb)和默克(Merck)的Pravastatin和Simvastatin藥(商業名稱Pravachol和Zocor),專利分別在2006年4月20日和2006年6月23日已屆滿。立竿見影,本身的利潤既大減,更殃及池魚,因為很多本來服用輝瑞( Pfizer)的Atorvastatin(商業名稱Lipitor)病患者,都改了吃非專利的平價藥。至於癌症,目前FDA批准做臨床測試的抗癌藥,一共有五百六十多種。各藥廠除了要脫穎而出,研發一些更好的藥,尚要拚命去找病人。

  怎樣才能增加一個藥的市場力量?方法之一,是增加用藥的範疇,例如證明某一個藥不但可以治療A病,還可用於對付B、C、D等病。在某一個藥上得到批文之後,藥廠仍繼續漁翁撒網,一方面教推銷員游說醫生,自行Off Label開方,去治療其他病症;另一方面,做多一些另類測試。默克藥廠在2006年10月推出一個叫Vorinostat(商業名稱 Zolinza)的抗癌藥,當時 FDA只批准用這藥去治療皮膚性的 T細胞淋巴瘤,但藥廠尚不竭地做其他癌症的臨床測試,例如間皮瘤(Mesothelioma),已去到第三期測試,此外是前列腺癌,做第二期測試,還有骨髓瘤(Myeloma),剛在做第一期測試。更厲害的一著,在於 Vorinostat本身的藥效,能針對組織蛋白去乙醯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至於HDAC則在身體中免疫系統「自己打自己」(也就是所謂「引發自體免疫」)這方面,證實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大有可能是克服自體免疫的關鍵(Nat. Med., Vol.13, pp.1299-1307)。因此,在理論上,Vorinostat有可能可以治療紅斑狼瘡、牛皮癬這類疾病。果真如此,「錢」途無可限量。

Monday, March 17, 2008

降膽固醇

  在汽球中注滿水,用兩隻手指提著,跟著,拿一根針,在汽球上一戳,結果怎樣?答案很簡單,人人都能猜到,汽球破了,水流出來,濺向四方,最後落在地上。再用一個極快速(能照極慢鏡頭)的攝影機(一秒鐘二千幅)把過程攝下來看看。針尖剛碰到汽球表面,把膨脹了的薄橡膠刺破,汽球的整塊「皮」,馬上向後縮,用的時間是以千分一秒作單位計算,縱是在這鏡頭下,也只是閃一閃,倏地不見了;懸著的兩隻手指下面,是通透的一團水,接著,水散開、下墜,掉在地上。

  在這個過程中,水落在地上所需時間,遠遠比較橡膠(汽球表皮)收縮要慢得多。在化學變化中,這「較慢」的步驟,叫決速步(Rate Determining Step, RDP),是整個起承轉合中的絆腳石。如果要令整體加快,必須在這環節做改善工作,但一般不易為。例如從前製襪,基本上只有兩個步驟。第一個是織,第二個是縫。織者,織出一個圓筒,可以百分百用機器完成,也就能加快;但須用人手操控另一機器,個別地將圓筒的前端縫密,這才成為襪。這步驟快不了。

  身體中每一個機制的施行,都包括一連串的工序。若想增強或抑制該機制,理所當然,是去針對其中的RDP。在七十年代,默克藥廠(Merck)的科學家找到肝細胞製造膽固醇程序中的RDP,此乃一個叫HMG-CoA Reductase 的還原酶。若能抑制這個還原酶,細胞便造不出膽固醇的前身(叫Mevalonate);另方面,透過抑制劑可以降低血中的膽固醇。默克在1976年獲得批文,出售第一個用這構思的降膽固醇藥,叫Lovastatin(商業名稱Mevacor )。

  在今天,已多了好幾個同類的藥,但它們一般都會引起肌肉痛及肌無力。原來除了抑制上文所說的還原酶,這種藥還可以提高細胞內另一個叫萎縮酶(Atrogin)的生物催化劑。細胞內有一個垃圾處理系統,叫蛋白酶體(Proteasome)。每當細胞製造了一些有問題的蛋白質,細胞便會動用蛋白酶體,把錯體的蛋白質分解,像是織冷衫織錯了,拆掉還原成為原來的毛線。若蛋白酶體的功能被這種藥提高了,導致蛋白酶體過激,後者會開始分解肌肉,造成疼痛(J. Clin. Invest., Vol.117,pp.3940-3951)。要應付這弊端,可以吃葡提子素(Resveratrol),中和降膽固醇藥的副作用(Cancer Res., Vol. 66,pp.7348-7354)。

