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30, 2006

黃酮

  飛機上用的玻璃,不但要堅固,還須輕,兩者均盡善,並不容易。電視節目中,訪問了一間專門製造飛機玻璃的工廠,拿一塊約一呎長、四吋寬的玻璃做試驗,平面橫放,兩端用鋼纜繫著起重機的吊臂,中間一串鋼鍊,連著一個大鋼勾,勾的是一輛重型汽車。一開動起重機,整輛車吊起,玻璃文風不動,完整無缺。主持人問,玻璃怎能造得如此堅實?答曰:「這是我們業務秘密,恕不回答。」

  中國人用中藥,用了幾千年,其中自會有個別心得,「留幾度板斧」者,理應不少。我所知道的,都是靠看書及參閱科學論文,加上一些對藥性的一般知識,在本欄中發表,可能只屬「似模似樣」;不善之處,尚請各方高明不吝指正。

  譬如最普通不過的陳皮,到底好在哪裏?我的想法,是它能抗紫外線。大氣層中的臭氧層(Ozone)現在愈來愈稀薄,太陽光的紫外線,相對也就更能肆虐。紫外線分UV-A和UV-B。後者的波長是280-320納米,主要只是令皮膚曬黑;UV-A才是問題所在,它的波長是320-340納米,比UV-B更具穿透性,可以傷害皮膚深層的細胞,令其癌變。目前市面買到的防曬油,具有的所謂太陽保護因子(SPF, Sun Protection Factor),只是去到能抗UV-B的程度。有什麼東西可以保護身體,免受UV-A的傷害?陳皮是其中之一。陳皮中的黃酮桔皮苷(Hesperidin)去到大腸,附在其上的葡萄糖經大腸細菌分解,成為桔皮素(Hesperetin),之後去到肝,再被轉為桔皮葡糖苷酸(Glucuronide)。這個成分,便是一個可以化解UV-A的物質(Photochem. PhotoBiol. Vol.78 pp.256-261)。

  自然界有一類黃酮,叫兒茶酸(Catechin),其中一個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甚具藥效,是一個天然的殺菌劑。茶葉中含EGCG。一些動物吃進植物,需靠消化系統內的細菌,把植物纖維分解成葡萄糖;但一旦細菌被EGCG消滅了,腸胃立即有消化不良問題。所以,久而久之,都不敢吃茶樹的嫩葉。草莓(Strawberry)內的黃酮叫Fisetin,能刺激「海黑區」神經細胞內一個叫CREB的轉錄因子,它能幫助的,是記憶過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叫長時間增長Long Term Potentiation(Proc. Natl. Acad. Sci. Vol.103 pp.16568-16573)。還有一個能保健的黃酮,乃防止痛風的桑酮(Morin)。桑子或桑枝中,含有很高的桑酮。談到黃酮,不能不說一個異黃酮,叫Genistein。它不只可以替收了經的婦女提供無害的雌激素,還可以防止癌細胞增生,抑制癌塊偷血(Neoangiogenesis)及癌細胞擴散(Metastasis)。什麼東西含有Genistein?豆漿也。

Friday, December 29, 2006

不約而同

  在倫敦,Changing of the Guard(御林軍換崗)是一個遊客景點,每天早上都有不少人專誠去參觀。有什麼好看?看他們整齊劃一的動作。每一個成員,像是機器,同樣的制服,高度相若,戴了熊皮帽,遮了半邊面孔,再沒有個性;一排排活的玩具兵,小孩子固然目瞪口呆,大人們也能感到那一絲不苟的氣勢。

  從閱兵到韻律操,標榜的都是一致性(synchronization)。軍隊著重紀律,兵士的職責不包括思想,只是服從,其中沒有絲毫轉圜餘地;反之則是「烏合之眾」。閱兵是借助韻律的美感,顯示自己紀律部隊的秩序和效率。將這概念放到個人水平,就是儀表。梳理整齊,不是「貪靚」,是有其實在的意義和功用。

  世界上千萬種生物天生體態的「一致性」,所謂「渾然天成」,是沒有任何一個藝術家能望其項背的。小如一根羽毛,在顯微鏡下就是一件傑作。在七十年代,兩位哈佛教授Kenneth Nealson和Woodland Hastings,專注研究一種墨魚。令他們感到興趣的,是雄的能發出熒光,「迷惑」雌墨魚,從而令兩者「埋堆」。細看下,原來熒光來自寄居在墨魚的細菌,叫Vibrio Fischeri;但一粒細菌微不足道,必須整體行動才能見得到。難道細菌有默契,可以「不約而同」一齊發出熒光?

  原來細菌之間,的確可以互通訊息;這現象叫Quorum Sensing。細菌能不斷分泌一點點化學物,例如醯基高絲胺酸(Acyl Homoserine Lactone,AHL);在同時,它能用一個叫LuxR的蛋白質,去測量自己附近AHL的分量。假如有大量的AHL,黏上了LuxR,後者察覺到,會刺激細菌的遺傳物質(DNA),造出一個熒光蛋白。當很多細菌同時製造出熒光蛋白,雄墨魚魅力四射,吸引到雌墨魚,細菌也就能藉之而傳播開去了。

  現在,學者發現了至少有七十五種細菌,能分泌一些化學訊息,令大家可以不約而同地去傳染目標物,或抵抗抗生素。其中之一是白喉菌,這一些聚居的細菌,像生活在同一城市內,能集為一塊生物膜(Biofilm),就如在喉嚨織網。

  在九十年代,澳洲的海洋微生物家Peter Steinberg發現一種海草,竟完全沒有細菌寄生在其上。研究下去,發現這海草含有一類很特別的化合物,叫呋喃酮(Furanones),可抑制生物網。於是,他成立了一間叫Biosignal的生物科技公司,專門去研究消毒和殺菌的抗菌成分,用以加入牙膏中,以防牙周病,或加入消毒液,防止手術傷口受到細菌的感染等。

Thursday, December 28, 2006

短壽的捷徑

  我之所以「有幸」能進入藥廠工作,是來自一個半推半就的機緣。當我在趕寫博士論文的時候,瑞士藥廠羅氏(Roche)處於美國的總部,剛成立一個免疫藥劑部門,因而想羅致我的論文指導教授。但教授已準備退休,更沒有興趣去做別人的下屬,他於是推薦我。我的興趣其實是進入學術界,不過既然教授叫我去面試,也就去了。就這樣,在藥廠中工作了二十四年。

  一般在維他命丸內的維他命A,都屬逆式(trans)。我在羅氏第一個工作課題,是參與研究有關順式維他命A(Cis-retinoio Acid)對免疫系統的作用。一年後,美國的FDA批准這個順式維他命A以處方藥出售,用來治療化膿性的暗瘡。為什麼需要醫生處方才買得到?因為不是人人可服。這個順式維他命A會令孕婦生出畸形的嬰兒。原來它能嚴重干擾幹細胞製造卵子,若病人意外懷孕,一個不健全的卵子,會衍生出一個畸形的胚胎。

  先說一個「年齡與癌」相關的現象。小鼠一般只能活兩年,到一歲後,會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癌;同樣,狗活到十歲左右,往往會長出癌塊。人也是,年紀愈大,患癌的機率也愈高。一組加州大學的學者,在一個叫Caenorhabditis Elegans小蟲的癌變模型實驗中發現,若廢掉小蟲的一個自然抗癌遺傳基因,那些雌雄同體的小蟲,卵巢內的幹細胞會不斷增生,像生了卵巢癌,最後,癌細胞蔓延到整條蟲,蟲便死了。不過,若同時干擾卵巢幹細胞內、製造能量粒線體的「抗氧化功能」,便可以令癌變了的幹細胞自滅(Science Vol.13 pp.971-975)。

  回述順式維他命A可以引致畸胎的副作用。原來,順式維他命A會干擾粒線體的抗氧化功能。因此,當卵巢內的幹細胞,在正要轉為卵子的時刻,失去抗氧化功能,受了傷的粒線體,便會導致卵子出問題。不過,對於患了卵巢癌者,因卵巢內的幹細胞已癌變,順式維他命A卻會令癌細胞受傷,達到抗癌的效果(J. Biol. Chem. Vol.277 pp.45408-45419)。

  人人都希望長生不老;若有人反過來想短壽,可以用縱容自己多吃的方法。不節制地吃,可令血糖激增,從而迫使胰細胞分泌大量的胰島素;為了要分泌胰島素,胰細胞須催谷細胞內的粒線體製造ATP,粒線體同時會造出對它非常有害的氧化物。處於高血糖的壓力下,胰細胞會衰竭;另一方面,當細胞內的一個營養監察機制mTOR自覺營養充足時,會廢掉一個防癌(叫PTEN)的機制。結果,一方面會有糖尿、血壓高、心臟病,另一方面會有癌變,壽命哪會長?

Wednesday, December 27, 2006

抗愛滋藥今昔

  美國是一個移民的大熔爐,很多大城市,不多不少,都是某些國家移民的聚居地。中國的移民在三藩市特別多,故有一條很具特色的唐人街;在明尼蘇達州的聖保羅市,大部分居民的遠祖來自挪威;聖地牙哥和邁阿密,則有不少說西班牙語的墨西哥與古巴移民;至於波士頓,愛爾蘭移民有龐大的政經影響力。曾有一位祖籍愛爾蘭的市長,哥哥是聯邦密探。很多人想透過他去巴結市長。結果,哥哥受不住誘惑,上下其手,貪贓枉法,最後落得一個畏罪潛逃的下場,令市長非常尷尬。香港在未有廉政公署之前,也曾有反貪污組,隸屬警隊;比起今天的廉政公署,其效率顯然較低,可能是「同聲同氣」之故。當年在反貪污組把關者中,亦有害群之馬,執法犯法。

  禍生肘腋,最不易應付。免疫系統中的T型淋巴細胞,在收到了巨噬細胞的「密告」後,本來會轉變為殺手細胞(Cytotoxic T Cell),將入侵的細菌、病毒逐一消滅。不過,若侵略者進入身體後,與維持紀律的T型細胞混在一起,令它們視而不見,甚至成為幫兇,協助製造更多的敵人,可令整體免疫系統本身效率大降,甚至癱瘓。這一個侵略者,便是引起愛滋(AIDS,後天免疫缺失綜合症,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的病毒,叫HIV。

  HIV本身的遺傳物質,屬單條的核糖酸(RNA),在進入人體T型淋巴細胞後,它須用一個自備的酶,叫反錄酶(Reverse Transcriptase),把自己的RNA配多一條副本,成為「打孖」的DNA,用以蒙騙人的細胞,替它繁殖後代。因此,第一代抗愛滋的藥,叫AZT(學術名稱Zidovudine),屬「針對反錄酶」的藥。

  愛滋病毒能慢慢衍生出抗藥性,令AZT漸失藥效。於是,藥廠改變策略,轉而攻擊病毒自備的蛋白酶(HIV Protease)。什麼是蛋白酶?原來,病毒借淋巴細胞的核糖體製造了一串的蛋白質後,需用到這蛋白酶,把整串切開,成為個別的蛋白質。在這方面,著名的何大一博士,想出了雞尾酒療法,把幾個不同的抗蛋白酶藥混在一起,給病人服用。現在,第三代抗愛滋藥的功效,在於干擾病毒進入淋巴細胞。這來自一個很意外的發現。開始時,學者把病毒外層的蛋白質分割成一段段,希望可以找到一個愛滋疫苗。意想不到,竟發現在病毒一個叫gp160的蛋白質中,第643-678的胺基酸,能干擾病毒進入淋巴細胞。羅氏(Roche)藥廠成功合成了這一段蛋白質,取名Fuzeon(學術名稱Enfuvirtide)。FDA在2003年批准它上市。

Saturday, December 23, 2006

擺烏龍

  與我一起畢業的中學同學,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者,一共有十六人,涉及的學科,林林總總,包括生物物理、數學、心理學等。想當年,大家環境都不好,讀書以外,還需「憂柴憂米」,但鬥志高昂,互相勉勵。各人通信之餘,把學習、研究的點滴,錄音下來,互相傳聽。有一次,其中一人擺了一個小烏龍,錯寄了一卷原是給他女朋友、情話綿綿的錄音帶。這一件「瘀」事,現在舊同學每一次聚會時,都拿出來大笑一番。每個人都不免試過有擺烏龍,大都無傷大雅;不過,有些烏龍,是可以致命的。

  在人的細胞內,遺傳物質DNA分別藏在二十三對染色體內。若第九對和第二十二對染色體交織,但拆開時,擺了烏龍,在第九對染色體上一個叫BCR的遺傳基因,搭上了第二十二對染色體的ABL遺傳基因,這個配搭,叫BCR/ABL,會大大刺激ABL,衍生一個激酶(Kinase)的功能,引起細胞癌變,出現的是慢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

  大約在十年前,瑞士的諾華(Novartis)藥廠,從BCR/ABL啣接的立體空間,用超級電腦找到了一個空隙,從而設計了一個概念藥,目標是干擾BCR和ABL的接觸。這個概念藥在臨床測試時,已經光芒四射,效果好到令FDA說,不用再花時間測下去了,馬上批准出售。這個藥就是Gleevec(學術名稱Imatinib)。自此,各藥廠一窩蜂地研究激酶類的抗癌藥。

  這種針對激酶的方法,是截斷癌細胞表層裏的通訊,令癌細胞大擺烏龍。比方,Genentech藥廠發明了一個藥,叫Herceptin(學術名稱Trastuzumab),能針對乳癌細胞表面一個叫HER2的接受體,干擾癌細胞的訊息傳導。

  另外,Astra Zeneca和Genentech,分別在2003和2004年獲得批文,出售Iressa(學術名稱Gefitinib)和Traceva(學術名稱Erlotinib),兩者針對的,都是癌細胞表面一個叫EGF的接受體。更新的是2004年的Avastin(學術名稱Bevacizumab)及2006年的Sutent(學術名稱Sunitinib),干擾的是癌細胞表面的VEGF接受體。

  最新的抗癌藥,不再只是干擾接受體,而直接針對癌細胞「訊息傳導」的中堅分子,例如Vertex藥廠正在替默克(Merck)藥廠設計研發的VX-680,所採用的策略,便是在癌細胞在一分為二過程中,干擾一個叫Aurora的激酶。

  激酶藥不能令癌斷尾,但至少可以令病人「與癌共存」,過正常的生活;至於藥廠,則可在病人有生的日子裏不斷賣藥,各得其所。

Friday, December 22, 2006

生津止渴

  程瞻廬的《四傑傳》,寫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賓);其中內容主要一脈,描述唐伯虎賣身做書僮,追華府婢女秋香。故事中,有一天秋香在做刺繡,咬下一段線頭,在舌尖上打一個轉,掉頭一吐,恰恰吹上了唐伯虎的衣襟,令唐伯虎為之神魂顛倒。但另一個婢女冬香,說話時唾花飛舞,卻使他想到「噴蛆」,感到十分厭惡。同是口涎,來自不同的人,可有雲泥之別。

  在下丘腦中的神經細胞,有兩類作用完全不同的接受體,但都是針對神經傳導物乙醯膽鹼。香煙中的尼古丁,能附上其中一類,叫Alpha-7-nAChR;之後,引起神經細胞分泌一種抑制性的神經傳導物,叫GABA,從而抑制食欲。這就是為什麼戒煙後會發胖,原因是促使食欲冒升,吃過不停(Hyperphagia)。

  第二類乙醯膽鹼接受體叫mAChR,m代表毒蕈鹼(Muscarine)。若M型膽鹼接受體受到刺激,引致的後果可包括流口水、流淚、心跳緩慢。神經細胞有四種不同的M型接受體,口水腺和淚腺上的,主要者乃M3。藥廠因而想到,若能研究出一個可以刺激M3的藥,便可以用來治療口腔乾燥症(Xerostomia)。

  口腔乾燥,是做了電療後病人常有的後遺症。頭頸癌(Head & Neck Cancer)的患者,經過放射治療,或所謂電療,大部分癌細胞會被「電」死,但腮腺(Parotid Gland)的細胞亦遭無妄之災而自滅,也就是傷害了流口水的機制。這一類口乾,基本上沒有藥可以醫,因為失去的腮腺細胞不會復生。這不同因吃了一些藥物可引致的「抑制性」口乾。例如,在治療小便失禁時,醫生會用Oxybutynin(商業名稱Ditropan)或Propiverine(商業名稱Salogen),以減低膀胱肌的敏感度。這兩個藥的副作用是抑制乙醯膽鹼對腮腺的刺激,縱是令病人口乾,比較容易處理,例如可吃Cevimeline(商業名稱Exovac),刺激腮腺細胞上的M3接受體。不過,Cevimeline有副作用,除了能刺激M3,它也會稍稍刺激M1,只不過在有效劑量的限制下,不至於影響心跳;所以這藥須醫生處方才能買到。相對之下,有一個中國方劑,叫「白虎加人參湯」,可以幫助生津。根據傷寒論,白虎湯的成分是石膏一兩、知母三錢、甘草一錢、粳米五錢;在其上再加人參即可。中醫理論是,石膏清陽明熱,因此是「君」藥;知母養陰,是為「臣」;甘草、粳米和胃,是為「使」;至於人參,功在補氣,故能治「津氣兩傷」。日本人的研究(J. Ethnopharmacol. Vol.102 pp.164-169),證明白虎加人參湯可作用於腮腺的M3接受體,從而生津止渴。

Thursday, December 21, 2006

奧米加三

  昨天提及脂肪酸,今天繼續談一種叫奧米加三(Omega-3)的脂肪酸。在今年8月,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學者發表了Omega-3抗癌機制的報告。

  脂肪酸(Fatty Acid)是一類以碳原子為骨幹的化學物,以一字形排開,其中可以有4、6、8、10、12、14、16、18、20個碳原子。這些脂肪酸可屬「飽和」或「不飽和」。「飽和」是指碳與碳在接連時,只用一條「手臂」搭著;「不飽和」則是指有兩條「手臂」。若某一脂肪酸有二十個碳(C)的原子,簡稱是C20: 0,後面的0,是指整條都是「單臂」或「零雙臂」,也即是「飽和」。又例如C20:4便是不飽和,因為它含有四個「不飽和點」(雙臂)。更進一步, C20:45,8,11,14便是在第5,8,11,14個碳的位置,出現不飽和(雙臂)的情況。 

 脂肪酸若只有一個不飽和的碳,例如,在橄欖油中的C18:19,叫單一不飽和脂肪酸(Mono Unsaturated Fatty Acid, MUFA)。如果有多過一個不飽和的碳,便叫多個不飽和脂肪酸(Po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

  細胞若受到氧自由基攻擊時(例如吸入香煙),會把PUFA分解成為生物的訊息,包括一些能收縮平滑肌、封閉氣管、引致哮喘的白三烯(Leukotriene)。PUFA本身分為奧米茄三(ω-3)及奧米茄六(ω-6)兩大類。3或6是指其中眾多個不飽和的碳是在「尾3」或「尾6」的位置。這位置之所在非常重要,因為ω-6脂肪酸可以衍生出很多很麻煩的成分,例如上述與哮喘有關的白三烯;相反,ω-3脂肪酸完全不會促成哮喘。而且多吃ω-3脂肪酸,可令細胞上的ω-6改為ω-3。

  不飽和的脂肪酸若被空氣氧化,可成為飽和;之後,吃時會覺得它有「油益味」。為了要令薯片等食物不會「益」,製造商把不飽和脂肪酸加工,將本來自然的(叫Cis)脂肪酸結構顛倒,成為完全不自然(叫Trans)的脂肪酸。這東西不只無益,而且有害。在美國紐約市,大部分Trans脂肪由本月初開始禁止在食店使用。

  粟米油、葵花籽油內的ω-6脂肪酸,在環化加氧酶的作用下,會衍生出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 PGE2),ω-3則會衍生出PGE3。在細胞的層面,PGE2會導致細胞癌變(Nutr. Cancer Vol.37 pp.119-127),PGE3卻可以防止癌變(J. Lipid Res. Vol.45 pp.1030-1039)。現在,哈佛的學者用了一個極棘手的皮膚癌模型,證明了當食物內的ω-3比例增加後,癌塊會縮小。原因是ω-3可以提升細胞內一個叫PTEN的抗癌基因(Proc. Natl. Acad. Sci. USA Vol.103 pp.12499-12504)。

Wednesday, December 20, 2006

魚肝油的本來用途

  今天「知識氾濫」,理論上,無論什麼資料,都不免有藏於「虛擬領域」中,也就是電腦的世界,分別只是「所在領域」是否公開、要找資料的人是否懂得「搜索」而已。最常用的搜索工具有Yahoo!及Google。這兩個名字怎樣來的?Yahoo來自《格列佛遊記》中一個馬的王國,其中的人形動物,具有人的種種惡習,作者稱之為Houyhnhnms及Yahoos,兩者讀音都和馬嘶相似。楊致遠解釋,那群叫Yahoo的人是沒有文化的野人,正好用來自嘲自己一撮不正正經經讀書的電腦迷。至於Google,是Googol一字的濫殤,後者代表10100,即是10的後面加一百個零。取這個字為名的用意,相信是形容其資料庫浩瀚廣闊。最先塑造這兩個名詞的人,做夢也想不到會有人取來用,更不會想到這些用途。這就好像燕子縱是能思想,也絕不會想到自己築的巢竟會成為人類補品;魚屯積魚肝油,也有其原來需要和箇中道理,卻被人類強行取而用之。 

 細胞表面有一些脂肪酸,叫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又叫20:4n6。20是指這個脂肪酸的結構,是一條筆直、含有二十個碳原子的有機酸,中間有四個化學性活躍的成分,其中最後的一個,位於由尾倒數的第六個碳原子。這個AA變化多端,可變成一個可以左右淋巴細胞移動的前列腺素D(Prostaglandin D);可成為Anandamide,令巨噬細胞自滅;又可以化身為血栓素(Thromboxane),令血小板凝結。在肺組織中肥大細胞(Mast Cell)分泌的脂肪加氧酶,能把表面的AA轉為白三烯E-4(Leukotriene),後者把血液中的嗜酸性細胞(Eosinophil)引入肺腔,及強力收縮氣管上的平滑肌,形成哮喘。

  常吃魚肝油可以防止哮喘,因為魚肝含有一個很像AA的脂肪酸,叫EPA(全名是Eicosa Pentaenoic Acid, 20:5n6)。常吃魚肝油,細胞表面的AA會慢慢被EPA取代;於是,在哮喘發作時,本來LTE-4會強烈收縮氣管,但由於AA被EPA取替了,LTE-4也產生不來,代之者是一個不會收縮氣管的東西,叫LTE-5。

  那麼,為什麼魚要屯積EPA?學者發現,AA尚有的另一個作用,是作為一種趨向素(Chemokine)。魚的卵子若含有EPA,可以吸引精子趨前而受精。試想想,在海水中,精子和卵子結合的機會多麼微,若卵子不出動EPA,哪能引精子過來?多吃魚肝油,也可增加卵子分泌趨向素的能力。身體吸收了魚肝油的EPA後,會借用低密度脂肪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把EPA運送到卵巢。

Tuesday, December 19, 2006

酒癮

  有一句話,好像是台灣人最先說的,叫「抱馬桶」,與英語的「worship the porcelain god」可說是不謀而合。兩句都是形容喝醉了之後在廁所嘔吐的樣子。中文那句,強調手的姿勢;英文的則著重描寫腳在跪(拜)。

  很多人都貪吃,廣東人稱之為「為食」,卻未致於吃不到時有生理/心理上的極度「囉囉攣」。但若是去到身不由己,不吃/喝某些東西便「手騰腳震」的境界,則屬病態。最常見的例子是酗酒。

  適合飲用酒所含的酒精,只能是乙醇(Ethanol)。既有「乙」,當必有「甲」、「丙」。甲醇(Metanol)又稱為木精,服食之後可會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失明。至於丙醇(Propanol),能抑制細菌生長,主要用作消毒劑。那麼,是否乙醇很「安全」?非也。有一些人是一點點乙醇也不能進口,因為乙醇去到肝,可會被轉為乙醛(Acetaldehyde),能促使作嘔,引致皮膚發紅(Flushing)、頭痛、甚至心痛。至於一些善飲者,體內有一個醛去氫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 ADH),能把乙醛進一步化為乙酸。不過,飲「大」了後,太多的乙醛,ADH應付不了,會令人非常不舒服。有一位知名作家最近說把酒戒了,原因是「配額」(Quota)已經用完。他是有自知之明,感到自己應付酒已力有不逮;在生理的層面,其實是肝功能下降,尤其是醛去氫酶的分量少了,再也不足以化醛為酸。

  大約在四、五十年前,一間叫Odyssey的藥廠想到一個戒酒之道。方法是去抑制肝的ADH,令酒徒體內的乙醛暴升,從而「飲到嘔」,之後,對酒精失去興趣。這個藥叫Disulfiram(商業名稱Antabuse)。不過,由於這藥的藥力太厲害,酒徒即使想戒,也會望而卻步。十年前,FDA批准醫生在幫助酒徒戒酒時,可用一個本來用以戒海洛英的藥,叫Naltrexone(商業名稱ReVia)。不過,戒酒的困難不單是在於不讓自己喝手中的一杯,而是在於如何去卻「心癮」。很多成功戒掉酒癮的人,往往抑制不了自己對酒的渴求(Cravings)。於是,Alkermes藥廠改良了Naltrexone,把它轉成針劑,一個月打一針,當月內不想喝酒。另一間在芬蘭叫Biotis的藥廠,將Naltrexone改良至可以在血中逗留長一些時間,酒徒每天服一片已足當天之戒。這個藥已過了第三期的測試,在2007年會先在英國上市。

  很多酒徒明明知道烈酒能傷肝,但自我安慰,說小飲可以怡情,尤其不避餐酒。現在的不良趨勢在於年輕人,他們多會選擇啤酒。酒商把啤酒融入一個塑造的「美好生活」中,鼓勵年輕人把啤酒作為日常飲料,開始向酒精伸出歡迎之手。

Monday, December 18, 2006

戒毒

  古人茹毛飲血,甚至不懂得用火,到今天,吃的學問大矣哉。每一種食物,包括用料,本身須經過重重專工處理,已非原來天然狀態;材料來自全世界,搜購時須精挑細選。還未去到廚房,每一項物品的製煉過程,均足以寫一本書。在廚房中,有專人各司其職,進一步將每一樣東西仔細加工處理,才能放在廚師面前。然後再有考究,如何將其烹調至美味。費了這麼多工夫,只為口腹之欲。

  好吃的東西令人吃過一次後心思思,想再吃多一次。這是一個典型的、由多巴胺(Dopamine)引起的作用,在生理上,屬一種很短暫的「獎勵感」。舌頭嘗到味道,將訊息傳到腦。具體程序,是上游的神經細胞,分泌了多巴胺,令下游的細胞得到一個美好的感覺;但之後,會急急回收多巴胺,令人在茫然若失之際,會再努力,想再來一次。這種趨向,不只限於吃,也包括性、賭、毒品等活動。

  昨天提及煙癮,今天想說說毒癮。海洛英(Heroin)、可卡因(Cocaine)及安非他命(Methamphetamine)可說是毒品中的三大類。不說不知,三者之中,比較容易戒的,竟然是海洛英。海洛英來自鴉片。在神經系統的層面,海洛英會附在一些鴉片類(Opioid)接受體上,之後,令神經細胞分泌多巴胺。由於海洛英會「攬實」接受體,從而快速刺激多巴胺的分泌,戒掉海洛英毒癮的方法,可服用一個溫吞的假海洛英,叫美沙酮(Methadone),藉以取得一點點類似的感覺,不致完全吊癮,同時令「渴求」(Cravings)減輕。不過,美沙酮只能處理身體中的生理過程,對於癮君子可能遭受到的環境壓力,束手無策。

  相對之下,現在還沒有一個特別針對可卡因毒癮的藥。醫生一般開出的,原是一個戒酒藥,叫Disulfiram(商業名稱Antabuse)。可卡因之所以能令癮君子感到「過癮」,是它在促使多巴胺分泌之外,尚能抑制上游神經細胞將其回收。Disulfiram的作用,是變本加厲,進一步抑制多巴胺水解酶,令神經細胞之間的多巴胺分量暴升,去到一個非常不舒服的程度(Hyperstimulation)。就好像一個人喜歡吃鮑魚,但當一口氣吃了十隻後,可能從此見到鮑魚就反胃。

  從刺激多巴胺的能力而言,安非他命比海洛英或可卡因的作用更強。所以這一類興奮劑是千萬不能碰的,一旦依賴上它,便很難甩掉。現在只有兩個尚在研發中的概念藥。第一個概念藥的作用是抑制安非他命。第二個則是發展一個針對安非他命的抗體。一針下去,抗體像一塊海棉,把血中的安非他命攬到實,讓它活動不了,更不能穿越血腦屏障去到腦中。

Saturday, December 16, 2006

何苦來由?