  另一方面,與其服用降膽固醇藥,又昂貴又有副作用,不妨考慮用黃連素去降膽固醇(可參看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協和醫院的研究員發表的報告,載於Nat. Med., Vol.10, pp.1344-1351)。香港各中藥店都能買到黃連素,價錢並不貴。

Monday, February 11, 2008

善頌善禱  

  鼠年伊始,首先得代表全人類,向所有捨身供科學研究之眾鼠,致以衷心的敬意。上一次回香港度假,與幾位分別了四十多年的小學同學重逢。他們好奇問我,在過去悠長的實驗室生涯中,一共令多少隻小鼠成仁?阿彌陀佛,我猜至少有十萬隻。虧得有牠們,否則全世界的科研工作者,無從協助藥廠發展藥物,用以防止及治療血管硬化、關節炎、牛皮癬、癌、肝炎等等各式各樣的疾病。眾鼠當然不是自動請纓,也非甘於犧牲,但終歸是功不可沒。我學孔子說:「微眾鼠,人類束手待斃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痛切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回想我第一次做小鼠實驗(我還記得,是在1974年2月1日),毛手毛腳,滿頭大汗;從籠中取鼠的情況,尚歷歷在目。到今天,當然是熟能生巧,形勢逆轉,牠們才真的是毛手毛腳,我對準目標,手到擒來。尚可告慰者,牠們絕大部分並非無端捐軀,白白殞首。拿牠們來做實驗,從來不是閉門造車,無的放矢。在每一個「企劃」未開展之前,我必花很多時間,閱讀了很多很多研究報告,才能「悟」出一個具體、有標的、有成效之實驗方案。粗略計算,以每天平均看二十篇科研報告作基數,我至少已「吞」下了不少於二十萬篇。全部都能記得嗎?當然不能,但重要的還在腦中,成為「主導思想」。其中有幾十位學者,更成為我的「偶像」,他們發表過的報告,我像集郵一般,都集齊了;不止收集,更再三閱讀,從中希望有所啟發。我對這些「行內」的先驅,佩服到五體投地,也在此致衷心的敬意。舉一個例,一位叫Judah Folkman的哈佛教授,早在七十年代初,已構想到可以憑著截斷血液供應,令癌細胞生計無著,最終自殺(Autophage - Apoptosis)。我有一位同事,曾是JF的學生,他說JF的構思尚未有充分實證之時,曾長時間惹來不少冷嘲熱諷,他並不好過,但全不理會,默默耕耘。現在最新的抗癌藥,例如Avastin,都是源自他血管異生(Neo-Angiogenesis)的理論。

  新春期間,當然須善頌善禱,教大家吃藥,乃「大吉利是」。藥不是食物,不應「每天都要啪一粒」,可是,一旦有病,非服不可,有些藥,的確是有功效。更好的,不但藥到病除,而且兵不血刃,能不戰而勝,對身體正常的操作,產生極微的影響。就以抗癌藥來說,由於一般化療藥都是毒藥,具嚴重的副作用,病人服了,有如焚城殺敵,飲鴆止渴;從前是迫不得已,別無選擇,但現在有一些抗癌藥,只會迫令癌細胞自殺,別的健康細胞安然無損。吃藥自應是「有所為而為」,沒有病,不要去碰它。但補健品(dietary supplement)不妨常吃。請注意,這裏說的是「補」,不是「保」。在此,謹祝大家安然補健,不需吃藥。

Friday, February 08, 2008

生長因子與細胞衰老

  有一種房屋按揭,可說是銀主與「債仔」賭一鋪。貸款者必然是老人(在美國,法例規定起碼須屆六十二歲),把自己的房子抵押,每月向放債人收取一筆生活費,直至死亡為止,屆時房子歸放債人所有。法國一位老婦Jeanne Louise Calment在1965年做了這種按揭,其時她九十歲,銀主預計她頂多是一百歲,也就把房子價值分一百二十多個月付給她,她愈早死,銀主所得利潤愈高。想不到她竟然再活了三十二年,到一百二十二歲半才去世,銀主不得不按月付錢養她,虧 蝕慘重。根據《健力士世界紀錄》,這是歷史上有檔案紀錄證實活得最長的人。

  活得最長的小鼠,壽命有多長?答案是五年。是什麼因素令牠那麼長命?是遺傳上缺乏生長因子Growth Hormone(Curr. Top. Dev. Biol. Vol.63, pp.189-225)。這種有遺傳缺憾的小鼠,亦可以永不患癌(Carcinogenesis, Vol.28, pp.143-1 50)。

  提到生長因子,須向大名鼎鼎的李卓浩博士致敬(1913-1987)。他在生之年於加州柏克萊分校致力學術研究。在1966年,他率先發現是腦垂體前葉負責分泌生長因子;四年後,他成功人工合成了生長因子。現在,有六大藥廠出產促進生長因子的藥,包括 Genentech的Nutropin、Lilly的Humatrope、 Pfizer的Genotropin、Novo的Norditropin、Sandoz的Onmitrope和Merck Serono的Saizen。這種藥可用來主治矮小症,此外,有些醫生會在「標籤以外」(Off Label),用之以治療纖維肌肉痛(Fibromyalgia)及增加肌肉(例如給運動員或愛滋病患者)等。另一方面,亦有豬農給豬注射生長因子,令其少脂多肉(J. Anim. Sci. Vol.60, pp.1 18-122);牛奶生產商借生長因子延長乳牛的產乳期;也有魚場主人利用生長因子,令三文魚和鮑魚長得更堅實(Aquaculture, Vol.229, pp.469-478)。

  用生長因子幫助骨骼生長的不良副作用之一,是令全身的骨架子增厚;結果,本來應該是瓜子臉的女孩,會變成國字臉。這還不是最壞的副作用。生長因子會刺激肝分泌一個叫IGF(全名是仿胰島素生長因子Insulin-Like Grown Factor)的蛋白質,從而令乳腺細胞增生。因此,曾患乳癌但情況暫受控制者應戒口,不要喝牛奶,因為牛奶在消毒過程中並不催毀IGF,而IGF能催生乳癌(J. Natl. Cance r Inst. Vol.92, pp.1472-1489)。回說那些有遺傳缺憾,生出來已經沒有生長因子的小鼠。牠們特別長壽的關鍵原因,正是與IGF有關。有學者經實驗後報道,由生長因子衍生的IGF,能令細胞加速衰老(Endocrinology, Vol.146, pp.3718-372 3)。

Wednesday, February 06, 2008

性與愛滋

  兩個人互相欣賞,彼此敬重,即使是同屬一個性別,也很尋常。女子中有金蘭姊妹,男子中有刎頸之交,其中仗以維繫的,只是友情。但兩者之間若產生了性慾,那可會是「例外」。這說法並沒有歧視之意,因為世間絕大多數的「例」,都是男歡女愛;若改為同性相吸,畢竟少見。不過,縱使是例外,卻非「不可取」。《孟子》〈萬章上〉「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這個「少艾」 ,並沒有一定屬「異性」的意思。一般男的愛與女的親熱,女的也只與男的依偎纏綿,自是他們各人天性,也受到社會取向的影響,後者有如回教徒自小不吃豬肉,以至終生認為豬乃骯髒之物;但豬本身一向如是,骯髒與否,是各人本身自設的桎梏而已。

  由性慾進而產生性行為;有了肢體的接觸,也帶來傳染疾病的渠道。在各種性病中,愛滋AIDS(後天免疫缺失候群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誠然最令人談虎色變。這個病自1981年被確認,至今奪去二千五百萬人的性命,罹病在生者,估計尚有三千三百多萬人。有些人誤解以為愛滋病毒只會在男同志之間傳播。非也。愛滋之所以橫行非洲其中原因之一,是當地很多男性患者迷信處女可以根治這絕症,結果令大量女性成為帶菌者,再把病毒傳給她們的男性伴侶。在非洲以外,也有男女雜交的行為,往往是在大家都覺得沒須防備的情況下,把病毒傳播開去。

  愛滋病毒是假借一個免疫系統抵抗細菌與病毒的機制,去直搗免疫系統的大本營。其中涉及的關鍵蛋白質,叫CCL-20(全名是CC-Chemokine Ligand-20)。CCL-20是屬於一類叫趨向素(Chemokine)的蛋白質,主要由上皮細胞製造,能「 吹雞」呼喚免疫系統的巨噬細胞、樹突細胞、Langehans 細胞等,趕到「現場」,去處理細菌和病毒。當愛滋病毒進入人體,在「前線」接觸到它們的上皮細胞,會用CCL-20分別招來 Langehans 和樹突細胞,目的是將愛滋病毒帶往淋巴結,呈獻給T型淋巴細胞「過目」,以便廣發通告,叫身體整個免疫系統戒備,全民抗敵;卻不知道,這樣做,愛滋病毒正中下懷,「扮蟹」去到淋巴結,像「木馬屠城」, 之後大舉入侵淋巴細胞(Hum. Reprod. Vol.21, pp.1135-1142)。