  我的一位同事現在並不吸煙。他告訴我,在大學時煙癮很重,但零用錢有限;當年曾有很多次,為了要選擇到底把口袋中的幾元錢,買一頓午餐還是買一包煙,煞費思量;現在回想起來,覺得自己是笨得不可思議。以香煙含有致癌物質之多,無異是毒藥,好端端的身體,為何要迫它受毒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全球現有十三億人吸煙,大部分因而罹上癌症、肺氣腫、心臟病等。

  香煙中的尼古丁能溶入血液中,又能穿越血腦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也就是進入大腦,去到一個負責「獎勵」的神經區。在那裏它附於一個叫Alpha 4 Beta 2的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接受體上,令神經細胞分泌一個神經傳導物,叫多巴胺(Dopamine);就這樣,吸一口煙便能取得滿足感;但這種滿足感很快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必須趕快再吸一口,叫身體再受一記悶棍。

  在1984年,美國的FDA批准醫生用含尼古丁的香口膠,幫助患了呼吸系統病的病人戒煙。七年後,FDA進一步批准一個須醫生處方的尼古丁藥貼。再過五年,在1996年,這兩種叫尼古丁代替治療(Nicotine Replacement Therapy, NRT)的藥,進一步拿到批文,成為OTC(Over the counter)藥,再不需醫生處方。現在,NRT種類很多,包括有香口膠、藥貼、藥糖(Lozenges)、噴鼻劑(Nasal Spray)及口腔噴劑(Inhaler)。有一個叫Bupropion的藥,本來用來治療抑鬱的,能阻止神經回收分泌了的多巴胺,專利期現已屆滿。由於吸煙者追求的是多巴胺帶來的「獎勵感」,格蘭素(Glaxo Smith Kline)藥廠於是把它重新包裝,稱之為Zyban,來幫助「煙精」戒煙。

  為了要搶食戒煙藥這個大餅,現在已有多個新藥及概念藥面世。例如輝瑞(Pfizer)藥廠,在今年8月就拿到批文,可出售一個叫Varenicline的戒煙藥(商業名稱Chantix)。這個藥去到體內之後,會和尼古丁「爭食」,搶著去佔有尼古丁接受體,但它本身只會有溫吞的作用。於是,戒煙者得不到尼古丁帶來的百分百快感,但也不致完全沒有感覺。另一方面,有三間藥廠正在全力發展一些針對尼古丁的疫苗。Nabi藥廠把尼古丁與細菌的外毒素連在一起,令免疫系統在受到外毒素的刺激後,連帶衍生一個強烈的抗尼古丁抗體。體內若再有尼古丁進入,在它還未能穿越BBB之前已受制。Cytos藥廠同一原理,但方法稍異,是把尼古丁連接在一個病毒的蛋白上。至於Xenova藥廠,利用的是霍亂菌的部分毒素,也是把尼古丁接在其上。三者的用意,都是藉之令免疫系統衍生一個針對尼古丁的抗體。

Friday, December 15, 2006

蓮子安心

  中國人注重「天倫之樂」,也就是與家人在一起。外國可能沒有完全一樣的名詞,但心態則一。我有一位外籍同事,快屆退休年齡,孩子都大了,各自成家,有住在另一州的,另一方面,一些同處波士頓的,縱是相隔較近,也不多見。每年感恩節,孩子都回來看爸媽,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頓,與我們中國人的團年,不相伯仲。與家人甚至朋友聚首一堂,帶來彼此關懷的感覺,都能令人衍生「安穩」,「舒適」,「放心」之情。

  不要小看這個「樂也融融」的意境。在群居的社會,每一個人都不自覺地想藉著建立人際關係,以肯定自身的存在價值。家人是天賦的「自己友」,兒孫更是自己的「成績」,只要能「大家在一起」,已可燃起心中融融之火。反過來說,長時間的獨處,可令人失去安全感,從而感到徬徨無助,情緒低落,甚至產生抑鬱(Depression)。

  在生理的層面來看,一個人的情緒「指數」,取決於神經系統內「神經導傳物」的分量。舉一個例。足球比賽之後,勝方的擁躉情緒高漲,尚不想回家,在街上手舞足蹈慶功,興奮莫名。在這當時,他們腦中的神經傳導物五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能暢通無阻地在神經網絡中分泌和回收,人也就感到快樂,自然不會有情緒方面失調或抑鬱的感覺;不但如此,還極力想把這美妙的感覺延續下去。具體的生理機制,是當上游的神經細胞分泌5-HT後,盡量抑制它,不讓它馬上回收5-HT,好等5-HT能有充裕的時間,繼續刺激下游的神經。目前主要的抗抑鬱藥,便是這一類的5-HT「回收抑制」劑,例如莉莉(Eli Lilly)和輝瑞(Pfizer)的Fluoxetine和Sertraline(商業名稱Prozac和Zoloft)。

  5-HT回收抑制劑是否最好的抗抑鬱藥?這方面是眾說紛紜,因為這類藥的功效很慢,病人需要吃幾星期的藥,才能消減(不是消除)抑鬱。這便犯了吃藥的大忌。藥不是食物,不能毫無忌憚地吃個不停;另一方面,當一個人有自殺的衝動時,5-HT回收抑制劑並不能快速地令抑鬱者減壓,達致積極的療效。

  服藥既不能立竿見影,又不宜長期依賴,最好還是求助健康食品。中藥有一個叫清心蓮子飲,用的是黃芩、麥門冬、地骨皮、車前子、甘草、蓮子、茯苓、黃芪、人參,主治心火上升;其中真正能「安心」的成分,是蓮子(Nelumbinis Semen)。有學者曾把蓮子和Prozac比較,發現兩者的抗抑鬱功效,基本上都一樣(J. Pharm. Pharmacol. Vol.57 pp.651-656;Arch. Pharm. Res. Vol.27 pp.1065-1072)。

Thursday, December 14, 2006

如何防止癌細胞擴散

  各式各樣的衣物中,毛衣獨有一個品牌,是為「溫暖牌」。這品牌可是無價之寶,因為不是單憑金錢就能得到。「溫暖牌」的毛線衣,是家人(包括親密女友)編織成的。我的媽媽是織毛衣的高手,織的時候,大多數時間看也不用看,只是手在動,同一時間,甚至可看電視。我雖然不懂編織毛衣,但我遺傳了媽媽靈巧的手。除了做實驗,我可以用紙摺出栩栩如生的恐龍、熊貓、斑馬、老虎、大象、長頸鹿等動物和昆蟲,總數超過一百種。 

  我們的身體也有一種類似編織的能力,叫凝血機制(Coagulation),用的毛線叫纖維蛋白(Fibrin),織出的是其中纖維縱橫交錯的「血塊」。啟動凝血機制的東西,叫組織因子(Tissue Factor, TF)。TF是一個蛋白質。當身體受了傷,血管割破了後,位於血管壁平滑肌的TF,會直接接觸到從傷口流出的血液;之後,它會與血液內一個凝血因子(叫第七因子F VII)黏在一起,挑動第十因子(F X),最後激發凝血酶,把血中的纖維蛋白聚合成為血塊。除了TF可以引發一連串的凝血因子外,帶負電的外來物體,例如「通波波」用的植片(Stent),也可引起血液凝結。因此,一旦身體某處植入了一些外來物體時,病人須不停吃薄血藥,以免血液在血管中凝結。

  有兩個致命的病,病者死因都可以是來自血液無故凝結,導致某一個器官缺氧,繼而衰竭。敗血病(Sepsis)是其一。身體中來了細菌,若身體反應過激,想要阻止細菌在四通八達的血管網流竄,會採取一個聰明笨伯的方法,索性把血液凝結起來,結果就是敗血病。在機制而言,是血管內皮細胞分泌TF,遠因則來自細菌分泌的外毒素和內毒素(Exo-toxin/Endo-toxin)。另一是癌。很多人都知道癌致命的原因,絕大部分是由於擴散(Metastasis)。當然,若一個癌塊長得很大,嚴重妨礙某一個器官的操作時,病人自會因而不治。不過,更多發生的,是癌細胞在擴散時,細胞表面產生很多TF,比正常的多一千倍(Proc. Natl. Acad. Sci. Vol.89 pp.11832-11836),因而導致血液凝結。增加了的TF,助紂為虐。第一,幫助癌塊鞏固其中的血管;第二,令大量的F VII黏在癌細胞上,後者刺激癌細胞白介素一的基因,順便提升了一個叫NF-KB的轉錄因子,也就廢了細胞抗癌和自滅的機制。有沒有一些健康食品可以抑制TF?有。豆漿或日本人喝的麵豉湯Miso,都含有Genistein黃酮,能大大抑制癌細胞表達TF的能力,從而防止癌細胞擴散(Biochem. Pharmacol. Vol.69 pp.307-317)。

Wednesday, December 13, 2006

葡萄子素

  聽說在阿拉伯國家,偷東西的人一旦定罪,受的刑罰是斬手。這當然是太嚴厲了,何況縱是失去雙手,也並非沒有能力去偷。以「制止犯罪者再次干犯同樣罪行」的目標而言,宮刑顯然有效得多。男人若失去性器官,可沒有能力犯強姦罪。

  藥廠發展新藥,目的是要針對肇事的兇徒,例如病毒、細菌,把它們趕盡殺絕,不得姑息。若要能劍及屨及,必須從一些生物指標找線索或靈感。歷史上最好的一類藥,是為抗生素Antibiotics,因為憑它的機制,可以有專攻的目標。但有一利必有一弊,有些細菌,對某些抗生素能產生抗藥性,原因也可能是目標太明顯了,令抗生素要攻擊者能「側側膊」避過。因此,一個好藥必須具備選擇性(Selectivity)的能力,同時要能針對目標物最易受重傷的一環,一舉置之於死地。

  舉一個例。很多抗癌的化療藥,的確有能力干擾癌細胞增生的機制,破壞癌細胞內最重要的遺傳物質DNA。可是,化療藥並沒有好的「選擇性」能力,大小通吃,好歹不分,殃及池魚,把骨髓內的正常細胞也一併殺死,令病人失去製造紅血球、白血球的能力。不過,現在可能有一個方法,能選擇性地殺死癌細胞。

  細胞既有自然死亡的程序,也能自滅(Apoptosis)。自滅是細胞內的一個「既定的」機制,在某些情況下,要細胞自殺,自動消滅自己。正常的細胞自滅,例如胎兒在成長中,手中部分細胞自動消失,令五隻手指能成形,是必須有的身體機能之一。這機能若太亢進,可造成體內新陳代謝紊亂;太遲鈍,則不能掃走一些「作反」的細胞,後果之一,是產生惡性腫瘤,也就是癌。

  在1993年,哈佛大學有一位博士後(Post-Doctoral)研究員,名叫袁鈞英,發現了一個令細胞自滅的酶,稱之為Caspase-1(C-1)。這開始了自滅酶(Caspase)的熱門研究。現在學者已把整個引發細胞自滅的機制找出來,其中涉及多個自滅酶,次序是C-8、C-1、C-3。這個C-3可能便是一個抗癌的關鍵。

  原來,癌細胞拚命在增生時,為了要衝過細胞控制增生的一個關卡(叫G2/M Check Point),需要用到C-3。但由於C-3可以引起細胞自滅,癌細胞會很小心,先只是累積C-3的前身(叫Pro-C-3),到需要時,才把一點點夠用的Pro-C-3,轉成C-3(Apoptosis Vol.11 pp.765-771;Nature Chem. Biol. Vol.2 pp.543-550)。因此,癌細胞內已有的Pro-C-3,若能將其「引爆」,便可以在不影響正常細胞下,引致癌細胞自滅。什麼東西可以令Pro-C-3轉為C-3?葡萄子素(Resveratrol)是也。

Tuesday, December 12, 2006

水銀與自閉症

  我同事中有一位是日本籍的病理學專家,太太也是醫生,照道理說,兩口子加起來,應該很有能力照顧自己健康的了。不過,遺憾的是,他們有一個兒子,患上一個叫脆弱X型綜合症(Fragile X Syndrome, FXS)的病,這屬自閉症(Autism)的一種,病徵是智力遲鈍,不能適應群體,有言語障礙,又十分容易被聲音驚嚇。根據這位同事說,他太太懷孕時十分小心,又做過基因檢查,俾能確保胎兒沒有遺傳性的缺陷。但百密一疏,忽視了另一個問題;也可能是矯枉過正了。懷孕時為了避免生病,注射了一些預防針。兒子的智力障礙,可能就是這樣得來。 

  在1999年以前出廠的疫苗,例如默克(Merck)藥廠生產的三合一疫苗MMR(針對麻疹〔Measle〕、痄腮〔Mumps〕和風疹〔Rubella〕),其中有防腐劑,叫硫汞柳酸鈉(Thimerosal)。這東西是莉莉(Eli Lilly)藥廠在二十年代的發明品,成分中49.6%是水銀。不錯,水銀能殺死細菌和真菌,但它對人體,特別是幼嫩的嬰兒,有一定程度的毒性。在九十年代,由於不少嬰兒出現自閉症,很多人懷疑問題來自疫苗中的水銀。為避免打官司,衡量輕重之下,默克藥廠自動停止使用Thimerosal,事情也就沒有惡化。由於消費者沒有足夠的證據去起訴藥廠,這個「疫苗與自閉症相連關係」的疑案,也就不了了之。

  水銀有毒是眾所周知的,但它會不會直接傷害神經細胞?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的學者在《環境科學學報》(J. Environ. Sci. Vol.17 pp.177-180)發表報告,綜合報道他們研究貴州水銀污染問題的結果。原來貴州是全世界幾個最大水銀產地之一,蘊藏量大到連一些地方的稻米中也含有超額水銀。在那個研究中,學者用染污了水銀的米去飼養大鼠。二十天後,他們解剖大鼠的腦組織,發現在負責記憶的海馬區(Hippocampus),出現了特別多的一個蛋白質,叫c-FOS。這蛋白質的功能原是協助腦中的膠質細胞製造一氧化氮(Nitric Oxide)的神經傳導物,但過量一氧化氮可會令神經細胞受傷,引致例如「聽覺性的癲癇症」。

  回說上文同事兒子患的FXS。為什麼我那位病理學專家同事懷疑他兒子的FXS是拜疫苗中水銀防腐劑所賜?原來這個病也有遺傳性版本,遺傳源自前人體內的遺傳物質中有幾十甚至幾百個重複的CGG密碼。CGG代表精胺酸(Arginine),是細胞製造一氧化氮的原料。重重的CGG可帶來過量的一氧化氮,故從病理學的角度,可能是由於腦組織內出現太多一氧化氮,造成FXS類型的自閉症(Nat. Neurosci. Vol.9 pp.1221-1225)。

Monday, December 11, 2006

雙管齊下

  良藥往往苦口,中藥更不在話下,差不多沒有不屬「苦茶」的。外國人的做法是加上糖(衣),有歌為證:「a spoonful of sugar helps the medicine go down」;在香港,飲涼茶伴以陳皮梅,是不成文的規矩。

  這個概念其實便是藥廠採用賦形劑(Excipient)的原因之一,例如在咳藥水中加進有車厘子味的糖精。另一例子是在退燒藥中加一點安眠藥,幫助一些須休息的病人能安靜地睡一覺。

  現在,很多大藥廠都嘗試把兩種功能不同的藥配在一起,特別是當其中一個藥甲的專利期將屆滿時,藉著另一個專利藥乙,做成複方,用以令甲的高價格銷售能延長下去。這方面比較特殊的例子,是一個叫Vytorin的降膽固醇藥。這是把默克(Merck)藥廠的Zocor(學名Simvastatin)和先令(Schering-Plough)藥廠的Zetia(學名Ezetimibe),混在一起出售。前者的專利已在今年到期,Zetia的專利期則還有七年。為什麼兩個不同藥廠願意合作?原因是Zocor已有很多人熟悉,Zetia可以借勢而上;絲蘿不能獨生,願托喬木也。

  談到降膽固醇藥,目前共有五個較普遍,包括施寶貴(Bristol-Myers Squibb)的Pravachol(學名Pracastatin)、上述默克的Zocor、輝瑞(Pfizer)的Lipitor(學名Atorvastatin)、AstraZeneca的Crestor(學名Rosuvastatin),和諾華(Novartis)的Lescol(學名Fluvastatin)。這些藥在2005年的市場收益合共二百億美元。

  默克藥廠除了推出複方Vytorin,還打算把Zocor與一個叫Niacin、尚在研發中的概念藥(編號MK-0524A),合為複方。Niacin有點類似維他命B3,又能增加高密度脂肪蛋白HDL(即所謂好的膽固醇)。在另一廂,輝瑞Lipitor的專利雖然要到2010年才屆滿,但未雨綢繆,計劃將其與一個降血壓藥Norvasc(學名Amlodipine)做複方,叫Caduet。還有AstraZeneca藥廠也想「玩埋一份」,與雅培(Abbott)合作,擬把Crestor和雅培一個降三甘脂的概念藥ABT-355合在一起。

  其實,若想要降膽固醇,有一個現成十分有效的中藥,唾手可得。一組北京的學者,在殿堂級的《自然醫學》學報發表報告 (Nat. Med. Vol.10 pp.1344-1351),說中藥黃連素(Berberine),能延長肝細胞表達LDL接受體的時間,從而把血中的LDL拖走,達到降膽固醇的功效。在香港,黃連素的售價,不但「平到笑」,而且因為屬低價貨,假冒並不化算,一般較著名藥廠的出品,都可放心服用。

Saturday, December 09, 2006

衣原體

  消防員在救火時,碰到面前一道門,鎖上了,推不開,在門這邊也能感覺到熾熱的空氣,門後顯然有火在燒;該怎辦?總不能著他向上司匯報,將形勢詳細描述,提出多種處理方法,逐一闡釋,列出利弊,讓上司取捨,拿到了指示,才慢條斯理地動手。背上有現成的斧頭,抽出來,二話不說,把門劈開。

  這個劈開門(break open the door)的應急之權,不單是消防員有,警察也可以這樣做;只不過警察若須如此行動,可真先須有上級批准;而且這位上級並非一般上司,必須是具相當高職權者。一路數下來,有權「劈門」的執法者,尚包括移民局查案人員,甚至法院的執達吏等,但他們的所謂「劈門」,一般不是像消防員那樣用斧頭,時間容許的話,找專門開鎖的可也。

  有一個病,叫多樣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有很多藥廠都曾嘗試研發特效藥,但縱是能在實驗上取得有效成果,往往去到臨床測試時就前功盡廢。以病理而言,由於MS病人神經細胞軸突(Axon)上絕緣體(叫髓鞘質〔Myelin〕)的旁邊,有很多免疫細胞,不少人匆匆下結論,說MS是一個自體免疫病,因此要治療MS,須從「抑制免疫」著手。但當學者仔細觀察受了損傷的神經後,發現是神經細胞首先自滅(Apoptosis),之後,包著神經的髓鞘質才被免疫細胞破壞。這就像消防員見到屋內有火在燒,把門劈開。換言之,免疫細胞的原意,並非攻擊神經細胞,而是看到神經細胞受到感染自滅時,趕到現場,被迫先要破髓鞘質這一關,才能進入去打擊感染神經的細菌。在這方面,一組美國學者分析MS病人的腦組織時,發現絕大部分病人的腦組織,都包含了一個叫衣原體(Chlamydia)的獨有蛋白質(Ann. Neurol. Vol.46 pp.6-14)。

  什麼是衣原體?它是一種微生物,大小像細菌,但沒有粒線體,本身並沒有製造能量分子ATP的能力。它唯有像寄生蟲,鑽入別的細胞內去偷ATP。有三種衣原體可以令人生病,分別能引致沙眼(Trachoma)、肺炎(Pneumonia)和鸚鵡熱(Psittacosis)。自從有美國學者在1999年發現MS患者的腦組織含有衣原體成分,日本、意大利和德國的科學家,之後也分別有類似發現。由於衣原體能分泌熱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因此吸引了病人的免疫細胞,像消防員一般,開動去到被感染了的神經;再進一步,當機立斷,為要把外敵消滅掉,不惜先破壞包著神經的髓鞘質。最新研究報告,有一些對付衣原體的抗生素(Antibiotics),能減低MS的病情(Ann. Neurol. Vol.55 pp.756-762;J. Neurol. Sci. Vol.234 pp.87-91)。

Friday, December 08, 2006

風馬牛

  我工作的藥廠,位於麻省的劍橋市,當地有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兩間都是名列世界十大的學府。身為中國人,我對一些黃皮膚的學者,當然特別留意,而且倍感親切。很多次,中午在劍橋市的中國餐館午膳時,聽到鄰桌顧客以中國話高談闊論,說的竟然也與藥物研究有關;轉過頭去看看,不乏一張張年輕的黃面孔。「他鄉遇故知」,自屬人生四大得意事之一;縱是陌生人,但都來自中國,又份屬同行,自不然大家都有親近的意思,彼此報以親善的微笑。如此這般,竟然在毫不相識的情況下,與兩位年輕女士談起來,不知者可能會以為我是登徒子。

  那兩位原來是一對姊妹花,姊姊是工業心理學的專家,妹妹在大學中做神經藥理的研究;至於我,專長是免疫藥理。那天剛好時間充裕,愈談愈投契,話題去到各人本行,好像是風馬牛不相及,但談下去,發覺有一個熱門的研究課題,與三者的工作都有相關之處。我們談的是大麻。大麻可帶來毒癮(心理)、也與癲癇(神經)和發炎(免疫系統)拉上關係,分別是我們三人研究的範疇。

  三者如何拉在一起?可先以海膽「春」(卵子)為例。喜歡吃日本魚生的食家,可能不知道原來不少學者選用海膽「春」,研究男子不育。首先,卵子為了要自保,必得只容許不多過一條精子,進入自己最外層的透明區(Zone Pellucida),否則,在群「精」洶湧的情況下,幾十條精子一擁而上,大可迫爆卵子,這叫Polyspermy。於是,當第一條精子進入了透明區後,卵子便立即分泌一個氧化了的脂肪酸,叫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這屬氧化物(Anandamide),能阻止第二、三條陸續想接近卵子的精子「埋身」。

  另一方面,進入了卵子的透明區第一條精子前端的一個罩(叫頂體〔Acrosome〕)會脫落,露出精子的細胞膜,以便精子能溶入卵子,此所謂「受精」也。卵子接著分泌Anandamide,令之後的精子不能脫去頂體。為了防止這些被拒之門外的精子「動粗」,這個Anandamide同時也能癱瘓精子活動。

  我們三人談及的是大麻,尤其是大麻中的四氫大麻醇(THC)。一些主張放寬大麻者,辯說大麻可以減輕發炎的現象,例如令多樣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的病情緩慢下來。但有大麻毒癮的男士,受THC的影響,精子無力,可引致不育。另一方面,大腦中負責判斷事物的額葉前部皮質區(Pre Frontal Cortex),含有大量的THC接受體。長期吸大麻者可被它干擾大腦的判斷能力,從而對日常的活動,失去快感(Anhedonia),這種情況,是精神分裂症的先兆。