  愛滋病毒又能藉著精液中一個叫PAP前列腺酸性去磷酸酶(Prostate Acidic Phosphatase)的蛋白質,去接近駐守在陰道和子宮的T型細胞。原來,PAP能在這些器官中,凝結成一種絲狀的纖維,一端黏著T型細胞,另一端附在愛滋病毒愛滋病毒順藤摸瓜,爬到T型細胞上(Cell, Vol.131, pp.1059-1071)將其傳染 。

Tuesday, February 05, 2008

風疹

  我朋友的女兒去了溫哥華念大學,自己照顧自己。有一天,女孩打電話來告急,說全身長出了風疹(Hives,醫學上叫Urticaria);媽媽也不知道該怎辦,於是問我。我問她會不會是吃錯了東西。她說應該沒有,因為她一向並無對某些食物過敏的先例,而且很小心飲食,即使是蒸餾水,也只選擇一種,不會隨便喝別的牌子產品;早幾天亦不曾服食藥物。我跟著問她,最近有沒有轉換洗衣粉。她說,剛剛改用了一個說是含有纖維柔順劑(Fabric Softener)及加進了香味的洗衣水。我叫她立即用清水重洗衣服,將來要用最普通的洗衣粉,因為很多所謂「多功能」的洗滌用品中,往往加了酚甲烷(Bisphenol A),這東西很容易引起風疹。

  在未解釋什麼是酚甲烷之前,不妨先稍稍介紹一個與環保有關的名辭,叫循環再用編碼(Recycling Code)。這是塑膠工業團體(Society of Plastic Industry)在1988年訂下的,用以分辨各類塑膠。編碼印在塑膠用品上,在回收時,可以一目瞭然,分開處理。編碼由1到7,至於「循環再用」,則以三個順時針箭嘴組成的三角形表達。七個數字代表七種不同的塑膠,分別是1聚酯(Polyester,例如汽水樽)、2聚乙烯(Polyethylene,例如超市購物袋)、3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例如保鮮紙)、4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例如塑膠袋)、5聚丙烯(Polypropylene,例如地氈)、6聚苯乙烯(Ploystyrene,例如發泡膠)和7聚炭酸酯(Polycarbonate,例如嬰兒奶樽)。上述各類塑膠中,第1、3、6、7項對健康有威脅,因為在製造過程上,會用到一個有雌激素作用的酚甲烷。女性皮膚之所以嫩滑,是因為有雌激素,刺激在皮膚中的肥大細胞(Mast Cell)去分泌組織胺(Histamine, Int. Arch. Allergy Immunol. Vol.98, pp.398-409),後者舒張微絲血管,令血中的水能滲入組織,從而令皮膚「潤」滑。這便解釋了為什麼女性到了更年期,卵巢停止製造雌激素後,皮膚會突然變得很乾;也解釋了為什麼過量的賀爾蒙補充療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會引起風疹(Am. J. Med. Vol.114, pp.294-298)。

  回說上文女孩的風疹。由於洗衣水中的纖維柔順劑可能會有大量的酚甲烷,洗滌過程中倘若黏在衣服上,就會滲入皮膚,刺激肥大細胞分泌組織胺,令紅血球和水分從微絲血管滲到組織中。紅血球令皮膚潮紅,水分令皮膚腫起來,之後,刺激神經末梢而產生痕癢,三者結合之下,便造成風疹。要拆解可用植物雌激素,例如來自黃豆的異黃酮,叫Genistein(Immunopharmacology, Vol.39, pp.225-234)。經常受不明來歷風疹困擾者,不妨每天飲一杯豆漿。

Monday, February 04, 2008

從小便相識

  《笑林廣記》中,有關便溺的笑話不少,可能是愈不文雅的東西愈能惹笑。且說兩則現代的,聊博一璨。一則來自台灣。有從家中帶午餐上班者,用盒子盛載,飯菜各一盒,稱之為「便當」。別人看見他手拿兩個盒子,問是什麼。答曰:「大便當飯,小便當菜。」另一則要懂廣東話才能明白。有人家裏窮,住在天台搭的鐵皮屋,沒有廁所,只好用馬桶,之後拿去附近公廁倒;但還要裝闊。人家問他住哪裏,他說:「我住在大廈頂層,出入都係的士上,的士落。」所謂「的士」者,「地屎」也(廣東話「的」乃「攜」的意思,指拿著馬桶,落樓梯、上樓梯)。我參與拍攝港台電視節目《健康大道》,在等候燈光師打燈時,有機會與一位女演員聊天。我問她拍戲最苦是什麼。她說最怕的是拍一整天外景,場地沒有衛生間,要忍足一天尿。忍尿偶一為之還可以,但若經常如此,會影響腎功能,出現腎盂過濾障礙。另外的一類「忍者」,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乃是那些患了前列腺肥大的病人。由於他們肥大了的前列腺妨礙尿液流通,一有夜尿,便會「冇覺好睡」。這方面中醫用的,是一些利水化濕的方劑,例如,五苓散(豬苓、澤瀉、白木、茯苓、桂枝),盡量使病人能在日間排尿,從而減少夜尿,改善睡眠質素。日本有 一個源自中國宋朝《濟生方》的漢方,叫柴苓湯(Saireito),內有柴胡、茯苓、半夏、厚朴、人參、黃苓、甘草、大棗、蘇葉、生薑,能幫助患了前列腺肥大的病人,方法也是增加日尿減少夜尿(Hinyokika Kiyo,Vol.48, pp.343-346)。

  飲了太多水尤其是啤酒(生理方面)或患了糖尿病(病理方面),都會出現尿頻(Polyuria)。要解釋,須先稍說血壓素(Vasopressin)的作用。血壓素是一個結構很簡單的蛋白質,在下丘腦製造,之後儲存在腦下垂體備用。一旦血液的分量下跌,例如,大量出血,或血液的濃度(Osmolarity)大升(例如長期大量出汗),腦下垂體便會分泌血壓素,以改善血液質量。在機制方面,血壓素會增加腎組織內一種叫Aquaporin的通道,幫助腎回收水分,也就減少尿量。由於酒精和糖尿會抑制大腦分泌血壓素,便會增加尿量,從而導致尿頻。

  對於一些患了尿道感染的病人,尿頻未必不是好事。原來,膀胱壁上皮細胞的表面和細胞質內,有一種雨傘細胞(Umbrella Cell)。倘若膀胱、尿道受了細菌感染,細菌會黏附在雨傘細胞上,藉著「掛靠」的方法,躲在上皮細胞質裏面。尿頻時,尿液一而再、再而三的衝擊,會幫助把細菌沖出體外。所以我們最好能養成習慣,每天喝最少八杯水,以保持膀胱及尿道健康。

Friday, February 01, 2008

甜食與癌

  《伊索寓言》中有一個故事。一隻狗咬著一塊肉,正想找地方躲起來吃;途中經過一條河,河上有橋,在橋上望下去,看見另一隻狗,也咬著一塊肉。牠不知道這原是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一心只想把另一塊肉也搶過來,於是吐了口中的一塊,往河裏跳下去。結果是徒勞無功,連自己原有的肉都失去了。

  這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相信很少人沒有聽過;但在現實中,類似的情況仍屢見不鮮。默克藥廠(Merck)有一個止痛藥,叫Celecoxib(商業名稱Celebrex),上市一年不到,銷量便超逾十億美元,其他藥廠非常羡慕,尤其是生產阿司匹靈的拜爾藥廠(Bayer),因為Celecoxib在機制上很像阿司匹靈,但沒有引起胃潰瘍的副作用。默克藉Celecoxib成功奪得了止痛藥的大部分市場後,意猶未足,還想再下一城,因為有跡象顯示,它不只能對付急性的痛楚,還好像能抑制癌細胞增生。若Celecoxib可以抗癌,這療效帶來的金錢收益,真會是「唔講得笑」。於是,藥廠進行了一個為期三年的抗癌臨床測試。不料,在大規模的測試之下,像是用了放大鏡看美女的皮膚,竟然醜態畢露。原來,若只為止痛而服食Celecoxib,在幾小時內,什麼副作用也看不見;但一旦長期服用這個藥,大有可能引發心臟病和中風。測試結果令默克不得不停止發售Celecoxib。

  雖然Celecoxib遭遇「滑鐵盧」,但阿司匹靈尚在,而且也有不少科研報告說它可能有抗癌效用。只不過,阿司匹靈的專利早已屆滿,哪有藥廠會「落重注」去用它做抗癌的臨床測試?若是這樣做,花上過億元,徒然「益街坊」而已。