Thursday, December 07, 2006

肥胖與癌

  飲宴中話匣子打開,天南地北,無所不談。對著佳肴,話題不期然扯到食。有人說,我最愛吃蔬菜,又可口,又衛生,又有營養;吃肉的都是野蠻人。在座的有一個氣不過,說:「我最愛吃肉,什麼肉都吃,人肉也吃過,還是生吃,完全不須調味。」舉座譁然。他繼續說:「我全家人都如此,兩個孩子吃人肉時的狠勁,叫他們停下來都不聽。最後吃到自己十隻手指的指甲邊都沒有了,從來不須剪指甲。」大家才知道他在說咬指尖的贅皮。

  在衣食住行中,「食」可能是最討人歡喜的。當今物資豐裕,除了一些天然或人為災區中的居民,一般人要縱口腹之欲,並非難事;結果免不了肥胖,繼而出現糖尿病,很多問題也接踵而來;血糖過高,可引致心臟病,也可殃及眼睛、下肢,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信不信由你,國際癌症研究組織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報告(IARC Press, 2002)說,有關結腸、子宮內膜、乳房、腎、胰臟、食道和前列腺各種癌症的發病率,都可因肥胖而增加。

  先說子宮內膜癌和乳癌。首先,肥胖的人有特多脂肪,但這不一定等於身體有很多「肥膏」。身體有一種特別用來儲存脂肪的細胞Adipocyte。當這些細胞塞滿了脂肪後,會分泌一個阻止素(Resistin),向胰島素說「不」,停止表達葡萄糖接受體。結果,血液中的葡萄糖分量不減,後果之一,令胰臟繼續分泌胰島素,從而出現胰島素分泌過多症(Hyperinsulinemia),這便出事矣。高量的胰島素,能增加脂肪細胞的芬香酶(Aromatase)。婦女停經後,卵巢製造的雄激素(Androgen),會被芬香酶轉變成為雌激素(Estrogen),後者能助長乳癌和子宮內膜癌(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Vol.11 pp.1531-1543)。

  另一方面,高量的胰島素能減低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結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IGFBP)。這蛋白質原可抑制IGF。結腸癌、前列腺癌、腎臟癌、胰臟癌和食道癌的細胞表面,都有大量IGF的接受體,它們為癌細胞努力搜羅IGF,以助其增生。肥胖的人因胰島素水平高企,少了IGFBP去抑制IGF,間接令IGF增加,進一步刺激癌細胞,助其生長。

  與美國人比較,我並不算肥,但在香港,我自覺比一般人「豐滿」。早一陣子,我試從幾種很普遍、FDA都認可安全的「賦形劑」(藥中的非主要成分)中,設計了一個減肥配方。試食兩星期下來,皮帶竟可扣緊,用少一個洞。我現在拿自己做試驗品。若服用下去能續減體重而沒有不適的話,自當考慮和各位分享。

Wednesday, December 06, 2006

網開一面

  在一個城市住得時間長了,不多不少能摸到一些不成文的規矩。試以「抄牌」為例。所謂抄牌,是指警察在路上看見汽車違例時,向其發出「告票」,嚴重時甚至把車拖走。在香港,很多人都知道(或誤以為)在兩種情況下,警察會網開一面。第一種是在農曆新年的頭兩天,有「上諭」是得過且過,只要沒有造成交通混亂,警察對著一些泊上行人道的汽車,往往視若無睹。第二是給掛有外國使節(CC)牌子的車從優待遇,一般輕微犯規,大可酌情放其一馬。

  我們體內的免疫系統,好比是警察,職責包括抵抗及消滅一切「非我」的侵略者,以維持身體秩序。可是,若免疫細胞超乎尋常地亢進,便會弄巧反拙,殺錯良民,做成「自體免疫」的症狀。為此,免疫系統有一些保險機制,防止殲滅細胞、淋巴細胞等「殺得性起」而敵我不分。第一個方法,是令殲滅細胞「功成身退」,在分泌了氧化物後,自我毀滅(Apoptosis)。第二是在亢進的T型淋巴細胞上,放置一些叫FAS的蛋白質,又放一些能黏著FAS(叫FASL)的配體(Ligand)。當甲細胞的FASL接觸到乙細胞的FAS,可以令乙細胞自滅。現在,學者找到了另外兩個能令免疫系統在操作上「網開一面」的機制,分別叫CTLA-4和PD-1。CTLA-4的全名是第四類細胞毒性T淋巴抗原(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 - 4)。本來,當免疫系統中的樹突細胞遇到了「非我」異物,「摸過底」之後,會走到淋巴結,向路經淋巴結的T型淋巴細胞「報告」,令後者「出馬」。不過,若T細胞上有CLTA-4,它便會像是有了上諭的警察,「掂行掂過」,當「睇唔見」,避免與樹突細胞接觸(Science Vol.313 pp.1972-1975)。

  PD-1的全名是第一類程序死亡(Programmed Death - 1)。T型淋巴細胞的表面有PD-1,這是它的「武器」;但若是遇到一些對手身上有PD-L1(這是PD-1的配體)時,亢進的T細胞便會「收埋」火氣,化敵為友。這原是叫T細胞不要去攻擊一些「自己友」,例如肺組織。不過,某些病毒(例如愛滋)會混水摸魚,誘導自己入侵了的細胞大量製造PD-L1,像掛上了CC牌,令T細胞誤會,以為是「家忌冷」(自己人)而網開一面。癌細胞也有製造PD-L1的伎倆。

  該怎樣應付?理論上,可用抗體蓋住癌細胞PD-L1的假CC牌;或者,以假對假,用人造的PD-1附在癌細胞上的PD-L1上,以保存T型淋巴細胞的警覺性。在武漢同濟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員報道(Anticancer Res. Vol.25 pp.3309-3313),在一個小鼠的癌症實驗模型中,用針對PD-L1的人造PD-1,能抑制肝癌。

Tuesday, December 05, 2006

獎勵自己

  廣東話有一句口頭禪,叫「辛苦搵嚟自在食」。意思是:辛勞之後,不能虧待自己,須好好地吃一頓;另一個含意,是指搵食(工作)已夠辛苦了,到吃的時候,總得慢慢自在地享受。這是勞動者給自己一種最基本的獎勵(Reward)。

  在吃的時候,味蕾細胞上的接受體,與食物接觸,之後,發出一個神經訊息。這訊息所到之處,涵蓋前腦的聚核(Nucleus Accumbens)、中腦的前蓋位(Ventral Tegmental Area)及後腦的亞臂核(Parabrachial Nucleus)。總體而言,令腦部產生一個「好好味」的感覺,這其實也是「獎勵」的訊息,是由多巴胺(Dopamine)造成。不過,這種感覺是和飢餓掛勾的;身體愈感到自己需要食物,吃的時候愈覺得好吃;吃飽之後,即使是山珍海錯,也沒有胃口,因為多巴胺神經已減少甚或停止分泌多巴胺,食物在口中,雖不致索然無味,但吃的欲望已消失。

  為什麼吸毒者多來自窮人?這可能也是「雞蛋與雞」的問題。表面看來,是吸毒這惡習令他們富不起來,但究其實,最初令他們對毒品「驚艷」,繼而趨之若鶩的,不多不少是由於實在太「餓」了;這不單是指經常吃不飽,也是源自「最多只有兩餐」的枯燥生活,基本的生存雖能勉強達到,但沒有什麼「獎勵」,整體的物資缺乏,產生了對獎勵的渴求。海洛英(Heroin)特別能「提神」,也就能增加多巴胺神經分泌多巴胺的能力,於是吸毒時可以得到無上的「快感」。

  吸毒者的分布是兩極性的。錢「來得容易」的人當中,也不乏癮君子。這些人吸毒的原因是縱「欲」,自恃金錢不匱而放縱自己,為追求刺激,不顧一切。

  在1998年,兩組學者同時發現了一個與食欲、獎勵、「提神」有關的蛋白質,分別稱之為Orexins及Hypocretins(兩者一樣,名稱不同而已)。這蛋白質有什麼用?有一個藥叫Modafinil(商業名稱Provigil、Alertec、Vigicer或Modalert),可治發作性渴睡症(Narcolepsy),它也是飛機師在長途飛行時,用來提神的抗疲倦劑。它之可以提神,就是因為能刺激Orexins的分泌。不過,「提神」之餘,也令其增加食欲,換言之,增肥。

  這可以帶來一個假設。既然「提神」來自神經的「獎勵」感,可增加食欲,從而令人肥胖,反過來說,「不提神」不就可減肥嗎?從另一個角度看,一個人在睡眠時,理所當然,食欲會降到零。美國的國立健康局現正進行一個研究,初步結果,只要每天多睡一個半小時,竟可以透過減低食欲而減肥。

Monday, December 04, 2006

老人黃斑症的新藥

  先有神秀的偈言,曰:「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然後六祖慧能說:「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六祖的說法當然是甚有道理,但從故事中可見,他不多不少是撿了神秀的一個現成便宜,以廣東話來說,是「食住上」。他是在神秀的偈言之上表達「性空」的道理。佛家說「緣起」是相對的,因為一切原是空;但須知一般人理解之「空」,也不免相對於「實」。六祖借神秀的偈闡釋,不錯是走前了一步,但仍未到家。

  我們的臭皮囊,可不能因「空」而棄之,在有生之日,好歹也得修理好。假如是小毛病,傷風咳嗽,大可能自然康復;可是,若問題涉及器官或組織衰竭,問題便很棘手了。可以做器官移植補救嗎?不一定,比方,視網膜就不能換。我認識的一位教授正準備退休,之後可優哉游哉,但卻發現視力在退化,大為沮喪。醫生說他患了老年黃斑症(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黃斑是視網膜當中令視力清晰的一片組織。AMD病況有兩個版本:乾和濕。大約十分一患者的AM是屬濕性,特徵是視網膜「上皮細胞層」下面出現結構粗劣的新血管,血水滲出,就好像水管漏水,令視網膜功能衰退,最終甚至失明。至於乾性AMD患者,黃斑區的細胞會隨年齡漸漸萎縮,但至少不會快速失明。

  對於濕性AMD,目前最新的理論歸咎於氧自由基,來源包括香煙的羥基(OH.)。是氧自由基刺激上皮細胞,分泌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之後,導致血管異生(Neovascularization)。

  目前有三個治療濕性AMD的特效藥。第一個是諾華(Novartis)藥廠的Visudyne(學名Verteporfin)。施藥時,先將其注射入血管,之後,射一束光線進眼球,刺激藥衍生破壞力,封死異生的血管,從而制止血水滲到視網膜上。第二個藥叫Macugen(學名Pegaptanib),是輝瑞(Pfizer)藥廠的出品。醫生直接把藥注射入患者眼球內,每六星期一次,干擾VEGF,從而抑制血管異生。臨床測試顯示,兩者都可紓緩病情,但不能改善視力(N. Engl. J. Med. Vol.342 pp.483-492)。

  在今年6月,美國的FDA批准第三個對付濕性AMD的藥上市。這是一個單克隆抗體,由Genentech藥廠生產,叫Lucentis(學名Ranibizumab)。根據臨床測試數據,它和Verteporfin比較,令測試者保持視力的效能更高,也能令更多病人的視力有明顯的改善。

Saturday, December 02, 2006

心頭小鹿亂撞

  我在香港一本著名流行雜誌中,拜讀一位莫樹錦醫生的文章,內容提及他在念書時,曾自願參與藥物臨床測試。莫醫生說他的動機是為了想賺些外快,我相信這是自謙之詞。一般人不免怕死,肯以自己的身體供科研者測試,自必須有極大勇氣,甚至「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虧得有自願測試者,藥廠才能發展各種新藥。

  藥廠在招募志願者時,對一些第一次「下海」者特別感興趣,因為不少志願者做臨床試驗都屬「過來人」,經驗豐富之餘,身體還可說是「曾經滄海」。他們的生理反應,或多或少,已被各式各類的概念藥「摧殘」到不太正常。曾有一個抗花粉熱的概念藥做第一期臨床,在兩個性質差不多的測試中,竟有迥然不同的數據。深究之下,原來其中一位志願者乃賦閒在家的主婦,閒來無事,之前曾參加過好幾個測試來幫補家用。結果,身體出現了對藥的慣性(Habituation)。

  任何一個國家藥檢所的首要職責,必然是保障病人,防止一些沒有效用、甚至有害的化學物魚目混珠,流入市場。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所有概念中的藥,必須要在健康的志願者身上,證明有藥效兼無害,這是所謂第一期(Phase I)的測試。為了要保護這些健康的志願者,藥廠在申請做臨床測試前,須呈交一籃子的動物安全藥理學數據。這是最起碼的規條,但並不能保證絕對不會危害志願者。鑒於不同的國家有不盡相同的藥檢條例,在去年,一個負責協調各國藥檢的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Harmonization(ICH)制訂了規則:所有概念藥,若在動物實驗上發現能導致QT超過五秒的臨界量,藥廠必須先存專案測試,證實不會增加病人的QT,才可以申請新藥審批(New Drug Application, NDA)。

  什麼是QT?心之所以能「跳」,是因為神經不斷在有規律地刺激心肌細胞收縮(Depolarization)。心臟下方是心房(Ventricle)。每當心房收縮,血液便會被擠進血管;之後,心房必須要能夠舒張(Repolarization),才可以有再一次的收縮。假如心房舒張得慢了,便會出事。心臟收縮/舒張之間的時間,叫QT;在心電圖中,可顯示出收縮和舒張周期內的電流變化。若某一個藥妨礙心房舒張,即是延長了QT,有可能會擾亂心室和心房有條不紊的一收一放,造成心律不正(Arrhythemia)。當心律不正到達最嚴重情況(叫Torsade de Pointes, TdP)的時候,人往往會猝死(Sudden Death)。

Friday, December 01, 2006

安全藥理學

  在美國,從事生物、藥物研究者,免不了要參與大大小小的學術會議。若手中的經費只足供參加一個會議,一般會選擇專業學會(例如美國癌症學會、美國心臟學會、美國神經科學學會等)的周年會議。這些會議的規模很大,每次參加人數可以去到一萬人以上,來自世界各地。他們分別在幾十個課題下發表一些還未正式刊登在專業學報的研究心得。我每年都出席美國免疫學會的大型會議,趁機見一些行內的朋友,也會參加一些規模較小但學術味十分濃的小會議,其中一個叫哥頓會議(Gordon Conference)。

  哥頓會議是一個「識英雄重英雄」的科研交流場合,發表的研究結果都是最新的,行家之間彼此尊重,從不會抄襲別人的構想,當然也不想自己的突破成果,被不肖者盜取。會場中嚴格禁止與會者攜帶紙筆,幾十年都是如此。

  尚有第三類的會議,其中差不多所有參與者都來自藥廠,因為會議的議題全與研發新藥有關。比方,我在今年9月底參與的安全藥理學會(Safety Pharmacology Society)會議,主題環繞的,是如何能及早發現藥物的副作用。

  在開發新藥方面,藥廠不怕做出來的藥藥力不足,卻從不敢對藥的不良副作用掉以輕心。不足功效的東西,可能有其特別可取之處。多年前,一位杜邦化學公司的研究員發明了一個黏性極弱且不恆久的膠水,想不到錯有錯著,杜邦藉之做出一個叫Stick On的黃色便條紙,賺了不少錢。但一個藥如果在上市後出現一大堆不良的副作用,縱使未去到致命的程度,藥廠也往往須把藥抽離市場,以致血本無歸。現在每一間藥廠,都有「安全藥理學」部門,以期盡早發現隱閉的副作用。

  我試舉一個安全藥理學的例子。十幾年前,陶氏化工屬下的Merrell Dow藥廠發明了全世界第一個不會令人昏睡的抗敏感藥。以一般足具療效的劑量而言,這藥本身並無不良副作用。可是若服藥者同時服用一個殺真菌(Antifungal)的藥,後者會影響敏感藥的代謝,令服藥者出現心律不正。這有異於一些不適的徵狀,比方,抗癌藥中不少都有口乾、噁心、肚瀉、便秘等不良副作用,但為了保命,病人都會忍受。就為了可能令病人有心律不正之虞,Merrell Dow毅然停止這抗敏感藥的研發。基本上,一切副作用都會削弱藥物的市場競爭力,隨時可被更好的新藥取替。安全藥理學部門的主要職能是給藥廠一些預警,以及早準備對策。毒藥學與安全藥理學之間的最大分別,在於前者的目的是要絕對摒除毒性,一絲不苟,後者則只是找瑕疵而已。 

Thursday, November 30, 2006

非優良實驗程序

  生產藥物,每一粒製成品去到病人的身體中,都是獨當一面,非得要它施展渾身解數不可,否則就是貨不對辦,輕則不稱職,幫不了病人,重則「死得人多」。在病人而言,是須要「靠」它。在這個「靠」的程度上,需要取得的是藥的全部力量,不可打折扣。縱使每一粒藥本身只是整個療程中的一個角色而已,但若要所有角色發揮整體效果,任何一個都不能有差池。因此,有所謂優良生產程序(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務求每一粒製成品都是傑作,最低限度是完美。

  但當一個藥尚在概念階段,處於研發中,未經FDA審批之前,它只不過是實驗室中的一個試驗品。在試驗中,當然須有各式各樣、反來覆去的測試步驟,但並非每一個步驟都是舉足輕重,動輒得咎。

  因此,藥廠內有兩類實驗室,第一類具優良實驗程序(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LP),第二類則屬非優良實驗程序(Non-GLP)。後者容易令人誤解。是否Non-GLP代表「馬馬虎虎」?不是。所謂GLP水準,是要能嚴格遵從美國食物與藥物管理局(FDA)十分嚴謹的一系列實驗程序,主要是用在動物的毒性測試上,得到的數據將會成為概念藥申請臨床測試的基礎,不可有絲毫失誤。

  至於Non-GLP,是一般實驗室的專業守則;雖然「一般」(遜於GLP),但亦是極之認真。藥廠中90%以上的實驗室都屬Non-GLP。處理的工作包括一些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學和藥理學方面的實驗。

  在最近幾年,美國的藥廠開始外判Non-GLP的實驗,受惠者不少是一些由美國回流中國,在上海、南京等地開設的公司。中國每年有數以萬計的大學畢業生,絕對是人才不缺。另一方面,美國合約研究機構(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CRO)的收費高昂,這便造就了一個理想的創業環境,令很多在藥廠工作的中國科研專家回流。這一個趨勢的必然後果是削弱了美國藥廠的科研能力。在美國本土,屬當地土生土長的動物手術技術員為數本來已經不多,全靠「外人」,例如從中國來的外科醫生。現在,他們可以回到中國,而且賺得更多,何必要寄人籬下?

  有一間跨國的CRO叫Covance,它在十年前還只是一間規模很小的公司,到了今天,已能一條龍地替藥廠進行臨床測試。這不失為香港科研界的一個借鏡,先做CRO,一步步再成為藥廠。

Wednesday, November 29, 2006

臨門一腳失誤

  水塘中接近底部的塘壁都有一些水位的標記。假如水平去到能看見這些標記之時,可得小心了,因為剩下來的水已不多。類似的預警系統是不可或缺的,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例如汽車中的油缸存量顯示。更普遍的例子是手攜電器用品,例如電話、電腦等,其中電池所餘的電量一格一格地清楚列出。

  身體也有方法,計算自己尚貯存的能量。細胞每次燃燒葡萄糖,便會把所得的能量,以ATP的方式儲存下來,ATP有三個高能量的化學結構,好比是「三格電」,接著下來的是ADP(二格電)和AMP(一格電)。下丘腦的神經細胞時刻不斷地偵察著血液中的ATP分量,叫ATP-Sensing。部分ATP會走出細胞,進入血液。假若ATP的分量高企,人便會精神奕奕。有一個非洲植物叫Hoodia Gordonii,土人習慣在每次出發狩獵前吃一些。這植物能提升下丘腦神經細胞內的ATP;於是,因為有了「三格電」,土人便不會有餓的感覺,可以連續三、五、七天狩獵。由於這植物可抑制食欲,現在被用於製造一種減肥藥。

  若連最後的「一格電」都用完,AMP會轉而成為最基本的化學結構,叫腺苷(Adenosine)。至此階段,身體豈不是完蛋?雖然不致如此,但也大事不妙。細胞內的腺苷能滲出細胞,進入到血管,從而「傳開去」。由於身體很多細胞都具備「腺苷接受體」,當它們吸到腺苷,便會進入緊急狀態,將一些不太重要的活動減低,這些活動包括排尿(正式稱謂是腎盂過濾功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血小板凝結(止血功能)、殲滅細胞的發炎反應及肥大細胞(Mast Cell)的白三烯反應(Leukotriene)等。

  順帶一提,咖啡中的咖啡鹼(Caffeine)能阻止腺苷黏附在接受體上,負負得正,令腎盂的過濾功能增加,因此飲了咖啡後,很快便需小便。

  現在,學者發現癌細胞懂得利用腺苷,以求自保。一直以來,免疫專家都有察覺到一個很難理解的現象。在實驗中,他們把癌症患者的淋巴細胞抽出,在試管中「教」它們辨識敵人(癌細胞),之後,將其注射回病人的身體中。這些經過「培訓」的淋巴細胞,起初的確會攻擊癌細胞,但很快便馴如羔羊,火氣全消。原來,癌細胞本身一直在缺氧,不乏「弱者」的標記,也就是腺苷。當淋巴細胞「殺到埋身」時,它表面的腺苷接受體收到癌細胞的腺苷,會誤以為身體的能量儲備已到了谷底,於是,放棄進攻,癌細胞也就逃出生天了(Proc. Natl. Acad. Sci., USA Vol.103 pp.13132-13137)。

Tuesday, November 28, 2006

陰陽調和

  近二三十年,世界各國元首由女性出任者,為數不少,英國早有戴卓爾夫人,法國可能短期內會有女總統,美國也走近了一步,起碼排第三的總統候補者,就是一位女士。在各行各業,女性所佔比例愈來愈高。聽說在一些公開考試中,女生成績一般都比男生的好,以致當局須為男生另訂一個較低的及格分數,避免陰盛陽衰。在紐約曼哈頓區有一間夜總會,是城中熱點「波」場,愛跳舞的男女,趨之若鶩。每當客滿之後,嚴格控制人流,不但要出了一位才准另一位進場,而且出與進的兩個人必須屬同性,以能保持同等男女比例,達至陰陽調和。

  這種做法,竟然與細胞的一種功能十分相似。身體中一般細胞,每分泌一個陽性的電解物(例如氫離子),定必同時吸入另一個也是陽性的電解物。舉一個例,胃壁細胞每次分泌胃酸(氫離子H+),會同時吸入陽性的鉀離子K+。這一種交換程序,由一個叫H+7K+酶來負責。藥廠於是想到,若能抑制這個酶,胃便無法分泌胃酸了。果然如此。這個「抑制H+7K+」酶的胃藥,叫Omeprazole(商業名稱Prilosec),風行一時;到今天,連專利期也早已屆滿,而且普遍使用,沒有醫生處方也可以買到。

  食物在胃中吸收了胃酸,去到小腸後,酸性須減低,中和胃酸的工作,落在小腸身上。首先,腸壁上的上皮細胞,從附近的微絲血管取得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入了細胞內的水之後,成為碳酸。第二步,細胞內的一個脫水酶(Anhydrase),把碳酸分解,成為兩種電解物,包括氫離子(陽性)和碳酸氫離子(陰性);之後,把碳酸氫離子推出腸腔。不過,在推出(陰性)碳酸氫離子之際,腸壁細胞必須同時吸入陰性的氯離子。負責這個交換工作者,是一個叫囊性纖維變性傳膜電導調節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的蛋白質,簡稱CFTR。

  有一種遺傳病,病人天生CFTR不健全,這便很糟糕,因為細胞外面的電解物,原可增加水分的滲透(Osmosis);若不能分泌電解物,分泌水分的能力劇降,以肺而言,會產生一些很濃的痰,很辛苦才能咳出來。患這個囊性纖維變性(Cystic Fibrosis)的病人,壽命都不長;致命的主要原因在於肺內的巨噬細胞吞噬了入侵肺腔的細菌後,細胞內的溶酶體(Lysosome)無法分泌陽性(屬酸性)的氫離子,因為細胞必須同時分泌陰性的氯離子入溶酶體,才能平衡陽性的氫離子。於是當CFTR失去功能時,巨噬細胞便虛有其表,保護不了肺組織。結果在長期細菌感染下,病人往往因肺衰竭而死亡。

Monday, November 27, 2006

心理壓力與癌

  聽說日本有些公司,每天早上未開始工作前,召集所有員工,一起做早操、喊口號,以振奮士氣。對一般商行來說,這策略加之於每天刻板的操作,未必有成效,但在一些須極力進取的行業而言,可產生很顯著的作用。多年前我有機會看到一間傳銷公司的聚會。在這類公司的架構中,管理層(希望得到)的成果,大部分來自下層推銷員的成績;因此,一些「領導」,逐一上台,為前線的工作者打氣;用的方法之一,是力竭聲嘶不停地說完一遍再一遍:「你們必能做到」。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自有它的道理。這是一種執著,本著的是一個信心,是信心的鞭策,驅使著前進。從事實驗科學工作者,經常都會碰釘子,得到的數據,不吻合自己的假設(Hypothesis),在這時候,一是修訂或放棄假設,二是堅持下去。若是堅持,憑的也就是一個信念:在正面數據不足夠的情況下,固執地孤身上路。在信念的背後,是一場豪賭,賭注是自己的青春。若有幸贏了,旁觀者自會「拍手掌」,所謂「成則為王」,不成功的,雖不至於「為寇」,但鬱鬱而終,往往在所不免。