  有一個阿司匹靈的改良版,是在其上加諸一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造出來的NO-Aspirin,能夠抑制直腸癌(Mol.Cancer Vol.5, pp1530-1538),也能對付乳癌和卵巢癌(Curr.Opin. Obstet.Gynecol.Vol.18, pp.71-75)、食道癌(Scand. J. Gastroenter. Vol.239, pp.87-93)、胃癌(Carcinogenesis, Vol.26, pp.541-546)、前列腺癌(Clin. Cancer Res.Vol.10, pp.7727-7737),「錢」途可真會是無可限量。為什麼NO-Aspirin那麼厲害?因為它能干擾一個致癌的機制,叫WNT (Biochem. Soc. Tran. Vol.35, pp.1364-1368)。

  順便一提,正常的細胞有一個叫KLOTHO的蛋白質,能夠抑制WNT(Science, Vol.317, pp.803-806),但若是無節制地吃得太甜,血糖引出的胰島素,會破壞KLOTHO (Proc. Natl. Acad. Sci. USA, Vol. 104, pp.19796-19801),也就令WNT放任胡為了。這是另一個要戒甜品的原因;可以的話,甜的東西還是少吃為妙。

Thursday, January 31, 2008

甘草的妙用

  人體中的細胞,有一個天然的緊急修補和增生機制,它不斷地製造出一個蛋白質,叫Beta-Catenin(BC),細胞一旦出事,這BC能馬上從細胞質衝入細胞核,啟動一個增生的反應。這是BC好的一面;但也有壞處。假如BC「作反」, 成了脫繮之馬,可會令細胞不停地增生,也就是成為癌變。因此之故,細胞有另一個抗衡的機制,用的是另一個蛋白質,叫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的功能,是不停地破壞BC,以防細胞癌變。不過,若APC失靈,可會引起軒然大波,例如大腸會生出瘜肉,數量可達幾百粒;之後惡化,成為直腸癌。

  到了這田地,還未絕望,可以一刀把一段長了瘜肉的大腸切去;但最關鍵的是,要確實知道哪些癌細胞還未擴散,否則徒勞無功。什麼東西會令癌細胞擴散?是一種可說是類似僱傭兵的細胞,叫肥大細胞(Mast Cell, MC)。原來,有很多類癌,例如直腸癌、肝癌、胰臟癌、肺癌、皮膚癌等,它們本身並沒有辦法消化周遭組織基質(Matrix)的能力,也就無法去到血管,再經血管擴散開去。它們須借用MC,將組織基質消化掉,好讓自己能擺脫束縛,向血管邁進。它們是怎樣召喚MC的?原來MC表面有一個接受體,叫CCR1。癌細胞能「吹雞」,也就是分泌一個吸引CCR1的趨向素 ;之後,MC會「聞聲」而至。

  MC之所以能夠應召,趕到癌細胞面前,是因為MC能分泌一種生物催化劑,叫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ase)將所經之處的基質消化掉。只要MC能成功去到癌細胞所在的位置,就能同時替癌細胞建造一條出走的通道。再加上MC在其後會日夜「傍住」癌細胞,於是會繼續將困住癌細胞的基質消化掉。

  這與皮膚敏感的情況可作比較。在皮膚和身體內部組織中,也有MC駐守,它們一旦受到刺激,會分泌組織胺(Histamine),後者會令微絲血管擴張,以便血液中的水分和紅血球、白血球等,能夠滲出。水分滲入了基質,皮膚便會腫;腫的現象,帶來壓力,刺激皮膚內的神經末梢,皮膚也就會癢;另一方面,當紅血球進入了基質,皮膚便會發紅。

  較早前我曾在本欄提及一個中成藥,叫補中益氣湯,可以對付皮膚的敏感反應,例如濕疹(Biol. Pharm.Bull.vol.22, pp.1180-1184)。這服藥中有十種 成分,包括黃芪、人參、白朮、當歸、柴胡、大棗、陳皮、甘草、升麻和生薑。主要藥效來自甘草中的甘草素(Glycyrrhizin)和甘草酸(Glycyrrhetinic Acid) ,它們能抑制MC的分泌機制(Biochem. Pharmacol.vol.38,pp.2521-2526)。

Wednesday, January 30, 2008

鹽與高血壓

  現在航空交通發達,加上有各式各樣保存食物新鮮的高科技,在一些物流先進的地方,例如香港,要吃遍天下時鮮,全不是問題。單是吃生蠔,桌上可以並排放著來自美國的、法國的、澳洲的,都是上品。加了調味之後,從殼上刮下來,呼嚕一聲吞進嘴巴,意猶未盡,將餘下的水分也倒進口中。這一點點水,有天然的鹹味,大部分可能來自那隻蠔的原居地,也就是海水。

  鹽主要來自海水 ,人人都知道。現在一般的餐桌鹽(table salt),卻並不完全是天然之物,因為內中加了碘,招紙上寫明是碘化了的(iodized)。碘化的意思,是加進了很小量一個含碘的化學物(sodium iodide),作用是避免人體因缺碘而患上甲狀腺腫(goiter)。美國FDA提議成人每天應吸收一百五十微克的碘(一微克相等一百萬分之一克gram)。不過,在超級市場中,純淨海鹽(不含碘)的售價更高。但請記住,鹽也可以是一個無形的殺手。吃得太鹹,會導致高血壓和腎衰竭。

  現在有四大類治療高血壓的藥。第一類叫乙型阻擋劑(Beta Blocker), 全名叫乙型腎上腺阻擋劑。每當遇到緊急事情,身體內的腎上腺會分泌腎上腺素( Epinephrine),之後,透過甲型接受體和乙型接受體,作出適當的反應。乙型接受體分布在心、腎、肺、腸、肝、子宮、肌肉及脂肪。因此,乙型阻擋劑可以透過減低心率和減少腎素(Renin)分泌,從而降低血壓。但有副作用,包括呼吸困難、疲倦和糖尿。第二類叫轉化酶抑制劑(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CEI)。這是泛指一類抑制血管緊張轉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的藥。第一個CEI的藥叫Captopril,是一位英國藥理學家John Vane從研究毒蛇毒液獲得靈感而發明的藥。副作用是會引起咳嗽。第三類叫血管緊張素接受體阻擋劑(Angiot ensin Receptor Blocker),作用是對抗血管壁上的「第二型血管緊張素」接受體。副作用包括頭痛、頭暈、肌肉痛、肚瀉,還可能令肝功能及腎功能受損。第四類叫腎素抑制劑(Renin Inhibitor)。這方面目前唯一有批文的藥,叫Aliskiren( 商業名稱Tekturna),在去年3月上市,副作用是肚瀉。

  情緒激動和血管硬化都能導致高血壓,除此之外,食物太鹹是另一大因素。原來,血管壁平滑肌細胞上有一些叫G12-G13的接受體。過量的鹽,會透過G12-G13,令血管的平滑肌收縮,從而導致血壓上升。幸好,有一個針對G12-G13的藥,能應付高鹽引發的高血壓,但不影響身體正常調節血壓功能(Nat. Med. Vol.14, pp.64-68)。不過,話雖如此,藥畢竟不能天天吃。所以,防止高血壓的最佳三合一方法,是心境平和,食物中少油、少鹽。

Tuesday, January 29, 2008

豬油

  我爸爸小時候生活在無錫與蘇州之間的一處鄉下,農村地方,蓮塘是少不了,要吃新鮮的蓮藕、蓮子等,唾手可得。來了香港居住,轉眼二十多年,一直沒有機會回去。有一天,忽然想起,說要吃藕粉。我試去國貨公司問有沒有這東西出售,竟然有,買了一盒,他一看見十分開心,但嘗過一次後,再沒有拿來吃。可能他只是懷念;腦中的美食記憶,經過了大半生,已再不是從前那回事。

  我尚記得的兒時美食,在今天仍有不少可以買得到,但已沒有當年風味。那時候,賣豆腐花和湯丸的小販,用的都是圓筒型的金屬桶子,挑在肩上,一邊載食物,另一邊盛水和碗、勺等;顧客站著吃,之後食具馬上洗乾淨循環再用。車仔麵也如是,不過複雜得多,因為食物多元化,還須開水煮麵。各式各樣的澆頭(伴菜小食)中,魷魚、豬皮、蘿蔔是必然不可少的。用的是特別扁的陶碗,在冷天,手拿著熱騰騰的一碗,麵上面鋪滿菜,加上甜醬、辣醬、芥辣,可真是天下美味。

  外國人也吃豬皮,通常有兩種吃法。一是冷吃,用醋、辣椒涼拌;也有熱吃的,經預先加工,一片片切成條子形狀,包裝得像薯片,可以在超級市場買得到。拿回家放在微波爐中加熱,像是做爆谷的粟米一般,會「爆」開來;也有不用加熱的,即開即吃。兩者都可用作喝啤酒時的小食,當然比較薯片更「油膩」。