  在這方面的例子,包括一些頑固堅持研發「抵抗愛滋病毒疫苗」的科學家。在理論上,身體中負責保衛工作的「輔助性T型淋巴細胞」(T Helper Cell),恰恰便是愛滋病毒要攻擊的對象,所以,要找「愛滋疫苗」,看來是不可能成功的事,可是仍有很多研究員孜孜不息地在做。另一個課題,研究的是用「增加免疫」的方法以抗癌。直到現在,這還只是一個構思,加上信念而已。

  信念來自心理。有一個免疫抗癌理論,建基於心理壓力Stress。在臨床上,醫生注意到,病人的負面心理,能令癌(特別是卵巢癌)惡化。因此,醫生會為病人打氣,激勵病人要有信心克服癌魔。為什麼心理壓力能加速癌變?目前的理論,是由於心理壓力刺激腎上腺分泌腎上腺素,後者能嚴重地抑制免疫反應;因此,心理壓力給予癌細胞一個喘息逃生的機會。不過,現在可有另一些理論。

  在8月出版的《自然醫學》,一組包括二十七人的學者,發表了一篇很重要的報告。他們發現,人的卵巢癌細胞表面有一個乙二型腎上腺接受體Beta -2 Adrenergic Receptor。當這接受體受到刺激(即是,病人若有巨大的心理壓力)時,癌細胞便會分泌「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令血管增生;癌細胞從而獲得營養補給,也就能快高長大。在小鼠的實驗模型中,若施藥消除小鼠的心理壓力,癌細胞便會受到控制。

Saturday, November 25, 2006

食物之監管

  美國最近一宗食物污染的個案牽涉菠菜,發現其中含大腸桿菌(E. coli,全名Escherichia coli)。E. coli是糞便中的主要細菌。基本上,糞便中有四成是細菌,因此人人都是「帶菌者」。若要防止像大腸桿菌這類的細菌和食物扯上關係,主要的方法是「搞衛生」,食物製造業或廚房中的工友,在如廁後必須洗手。

  在美國出事的菠菜都是經膠袋包裝的,從工廠向外分發時應該不會出問題。原因可能在於摘菠菜的工人,他們若有三急,難道會走出農田,去找一個設備周全的廁所?一分鐘前剛抹過屁股,一分鐘後便用同一隻手去摘菠菜,自不免為細菌建立殖民地。此外,美國人為了省時間,不但選擇購買袋裝、切好了的菠菜,而且一向以為衛生規則完備,吃前洗也不洗,倒在碟上便成了。在這方面,中國的農民不少常用糞便澆菜,但很少聽到食菜食死人,因為主婦買了菜回家,一定先把菜徹底洗乾淨才下鍋。

  有人吃了染污的菠菜後暴斃,自必須查究;調查的責任落在食物和藥物管理局(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FDA)身上。這並非FDA須特殊處理的食物污染個案,其他差不多屬例行公事的,包括歐洲入口的芝士,此外,酸奶(Yogurt)中也有極多細菌。移居美國者有來自各地不同的民族,FDA也就得面對很多古靈精怪的食物。比方,日本人愛吃的河豚,內臟有致命毒素,FDA可不能禁止境內的日本壽司店售賣河豚。另一個例子是芒果,芒果熟透後,表皮往往積聚沙門士細菌(Salmonella),FDA如何立例管制芒果?這些都是「小」問題。自從「九一一」事件後,美國政府非常擔心有人在食水或食物中下毒,這才是令FDA傷腦筋的當前急務。

  中國內地經常有關於製造有害食物的報道,例如最近在蛋中發現蘇丹紅;比這種更「離譜」的是,把一年前的蓮蓉翻新再用、注射了紅色顏料的西瓜甚或假的髮菜。這些現象非中國特有,不法商人急功近利,消滅不盡。一些較先進的地方,因有嚴格規管,情況可能好些,但仍有非違法卻仍是很棘手的問題。例如現在有很多牌子的汽水,其中加進了小量果汁,果汁中的檸檬酸(Citric Acid)遇到汽水中的防腐劑苯甲酸鈉(Sodium Bensoate),會有化學作用,產生可以致癌的苯(Benzene)。FDA至今還未有應對的方案。另一個頗令FDA頭痛的食物「污染」問題,是食物中大量的鹽和一種所謂「半飽和」的脂肪Trans Fat。兩者都是既便宜又能討好的調味品。超額的鹽可傷害腎和心臟;至於後者,充斥在廉價的蛋糕和餅乾之中,吃多了有可能會導致血管硬化。

Friday, November 24, 2006

血小板生成素

  文藝作品中描寫傷口止血,不時會說「血流乾了」。這好比我們說:「太陽升起來了」,這其實是倒果為因,太陽一直沒有在動,只是地球在自轉中,令地球上的人錯覺,以為是太陽在升降而已。傷口的血乾了,是凝血(Coagulation)後的現象,不是凝血的成因;凝血的主要功臣是血小板。

  在今天,器官移植並不罕見,例如換肝換腎。所謂「換」,一般只是叫身體「改用」一個新放入體內的器官,舊的往往讓它留在那裏。移植的手術成功率通常甚高,怕是怕手術後身體對「新來者」的排斥。除非器官的施與受雙方是攣生兒,否則病人的身體或多或少必會排斥移植過來的組織。應付之法是,給病人服用一類藥力十分霸道的免疫抑制劑,例如環孢素(Cyclosporine A)。不過,這個藥可以影響身體製造血小板的能力(Ther. Apher. Dial. Vol.8 pp.80-86)。醫生在無計可施時,只好給病人輸血小板。這是一個頗冒險的決定,因為病人的免疫系統大有可能亦會抗拒外來的血小板,從而衍生出自體免疫式的血小板缺乏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血小板若不足,身體也就失去止血的功能。

  改善血小板分量的方法之一,在於增加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 TPO)。生成素最佳例子是Amgen藥廠的一個「紅血球」生成素(Epogen,學名Erythropoietin),年銷八十億美元。這是一個製造紅血球的蛋白質,源自腎,作用於骨髓。對於患了腎病及接受化療的病人,Epogen能令他們有接近正常的紅細胞容積(Hematocrit),有足夠的紅血球去攜帶氧氣,供應全身的細胞,燃燒葡萄糖,以生產能量分子ATP。很多藥廠都很羨慕Amgen在Epogen賺大錢,想盡方法去模仿,但被專利律師一一打退。有一間叫Affymax的藥廠,成功發明了一個仿製品,用的「計仔」叫肽仿(Peptide Mimetic);簡單來說,是製造一個Epogen的面具。這卻無形中幫了Amgen一把。

  說回血小板,Amgen在1994年率先臨床測試人造TPO。出乎意料,病人竟然排斥這個TPO;之後,病人血小板的數目不升反降。其他藥廠在臨床測試自有的人造TPO時都遇到排斥現象;自此,人造TPO的研發被束之高閣。可是當Affymax成功造出Epogen的面具後,Amgen靈機一觸,決定試試造一個模仿TPO的面具。這個編號AMG531的概念藥,臨床效果相當不錯,預料可在2007年獲得批文。不過,這藥須經靜脈點滴服用,可能不敵另一個格蘭素藥廠(目前也屆第二期臨床)的口服概念藥Eltrombopag。

Thursday, November 23, 2006

減低耳鳴的藥

  在六十年代,一位美國人類學家Edward T. Hall率先研究一門嶄新的科學,是為人際距離學(Proxemics)。人與人交往之中,往往有不自覺的「距離」要求,也就是,想與對方相隔近一些或遠一些。例如你和情人蜜語,可以走近到鼻碰鼻,但與上司說話,可得兩呎以外。為什麼會這樣?沒有明文規定,只不過下意識感到有此必要而已。這種「執著」,不僅是來自兩者之間的人際關係,也會受不同民族、風俗、習慣、社交規則或個人喜好所影響。在反面意義而言,這種天生的「距離尺度」要求,能造成敵意、反感和厭惡。最常見的例子之一是,在地鐵車廂內,明明空位很多,那個臭男人偏偏坐在你的隔壁;或者一排座位都佔滿時,你旁邊那人的大腿怎麼分得那般開? 

 所謂「距離」,也不單是指能碰得到的空間,卻涵括了所有感官感覺。這方面最佳例子是,在公眾場所遇到一些高聲講電話的人,真恨不得趨前搶去他的手機丟在地上。其次是用耳筒聽音樂,把音量調較至極高,旁邊的人都能聽到沙沙作響。 

 不論是用哪一種音響器材,一些音樂發燒友整天戴上小耳筒,把音量調教到最高,一面走路一面聽,會對聽覺產生壞影響。美國工業安全管理局(OSHA),向一些須在噪音極高地方工作者忠告,當聲浪高達一百四十分貝(Decibel)時,內耳的毛髮細胞(Hair Cell)會受傷,可導致耳鳴(Tinnitus),甚至失聰(Deafness)。

  在我們身體中,負責把「氣流震動頻率」轉為「神經訊息」的毛髮細胞,在長期超高聲浪的壓力下,會產生大量氧自由基,跟著便自滅。因此,最早期一個減低耳鳴的藥Allopurinol,本身原是用以消除氧自由基的化學物。不過,這個藥對腎有副作用;加上要醫生處方才可以購買,因此並未廣泛地被耳鳴患者採用。另一個同樣可以抗氧自由基,叫乙醯半胱胺酸(Acetyl Cysteine)的健康食品,則是更佳選擇。 

 有沒有中藥可減低耳鳴?可能有。中醫視耳鳴是內風。《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風皆屬於肝」;於是當「肝風上旋」,便會發為耳鳴。一般用以「平熄內風」的中藥,有勾藤、生地、茯苓、芍藥等。有一個中藥方劑叫勾藤散,方中的勾藤能涼肝熄風;至於茯苓,則能治心神驚掣;再以芍藥、生地化陰滋血,以緩肝急。日本學者報告說,發現這勾藤散(他們稱之為Yoku-Kan-San)對減低耳鳴有奇效(Eur. Psychiatry Vol.20 pp.74-75)。

Wednesday, November 22, 2006

痛定思痛

  一連四天都在談止痛,今天可得來個總結了;但首先須略提一些「抗抑鬱藥」和「鎮靜劑」的止痛效果。

  目前最「潮」的抗抑鬱藥,是一類叫選擇性五羥色胺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SSRI)。所謂「選擇性」,可道出這類藥與另一類叫三環抗抑鬱藥(Tri Cyclic Antidepressant, TCA)的不同之處。後者例如Milnacipran,除了會抑制上游的神經細胞回收五羥色胺外,還會連帶抑制另一個神經傳導物,不過,有副作用,包括口乾、噁心、嘔吐、沒有胃口、便秘等。 

  在眾多能對付神經痛的藥之中,有一個屬鎮靜劑,叫Gabapentin(商業名稱Neurontin),原是治療癲癇(Epilepsy)的藥。這個藥的作用,在於能抑制鈣離子湧入神經細胞,間接阻止神經分泌神經傳導物,也就減低了痛感。

  痛感是訊息,不是實物,不像一些例如血糖的東西,可以準確測量,顯示病徵。

  十五年前,一組在Baylor醫學院的學者,做了一個很有趣的實驗。他們找來一些志願者,在他們手臂上綁上電極,請他們回答,在通電後有沒有覺得被電炙傷的痛感。事實上,所謂「通電」,只是發出一個低沉的聲音,全是騙騙他們的,什麼電流也沒有。但是,一半志願者竟回答說感覺到痛(Pain Vol.44 pp.45-50)。這說明痛楚會可以全是主觀的感覺。宗教把痛說是神加諸世人的懲罰,更加添了患者的心理負擔。 

 痛其實是一個身體發出的警報,本來並非歹角。有一個遺傳病,叫遺傳性感覺和自覺神經障礙(Hereditary Sensory and Autonomic Neuropathy, HSAN),患者一般活不過二十五歲,因為他們沒有任何痛感。正常人吃東西時若咬到舌頭,會叫出來,立即把咬的動作停下。HSAN患者會咬破,甚至咬崩舌頭,完全不覺得痛。更離譜的是,曾有患HSAN的小孩,把自己的眼睛挖出來,就像挖鼻屎般自然,結果當然是失明。他們又會用鐵鎚打碎自己的腿,但完全不覺痛楚。對他們來說,若能夠感覺到痛,是天賜的恩惠!

  各種疾病都可以帶來不多不少的痛楚,止痛藥的市場也就深遠廣大,難有止境;各大藥廠都在努力研究新一代的止痛藥。因此,有病痛者不應絕望。只要留得青山在,很快應會有更好的止痛藥。

Tuesday, November 21, 2006

天然止痛藥

  大禹治水的道理,說出來大家都懂。是不是我們都有大禹的智慧?當然不是。分別在哪裏?最低限度有三大分別。第一是他能看到「洪水」是當前「首要之惡」,非解決不可;第二是他能洞悉「如何解決」之原則,也就是「疏導」而非「抗衡」;第三是他能本著這原則,按各處災區實際情況,具體執行,真的做到疏導的效果。

  或者說,大禹「生得好命」,剛碰上有洪水,否則英雄無用武之地。非也,「洪水」一直不斷。今天世上最大「洪水」之一,是伊斯蘭教。正如水一樣,基本上這是好的東西,用得其所,導人向善。布殊的「反恐」政策,將其堵截之,非疏導之,這是犯了上述第二(原則上)的錯誤。其他例子,如「青少年吸毒之風」也屬洪水,但處理者縱能正視之,又或縱能知道主要對策是以教育疏導之,但具體方法往往「搔不著癢處」,例如找來一些歌星做「騷」,曲終人散,花費大而功效低。

  毒品對人之誘惑力是天生的。以嗎啡為例。大腦組織有一種天然的、用來抑制痛感的接受體,叫mu;嗎啡可以黏在mu上,產生快感,也能造成強力止痛的效果。但作為止痛藥,它不良的副作用很多,包括抑制腸的蠕動,從而導致嚴重便秘;抑制肺組織測量二氧化碳的能力,令人昏昏欲睡,嚴重時甚至會因呼吸被抑制(Respiratory Depression)而死亡;刺激皮膚內的肥大細胞(Mast Cell)分泌組織胺,令皮膚出現濕疹;又會令膀胱痙攣,從而導致小便失禁。

  有沒有可以代替嗎啡的止痛藥?有三種天然成分,效力雖然沒有嗎啡強,但至少沒有嗎啡的副作用。第一種是尼古丁(Nicotine)。具體機制在於尼古丁能「發功」於一種叫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的接受體,達到止痛效果(Anesthesiology Vol.101 pp.1417-1421)。第二種天然的止痛藥是大麻(Marijuana)。大麻的主要成分類大麻(Cannabinoid),能透過周邊神經細胞上的CB2接受體,減低急性和慢性痛感。根據亞利桑那州大學研究員發表的報告,由於大腦沒有CB2的接受體,若能設計出一個針對CB2的藥,將可比大麻更好,止痛之餘,不致有大麻的興奮神經作用。第三種天然的止痛藥來自深海中一種有毒的蝸牛,學名叫Conus Magus。若把這種蝸牛的毒液Conotoxin直接注射進脊髓,便可產生嗎啡一般的強力止痛效果。現在有一個藥,來自這蝸牛毒素的一部分,叫 Ziconotide(商業名稱Prialt),可對付神經痛而沒有類似嗎啡的副作用。美國FDA在2004年年底批准其上市。

Monday, November 20, 2006

自然界的止痛藥

   痛感可以分為急性和慢性。前者例如小孩子被老師打手板,皮膚上的痛感接受體,受到壓力影響,讓鈉離子進入一類叫TRP的離子通道,從而產生痛感。

  至於慢性痛,又叫做神經痛(Neuropathic Pain),主要是因為神經本身受了創傷。這可以是來自壓力,例如脊髓脫臼後壓在神經上;也可以是糖尿病衍生的自體免疫在作祟,攻擊外周神經;或是神經細胞在中風或多樣性硬化下受傷;更可以是潛伏在神經細胞內的病毒突然活躍起來,破壞了神經細胞。

  在止痛方面,急性痛比較容易處理,例如吃兩粒阿斯匹靈。比較麻煩的,是慢性痛。

  在十九世紀有一段時期,歐洲的水瀨(Beaver,學名Castor Fiber)幾乎絕了種,因為獵人發現水瀨的分泌物Castoreum,有止痛及消炎的效果。原來這是因為水瀨一般居住在水邊接近楊柳樹的地方,牠們在咬斷楊柳樹幹,用其建築堤壩時,吞了不少能止痛及消炎的楊柳酸(Salicin)。一位在德國慕尼黑大學的學者Johann Buchner,在鑽研之下,從楊柳樹皮中提純出楊柳酸,並證實它能止痛。不過,楊柳酸能令人反胃。在德國拜耳的Felix Hoffmann把楊柳酸改良,造出乙酰楊柳酸,稱之為阿斯匹靈(Aspirin),這馬上成為全世界最暢銷抑制急性痛的藥。

  阿斯匹靈止痛的機制,要到九十年代初才被完全弄明白。這要多得一位John Vance,他發現阿斯匹靈可以抑制環化加氧酶,減低細胞製造前列腺PGE2和PGI2的能力。到了九十年代初,學者發現,原來當一個神經訊息從痛感接受體傳到脊髓中的神經細胞本體時,後者會分泌PGI2去刺激一個接駁的神經細胞。阿斯匹靈能抑制PGI2,因此,接駁神經細胞便不會把痛感傳送到腦。

  自然界有另外一個對付慢性痛或神經痛的東西。早在公元前五世紀,希臘人便懂得用罌粟(學名Papaver Somiferum)去止痛。在1803年,德國人Friedrich Wilhelm Serturner從曬乾了罌粟種子的汁(又名鴉片Opium)中提純出它的主要成分,稱之為嗎啡(Morphine)。這個字來自希臘神話中管理夢境的神Morpheus。

  這個鴉片對我們中國國運的影響深遠重大,更直接造就了香港這個名不見經傳小島的命運。到底它是怎樣止痛的,明天續談。

Dr. Ku is in town

Dr. Ku will deliver a talk on immunology on Wednesday, November 22nd, 2006, at 1 pm at the United Christian Hospital, located at 130 Hip Wo Street, Kwun Tong.

Saturday, November 18, 2006

為什麼會痛

  佛家說「四大皆空」、人生一切,「本來無一物」。這個道理,在「痛感」中表現得最透徹,因為「痛」僅是一個人自己腦中的訊息,不是實物,像是發噩夢;只不過夢可甦醒,痛楚卻揮之不去。

  在脊髓中間,有一長束的神經,叫脊髓帶(Spinal Cord),功能像一條巨大的電纜,連接「總機房」(大腦)和千千萬萬的「用戶」(痛感接受體,Nociceptor)。是這脊髓帶把我們身體中的中央神經系統和外周神經系統連接在一起。

  假如我們受了傷,痛感會從傷處,透過一條二、三尺長的「電線」(叫樹突,Dendrite),傳到脊髓帶內的神經細胞;後者借用一個接駁神經細胞,把痛感再傳進大腦。我們身體中多部分都布滿了可以感覺熱、冷、酸和壓力的痛感接受體。

  就如一切的神經細胞一般,所有神經訊息,都是因為痛感接受體受到刺激後,在接受體外的鈉離子湧入接受體內,令接受體內和外的電位產生顯著的改變。一旦這電位變異到達了一個臨界點(Threshold),一個叫動作電位(Action Potential)的功能馬上生效,將訊息像漣漪般快速地傳送到脊髓,再傳到大腦。

  在正常情況下,一點點熱、一點點冷或一點點壓力都不足以挑起動作電位,不會令我們覺得痛。不過,一旦皮膚或組織受了傷,受傷的部位出現了一些從損毀細胞漏出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會降低痛感接受體的臨界點。於是,即使是輕輕地觸動傷口,患者都會痛到叫出來,是所謂異樣痛感(Allodynia)。

  可以這樣說,痛感都是源自一些鈉離子的活動。鈉離子藉著兩種不同的通道,進入痛感接受體。第一種叫TRP通道,主要與冷熱、壓力有關。第二種叫 ASIC通道,它對酸特別敏感。在這方面,有三種情況會引出酸性的物質,刺激ASIC通道,因而引出痛感。第一種是骨癌,在癌細胞侵蝕骨質時會衍生酸。第二種是在發炎時,細胞死亡後漏出的酸。第三種是心臟受傷後造成的酸。

  為什麼受了傷的心臟會出現酸性的物質?因為心臟是藉著心肌的冠狀動脈輸送氧氣,若它被堵塞了,心肌細胞在沒有氧氣供應下,被迫要改用糖酵解(Glycolysis)生產能量。這一個另類機制會產生大量的乳酸(Lactic Acid)。心臟能痛,是不幸中之大幸,虧得心臟有一些對酸非常敏感的ASIC通道,因而能引起痛感,在心臟病發前,給患者一個預警。

Friday, November 17, 2006

止痛藥研發的歷程

   雖然「痛感」僅是一個人自己腦中的訊息,不是實物,但在身受者而言,這比洪水猛獸為害更烈,所以藥廠對於止痛藥趨之若鶩;研發之餘更不惜動用龐大資金,打別人成果的主意。在一連串始自九十年代的收購行動後,輝瑞(Pfizer)藥廠是最終贏家,取得了一個對付第二型環化加氧酶(Cyclo-Oxygenase II, COX II)的止痛藥,叫Celebrex。可說是無獨有偶,一時瑜亮,如果Celebrex是倚天劍,默克(Merck)藥廠的Vioxx便是屠龍刀,它也是一個對付COX II的止痛藥。不過,世事無完美,默克藥廠在去年11月4日宣布全面停止發售Vioxx,因為有些病人吃了藥後,出現心臟病的徵狀。在另一遁邊廂,輝瑞雖然仍然在售賣Celebrex,但很多醫生都不敢隨便開這藥給病人吃,因為怕出事,自己被拖下水。 

 止痛藥的歷史,可以從一位加蘭(Galen)說起,他是「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學生。是他最先揣摩出,無論痛楚的源頭來自身體哪一部分,所有痛感都是與腦有關。至於第一個止痛的處方,要到了第九世紀才出現,方法是把吸收了毒參茄(Mandrake)、顛茄(Belladonna)、鴉片(Opium)、大麻(Marijuana)和毒芹(Hemlock)各種汁液的海棉,放在病人鼻端,著他深呼吸。

  在1680年,這個複方被Thomas Sydenham簡化,他發明一個叫鴉片酊(Opium Tincture)的止痛藥。Tincture者,藥酒也。這樣又過了一百多年,到了1803年,德國人Friedrich Wilhelm Serturner從鴉片中提取了嗎啡(Morphine)。自始,德國大量生產嗎啡為止痛藥。到了1895年,德國的拜耳(Bayer)藥廠成功改良了嗎啡,造出一種新的化合物,叫二乙醯嗎啡(Diacetylmorphine),又稱海洛英(Heroin)。 

 幾年後,拜耳的科學家再研究出乙酰水楊酸(Acetylsalicylic Acid),也就是阿斯匹靈(Aspirin)。阿斯匹靈之所以能止痛,是在於它可以抑制本文文首所述的環化加氧酶。另一方面,Bernard Brodie和Julius Axelrod從煤焦油中找到一個止痛成分,叫醋胺酚(Acetaminophen),這便是我們很熟悉的必理痛(Panadol)其中主要成分。同年, David Reynolds和John Liebeskind發現可以用直接將電流輸進腦的方法,達到止痛的效果。五年後,Huda Akil證明原來電流的作用,在於能刺激腦組織分泌天然的嗎啡樣,一個叫內啡呔(Endorphin)的止痛物。至此,中國人用針刺止痛、麻醉的原理,昭然若揭。

Thursday, November 16, 2006

雄激素禿髮症

  做蒸餾水的營生,相信是一本萬利,只需買一些機器,開一間廠,操作既是不難,原料也來源不匱,造出來的貨品,市場平穩消耗,生意源源不絕。當今在世界各地,以蒸餾水作為主要飲料者,著實不少;有些地方的人,甚至是非飲用蒸餾水不可,因為扭開水喉得來的殊不衛生。你可能馬上想到印度;我現在想說的,卻是倫敦。可能是歷史悠久的關係,倫敦的供水系統中,有大量沉澱物,因此,出來的水十分「硬」。所謂硬水(hard water),是指水不純,其中有雜質。用這水洗頭,頭髮乾了後會有些粉末狀的東西。我懷疑這是當地人容易禿髮的原因之一。 

  講到禿髮(Alopecia),最常見的,是雄激素禿髮症(Androgenetic Alopecia, AGA)。原來,雄激素能抑制位於頭頂前方的毛囊。在這部位的毛囊,由於有一個雄激素的接受體,很容易便會被二羥睾酮(Di Hydro Testosterone, DHT)黏住,之後,頭髮會變得纖細,一如嬰兒的毛髮;最後,髮囊甚至會萎縮,頭也就逐漸禿了。  

  女性禿髮者比較少,因為鮮有AGA的情況。原來患AGA者,無論是男士或女士,都有特多的一個酶,叫5-Alpha-還原酶(5『- Reductase),它能把雄激素(睾酮)轉為上述的DHT,後者促使髮囊自滅。但女士還有一個芬香酶(Aromatase),它會把部分的睾酮轉為雌激素(Estrogen),從而減少DHT的分量。在治療AGA方面,輝瑞藥廠有一個防止前列腺肥大的藥,叫Proscar(學名 Finasteride),能抑制5『還原酶。這藥經包裝,易名Propecia,成為專治AGA的藥。日本京都大學的學者深入研究DHT與髮囊自滅兩者的關係,發現其中的關鍵,在於一個叫轉化生長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GF』)。原來髮囊外面是一層外皮細胞,裏面則是乳頭細胞(Papilla Cells, PC)。當DHT黏在PC表面的接受體後,PC會分泌TGF』,之後整個髮囊自滅(J. Investig. Dermatol. Symp. Proc. Vol.10 pp.209-211)。因此一個能抗TGF』的藥,可能可以抑制AGA。但哪裏去找這個藥?中藥中可能有。有一個溫脾湯(大黃、附子、薑、人參、甘草),中醫的說法是若因脾陽不足,以致寒氣積阻於腸胃,導致便秘,這藥方可治之。不過,日本人卻發現這個溫脾湯(他們稱之為Onpi-To)可以抑制腎組織分泌TGF』,因此能防止大鼠的慢性腎衰竭。(Nippon Jinzo Gakkai Shi Vol.38 pp.475-483)。進一步分析溫脾湯的五個成分,原來藥效主要來自大黃。所以從大黃中可能可以提取到治療AGA的藥。

Wednesday, November 15, 2006

防中風的天然機制

  世間自有不少人不怕死,視死如歸;但無論如何豁達,不免也擔心彌留時的痛苦;更怕的是死不了,活受罪。一心想要自殺的人,相信也「作如是觀」。 

  有一種病況,來得無聲無息,往往不至於致命,但其可怕之處,恰恰就是「死不了」。這是什麼?中風也。中風有分乾和濕兩種。濕者來自爆血管,一大片腦組織被血液浸著,神經細胞因缺乏氧氣而死亡。至於乾的中風,是由於腦中的血管被凝結了的血塊堵塞。一旦中風,醫生頂多只有三個小時去搶救,遲了便救不活缺氧的腦組織,病人也就罹上永久性行動障礙。 

  在1996年,美國的食物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Genentech藥廠出售一個溶解血塊的蛋白質酶,叫組織纖維蛋白溶酶原激進素(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這tPA可以保住中風後的腦組織,但雖然如此,並非每一位在急症室當值的醫生都會採用這個藥處理中風的病人。一來,tPA價格高昂,再者,它有兩個頗棘手的副作用,第一是會造成流血不止,原因是除了會溶解血塊之外,tPA也會抑制凝血機制。更危險的,是它能附在神經細胞表面一個叫NMDA的接受體,令大量鈣湧入神經細胞,之後,引致鈣超載,令神經細胞死亡。血液中紅血球若過少,固然會影響氧氣的運送,太多紅血球也是一個病,叫 Polycythemia,有此病者很容易會因血液太濃而中風。太少白血球會對免疫反應有負面的作用,太多白血球則容易衍生自體免疫。傷口的血液凝不了可能會流血不止,太容易凝血當然也不是好事,血塊隨時會堵塞心、腦、腎、肺的血管,造成器官衰竭;但若用了薄血藥,又很容易會出現內出血。在凝血方面,假如可改良tPA,保留它溶血塊的作用,但消除其他副作用,那便很理想了。該怎做?最聰明的方法是順自然之勢而行。原來身體有很多互相牽制的保護網,以免某種機制失控。就以tPA來說,它的功能是把傷口上的血塊溶掉,方便傷口復元。不過,身體尚有一個叫纖維蛋白溶酶原激進素抑制素(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PAI)的蛋白質,它有不同的功能,可分別抑制溶血,和上述對NMDA神經細胞的作用。賓夕凡尼亞州大學的學者發現PAI中的一小段只包含六個胺基酸,叫 EEIIMD,可以消除tPA引起流血不止和上文所指鈣超載的致命副作用,但不會影響tPA溶解血塊的能力(Nature Neuroscience Vol.9 pp.1150-1155)。兩個天然的溶血和反溶血蛋白質,本來看似有矛盾,但也可巧妙地相輔相成,成為絕妙的配搭。

Tuesday, November 14, 2006

順其自然

  大禹治水,不是用堵塞的方法,而是讓它分流,最終流進大海,不但將洪流的禍害,消弭於無形,更能善用之,成為水利。以水性而言,這自是不二法門。 

  在研究新藥方面,有一派學者認為,狂用化療(毒)藥去對付癌細胞,最後只會令人和癌兩敗俱傷,若順其自然,可以有更佳方法處理。他們視「癌變」,只不過是(癌)細胞在基本功能上有所轉變而已,因此,只要能想到辦法,把它引導進入分化(Differentiation),不再增生,便可以一勞永逸。在十年前,曾有學者報告說,有一個叫Trans-retinoic Acid的化合物,能引導細胞分化,從而令癌細胞永遠失去增生的能力(Int. J. Cancer Vol.70 pp.619-627)。 

  另有一個「順其自然」的例子。在1995年7月出版的《科學》學報中,一位在洛克菲勒大學做研究,叫Jeffrey Friedman(JF)的學者,發表報告說,他找到了一個身體中控制食欲的賀爾蒙,並稱之為Leptin。這個字來自希臘文Leptos,意思是「瘦」,據我所知,尚未有統一中文譯名,我姑且叫它做「滿足素」。 

  原來,當身體吸收了食物中的糖(葡萄糖),血液中高企的糖分,會刺激脂肪細胞分泌這個滿足素。滿足素隨血液走,去到下丘腦,透過「滿足素接受體」,刺激腦細胞內的一個叫Jak2的激酶;接著,Jak2刺激另一個叫Erk的激酶,後者抑制一個令人開胃(叫神經肽Y)的小蛋白質:於是,吃飽了,不想再吃了。同一時間,Jak2會刺激一個叫STAT3的轉錄因子,令後者刺激一個叫Pomc的小蛋白質,從而將身體中一些儲存了的脂肪,消耗成為熱能。所以,於是,吃飽後的生理變化之一,是會覺得暖洋洋。總體來說,滿足素可以減退食欲和消脂,一石二鳥,理論上,不就是一個自然的減肥良方嗎?在JF發表了滿足素後,資金充裕的Amgen藥廠,急急用銀彈(二千萬美元)向JF及洛克菲勒大學取得滿足素的專利發展權。但在臨床測試時,大失所望,發現它完全不能幫助肥胖者消脂瘦身。原來,身體本來能借用滿足素抑制食欲,不過,若毫無節制,任性地大吃特吃,最終下丘腦細胞會漸漸漠視滿足素,當它是「耳邊風」,做成所謂滿足素抗拒(Leptin Resistance)。這個時候,即使注射更多的滿足素,也無補於事。是什麼東西導致滿足素抗拒?答案是在下丘腦神經細胞內,一個叫PTP1B的酪胺酸燐酸酶。再回到大禹治水的例子,沒錯,滿足素是可自然調節食欲,正如疏導洪水有功;但若是像傳說中建造「方舟」的諾亞,碰到四十晝夜不停地下雨,無論怎樣「疏」,最終也導不了。

Thursday, September 21, 2006

神經營養因子

  人類稱自己為高等動物,主要是因為覺得本身智慧比其他動物來得高。至於人與人之間彼此相比,大致上,多用腦的與少用腦的比較,前者的思想更靈活。表面看來,這像是很顯淺的道理,「熟能生巧」嘛。但「生巧」的主力,從哪裏來?

  以小孩子為例。一般父母都知道玩具能啟發小孩智力,於是,能力所及,不惜花費。小孩從小到大,食物既是不缺,玩具也不少。細胞在成長時,需要一些基本的「食物」,例如葡萄糖、胺基酸、礦物質等,否則不足以維生。但單憑這些養分夠不夠?可以這樣說,身體上的肌肉細胞、上皮細胞、內皮細胞等,能「吃得飽」就成了。神經細胞可不一樣,除了基本養分,還需要一類叫神經營養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的東西。

  第一個經學者確認的營養因子,叫神經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是由一位意大利籍女性科學家Rita Levi-Montalcini(RL)發現的;憑這發現,她在1986年取得諾貝爾醫藥7生理學獎。在1951年,RL在密蘇里州華盛頓大學的實驗室做研究。她把一個小鼠的癌塊移植到雞胚胎上的神經節(Ganglia),之後,發現神經節竟長出了特別多的神經(J. Exp. Zool. Vol.116 pp.321-361)。她又發現,即使癌塊沒有直接接觸神經節,情況也一樣。RL想,一定是癌細胞分泌了一種可以刺激神經細胞生長的因子。研究之下,果然成功提純了NGF出來,這些屬神經細胞不能缺少的營養素,來源是大腦中的海馬區(Hippocampus)。

  除了NGF,至少還有兩種神經營養因子,是為大腦衍生營養因子(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和膠質細胞(Glial Cell)衍生營養因子(GDNF)。一個人若缺乏BDNF或GDNF,便會分別罹上抑鬱症和○金遜症。

  至於NGF不足,會引起什麼毛病?是唐氏綜合症(Down's Syndrome, DS)。這些病患者腦組織方面的衰竭,與患了癡呆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的病人徵狀非常相似。由於DS的問題是來自細胞內第二十一對染色體(一對之外,多了一條),科學家因而想到,從這染色體中,可能可以找到AD的病源。結果發現,因為多了第三條染色體後,神經細胞造的澱粉樣蛋白前體(Amyloid Protein Precursor, APP),多了50%,從而令神經細胞觸鬚(叫軸突〔Axon〕)吸收NGF運送往細胞本體的能力受到妨礙。推想下去,NGF可能是治療癡呆症的一個關鍵所在。

  理論上,若早發現胎兒患了唐氏綜合症,可以替他注射一針攜帶了NGF的無害病毒,讓腦細胞獲得營養因子,之後正常發展。

Friday, May 19, 2006

中國的省份

  小時候讀「化學」科,老師教如何用石蕊試紙(Litmus paper)測試液體,看它屬酸性還是鹼性。如果屬酸性,試紙放進去,會由原來的藍色變成紅色;若是鹼性則相反,由紅轉藍。這本是很簡單的現象,但我總是沒法記得穩,經常互相顛倒。姊姊教我,說她老師有一個絕佳的記憶方法,是記著電影明星南紅。因為南紅是女性,女性愛「吃醋」,而醋是酸的,所以試紙若是由藍轉紅,就表示是酸性。

  昨天談記憶和大腦皮質(Cortex)中一個叫海馬區(Hippocampus)的腦組織,提及保存記憶的方法。中國人小時侯都有背誦〈九因歌〉這口訣;全靠它,到長大了,乘法絲毫沒有困難。口訣是「順口」念,念熟了不須用腦,「三七」必然是「二十一」,一定不會錯;接著算下去,口中念念有詞,答案就出來了。

  上述「南紅」的例子有點不一樣,不純是口訣,尚須思考。同樣的例子有「橫戌、點戍、戊中空」,念熟了,三個筆畫十分相似的字,讀音完全不會混淆。

  我想花費今天的篇幅,向讀者推薦一個方法,幫助各位記憶全中國二十三省、五自治區、四直轄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名字及其位置。方法是要背誦一段像打油詩般的口訣,一共八句,有押韻,不難記。這是我哥哥想出來的。

  詩曰:「港澳特區珠江畔,海南一島廣東西;雲貴湖江建,川北蘇浙徽;山河四方黑吉遼,青甘寧陝蒙新西;京滬津渝四直轄,尚餘台灣在議題。」

  位置從南至北,除了珠江畔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外,最南是海南島,其上是廣東、廣西。再上,由左至右,雲貴湖江建(雲南、貴州、湖南、江西、福建);再其上,川北蘇浙徽(四川、湖北、江蘇、浙江、安徽)。東北角是山分東西(山東、山西),河分南北(河南、河北),所以是「山河四方」;然後由最東北數過來:黑吉遼(黑龍江、吉林、遼寧)。西北角並排由西起數,有青甘寧陝(青海、甘肅、寧夏、陝西);再延伸,逆時鐘轉一個彎,是蒙新西(內蒙、新疆、西藏)。

  北京、上海、天津、重慶(「京滬津渝」)是四個直轄市。最後還有台灣。

  哪五個是自治區?第一行的「西」,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三行的「寧陝蒙新西」,除了「陝」之外,其餘四個都是自治區。分別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總括來說,是「西寧蒙新西」。

Thursday, May 18, 2006

吸煙找靈感?

   你在講電話,旁邊另一個電話響起來,你說:「請稍等」;叫新響的先掛掉,承諾會盡快回電。但是,待你第一個電話打完,你會不會記得尚欠一個來電未覆?未必會,很有可能全忘了。告訴你,忘記了是正常的。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像打電話去電影院訂座,那個號碼,訂好了位後,馬上會在記憶中消失。

  這些都是漫不經心的記憶,又稱為短暫記憶(Short Term Memory)。很多「唔畀心機聽書」的孩子,放學回家後,可以完全不記得老師說的課,因為他們沒有把短暫記憶轉變為長久記憶(Long Term Memory)。怎樣才能轉變得到?你還記得小時候老師罰寫一百次「我以後不在上課時吃零食」嗎?對了,重複是一個輔助長久記憶的方法。

  此外,把一個事件聯繫到另一件事,記憶就會不期然地走回來,所謂觸景傷情。訓練海豚表演用的手勢,並非「海豚手語」,亦只是藉動作喚起牠的記憶。

  在神經生理的角度,負責把短暫記憶轉為長久記憶的組織,是在大腦皮質(Cortex)的一個內摺區,叫海馬區(Hippocampus)。這是一個很特別的腦組織,因為不論年齡,這一區內的神經細胞會不斷的慢慢增生,就好像一部電腦的記憶體在有需要時不斷被增大。因此,千萬不要說自己蠢,或天資不好,因為只要肯學,便有用不完的記憶(Nt. Neurosci. Vol.2 pp.203-205)。有一個有趣的發現,跑步原來可以增加這一區的神經細胞,多達一倍。更有趣的,孕婦跑步可以增加胎兒海馬區內的神經細胞(Proc. Natl. Acad Sci USA Vol.103 pp.3852-3857)。

  在海馬區內,神經細胞之間傳導訊息的傳導物,主要是乙醯膽酶Acetylcholine(ACh)。那麽,是不是注射了ACh就可以幫助記憶?不是,若是這樣做,會有太多不良的副作用,因為在肌肉細胞表面也有ACh的接受體。若要單純刺激在海馬區內的神經細胞,必須透過一個叫M1的ACh接受體。

  香煙中的尼古丁(Nicotine),可以刺激M1;因此,很多人要靠吸煙去找尋靈感。不過,尼古丁有一個非常壞的副作用,它可以加速腦組織退化,導致癡呆症(Alzheimer'S Disease)。原來,造成癡呆的原因,是腦中的神經細胞內外,都堆積了一團團、糾纏不清的蛋白質,分別叫乙型澱粉樣蛋白Amyloid beta(A』)和Tau蛋白,後者是一個幫助神經細胞內部傳遞蛋白質的結構。尼古丁的害處,是令兩者攪在一起,結果,神經細胞失去了功能,人也就癡呆了。

Wednesday, May 17, 2006

從鋰談到抑鬱

   有好幾年,我都是坐加航的班機回港探親。由於這條航線不必在日本轉機,令我避開了日本成田機場擠迫的候機室,也縮短了旅程時間。坐加航的另一個好處,是每一個座位都設有電源,可以連續十數小時支援我的手提電腦。很可惜,現在加航中止了這一條航線,我被迫轉坐座位上沒有電源的聯合航空,這便大大影響手提電腦的操作,因為電腦的鋰(Lithium)電池,電量最多只足供三小時之用。

  鋰有另一個用途也牽涉到電。1949年,澳洲精神科醫生John Cade,無意中發現碳酸鋰(Lithium carbonate)能穩定精神病人的情緒,他便用之以治療患狂躁抑鬱症的病人。其後,FDA在1970年正式批准使用。雖然現在尚未確實知道它醫療中的作用細節,但一般相信是與腦中的電離子(ion)有關。

  更具體的說明,是鋰能廢掉一個蛋白質,叫糖原合成酶激酶(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GSK)。

  身體的情緒若是處於緊急情況(例如抑鬱)、動輒可威脅生存,在這環境下,須馬上提供支援,該怎樣做?方法是引用一個可以刺激遺傳因子的訊息分子(叫Catenin)。但到有需要時,往往來不及造,因此須未雨綢繆。細胞先是不停地製造Catenin;造了後暫時用不到,就利用上述GSK不斷將之消除。這好比國防部每天都購進新藥,同時也每天丟掉到期的舊藥。身體一旦需要Catenin以激發遺傳因子的時候,可以立即廢掉GSK,比花時間製造Catenin更有效率。

  那麽,Catenin對遺傳因子究竟有什麽作用?答案是,令細胞製造多些雌激素(Estrogen)的接受體,提高對抗抑鬱的能力。

  雌激素的確能影響情緒。雌激素能抑制腦中五羥色胺其中的一種接受體,從而廢掉神經細胞製造焦慮物質(GABA)的能力(見Proc. Natl. Acad. Sci. USA Vol.28 pp.12278-12282)。在月訊來潮(Menses)時,血中的雌激素分量會降到最低點,人於是也就情緒不穩定;在更年期收經後,這情況更變本加厲。治標的方法,是接受雌激素補充療法(Estrogen Replacement Threapy)。如果服用一類叫特殊五羥色胺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SSRI)的藥,有可能令抑鬱病者產生自殺的念頭。至於補充療法,採用動物雌激素,會有致癌副作用之虞。若想借雌激素抗抑鬱,同時避免癌的形成,可以改用植物的雌激素,例如,從黃豆(豆腐、豆漿)中可得的Genstein。

Tuesday, May 16, 2006

觀點與角度

   在2001年10月,有一位海外華人,名叫Allen Chao,夫婦倆捐了五百萬美元,給位於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Purdue),目標是興建一所大學附屬的藥物科技中心,寓學習於生產。在這中心裏,不但可以培養製藥人才,教學生有關生產藥物的技術,而且中心本身也會是具GMP(優良製造程序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水準的工廠。這所中心命名為The Chao Center For Industrial Pharmacy & Contract Manufacturing,在去年10月完成,投入服務,與莉莉藥廠合作,首先投入研發製造的藥,針對一些第三世界貧窮地區猖獗的流行病,例如肺癆。

  Allen Chao是非專利藥的生意中的名人。他創辨的Watson藥廠,是世界上第三大生產非專利藥的藥廠,排名僅次於Teva(以色列)和Sandoz(瑞士)。

  很多人羨慕大藥廠,其中表表者如輝瑞(Pfizer),去年的營業額高達五百七十億美元。不過,生產專利藥的風險非常大,例如,默克(Merck)藥廠在其Vioxx止痛藥牽涉到的官司,現在已多達九千多宗。理論上,若法庭每星期審理一件官司,也要差不多一百八十年,才能完全解決這個問題。生產非專利(Generic)藥會是安全很多,因為經過專利期中十多年的使用,病人服藥後可能會有的副作用,應該全走出來了,醫生大概都能瞭如指掌。另一方面,藥廠完全不必花費做宣傳,因為已有現成數以百萬計的顧客(病人),他們若能在昂貴的專利藥之外,找到同樣有效、但大幅度降價的非專利藥,必會趨之若鶩。

  目前在快要屆滿專利期的各種藥物當中,有很多是年銷至少十億美元的專利生物藥(Biologics),包括一個能增加紅血球,叫Epogen的蛋白質藥。不過,生物藥的非專利版本,在審批上會比較多一些手續。在這方面,歐盟的藥檢所European Medicine Agency(EMEA),發明了一個名辭,叫「非專利生物藥」Biosimilar,以別於一般的非專利藥(Generic)。藥廠在申請生產Biosimilar之前,需要做一個小型的臨床測試,以證明仿製品的安全性和治療效果。

  回說Allen Chao的捐款,由此創辦的藥物科技中心,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借用這事件,比較香港富商捐款給某大學醫學院的風波。城中反對以富商命名者可以說,人家Chao先生捐款建立的學院,是由零開始建,以Chao命名,是天公地道。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出錢幫助一個嬰兒成長(分娩費用及買奶粉),與幫助一位經濟拮据的大學生完成學業,同樣都是「功德」,出錢的要個名份,也無可厚非。孰對孰錯,端的是觀點與角度問題。

Monday, May 15, 2006

垃圾的標籤

  著名影星妮歌潔曼(Nicole Kidman)在《大衛牙擦騷》電視節目中受訪問,說她回到父母家中時,絕對沒有因為是大明星而受到優待。晚上倒垃圾,是她的專職。

  細胞中各式各樣的東西,哪些是垃圾?由誰來「說了算」?怎樣分辨?

  有一位科學家,猶太裔,名字是Avram Hershko(AH),1937年生於匈牙利的一個小鎮,父親是一位小學教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全家被納粹黨逮捕,但幸好沒有被送到集中營,而是被送去維也納勞役。大戰結束後,一家人移民去以色列,那時AH才十三歲。之後,他進了以色列有名的希伯來大學,在1965年醫學畢業。之後決定從事研究,再花上了四年,在1969年晉身生物化學博士。

  正如一般新鮮出爐的博士,AH先做博士後(Postdoctoral)研究。當他去到三藩市加州大學分校、Gordon Tomkins的實驗室時,那裏已有二十位屬博士後的研究員,全都在研究一個蛋白質催化劑,又叫做酶。他發覺這些師兄師姊都在集中研究酶的功能,他另闢蹊徑,著眼於酶的滅亡。在之後的兩年,他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細胞在毀滅酶之時,須動用能量分子ATP。

  在1971年,AH返回以色列,在以色列理工學院(Technion),主力繼續研究一種需要動用能量(ATP)去分解蛋白質的機制。在1978年,他找到了第一個ATP溶酶分子(APF-1);他的一個學生,叫Aaron Ciechanover(AC)則發現,每當細胞要分解其內的蛋白質之前,一定會把APF-1先貼在那個蛋白質上面。

  在1979年的暑假,AH去了美國費城的Fox Chase癌病中心,在一位叫Irwin Rose(IR)的實驗室做研究。那裏的研究員告訴AH,他們在一個即將要被細胞分解的蛋白質上,看到了一個蛋白質,這東西原來到處都有,無處不在(Ubiquitous),所以稱之為無處不在蛋白(Ubiquitin)。AH跟進後,發現這Ubiquitin,原來便是他在一年前發現的APF-1。

  原來,細胞清除垃圾蛋白的機制的第一步,是把Ubiquitin放在將要被分解的蛋白質上面,也就是標籤它是垃圾。諾貝爾獎評選會在2004年表揚AH、AC和IR,因為他們發現了這個細胞掃垃圾的機制。論年份,Ubiquitin是一位叫Gideon Goldstein的免疫學家,早在1975年發現的,但由於實驗系統不乾淨,他下了錯誤的結論,從而失去了拿諾貝爾獎的機會。

垃圾的標籤

  著名影星妮歌潔曼(Nicole Kidman)在《大衛牙擦騷》電視節目中受訪問,說她回到父母家中時,絕對沒有因為是大明星而受到優待。晚上倒垃圾,是她的專職。

  細胞中各式各樣的東西,哪些是垃圾?由誰來「說了算」?怎樣分辨?