  所以不要以為只有中國人才是「乜都食」,外國人則不吃「粗嘢」。大家都是人,能吃的東西怎會不吃?只是風俗習慣、貧富有無之間的取捨而已。很多外國人不吃狗肉,正如不少中國人不吃兔肉;到底哪一樣更殘忍?見仁見智。數千年來人類飼豬吃豬,至今已是理所當然,最近香港豬肉供應產生問題,價格波動,電視上看到一群肥豬,從貨車上驅趕下來,鏡頭一轉,已變成一塊塊肉連骨,掛在肉販的架子上。天地間弱肉強食,沒有例外,縱是堅持要牠少受痛苦死得爽快,或是替牠頌經後才動刀,對豬本身而言,能好得多少?

  豬身上的東西,沒有什麼是浪費的,一團團的脂肪,拿來熬油,好的拿來吃,不好的(例如從病死豬身上得到的),可用作做肥皂。城中一位美食專家認為豬油尤其是燒豬油,可用之撈飯,是上選美食,既便宜又開胃。若論口腹之欲,這當然有可取之處,但從健康的角度來看,全飽和的動物脂肪,會被轉為膽固醇,進入身體各部分。

  有一類含膽固醇的蛋白質,叫低密度脂肪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很容易被氧化,令其氧化的媒介,包括香煙及汽車廢氣。血中的低密度脂肪蛋白被氧化之後,會促使血管漸漸硬化。

Monday, January 28, 2008

情急應變

  英國有一個著名案例。有一船在公海遇險,兩個大人,一個小孩,三人齊齊逃上救生艇,漂流了很多天,完全沒有食物,快要餓死了。怎麼辦?與其大家都死,不如犧牲一個;於是把小孩殺掉,給其餘兩人裹腹。最後小艇獲救,追究起來,兩人被控謀殺。他們辯說,以當時情況,殺小孩而吃之,乃事非得已(necessity),屬合理殺人(justifiable homicide)。法庭最後判決,謀殺罪名成立,因為縱是要吃,也該一視同仁,抽籤決定,不應欺負小孩。

  情急應變,有不同程度的考慮。例如管賬的,給「大耳窿」債主追討賭債,「喊打喊殺」,於是挪用公款先應付,可以嗎?當然不可以,這是原則問題,不得越雷池半步。但消防員卻可以把災場的大門劈開,此是「奉命而行」;司馬光也可把水缸打破,救出其中快淹死的小孩,且譽為「機智過人」:兩者皆屬棄車保帥之舉。還有另一種情況。你站在大廈天台,看見毗鄰房子失火,住客都走上屋頂逃生。你腳邊剛巧有很多長鋼管,長度足以橫跨兩所樓宇,給對面的人爬過來。你會不會用這方法救他們?須知若有人在過程中失足摔死,你可得承受部分責任,心中也會不好過。還是你應選擇袖手旁觀,等消防隊來,犯不著自己找麻煩?

  醫生治病,有時左右兩難。我試舉一例。這須由一個叫「自噬」(Autophagy)的現象說起。自噬也屬應變措施,例如蟑螂,若找不到東西吃,餓得交關,會把自己一些不太重要的內臟先消化掉,權且「頂住先」,這就是自噬。癌細胞要讓自己活下去,須設法騙自己附近的血管生出支流,所謂血管異生(Neoangiogenesis),為自己解決糧荒。有一個藥叫Imatinib(商業名稱Gleevec)能催谷血癌細胞自噬,直至自滅(Leukemia, Vol.21,pp.936-942)。但過了一段時間,血癌細胞會產生抗藥性,令Imatinib失效。那該怎辦?

  對策是用一個叫「組織蛋白去乙酉盍酶抑制劑」(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去引導那些已對Imatinib產生抗藥性的血癌細胞,走向自滅之途(B lood, Vol.110, pp.313-322)。這個藥叫Vorinostat(商業名稱叫Zolinza),是默克藥廠(Merck)的最新產品。不過,有點技術上的困難,因為FDA批出用這個藥,只為治療一個叫皮膚型T型淋巴瘤的病。如果將它作其他用途(off label),就好比是上文所說的,用鋼管去幫隔壁天台的人逃生,一個不好,會出意外,屆時千夫所指,都會怪醫生不按牌理出牌。在血癌方面使用Vorinostat,雖已有科研報告,但尚未有第三期臨床測試數據。作風謹慎的醫生,哪裏膽敢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