  有一位科學家,猶太裔,名字是Avram Hershko(AH),1937年生於匈牙利的一個小鎮,父親是一位小學教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全家被納粹黨逮捕,但幸好沒有被送到集中營,而是被送去維也納勞役。大戰結束後,一家人移民去以色列,那時AH才十三歲。之後,他進了以色列有名的希伯來大學,在1965年醫學畢業。之後決定從事研究,再花上了四年,在1969年晉身生物化學博士。

  正如一般新鮮出爐的博士,AH先做博士後(Postdoctoral)研究。當他去到三藩市加州大學分校、Gordon Tomkins的實驗室時,那裏已有二十位屬博士後的研究員,全都在研究一個蛋白質催化劑,又叫做酶。他發覺這些師兄師姊都在集中研究酶的功能,他另闢蹊徑,著眼於酶的滅亡。在之後的兩年,他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細胞在毀滅酶之時,須動用能量分子ATP。

  在1971年,AH返回以色列,在以色列理工學院(Technion),主力繼續研究一種需要動用能量(ATP)去分解蛋白質的機制。在1978年,他找到了第一個ATP溶酶分子(APF-1);他的一個學生,叫Aaron Ciechanover(AC)則發現,每當細胞要分解其內的蛋白質之前,一定會把APF-1先貼在那個蛋白質上面。

  在1979年的暑假,AH去了美國費城的Fox Chase癌病中心,在一位叫Irwin Rose(IR)的實驗室做研究。那裏的研究員告訴AH,他們在一個即將要被細胞分解的蛋白質上,看到了一個蛋白質,這東西原來到處都有,無處不在(Ubiquitous),所以稱之為無處不在蛋白(Ubiquitin)。AH跟進後,發現這Ubiquitin,原來便是他在一年前發現的APF-1。

  原來,細胞清除垃圾蛋白的機制的第一步,是把Ubiquitin放在將要被分解的蛋白質上面,也就是標籤它是垃圾。諾貝爾獎評選會在2004年表揚AH、AC和IR,因為他們發現了這個細胞掃垃圾的機制。論年份,Ubiquitin是一位叫Gideon Goldstein的免疫學家,早在1975年發現的,但由於實驗系統不乾淨,他下了錯誤的結論,從而失去了拿諾貝爾獎的機會。

Saturday, May 13, 2006

鑽牛角尖

  胡適先生的《差不多先生傳》,面世該近百年了,所描述的差不多先生,處事不求認真,因循苟且,做得馬虎,敷衍塞責。到今天,中國人有沒有改進了?我看沒有多大進步。

  不但沒有進步,假、大、空的情況,比從前只有過之而無不及。從「差不多」的態度,去到公然「差得多」的標準。用一句通俗的廣東話形容:「過得海就是神仙」,意思是說,不擇手段,只求敷衍搪塞過關;之後,「睬你都傻」。

  急功近利,是當前的時務(Order of the Day)。至於治學方面,一般都採取「簡」而「清」的態度。須知做人處世,不應鑽牛角尖,但治學研究,卻不能不鑽牛角尖。

  舉幾個例:肺除了具備呼吸功能,更是一個分泌血管緊張素轉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的組織,對調節血壓非常重要;胃和小腸,分別分泌飢餓素(Ghrelin)和胰高糖素類似肽(Glucagon Like Peptide-1),以調節血糖;心臟不只是負責運送血液,心室分泌的心室尿鈉排泄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是一個非常強力的血壓調節因子,在一個臨床測試上,證實是治療心衰竭的關鍵點。這些器官的特殊功能,是鑽牛角尖後才發現的。因此,在振興中醫中藥上,我們亟需也鑽牛角尖,用生理學、分子生物學等科學,把中醫中藥發揚光大。

  香港中文大學藥理系一組學者,在今年1月號的《心血管藥理學報》上發表了一篇報告(J. Cardiovasc. Pharmacol. Vol.47 pp.139-145),有關丹參(學名Salvia Miltiorrhiza)的功效。報告說丹參的水溶性提取物,能抑制鈣離子進入血管的平滑肌,因而令血管舒張,血壓下降。回顧《重慶堂隨筆》:「丹參降而行血,清血火:故能安神定志……」,可見天王補心丹(含丹參)能養心的作用。

  現在,丹參是一個重點研究項目。例如,在最近出版的《中西醫結合學報》上,山東大學的學者發現(Vol.3 pp.459-462)丹參素(Tanshinone)能抑制引起血管硬化的PAI-1和TGF beta-1。韓國學者更把丹參的功能,推廣至抑制第二型糖尿病。具體上,丹參素能抑制對抗胰島素的PTP1B酶,負負得正,便能幫助肌肉吸收血糖(Biol. Pharm. Bull. Vol.28 pp.1795-1807)。

  此外,韓國學者又發現丹參素可以抑制拆骨細胞,從而防止骨質疏鬆。但話得說回來,丹參可不是健康食品,若分量過重,便會造成低血壓、干擾血糖代謝及骨骼生長。

Friday, May 12, 2006

轉 型

  在古時的中國,應試落第的讀書人,若是家無恆產,往往只好設館,開私塾,或找一個「西席」的差使,也就是做私人家庭教師;不然則是包攬詞訟,耍弄自己語文的學識,加上讀書中得來的辯才和分析能力,替人打官司。中國人說「訟則凶」,勸人不要走這條路,又說纏訟可以令人傾家蕩產;視訟師為幫兇。外國人對律師也全無好感,對他們挖苦奚落不絕,然而,在現實中卻不敢得罪他們。

  但在年輕人當中,有志學法律者仍是絡繹不絕,接踵而來。青年人談理想志氣之餘,不少其實頗為現實。法律是社會中的遊戲規則(Rules of the Game),做人處世,懂法律總比較不懂法律,來得佔便宜。還有另一好處,懂得法律後,出路最多,也就是最容易轉型。君不見,不少行政人員、政客、各行各業的表表者,不少都有學過法律的根底。

  醫生又如何?行醫好比是補鞋。一雙雙壞了的鞋,逐一修補;也有幫助做新鞋的,例如婦產科醫生。破爛的鞋子拿進門,能修好,之後拿走,這是最值得開心的;不然只好丟掉。無奈之餘,只能安慰自己,天意難違,在所不免。

  做醫生和做律師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必須不停自我充實。每天都有新的醫學發現和新的藥,不可脫節;也有新通過的法律和最新裁定的案例,不學就退步了。充實自己,也屬「轉型」的動作,像是車子在路上行走,縱然不是拐大彎,也須就著路面情況,作出相應的調整。

  小部分人為了省力,路愈走愈窄,美其名為「專科」。像李宗吾說的「折箭法」:一位中了箭的人去求醫,醫生二話不說,拿起剪刀把露在體外的箭骨剪掉,之後說,我是外科醫生,至於那個入了肉的箭頭,你找內科醫生去罷。

  最須轉型的公司包括製煙的Philip Morris(PM)。現在PM已設有自己的研究所,又買入了專門研究呼吸系統藥物公司Chrysalis Technologies。這公司有一個設計獨特的手提噴霧器,它不必使用任何會破壞大氣臭氧層的化學物,可以把藥經輕霧(Soft Mist)的方式,讓病人吸入肺內。它現在和一間叫Discovery Lab的公司合作,後者發明了一種保護肺小泡(Alveoli)的人工張力素(Surfactant),對於很多早產或肺組織缺乏張力素的嬰兒,人工張力素能防止肺萎縮。在美國,有很多人希望看到煙草公司破產結業。現在,假如PM能在藥物方面轉型成功,不失為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Monday, April 24, 2006

半夏厚樸湯

  我在《信報月刊》的文章中,曾經提過一個民間中藥藥方,既便宜,又簡單,但是,根據我的哥哥的親身經歷,功效奇高,立竿見影。他多次在喉嚨有毛病之後,不知道為什麽,往往會發不出聲音(失聲),也就是無法說話。每當有此現象,他只須「執一劑」參葉蜜棗,喝了馬上好。有讀者問我分量等細節,我也說不出來,只能告訴他,中藥店的夥計都懂,甚至有些藥店可以代客煎藥,方便得很。

  這是身為中國人的福氣之一,我們有不少祖先傳下來的寶貴方子,包括藥方和食療方,來自平凡的東西,具異乎尋常的功效。

  日本有一間盥洗化妝品公司名叫Kanebo,總部在東京,提供清潔、護膚、化妝、醫藥用品及食品,也有生產一類叫Kampo的藥。Kampo其實就是中草藥。我在本欄中曾介紹過,這些「衣錦還鄉」的藥,好比西琦崇子演奏《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回過頭來賣唱片給中國人。幸虧我們早有俞麗娜。

  有一個方子叫半夏厚樸湯,在日本,日文是Hange-Koboku-To。這是一個早在《金匱要略》中已有記載的藥方,屬理氣藥,說是專治「氣滯痰阻、陰傷津少」。方中的半夏鹿能「散結除痰」、厚樸「降氣除滿」、茯苓「滲濕消飲」、紫蘇「寬中散鬱」、生薑「降逆散寒」。若以中藥的君臣佐使理論來分析這一藥方,生薑大概是佐或使,而半夏和厚樸應該是君或臣。不過,若用西方的藥理來分析,生薑可能是最主要的成分,因為涎(口水)腺(Salivary Gland)之所以會產生唾液,是由於圍繞著涎腺的神經,分泌一種神經肽,叫P物質(Substance P)。這個P物質又是吞嚥反射作用的關鍵。藥方中什麽成分會增加P物質?生薑也(Biol. Pharm. Bull. Vol.26 pp.1609-1613)。所以,口乾(Xerostomia)時,不妨含一小片薑,例如零食的冬薑,能幫助生津。

  半夏厚樸湯除了能幫助吞嚥,還能抗抑鬱。這是一組在南京大學生物科技藥學實驗室的學者發現的,論文在《生命科學》上發表。原來當P物質的分量增加後,五羥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的分量也同時增加,正好可以消除抑鬱。

  除了能夠增加五羥五胺之外,半夏厚樸湯還可以降低一個叫Fos的蛋白質。Fos是一個精神壓力的生物指標,抑鬱固然會增加Fos,當偏頭痛(Migraines)發作時,血液中Fos的分量也會高漲。目前治療偏頭痛的概念藥,是用一類可以刺激「五羥色胺接受體」的化合物。半夏厚樸湯相信會是治療偏頭痛的良藥。

Saturday, April 22, 2006

芝麻和更年期

  心臟病是婦女的第一大殺手:每一百名去世者,二十九人是死於心臟病。還有,大部分心臟病,來自高血壓。

  造成高血壓的原因,大抵是始於兩種情況。第一,血管收縮;第二,血管收窄。血管收縮的起因,源自血管緊張素(Angiotensin II)黏上了血管壁平滑肌細胞表面的接受體(叫AT1)。平滑肌上的AT1愈是增多,血管更能收縮。至於血管收窄,是因為血管壁的平滑肌細胞增生,令肌肉的厚度增加;於是,血管中的通道,也就愈來愈狹窄。

  婦女停經前,血液中的雌激素能抑制AT1數量,又能抑制血管壁平滑肌增生。可是,一旦進入了更年期,由於雌性激素的分量大幅下降,便非常容易有高血壓。事實上,更年期帶來的問題很多。除了高血壓,骨質會開始疏鬆。這也是因為缺乏雌性激素,以致不能抑制破骨細胞(Osteocast)。

  在中國,有充裕經濟能力的,在收經後開始「進補」,吃一些例如動物的胎盤或青蛙的卵巢(雪蛤膏),所謂以形補形,其實是從中攝取動物的雌性激素。西方有賀爾蒙補充療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嚴格來說,兩者都不是好方法,可以產生不良副作用,包括引起乳癌。

  有些人留意到一個現象,比丘尼和素食者竟能避過上述劫數,一般沒有骨質疏鬆,可能與她們吃的習慣有關。學者發現,原來一些諸如豆腐等素食,含有大量的植物雌性激素,可以抑制破骨細胞。在今年2月出版的《骨骼》學報,一組在多倫多大學的學者,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證明有兩類的植物雌性激素可以抑制骨質疏鬆。第一類叫異黃酮(Isoflavone),例如在黃豆中的Genistein;第二類叫Lignan。

  一般來說,在豆腐和豆漿中的異黃酮,都附有一些糖分子,身體若要吸收異黃酮,需要藉寄居在大腸的細菌,把糖分子先消化掉,除非吃的是一些已發酵的黃豆製成品,例如日本人的麵豉湯Miso或中國人的腐乳。至於Lignan,只會在大腸內才能被身體吸收,之後去到肝,轉化為有保健功效的Enterolactone和Enterodiol。

  什麽食物含Lignan?答案之一是芝麻。可以吃打碎了的芝麻(一般家庭式攪拌機就成),也可以乾脆在食物中加麻油。芝麻中的芝麻醇(Sesamol),是一個非常強力的血管舒張素,能夠把血壓降下來。

Friday, April 21, 2006

飯後一個橙

  有一個有關靜電的實驗,很多人在小學時已做過。過程很簡單,拿一把金屬梳子在頭髮中梳十幾下,金屬與頭髮磨擦,產生了靜電;之後,將梳子放在一些紙屑旁邊,梳子上的靜電,可以把紙屑吸過去,黏在梳子上。這樣平凡的現象,竟然可以利用,做出極不尋常的功能。現在辦公室中不可或缺的炭粉影印機,操作原理就是憑靜電。光線經過覆在機上的文件,文件上的文字與其他空白的地方,產生了不同程度的靜電量,從而令影印紙吸上炭粉,而且吸的分量也按原來的文件一樣地分出有-無、深-淺;於是,一個一模一樣的複印本,就造出來了。

  我們看著影印機一下子將一張文件影印出來,好像輕而易舉;但若是從一粒炭粉的角度來看,動作是極細微的。無數細微的炭粉粒,做成整體的效果。

  人體中的操作層面,比炭粉還要細微,但整體累積的效果,可以動全身,可以致生死。試以寄居在我們胃壁上的幽門菌(Helicobactor Pylori, HP)為例。HP能分泌兩種毒素,分別叫細胞毒素(Cytotoxin)和空泡毒素(Vacuolation Toxin)。

  前者經一個像刺的物質插入胃壁的上皮細胞後,毒素進入細胞,搭上細胞內的訊息傳遞路徑,直入去到細胞核,刺激上皮細胞增生。這本是一種良性的細胞分裂,不過,若胃壁上黏附了一些致癌物質,良性可以變成惡性(見Carcinogeneris Vol.10 pp.397-399)。除了促進細胞增生,細胞毒素也能令上皮細胞分泌白介素八(Interleukin 8)。這是細胞「喊救命」的一個警號,能迅速召集殲滅細胞來殺敵。結果可以是,殲滅細胞敵友不分,分泌各種能分解蛋白質的酶和氧自由基,「有殺錯,冇放過」,令胃壁發炎(Gastritis)。

  至於空泡毒素,它是一個極具破壞力的毒素。在被幽門菌分泌出來後,它能黏在胃壁上皮細胞,之後進入細胞,把細胞內的能量工廠(粒線體)鑽開一些小洞,釋放粒線體內的細胞色素C(Cytochrome C),令細胞自我毀滅。

  一連串的小動作,可以引起極大的混亂,包括細胞增生、發炎和自滅。結果可以是殃及分泌胃壁素(Gastrin)的細胞,令胃壁不能分泌胃酸,導致胃萎縮。

  我們可怎樣應付?不一定須用大動作,在尚未去到緊張關頭時,一般對策已有功效。多喝綠茶,憑其中的綠茶素消滅幽門菌;也可以飯後吃一個橙,吸收橙內的維他命C。

Thursday, April 20, 2006

運動和美食

  我初出道時,在一個大藥廠屬下的藥物研究所工作。當時的頂頭上司,有一個與別不同的工作習慣,不少下屬最初感到難以接受,叫苦連天。這位上司可算是工作狂,不但自己身體力行,也要大家跟著他的步伐。他把工作會議安排在早上六時。每天早上,先在公司附近跑步五哩,之後回到公司梳洗一下,便西裝筆挺地主持會議。由於他是研究所的所長,大家只好照著做。不久之後,發覺每天早起,精神抖擻,工作效率特高。有些同事更參與一起跑步,慢慢地竟然上癮,一天不跑,便會「囉囉孿」,坐立不安。這可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保健以外,心情良佳。

  曾有一組醫生,找來一百五十六位患有嚴重抑鬱症的志願測試者,做了一個增氧健身運動(Aerobic Exercise)的測試,叫SMILE(Standard Medical Intervention and Long-term Exercise),為期十六周。期間,三分之一每天服用抗抑鬱劑;三分之一沒有吃藥,但每天都做運動;餘下的三分一則吃藥兼做運動。結果,發現這三組測試者的抑鬱症程度,都大大降低。更重要的發現,是增氧運動能夠完全代替藥物。其實兩者都能消減抑鬱,功效各有千秋(見Arch. Intern. Med. Vol.159 pp.2349-2356)。在上述測試結束後,那些屬運動組的病人,因為上了運動癮,保持運動,在六個月後,仍然能抗拒抑鬱。

  原來,做了增氧運動,下丘腦(Hypothalamus)一個叫齒狀迴(Dente Gyrus)區內的神經細胞會增加。這些神經細胞會分泌一個叫神經肽Y(Neuropeptide Y, NPY)的神經傳導物。研究抑鬱的學者都知道,超低分量NPY是抑鬱症的生物指標。若直接把NPY注射入下丘腦的齒狀迴區,可消除抑鬱;更進一步,若一方面注射NPY,同時用藥阻止NPY接觸它的接受體,功效更好。一些能抗抑鬱的藥,包括選擇性五羥色胺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例如Fluoxetine(商業名稱Prozac);三環抗抑鬱藥(TriCyclic Antidepressant),例如Desipramine,靠的都是刺激齒狀迴的神經細胞增生。

  NPY還有一個有趣的生理作用,在於它能引起食欲。這作用及其後果,是相輔相成的,做成良性循環。因為有了食欲,身體對NPY更渴求。例如,嗅到食物的香味,鼻黏膜上的NPY接受體會大大增加。

  講穿了,抑鬱者有兩個特徵:不想動和沒有食欲。所以,要心情好起來,一是多做一些增氧運動(搓麻將不算),另一是吃一些自己喜歡吃的東西,甚至親身下廚,自己做來吃。

Wednesday, April 19, 2006

花椒的保健作用

  雖然波士頓和紐約同屬美國東岸的大城市,但若是以其中的中國餐館相比,無論質與量方面,波士頓遠遠跟不上。我每次去到紐約,都乘機大飽口福。紐約市有兩個中國城。在曼哈頓的舊中國城有著名的大旺,那裏做的燒鴨,水準可以與香港鏞記的燒鵝互相輝映。在皇后區的新中國城,除了廣東菜館林立,四川菜館亦十分蓬勃,別樹一幟。四川菜中的夫妻肺片、水煮牛肉,皆是我的至愛,因為那麻辣味道,雖屬辣的一種,但在五味之外,隱隱自成一家;吃進嘴裏,除了口感獨持,舌頭果真是被「麻」醉了。

  麻辣的味道,自是來自花椒(學名Zanthoxylum Schinifolium)。四川菜能在芸芸中國各大地方派系名菜中,脫穎而出,花椒功不可沒。有一個說法,花椒可以「辟瘴」。何謂瘴?不少古書中都有提及,說是山林間因溼熱蒸鬱而成的毒氣,可令人致病,是為瘴癘。看來這是氣候帶來對身體的影響;具體是什麽疾病,卻沒見醫學文獻提及。但花椒能殺死蚤子和迴蟲,則有很多研究證實,確有其事。

  在人體生理方面,花椒有兩個十分重要的保健作用,藉之可以令其躋身入十大保健食品之列。這些作用都能明確地描述出來,包括抑制PgP和抑制Pak。

  PgP是一種很特別的糖蛋白,它聚集在大腸的上皮細胞(Epithelial Cell),負責將閃身進入了上皮細胞的細菌毒素,吐出細胞。PgP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嚴格控制進入腦組織的物質,建立所謂血腦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不過,PgP的頑強守護作用,也有壞處,可令癌症患者多受痛苦,因為PgP幫助癌細胞把抗癌藥吐出,迫使醫生增加化療藥的劑量,殃及正常細胞。在這方面,一組日本的學者,發現花椒能抑制PgP(Toxicol. Appl. Pharmacol. Vol.209 pp.167-173)。

  花椒的另一個好處,是能抑制Pak(全名是「p21引發激酶」p21-activated kinase)。70%以上的癌症,包括胰臟癌、乳癌、前列腺癌、結腸癌,起因都是Pak廢掉「監督細胞增生」的一個蛋白(叫Cyclin D1)。花椒抑制了Pak,負負得正,便可以令身體重新建立監督細胞增生的機制。(見Cancer Biol. Ther. Vol.5)。在本年1月9日的「康和健」,我提及一個與乙型肝炎有關係的酶,叫組蛋白脫酰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若要把潛伏在肝細胞內的乙型肝炎病毒迫出,先須抑制HDAC。在這方面,花椒也能發揮作用,因為它是一個能抑制HDAC的天然食物。總的來說,套用一些常用的廣告術語,花椒是一個「有癌醫癌,冇癌防癌」的健康食品。

Tuesday, April 18, 2006

藥廠的煩惱

  美國中部愛荷華州(Iowa)有一位藥劑師,最近被傳媒點名表揚,因為他在出售藥物時,並沒有遵照藥廠建議的價格,而是以低於市價一半的價錢賣給病人。在訪問中,他表示即使五折收費,利潤已經相當不錯。此外,他說他真的下不了手,從一些年老病人微薄的退休金中,榨取超高的利潤。

  以一門生意來說,藥不同一般的消費者商品。假如一個人很想擁有一部六十吋的等離子電視機,但又買不起,他大可以買另一部在他能力範圍內較小的投影電視機。但是,若一位小孩患了肺癌,他的父母卻經濟拮据,沒有能力去買一百美元一粒的藥,藥廠無異是叫他父母「有了錢再來買」,孩子也只好等死!

  藥廠基於「在商言商」的說法,以科研成本高昂為由,非要把藥價定到「有咁高得咁高」(as high as the customers can bear)不可。倘若遇到一些同類但平價的非專利藥,就往往被弄到手忙腳亂。輝瑞(Pfizer)藥廠最近就有這煩惱,涉及的是一盤每年高達一百二十億美元的生意。輝瑞有一個降膽固醇藥叫Lipitor(學名Atorvastatin),一向十分暢銷,專利期還有好幾年才屆滿,故還可以把售價定得很高。可是,Lipitor乃屬同類藥的老四,之前的Mevacor專利期已屆滿,有一些藥廠已在製造非專利(Generic)的平價Mevacor出來競爭。不少醫院、醫生和病人,都捨Lipitor而購買Mevacor。身為全球第一大的藥廠,為了支付龐大的薪金,輝瑞卻「玩唔起」平價的遊戲。

  比較起來,默克(Merck)藥廠的頭痛問題可能更嚴重。它現在要面對四千多宗來自一個叫Vioxx止痛藥的官司。第一宗官司已出師不利。上周三,第二宗同類案件審結,先要賠補償性(compensatory)的四百五十萬美元;陪審團還在考慮懲罰性賠償(punitive damages)。在新澤西州,金額最高可達前者五倍。

  另一間位於麻省的Biogen Idec藥廠,被迫要大幅裁員。它和一間總部在愛爾蘭,叫Flan的藥廠,合作研製出一個對付多樣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的藥,叫Tysabri(學名Natalizumab)。可是,在獲得了FDA批文不久,藥廠決定停售這藥,因為有兩位病人出現一個不尋常的病,叫進取多點白血腦病症(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此外,強生(Johnson & Johnson)的心衰竭藥Natrecor、格蘭素(GlaxoSmithKline)的哮喘藥Serevent和Advair、先令(Schering-Plough)的哮喘藥Foradil,都被美國FDA點名批評,建議醫生注意可能會出現的副作用。當今可說是各大藥廠的風雨之秋。

Thursday, April 13, 2006

耳沙

  所謂「蛇吞象」,當然是誇張的描述。但蛇的確能吞食比牠身體寬度大得多的東西,例如小兔子。在天然環境,諸如野外叢林中,蛇真的把象吞進肚裏的情景當不會發生,反而在都市社會中,一些財技高手,往往能施展這奇功。

  在蛇來說,吞噬一般是為了進食。我們身體中也有一些具吞噬作用(Phagocytosis)的機能,屬於一個效率不高、但可以斬草除根消滅侵略者的免疫機制。

  發現這吞噬作用機制的經過,可說全憑靈機一觸。在1882年,一位叫Ilya Mechnikov(IM)的俄國學者,在研究海星(Starfish)的時候,發現它們體內有一些很活躍的細胞。出於好奇心,IM隨手拿起一條桔子樹的枝,插入海星的身體中,看看那些細胞怎樣處理這外來的物體。結果,他看到了一個「奇景」,那些細胞拚命去攻擊外敵,並像蛇一樣,試圖吞噬這些比它們更大的物體。翌年IM發表了這個發現;之後,「吞噬作用」立即成為當年很熱門的細菌學中,一個重點研究項目。在1886年,憑細菌研究成就聲名大噪的巴斯德學院(Institut Pasteur),邀請IM加入成為一員。IM在1908年獲得了諾貝爾醫學及生理學獎。

  免疫系統內的巨噬細胞(Macrophage)和殲滅細胞(Neutrophil),都能把細菌一口捲入細胞內,分泌破壞力極強的氧自由基,例如超氧化物(Superoxide),破壞細菌的蛋白質和遺傳物質;之後,溶酶體注入各種能分解蛋白質和遺傳物質的酶,把細菌消化掉。整個程序,就像用了《鹿鼎記》中海老公公的溶屍粉。

  不少人都知道超氧化物對人體的殺傷力。目前很多健康食品的賣點,都是在於說自己能中和一些由吸煙(包括二手煙)或其他渠道引來的超氧化物。很少人會想到,原來這東西並非全然是歹角,身體也有借用它的時候。

  在胎兒發育期內,細胞會特別製造超氧化物,幫助內耳建立一個感受重力(Gravity)的機制。原來,在內耳中負責收音毛細胞(Hair Cell)的四周,有一種形狀像沙子,成分也像沙子(含有大量炭酸鈣)的耳沙(Statoconia,又稱為Statolith或Otolith)。在頭部和身體活動之時,這些微粒受重力影響,會對毛細胞的纖毛產生牽拉作用,從而造成我們對重力的感覺。製造耳沙全憑身體中一個叫Noxol的酶,用的恰恰就是超氧化物。在實驗中學者發現,若用基因工程破壞了Noxol,小鼠會完全沒有重力感,像飲醉了酒,東倒西歪,有時更會四腳朝天,蠕動背部來前進。

Wednesday, April 12, 2006

嗅覺以外的感應

  不久之前在英國做的一個藥物測試,出了大亂子,測試者服藥後,竟然腫脹起來,有一位的親人形容他成了象人。相比之下,做心理學教授的實驗測試者可安全輕鬆得多了。例如,看一些卡片上的圖案,之後回述其中的細微分別,從而幫助教授研究短暫記憶能力與長久記憶能力的特點。更容易的,碰到有教授想研究睡眠中的腦電波,測試者只須在頭上掛一些感應器,之後呼呼入睡,睡醒了便有錢收。

  曾有一個研究題目,涉及的測試,可說是十分容易。參與測試者是二十名女性,年齡在二十至三十五歲,整個測試為期五個月。在這段期間內,每位測試者每天傍晚要到實驗室報到,交出少量的尿液,用以提供她身體的健康狀況數據;同時,教授用一塊汲了酒精的棉紗,擦擦測試者位於上唇對上、鼻孔對下的皮膚。測試者須在這「實驗」後六個小時內,不能洗面,免得把酒精洗掉。便是這麽的簡單。

  你能猜到這是一個什麽的實驗嗎?這個實驗的結果後來在著名的《自然》雜誌上發表(Nature Vol.392 pp.177-179),引起了頗大的回響。

  原來,在整個測試期內,教授記錄了每一位測試者每天尿液中黃體生成激素(Luteining Hormone, LH)的分量,以計算她的排卵期(Ovulation)。LH是測度月經周期最準確的生物指標。一般來說,排卵會發生在LH摸頂後的四十八小時內。於是,憑著LH的分量,便能分辨出排卵前期(Follicular Phase)和排卵期。

  至於那塊棉紗,上面除了酒精,還有來自另外九位女士的一些東西。後者每天在早上洗澡後不可在身上沾上任何有香味的盥洗用品,然後在每邊腋下夾兩塊棉紗,要夾八小時。時間一到,沾有腋下分泌物的棉紗滴上酒精,冷藏備用。

  原來,在大鼠上,學者發現有一個叫同步排卵(Ovarian Synchrony, OS)的現象。雌性的大鼠能分泌兩種不同的訊息素(Pheromone),分別在排卵前和在排卵後分泌。同一籠子內雌性大鼠的月經周期,會受到彼此分泌物的影響;最終結果,牠們會在差不多同一時間排卵。

  上述測試,是為了要了解OS是否也能發生在人身上。結果證明,原來人的身體也有這現象。更重要的發現,是人體中除了已知的嗅覺(Olfactory)系統外,還有一個訊息(Pheromonal)系統。現在學者繼續研究下去,用精密的掃描儀器,能看到大腦的皮質,在訊息因子(Androstadienone)的影響下,出現相對的感應。

Tuesday, April 11, 2006

化腐朽為神奇

  在今年1月,有一位著名唱抒情曲的美國歌星,灌錄了一張新的唱片。唱片雖新,裏面的歌曲卻全是舊的;而且不但舊,還是年代久遠,是上一世紀五十年代時曾經流行過的。唱片一出,馬上躍登最受歡迎榜首。誠然,這位歌星的造詣功不可沒,唱得可能比原唱者更有味道。但他選的每一首歌,必然有其本身獨特的地方,能經時代的變遷而不衰,令今天的聽眾同生共鳴。

  七、八十年代時,一般人沒有什麽消遣,看電影是首選。家家戲院都備有一些「續命」的後備影片。比方,有一齣戲實在不收得,但檔期早就定了,下期放映的影片尚未可上畫;青黃不接之時,拿後備的出來,往往能奏效,反應不錯。

  製藥方面,在過去的一年,創下了新藥批文的最低紀錄。原因之一,是在於美國的食物與藥物管理局FDA(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在一些毫無或極少新意的降膽固醇、抗抑鬱等藥之中,找不到有須積極放行的理由。於是,藥廠被迫要努力尋找新藥,去治療一些尚未有特效藥之症,例如中風、敗血病、老人癡呆、肌肉萎縮。不過,這些病症十分棘手,就以中風為例,已有近二十個臨床測試徹底失敗。現在,很多大藥廠十分狼狽,一方面,專利藥的專利期剩下的歲月無多,另一方面,僱來的科研專家遲遲未有新的發現。結果,大藥廠只好以高價向一些小藥廠買入一些概念藥(In Licensing),藉以「博一博」。

  正所謂危中有機。解救庫存貧乏辦法之一,是把以前一些並不看好、遭「雪藏」的概念藥重新評估,希望能化腐朽為神奇。這方面不乏先例,一些藥另作評估後,竟然一鳴驚人。最佳例子,無疑是輝端當年發展的偉哥(Viagra),最初的著眼點是用它來降血壓;結果,走進「歧途」後脫胎換骨。另一個重新包裝的藥,是輝端的生髮藥Propecia。它原叫Finasteride,本來是用以防止前列腺肥大。

  從前有不少概念藥,曾通過第一期臨床測試,但在第二期測試上,療效差強人意,因而擱置了。現在大小藥廠開始把它們重新評估。例如,日本的Sosei藥廠,針對一個早被雪藏治療心血管病的概念藥,準備在英國做第二期測試,看看能否治療小便失禁。另有一間Melior藥廠,正準備利用一個抗抑鬱叫Milnacipran的藥,期以成為治纖維肌肉痛(Fibromyalgia)的特效藥。有一些專長基本分析(Bioinformatics)的公司,例如Gene Logic,最近分別和羅氏Roche和輝端簽約,重新評估幾百個已被雪藏的概念藥。大藥廠要付多少?零。不過,萬一找到新的治療作用,便要給Gene Logic一筆可觀獎金。

Monday, April 10, 2006

法尼酯作用

  學校快要放學了,校門外聚集一大群人。鐘聲一響,大門打開,小孩蜂擁而出,在外面等著的學生家長,接了自家的孩子,各自歸家。

  同樣地,在每一個細胞表面,都有不同的接受體,去接自己專門要接的訊息,之後一一處理。在細胞膜後面,是各種訊息傳達系統(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的樞紐,將收到的外來訊息,進一步傳送到溶酶體、粒線體、甚至細胞核。尚有一些更繁複的訊息傳達,作用是催促細胞核複製遺傳物質DNA及細胞增生等。

  細胞所有的訊息傳達,都是始於細胞膜。因此,以癌細胞而言,若要「假傳聖旨」,令各機制配合它增生的意欲,最聰明的方法,便是派遣一個激酶(叫Ras),直接去到細胞膜,刺激各個訊息傳達系統。急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發病之始,靠的就是Ras。因此,若能抑制Ras黏在細胞膜(叫法尼酯作用〔Farnesylation〕),當可治療AML而沒有副作用。

  最近發現,對一個十分稀有的未老先衰症(叫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 HGPS)來說,這一類抗癌藥可能有特效。HGPS是一個遺傳病,病者從幾歲開始,便出現骨質疏鬆、脫髮、血管硬化,一般活不過十六、七歲。

  幸虧現在有各種生物科技去分析遺傳物質,學者終於明白HGPS的成因。原來,關鍵在於一個所謂甲層蛋白(Lamin A)。這是一個用來支撑細胞核膜的蛋白質,有點像護城牆上加建的磚頭,令其鞏固。最初時,剛被細胞內核糖體製造出來的甲層蛋白,只屬尚未經啄磨的雛形,叫Lamin A的前身(Prelamin A)。啄磨的工序之一,是貼上一個法尼酯,以便它能黏在細胞核膜上;之後,一個叫ZMPSTE24的蛋白酶,挑去它十五個胺基酸,將其轉變成甲層蛋白。

  在HGPS的病人而言,他們的甲層蛋白缺乏了一截結構,令ZMPSTE24無法施工;結果,有很多具缺陷的Prelamin A,充斥在細胞核膜上,妨礙各種訊息出入細胞核。利用一些本來用以抗癌的抗法尼酯藥,令有問題的甲層蛋白上○到細胞核膜上,可會是一個治標之法。你會問,缺乏了甲層蛋白,細胞核膜不就塌下來嗎?不會,因為尚有另一個乙層蛋白(Lamin B)可以頂上。

  由於HGPS症非常罕有,全世界一共才不到五十宗,因此,藥廠全無投資研究意欲。如果能借用這類抗癌藥來穩定病情,對病者是一個天大的喜訊。

Saturday, April 08, 2006

貪生的本能

  深夜扭開電視機,看粵語「殘片」(長片),經常看到一些千篇一律的表達方法,一見到,大家自然心中有數,知道導演想說些什麽。例如,謝賢和南紅二人獨處一室,牽著手於斗室中談心事,談到情濃;完全不須任何接吻等露骨表現,鏡頭一轉,窗外雷雨交加,不旋踵天亮,觀眾都已知道,南紅必定已是珠胎暗結。

  現實中哪有這般容易?有些人想生孩子,出盡心機,什麽千奇百怪的方法都試遍,就是生不出來。老實說,不但懷孕不易,胎兒要在母親體內寄居四十星期,也十分「考工夫」。胎兒畢竟來自外來物(精子),在免疫系統虎視眈眈下,如何自保?

  招數可多著呢。第一招叫FasL。所有帶攻擊性的T型淋巴細胞的細胞表面,都有一類叫Fas的蛋白質。胎盤上布滿一個配體(Ligand)叫FasL,可黏住Fas。Fas和FasL接觸後,T型淋巴細胞便會自我毀滅,也就是,再不會危及胎兒。

  第二招叫HLA-G1。胚胎最外的一層組織叫滋養層(Trophoblast),能分泌HLA-G1。這個蛋白質會促使來襲的T型淋巴細胞製造FasL,令它們自相殘殺。

  第三招,是在滋養層上布防另一種可以令T型淋巴細胞自滅的配體,叫瘤腫壞死因子關鍵性自滅生成配體(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第四招是出動一個叫crry(Complement Receptor 1-Related protein Y)的蛋白質,廢掉在B型淋巴細胞出動後產生的抗體反應。

  第五招是透過滋養層上的一個吲哚胺雙加氧酶(Indolamine Dioxygenase),把一個能振奮白血球的胺基酸色胺酸(Tryptophen)廢掉。於是,即使白血球可以殺到埋身,但全部都已成為「死蛇爛鱔」。

  第六招是在滋養層上加插一個叫PDL1(Program Death Ligand 1)的蛋白質。PDL1能終止淋巴細胞的啟動機制,也就是令免疫作用挑不起來。

  在最近出版的《自然》學報(Nature Vol.439 pp.682-687),一組哈佛的學者發表論文,說有一些病毒(例如,乙型肝炎病毒)能夠在傳染了細胞後,促使細胞在其表面安放大量的PDL1,令免疫系統「眼光光」對著病毒,就是無法攻擊。這個伎倆,原來很多癌細胞也懂;用PDL1替自己安身,從而「逍遙法外」。

Thursday, March 30, 2006

  一位從泰國來的同事告訴我,在他家鄉,每年秋收後都舉辦大食會。在眾多的美食中,有一道油炸田鼠。做法是把田鼠先洗乾淨,去了頭、外皮和內臟,撲一些漿粉後,一手執著尾巴,垂直放入一窩沸油內。田鼠炸好後,那條硬直的尾巴便像一支粗的竹籤,身體像燒烤過的香腸,啖啖肉。據他說,比炸雞腿還要美味。

  想像中這個「美食」的形狀,活像神經細胞(Neuron)的樣子。每一個神經細胞,有四、五個短的「天線」(又叫做樹突Dendrite)負責接收訊息;還有一條長形的軸突Axon,負責輸出訊息。假設田鼠的身體是神經細胞,它的雙手雙腳便是樹突,長尾巴則是軸突。

  有些軸突很長,比神經細胞長幾萬倍。因此,若要運送神經傳導物到軸突的尖端,須有一個像輸送帶的機制。在結構上,整條軸突有一束平行的蛋白質(統稱為細胞骨骼Cytoskeleton),一方面令軸突挺直,更重要的,是像一排排路軌,方便細胞運送各種蛋白質到軸突的尖端。

  為了要鞏固這些一排排的路軌,有一種叫Tau的蛋白質,像一條條的橡筋(橡皮圈),負責束住上述的細胞骨骼。不過,若軸突受到氧自由基破壞,Tau蛋白質上會出現很多磷酸鹽,之後,便會失去束縛細胞骨骼的能力,導致整條「輸送帶」東歪西倒,同時,大量與細胞骨骼脫勾的Tau,像路上失事的汽車,嚴重堵塞交通。這便是癡呆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的一個典型病理現象。因此,在病理學的角度,癡呆症是一個軸突的物流障礙。

  在全球各色人種中,最少癡呆症病人的國家是印度。原來,印度人習慣吃咖喱,其中一個叫黃薑(Turmeric)的成分含薑黃素(Curcumin), 這是一個強力的抗氧化及消炎的化學分子,能穿越門禁森嚴的血腦屏障,中和氧化物和有氧化毒性的銅離子,除此之外,更能抑制引起發炎的一個細胞轉錄因子 (NF kappa B)。因此,學者相信,薑黃素是一個保護腦組織,減少癡呆症的關鍵成分。

  不過,並不是人人都喜歡吃咖喱。那該怎辦?根據在最近出版,刊在《紐約科學學會年報》上的一篇論文(Ann. NY Acad. Sci. Vol.1056 pp.206-217),我們日常食用的薑(學名Zingiber Officinalis)含有一個叫(Gingerol)的成分,它有齊薑黃素抗氧化和消炎的作用;同時也能穿越血腦屏障。原來,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毫不起眼、非常大眾化的薑,竟然是一個可以預防癡呆的寶物。

Wednesday, March 29, 2006

防止前列腺癌的食物

  市面上有兩種「補品」,其實對身體有害。第一種是雪蛤膏。它來自青蛙卵巢,含有極高成分的雌激素(Estrogen)。在還未有(雌激素)賀爾蒙取代療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之前,一些女士停了經後,都熱中服食有雌激素的東西,包括雪蛤膏、新鮮或曬乾了的胎盤,以為可以防止皮膚衰老。現在知道雌激素很容易導致乳癌,連HRT也不是好東西,把雌激素吃進肚中,更是不用說了。第二種誤信的「補品」是牛睪丸。這東西惡形惡相,居然有很多捧場客。吃睪丸的心理原因是壯陽,源自睪丸中含有大量的睪酮(Testosterone),說是可以促進性能力。不過,代價可能是前列腺癌,因為睪酮會被前列腺上皮細胞的還原酶(5『- Reductase),轉變為二氫睪酮(Dihydrotestosterone),後者可令前列腺細胞增生,導致前列腺肥大,之後,惡化成為癌。

  我向各位介紹幾種可以防止前列腺癌的健康食品,全部都有臨床數據證明有效。第一種是維他命E(『-Tocopherol)。曾有一個叫ATBC (Alpha-Tocopherol Beta-Carotene)的雙盲測試,有二萬九千一百三十三名五十歲至七十歲吸煙男士參與,其中接受了維他命E者,在測試期患上前列腺癌的發病率,比較那些沒有接受維他命E的對照組,少了三分之一。在另外一個叫CARET(Carotene And Efficacy Trial)的測試中,結果顯示血清中的維他命E愈低,前列腺癌的發病率愈高。那麽,要吃多少維他命E?答案是每天五十毫克。

  第二種可以防止前列腺癌的健康食品,是一種叫硒(Selenium)的礦物質。在一個包括一千三百一十二名男士,叫NPCT(Nutritional Prevention of Cancer Trial)的測試中,接受測試者每天吃零點二毫克的硒,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可以降低67%。穀片、魚、牛奶。市面的多種維他命丸,都含有至少0.2毫克的硒。

  第三種防前列腺癌的東西是維他命D。這是因為維他命D能抑制前列腺癌細胞的增生。其他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細胞的健康食品是番茄中的茄紅素(Lycopene)、豆漿、豆腐和綠茶。

  順帶一提。前幾天〈蕎麥〉一文中說蕎麥不是麥,屬灌木。有數位熱心讀者來函說這是錯了。我沒有親眼看過蕎麥生長時的樣子,不過,一般記載都說它是 bush或shrub,中文譯作灌木。「灌木」一詞,原來很高古,《詩經.爾雅》:「木族生為灌」。《辭源》:「叢生之木也。……今通稱枝幹低小近地者曰灌木。」

Tuesday, March 28, 2006

戲法人人有

   我認識一個人。過去約十年來一直盤算怎樣辦一份報紙。怎麽說?報紙這行業,全世界都在走下坡,而且投資大,消耗快,這樣的生意怎能碰?他卻另有看法:報紙好比商店,商店提供商品的交流,報紙提供資訊的交流,無論其現況如何不濟,總不會消失;問題的癥結在於「變」。沒有任何商品(或商業行為)可以絲毫不變(不進步)而持久的。今天的報紙,輸在被傳統所囿,趑趄不前。你說:難道這麽顯淺的道理,辦報的不知道嗎,要這外行人來饒舌?正是。愈內行者愈有揮不去的成見和情意結。今天一般報紙譁眾取寵,廣告喧賓奪主,雖是變,但只是變戲法,並非改進;每天四十多張紙,或是免費報,走的都是魔道。

  戲法人人有,巧妙各不同。在八十年代,差不多所有稍具規模的化工廠,都想變身投資在藥物研究,因為在各種化學製品中,藥的利潤最豐厚:一噸一噸地生產,一粒一粒地出售,簡直是富貴迫人來。能成功嗎?不是看起來那麽簡單,不少化工廠的藥物部,最終揮霍掉化工部辛辛苦苦賺來的利潤,黯然引退。

  另一種變身遊戲,是各大學院和教授主導。他們跳出象牙塔,加入創業者的行列。幸運者,在科技泡沫瘋狂膨脹時,迅速鞏固了一些生物科技的橋頭堡。比方,現在登上全球第一大生物科技公司寶座的Genentech、屈居第二的Amgen、及幾年前被Amgen收購的Immunex,都是由一小撮有創業衝勁的大教授,從無中生有發展出來的局面。除了這類高姿態的生物科技公司,還有一些獨具慧眼的小公司,往往能憑著一個獨特的概念脫穎而出。例如,一間叫 Sepracor的公司,從一些舊藥中找出其弊端,提純出更有療效的成分,以專利藥上市。另個例子是一間叫Vertex的生物科技小店。它的特色是用超級電腦設計新藥。於是,當其他藥廠需要僱用數百名化學專家夜以繼日去合成一些概念藥時,Vertex的專家好整以暇,用超級電腦分析每一個生物催化劑(又稱為酶,Enzyme)的功能區,從而計算出一個接近完美的化學結構;所費者只是超級電腦的租金和電費。

  尚有另一種戲法,著眼者是藥的物流。一間叫Emisphere的公司有一個獨門秘方,能夠令一些本來不能口服的蛋白質藥,安全穿過(酸度達到漒水般的)胃液,又能幫助小腸吸收這些蛋白質。這秘方像是可口可樂的配方,不能公之於世(專利登記),以免被人「抄橋」。大藥廠眼紅之餘,只能求其次,紛紛與Emisphere簽署合作協議,務求可以把胰島素、降血鈣素Calcitonin(抑制拆骨細胞,防止骨質疏鬆)這些只能注射的藥,改為口服藥。

Monday, March 27, 2006

頡頏物

  武俠小說中經常提到所謂「火摺子」,描說它的功能幾可比得上打火機。一般讀者看得多,也就受落了;其實是否真有其物,大有疑問。另一個小說裏經常出現,現實中則付之闕如的物體,是百合匙。這東西不可能神奇到逢鎖必能開,充其量,可能是先有某一類結構相似的鎖,憑其相同點,設計出一條能夠針對這特有構造的鑰匙而已;換言之,不是「百合」,只是有數的「幾合」。

  細胞也有像鎖與鑰匙的結構,而且是很多很多不一樣的鎖,分別適用於不同的訊息(鑰),統稱為配體(Ligand)和接受體(Receptor)。細胞有多少種接受體?數以百萬計。例如,免疫系統中的淋巴細胞藉之能夠分辨「我」和「非我」;而「非我」中,又能認出各種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一位名叫利根川進(Susumu Tonegawa)的日籍免疫學家,在1987年拿到了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正是因為他發現了免疫系統辨認千萬種不同物質(叫抗原, Antigen)的機制。

  身體內的組織,利用不同的化學物,各自透過相對的接受體,傳遞訊息。例如,在肺腔的肥大細胞(Mast Cell)會分泌組織胺(Histamine),經氣管中平滑肌細胞上的接受體,令平滑肌收縮。藥廠從而想到,可以造一些形狀有些像組織胺的化學物,佔據著平滑肌細胞表面的組織胺接受體,就好像用一條假的鑰匙,塞在匙孔中,令到真的鑰匙進不去。這樣,在哮喘發作時,即使肥大細胞拚命分泌組織胺,也起不了作用,因為氣管上的平滑肌不會收縮,病人也就不會呼吸不順。這一種假的鑰匙,統稱為接受體頡頏物(Receptor Antagonist)。

  這裏可有一個難題。身體有時會用同一種訊息(配體),針對不同情況,發出不一樣的命令。再以組織胺為例。肺腔中的組織胺能夠引發哮喘;胃腔的組織胺則可以促使胃酸分泌;神經系統用組織胺作為神經細胞之間的神經傳導物;嗜酸性細胞(Eosinophil)受到組織胺刺激後,分泌白三烯 (Leucotriene),引發一種可以致命的後期哮喘(Late Phase Asthma)。也就是說,身體只用一種配體(組織胺),透過四種稍稍不同的接受體,分別稱為H1、H2、H3和H4,能達致四種不同的功能。這就好像上述的「幾合匙」。

  如果藥廠「照版煮碗」造出假匙(頡頏物),其功能遍達H1、H2、H3及H4,會出現另一些問題。比方,雖然一方面抑制了哮喘,但另一方面也抑制了胃酸,引致消化不良。因此,在這例子中,藥廠必須仔細分析這四種接受體,找出每一種的特徵,從而設計出針對性的頡頏物。

Saturday, March 25, 2006

瘧隱藥現

  有一個急性傳染病,每年令至少一百萬人(其中大部分是小孩)死亡,你能猜到是什麽病嗎?答案是瘧疾(Malaria)。這病有一個特效藥,叫青蒿素 (Artemisinin);但經過多年的抗疾大戰,瘧疾寄生蟲已識破玄機,建立了抗藥能力。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瘧疾總監Arata Kochi呼籲全面停用單方青蒿素,改用包含青蒿素的改良版奎寧(Quinne,金雞納霜),例如氯奎寧(Chloroquine)的複方,以減低寄生蟲衍生抗青蒿素的能力。

  蚊子(學名Aedes Aegypti)有一套十分厲害的本領,方便它吸食血液,同時傳播瘧疾寄生蟲。首先,蚊子的身體很輕盈,「手長腳長」,除了有一條很細很尖的吸管,它還有四道板斧,可以不動聲色,飛降到皮膚上,安然飽餐一頓。第一道板斧,是在穿透了血管後,能立即分泌一個叫Aryrase的酶,破壞可以促使血小板凝結的 ADP(見Proc. Natl. Acad. Sci. USA Vol.92 pp.694-698),之後進一步分泌Sialokinin,把血管舒張,吸啜血液,毫不費力(見Proc. Natl. Acad. Sci. USA Vol.91 pp.138-142)。萬一血液還在凝結,蚊子的「口水」可以抑制獵物體內的凝血因子Factor Xa(J. Biol. Chem. Vol.273 pp.20802-20809);最後甚至連凝血酶(Thrombin)也一併廢掉(Biochim Biophys. Acta Vol.1381 pp.227-233)。正當蚊子高高興興地吸食血液時,寄居在蚊子口水腺內的瘧疾寄生蟲,乘機竄進人的血管,再閃身去到肝及紅血球。

   除了蚊子的口水有防止血小板凝結的Apyrase外,原來水蛭和蝙蝠的口水也有天然的薄血成分。從這個蛋白質的結構,學者發現在人的淋巴細胞表面,有一個編號CD39的蛋白質,也具Apyrase的作用。於是,Amgen藥廠的科研人員,用生物科技的方法,複製CD39,作為一個薄血的概念藥。

   有一種小昆蟲叫tick,形狀好像是極小身型的蜘蛛,中文名字是壁虱,寄居人類及其他動物身上,吸血為生。它能長期躲在毛髮內,大肆活動但不會引起痕癢,令戶主全然不覺。為什麽有此能耐?原來它的口水中有一種可以抑制皮膚敏感和發炎的成分。這個編號rEV131的蛋白質,是一位在英國自然環境研究院(NERC)的Patrick Nuttall在二十年前意外發現的。rEV131能夠黏附在組織胺(Histamine)上,令後者無法接觸組織胺接受體。現在,NREC把rEV131的發展權,賣給了Evolutec公司。Evolutec在去年9月公布,針對季節性敏感鼻炎(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也就是花粉熱(Hay Fever),在一百一十二位病人身上做了一個第二輪的臨床測試,效果令人鼓舞。

Thursday, March 23, 2006

進退兩難

  「交通」這個詞,最先應是指一些道路「相交」而「通達」的情形,例如〈桃花源記〉:「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在今天,「交通」蛻變成為「交往」能「貫通」的意思;當我們形容兩地之間來往不易時,說的是「交通不方便」。但在英語而言,traffic一字雖然亦與路有關,但描寫的卻是路上發生的「物體移動狀況」。因此,小時候讀英語時,老師再三叮囑,不可說traffic is not convenient,只能說traffic is heavy,也就是,往來的物體(人、車)多了,交通因而很「稠」;但兩者意思所指,其實並不一樣。這是兩種文字與語法不能同時配合的典型例子。

  人體中的交通,可真的是很稠,尤其是在血管中,熙來攘往不絕。身體內的每一條血管,都靠單層的一層內皮細胞,維持血管的張力(Vascular Tone);虧得它,血管才不致塌下來。具體上,內皮細胞憑分泌一氧化氮,令血管舒張。另一方面,內皮細胞不斷分泌「前列腺素I2」(Prostaglandin I2),以抑制血小板凝結。

  很多人都知道,血管若不暢通,可以動手術「通波波」。但這個「通」的動作,可傷及血管壁上的上皮細胞,促使血小板凝結及分泌一種叫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後者能刺激血管壁的平滑肌增生,從而令血管愈來愈窄。權宜之計,是在「通波波」的地方,安置一段金屬管子,叫Stent,把塌下了的血管撑開,同時給病人注射防止血小板凝結的薄血藥。

  約有半數病人在通了波波後的六個月內,血管比前更狹窄。應變辦法之一,是改良那段金屬管子,在上面過膠(Polymer),再在膠面黏上一些藥物,以抑制血管的平滑肌增生。這卻可令情況更壞,因為那些過膠的物質,能引起血管發炎。更先進的方法,是重新設計金屬管子,改放一層二膦酸鹽 (Bisphosphonate),一面貼著金屬,另一面黏著抑制血管增生的藥。但種種辦法,都不會令受了傷的血管重新長出一層內皮細胞。這才是一切問題的癥結。

  原來,內皮細胞的前身是骨髓內的幹細胞。因此,對症下藥,須刺激骨髓細胞增生。怎樣做?可用一種叫G-CSF的介素。在通波波之前後注射,可以抑制手術後血管再堵塞的情況。不過,這個G-CSF也可以增加殲滅細胞(Neutrophil)的數量,挑起身體的免疫反應,去攻擊通波波後留在身體內的金屬管。

  這便真的是進退兩難。早知如此,便根本不要考慮去「通波波」。再推前,早知如此,就要愛惜身體,戒絕吸煙、不暴飲暴食。

Wednesday, March 22, 2006

蕎麥

  小時候,好像聽說過有元朗絲苗米,但記憶所及,去新界旅行時田裏見的只有菜,從未見過稻米。至於麥,是更不用說了;蕎麥又如何?蕎麥(Buckwheat)原來並不是稻,更不是麥。蕎麥是一種灌木。它的果子形狀很像櫸樹(Beech)的硬殼果(有點像栗子)。日本人喜歡吃蕎麥造的麵,叫Soba;猶太人用蕎麥粉造一種像冬甩的硬圈餅,叫Bagel;德國人用蕎麥來釀酒;美國人則用它來造糕點。

  蕎麥除了含有大量的纖維、維他命B、鉀和磷,還有三大類非常保健的成分。首先,蕎麥有齊八種人體不能合成的胺基酸,這些就是亮胺酸 (Leucine)、異亮胺酸(Isoleucine)、賴胺酸(Lysine)、蛋胺酸(Methionine)、苯丙胺酸 (Phenylalanine)、蘇胺酸(Threonine)、色胺酸(Tryptophen)和纈胺酸(Valine)。除此之外,蕎麥含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黃酮,叫芸香苷(Rutin),它與洋蔥、西芹的主要成分櫟皮酮(Quercetin)同屬一類。至於第三類保健成分,是糖尿病者的救星,一種可以代替胰島素的東西,正式的名稱叫D-Chiro-Inositol(DCI),簡稱肌醇(Inositol)。在大鼠、猴子和人的身體中,DCI能迅速降低高企的血糖(Hyperglycemia),因為在胰島素分泌的過程中,DCI是一個下游訊息。因此,若一連八星期每天口服一千二百毫克DCI,不但可幫助一些會抗拒胰島素作用的糖尿病人,令其血糖和三酸甘油脂下降,對患有卵巢多囊綜合症(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而不能排卵的婦女,更曾有恢復排卵個案(New England J. Medicine Vol.340 pp.1314-1320)。

  其實,DCI的保健效用,大大不止於治療糖尿病。原來,很多病症(包括糖尿病)對血管壁上的內皮細胞(Endothelial Cell)都會產生不良影響。本來,內皮細胞分泌的「前列腺素 I2」(Prostaglandin I2),是一種非常重要,能防止血液凝結的因子;內皮細胞又能分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來舒緩血管。因此,若內皮細胞受損,會衍生多種病症,包括中風、高血壓、心臟病和性無能。在最近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中,一組在 Allomed藥廠的學者報道,他們聯同賓夕凡尼亞州大學醫學院的醫生做的實驗,證明DCI能夠中和氧自由基,從而保護血管的內皮細胞。否則,血糖過多, 會引出一種叫高等糖基化終結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 AGE),廢掉內皮細胞的所有功能;另一方面,吸煙(包括二手煙)也會透過煙中的氧自由基,令內皮細胞受傷。

  吃一碗蕎麥麵竟然可以有齊降血糖、降三酸甘油脂、降血壓、防止中風及防止心臟病的功效。這是否可以列入為超級保健食品?

Wednesday, March 15, 2006

糖尿病與柏金遜症

  小時候在除夕的年夜飯中,少不了一個燒炭的暖煱,這與廣東人的「打邊爐」可不一樣,食物都是預先煮熟了的,放在煱裏,下面燒炭,經中間一根高高的煙囪透氣。用扇去撥旺炭火的工作,是我的神聖任務。千萬不要看輕這份差事,其中頗有學問。若搧撥得太急,會有燒得通紅的炭粒到處飛散。

  在人體中,細胞內的粒線體製造能量分子(ATP),也像是在用炭爐。為什麽?因為它在運作時,會「飛」出一些氧自由基,可以造成破壞。幸好,粒線體內有幾種能夠中和氧自由基的酶,否則粒線體被氧自由基破壞後,細胞也就自滅了。

  有一個病叫柏金遜症(Parkinson's Disease, PD),罹病者大腦內的多巴胺神經細胞(Dopaminergic, DA)紛紛自滅。不過,奇怪是,出了問題的DA,只是集中在一處,叫黑質區;在黑質區外的DA,則安然無恙。為什麽?

  必須要岔開一筆,先稍稍解釋胰島素分泌的機制。當血中的葡萄糖分量上升後,胰臟乙型細胞表面的葡萄糖接受體,會把血糖拖入細胞,扔進焚化爐(粒線體)燃燒,製成一些帶能量的ATP。當乙型細胞累積了很多ATP後,ATP會抑制細胞表面的一個鉀離子通道(叫K/ATP),不讓帶正電的鉀離子進入細胞。這樣一來,會促使帶正電的鈣離子湧入細胞。這些鈣離子的作用,能協助細胞內一些(盛滿了胰島素)的小囊,與細胞膜溶合,從而將胰島素分泌了出來。

  約在四十年前,有一份刊登在丹麥醫學雜誌的報告(Dan. Med. Bull. Vol.12, pp.181-184),提及一個叫Tolbutamide的糖尿病藥,這本來用以醫治糖尿病的藥,在一個小型的柏金遜症的臨床測試上,竟然好像有些療效。不過,藥廠並沒有進一步去做大型測試,以確定它抗柏金遜症的作用。四十年後,一組德國的學者,發現原來一些對粒線體有毒性的物質(例如,一個能引起柏金遜症,叫MPP+的氧化物),能利用K/ATP通道進入細胞。Tolbutamide之所以對某些柏金遜症的病人有幫助,是在於它能鎖上K/ATP通道,不讓它傷害DA。至於那些已失去所有DA細胞的病人,鎖上K/ATP已無補於事了。

  大腦黑質區外面DA細胞的粒線體,有特別多一種叫UCP的酶。UCP酶能中止粒線體把能量存放在ATP,改之釋放為熱能。停止製造ATP後,不但少了一些「飛」出來的氧自由基,更令抗氧化酶專心去中和MPP+的毒性。從而能醫治一些患有輕微柏金遜症的病人。

Tuesday, March 14, 2006

中年發福

  不少社會知名人士,在成名之後,都成了他們小時候就讀學校的炫耀物。校長拿著某年發黃了的校刊,翻到一張團體照片,指著其中一個模糊的面孔說:「這就是某某」。照片中一張張稚氣的臉,只有一丁點大,用足眼力,看來差不了多少,大都是茫然直望,很規矩聽話的樣子。名人的模樣也不例外,隱隱地有今天的輪 廓,但顯然瘦削得多。這是一個很自然的現象,經過多年成長,免不了中年發福。

  中年發福的最佳例子,是已去世的著名歌星法蘭仙納杜拉(Frank Sinatra)。此君年輕時的綽號是「瘦皮猴」。你看他晚年面團團的樣子,何瘦之有?

  身體本來有一個很巧妙的機制,調節我們食欲,在血糖低時令我們胃口大開,在血糖高時則不想吃。這個機制的樞紐,是一個由脂肪細胞分泌的蛋白質(Leptin),我稱之為滿足素。在飽餐一頓後,大量的血糖會刺激脂肪、肌肉和肝臟細胞,把多餘的血糖轉為脂肪;另一方面,脂肪細胞會分泌這個滿足素。部分滿足素去到下丘腦,抑制一個促進開胃的機制,其餘者刺激上述細胞內的粒線體消脂,把能量以熱能散發出來,令我們覺得暖洋洋,又令細胞不致因累積了過量脂肪而自滅。

  若能量收支不平衡,例如,飽餐後再吃一大盤雪榚,身體一時三刻消不了那麽多的脂肪,便會把它儲存在肚皮下的脂肪細胞內,造成「肚腩」;之後,即使出盡法寶,戒掉甜品,甚至每天少吃飯,還是原封不動,很難「收肚」。原因是什麽?

  原來,塞滿了脂肪的脂肪細胞,會分泌一個叫細胞介素訊息抑制素(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SOCS)。有了它,脂肪細胞不再製造滿足素的接受體。於是,在沒有相應的接受體,把滿足素拖入細胞的情況下,無法發放消脂的訊息。一些胖子的手腳較常人特別冰冷,原因正是在於他們不能透過消脂去生產熱能。這種所謂「新陳代謝不良」的現象,其實是SOCS在「搞搞震」。

  上文所說的中年發福,其中的原因,又是與SOCS有關。原來,當年紀愈來愈大,下丘腦會分泌愈來愈多SOCS;也就是說,消脂的能力愈來愈低。因此,即使沒有暴飲暴食,人還是會「發福」(見Faseb J. Vol.15 pp.108-114)。

  隨著發福而來便是糖尿病。這是因為SOCS會廢掉肌肉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因而不會在細胞表面安置接受葡萄糖的接受體。在病理學上,這現象叫胰島素抗拒(Insulin Resistence),造成第二型糖尿病。

Monday, March 13, 2006

母乳

  晚飯前,媽媽有事須外出,趕不及回來才做飯,於是把菜都先煮好,一份給爸爸,一份給孩子。爸爸嗜辣,免不了多加辣椒。孩子需要均衡營養,有肉有菜有蛋,味道也淡一些。媽媽留下字條,囑他們不必等,可以先吃。到媽媽晚上回到家裏,大吃一驚。孩子醉醺醺躺在沙發上。原來爸爸讓他吃自己吃的那些辣東西;孩子受不住辣,再給他喝啤酒解辣,於是一發不可收拾。

  大自然中有不少秩序,千百萬年來如是,自有其箇中道理。姑勿論這是來自一個造物主或神(現在較流行的用語是intelligent design:具智慧的設計),還是經進化的累積而成,這些秩序不宜擾亂。其中例子之一,是母親以自己的乳汁餵哺剛出生的嬰兒。每一種哺乳動物都這樣做,為什麽人類要故作聰明,改弦易轍?

  很多人在直覺上都知道母乳比奶粉更有營養,但就說不出究竟好在哪裏。告訴你,母乳勝在有兩種叫長鏈多種不飽和脂肪酸(Long Chain Po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 LCPUFA),分別是山艹俞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和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它們又叫22:6 n-3和20:4 n-6,即是,亞米茄「三」(Omega-3)和亞米茄「六」(Omega-6)。在一個視力測試中,吃了一年母乳的嬰兒(或者甚至一個只吃了模仿母乳內 DHA〔0.36%〕和AA〔0.72%〕成分奶粉的嬰兒),視力比吃普遍奶粉的嬰兒要高很多。這是因為DHA和AA是視網膜主要的成分,能令視網膜上的感光接受體更有能力,把光的感應轉化為神經電流。

  母乳除了能促進嬰兒的視力,還可以幫助發展聽覺,特別是在出生後的十六個星期中。當聽覺(聰)和視覺(明)都正常時,嬰兒便能與外界交流,也能用腦指揮自己做一些例如爬行和啜手指的動作。在智力發展上,一組在挪威奧斯陸大學的兒科專家,發現強化了LCPUFA的奶粉,可以增強嬰兒將來的IQ。

  在嬰兒六個月到九個月時,很多母親開始慢慢減少母乳,代之以半流質的食物。在其時,嬰兒突然失去一個含豐富DHA和AA的食物,因此,母親須每周餵他們吃雞蛋黃,因為雞蛋黃含有很高成分的DHA和AA。要吃多少?每星期四個蛋黃。魚(肝)油也有這些成分,為什麽不餵給嬰兒吃?因為其中的花生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會妨礙嬰兒製造AA的能力。不過,專家認為母親在懷孕和授乳期不妨多吃魚油,因為成年人能夠把EPA轉為AA,加上魚油有大量的DHA,因而可以提高乳汁中的DHA。廣東人的傳統做法,是煲多一些魚湯給孕婦喝,相信道理也在此。

Saturday, March 11, 2006

紅斑狼瘡與神經系統

  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中的「狼」字,來自Lupus;在天文方面,這字解作「天狼星」。哈利波特第三集中有一位新上任的教授叫Professor Lupin。作者給他這個名字是別有用心,因為他在月圓時會變成一隻狼。

  紅斑狼瘡是一個自我免疫病,即免疫系統不分青紅皂白,攻擊身體其他器官。本來,在正常情況下,所有可能會攻擊自身的「錯體」淋巴細胞,包括幫助製造「對抗自己遺傳因子DNA」抗體的淋巴細胞,一早便會被胸腺(Thymus)下令自滅了。但若胸腺機能失調,一些「反骨仔」淋巴細胞便如漏網之魚,去到血管內肆虐,造成自己人打自己人的自體免疫。紅斑狼瘡病者絕對不適宜「進補」去增加免疫功能,這只會火上加油,令病情進一步惡化。

  用以診斷紅斑狼瘡的生物指標,是檢查血中有沒有對抗DNA的抗體。本來,遺傳因子是在細胞中三步不出閨門。可是,當身體受了傷,DNA便暴露在免疫細胞的法眼下;其中「反骨仔」協助製造的DNA抗體,會黏著DNA,扭在一起;之後,若是被腎盂兜接著,會透過血液中的補體蛋白,令腎盂嚴重受傷,從而造成狼瘡腎炎(Lupus Nephritis)。假如這在關節中發生,則會引致狼瘡關節炎(Lupus Arthritis)。這還不止,更麻煩的問題,是紅斑狼瘡可引起失憶和精神病。

  大腦有一類神經細胞,可以被一個叫谷胺酸監 (Glutamate)的神經傳導物弄得很興奮。谷胺酸監是如何產生作用的?主要是透過一個叫NMDA的接受體。上文提及那些可以對抗DNA的抗體,也能認出NMDA接受體上五個連接的胺基酸(天冬胺酸、色胺酸、谷胺酸、酪胺酸及絲胺酸)。若有大量對抗DNA的抗體能進入腦組織,它們可會黏住NMDA接受體,令神經細胞興奮到死。

  腦組織有「血腦屏障」這個守門大將軍,正常來說,這些抗體無法跨越。可是,在兩種情況下,血腦屏障會門戶大開。第一種情況是經細菌感染的發燒。原來,細菌表面的內毒素,是一個天然的「芝麻開門」能手;對抗DNA的抗體,從而能進入大腦負責記憶的海馬區 (Hippocampus),「埋身」黏住NMDA接受體。

  第二種情況,是當一個人情緒低落時,腎上腺素 (Epinephrine)令腦血運行速度增加(血壓高了),大量抗DNA的抗體,便可以趁勢強行衝破血腦屏障,去到一個負責處理恐慌的杏仁體 (Amygdala)之處,再透過NMDA接受體,令杏仁體內的神經細胞自滅。之後,患者便會非常容易突然恐慌,造成所謂神經失常。

Thursday, March 09, 2006

難以解釋的腸套疊

  很少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尤其是初生;這是天性,連禽獸也如是。廣東人愛用的形容詞「眠乾睡濕」,指的是休息時間也遭剝奪了,須不斷看顧著嬰兒,縱是他尿床,也得忍著陪他,由濕至乾。可是,無論如何小心,小孩不免有病痛,不適時只懂得哭,那裏不舒服,沒有能力表達;父母看著他受苦,束手無策。

  有一種病況,叫腸套疊(Intussusception)。這是個不常見而頗危險的現象,通常發生在三個月至六歲小孩身上。具體情況是孩子的腸部分,像一枝伸縮性的單鏡望遠鏡,縮了進去,也就是其中一段給另一段套上了,其痛苦可想而知。

  不少小孩都曾患急性腸胃炎,這病的元兇是輪狀病毒(Rotavirus)。最先受它侵襲的時期通常是在一歲到歲半之間;病徵是發燒、嘔吐及肚瀉,後者會令小孩嚴重脫水(Dehydration),同時容易嘔吐,水分不能藉飲料來補充,須靠靜脈點滴。

  在結構上,輪狀病毒很像流感病毒,兩者的遺傳物質都分開形成幾截;例如,輪狀病毒有十一條RNA性質的遺傳物質。因此,在發展防禦疫苗方面,藥廠必須考慮不同型號的輪狀病毒。在八十年代,美國的國立衛生局(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IH)生產了一個概念疫苗,其中包含了四種最常見的輪狀病毒型號:G1、G2、G3和G4,稱為Rhesus RotaVirus-TetraValent。由於NIH沒有大量生產疫苗的設備,因而把代理權賣給了Wyeth藥廠,由後者負責生產及臨床測試,並稱之為RotaShield疫苗。在1998年8月,FDA批准了這疫苗;美國的疾病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CDC)也建議大幅使用。不過,在注射了這個疫苗後,一些小孩毫無先兆地出現了腸套疊副作用。十個月後,CDC馬上建議中止使用。在考慮可能出現的法律責任後,Wyeth藥廠不但停止生產及發售,還終止了在美國以外地區測試這疫苗的計劃。

  另一邊廂,美國費城Wistar學院和兒童醫院有兩位科研者Fred Clark和Paul Offit發明了一個叫WC3的疫苗,之後,把代理權賣給了Merck藥廠,命名為RotaTaq。Merck在芬蘭做了一次六萬個小孩的雙盲臨床測試,結果證明這疫苗並不會導致腸套疊;現在已在五十個國家申請批文,大概可以在今年上市。還有第三個疫苗,是格蘭素藥廠GlaxoSmithKline(GSK)的Rotarix。GSK也曾做過一個大型的臨床測試,亦是沒有腸套疊的副作用。Rotarix在2004年7月獲得了墨西哥的批文。

Wednesday, March 08, 2006

睡眠與安眠藥

  午睡(Siesta)的習俗,聽說是源自葡萄牙,後來傳到西班牙,再去到中美洲和南美洲。有這需要的主要原因,相信是在於天氣太熱了,尤其是從前尚未有空氣調節之時,午膳後若能稍作休憩,不但避開了一天中最炎熱的時刻,而且是把整天的工作切開兩部分,中間有喘息的機會。從前國內很多機構都給員工午休,甚至在辦公室設床,讓他們在午飯後可小睡片刻,再回到崗位時精神飽滿。這制度有存在的必要,工作時頭腦清醒,既可避免意外或出錯,更能提升效率和生產力。

  如果仔細研究一個人睡眠時的身體狀況,每「一覺」中可以有兩類活動,分別稱為快速眼睛活動(Rapid Eye Movement)和非快速眼睛活動(Non Rapid Eye Movement)。後者又可再分為四個階段(Stage)。這總共五個層次的睡眠,每一個都有獨特的腦活動模式,包括不同的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m, EEG)。當EEG的頻率降得愈低時,睡得愈是「不醒人事」,這一段時間,是所謂「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 SWS)。SWS可以是一個熟睡與否的指標。

  雖然今日科技已有長足發展,科學家甚至能改變細胞的基因,但對於睡眠,仍是一知半解。不過,縱是不明白它,亦不可掉以輕心;須知缺乏睡眠,比缺乏食物更能取人性命。除了人類之外,動物睡眠需求也十分費解。大象每天只須睡四小時,但蝙蝠卻要睡足十八小時;鯨魚和海豚從來都不會沉在海底「睡覺」,牠們能在游泳時同時進入睡鄉,方法是讓大腦的左右半球,輪流進入SWS狀態。

  科學雖然還未解開睡眠之謎,但藥廠已造出了一些治標的安眠藥,每年總銷售額高達三十五億美元。目前最暢銷的安眠藥,是Sanofi-Aventis藥廠的Ambien(學名是Zolpidem)。這個安眠藥,與鎮靜劑Valium(學名Benzodiazepine)性質十分相似,只適宜偶一服用,因為用者對藥物會產生依賴性;之後若停服,會出現更嚴重的失眠。這一類安眠藥針對的,是寧神的神經傳導物GABA接受體。大約一年前獲得FDA批文的Lunesta (學名Eszopiclone),副作用比較低。

  本來,大腦中松果體(Pineal Body)分泌的退黑激素(Melatonin),是一種天然的安眠藥,在正常的情況下,可令我們身體自然調節適量的睡眠。不過,由於腸胃不太能吸收它,加上它在血液中的半衰期非常短,對於有嚴重失眠者,退黑激素的安眠作用十分低。在去年7月,FDA批准了日本Takeda藥廠的一個人造的退黑激素,叫Rozerem(學名Ramelteon)。這是第一個非鎮靜劑類的安眠藥,即使長期服用也不會上癮。

Tuesday, March 07, 2006

你適宜吃燕窩嗎?

  城中一些美食專家建議,燕窩必須天天吃,並須在早上空肚吃,以便更能吸收它的「好」處。我不敢斷言這說法不對,但對某些人來說,可得較為小心。

  在1987年,香港中文大學的江潤祥教授在《Comp. Biochem. Physiol. B. Vol.87 pp.221-226》上發表論文,指出燕窩(Collocalia)含有表皮生長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EGF是一個蛋白質,能刺激細胞增生。燕窩來自燕子的口涎。可能就是因為口涎中有EGF,所以一般動物在受傷後,懂得舐自己的傷口,相信是想利用口涎中的EGF,刺激受傷部分,幫助傷口快些復元。

  細胞增生是好事還是壞事?答案是「不可一概而論」。皮膚上有傷口,要它「埋口」,當然需要細胞增生。但不可不知,Genentech藥廠生產了一個對付「EGF接受體」的藥,叫Tarceva(學名Erlotinib),它的主要作用,是去阻止EGF令細胞增生。什麽細胞?癌細胞。目前用來治療乳癌的Herceptin,也是一個用來對付EGF接受體的抗體。

  有一位讀者告訴我,她患有乙型肝炎,甲胎蛋白一直被控制在五百度之下。有一次,她吃了燕窩後,甲胎蛋白急升到七千度;之後,在肝掃瞄中,可見到四粒東西,一星期內暴長到四毫米。因此,在癌症患者而言,可能要戒吃燕窩。這好比患有乳癌者,一定要戒吃雪蛤膏,因為其中的雌激素,可令其癌細胞增生。

  其實,EGF對癌症病人還有別的害處。除了會刺激癌細胞增生,它更厲害的致癌作用,是在於促進三大類可以增生血管的因子,分別是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皂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和轉化生長因子(TGF『)。癌細胞要靠血管把養分送過來,才能「快高長大」,但往往沒有血管。這好像是乾涸的田,長不出東西。如果有人從附近的河造一條引水道,那就得其所哉了。在剛出版的《Annual Review Medicine》Vol.57,鼎鼎大名的哈佛教授Judah Folkman綜合了他三十多年在血管增生方面的研究,點出了一個對抗癌十分重要的概念。這便是,當癌塊還未出現血管時,它們一般都不會致命。因為,即使癌細胞不斷增生,但由於沒有血管提供營養,這些癌都長不大。

  其實,除了抗癌時要抑制血管增生,在長者中很普遍的黃斑衰退症(Macular Degeneration),病因也是源自視網膜上出現了新的血管,患者因而亦須特別留意,要少吃燕窩,以防刺激自己身體,貿貿然製造多餘的血管。 

Monday, March 06, 2006

視網膜脫落

  嬰兒出生哭喊,是為「呱呱墜地」,這是他肺組織懂得從空氣中取氧氣之始。

  在身體吸收氧氣的過程中,空氣中的氧氣,必須首先溶入包著肺小泡(Alveoli)的一層水內,之後才能滲進肺小泡上的微絲血管。本來,肺小泡只有薄薄的一層,無法抵受水分的表面張力(Surface Tension),會有倒塌之虞。幸虧肺小泡上的上皮細胞分泌了張力素(Surfactant),大大減低了水分的表面張力。張力素也是胎兒藉以通知胎盤,引致胎動的訊息(詳見2004年5月28日本欄)。所以,「足月」出生的嬰兒,一般都鮮有呼吸障礙。但早產兒的肺組織往往缺乏張力素,甚或因而夭折。即使立即替他們注射人工張力素,這些小生命也往往沒有本事吸入足夠的氧氣,原因是肺組織內的肌肉,尚未有充分收縮擴張的能力。在搶救時,他們暫時養在孵育器中,藉以多得一些氧氣。不過,這便很容易促成視網膜受傷,甚至失明。這叫早產兒視網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

  原來,氧氣的濃度升高後,非常容易衍生出破壞力極強的氧自由基。當氧自由基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由血管內皮細胞分泌,幫助血管舒張)化合後,會變成二氧化氮自由基。這個自由基能改變細胞表面的不飽和脂肪酸(叫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 Acid, AA)的不飽和部分,造出一個反式AA(Trans AA, TAA)。大量的TAA刺激視網膜上皮細胞,分泌一個叫血栓反應素(Thrombospondin, TSP)的蛋白質。之後,TSP令部分血管萎縮。簡單地說,當視網膜察覺到氧氣太濃時,會做一些調節,促使部分的血管自滅,藉以減低氧氣的作用。

   可是,當嬰兒慢慢長大,他的視網膜也需要配合成長的步伐,一起長大。由於早在孵育器的時候,他視網膜上的一部分血管已被勒令自滅,成長中的視網膜便出現血液不足的現象,那怎麽辦?視網膜唯有匆匆忙忙去分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添加血管(Neovascularization)。但由於血管增生得太匆忙和草率,這些新血管錯漏百出,令血液漏到視網膜的四周,浮起了整塊視網膜。視網膜若接著脫落,人便失明了。在這方面,因糖尿病引致的失明(Diabetic Retinopathy),也是源自血管收窄、缺血、分泌VEGF等一連串動作,結果,病人亦因視網膜脫落而永久失明。

  目前藥廠千方百計想用抑制血管增生藥去防止視網膜脫落,但只能治標。問題根源是二氧化氮自由基導致的TAA。常吃杞子類的抗氧化健康食品,有治本之功。

Saturday, March 04, 2006

泛談各類減肥藥

  「民以食為天」,吃的目的除充飢之外,本身也是樂趣,很少人不愛吃的。吃多了積聚體內,變成冗肉脂肪,體重增加了,不但難看,也令身體負荷加重。各式各樣的纖體、瘦身廣告,乘機推銷減肥療程,號稱能令胖子回復苗條的身材。

  其實,最有效的減肥方法是節食。第一步,是節零食,包括薯片、薯條、汽水和雪榚。第二步,戒掉甜品,什麽蕃薯糖水、栗子蛋糕,全部要視而不見。再進一步,每餐只吃到七分飽;此外,少吃肥膩的食物。如果能同時克服怠惰,每天步行二哩(來回兩個地鐵站),便一定有奇效,有糖尿病減病,無病纖體。上述一、 二、三步驟,只要能維持兩星期,身體便會不期然地接受;加上攸煉自己意志,克服各種誘因,不給自己半途而廢的藉口,習慣了,日子有功,自能奏效。

  藥廠可不會出錢刊登廣告,鼓吹什麽三分飢。為了要討人歡心及推銷所生產的減肥藥,只暗示有藥提供安全網,想吃什麽大可吃之哉,胖了可以找我。在這方面,有羅氏(Roche)藥廠的Orlistat(商業名稱是Xenical),作用是抑制小腸吸收脂肪;但事先聲明,這藥的副作用包括放屁 (Flatus),還可能腹絞痛、大便失禁(Fecal Incontinence)及抑制身體吸收油溶性的維他命A、D、E和K。

  另外一類減肥藥,主要是令人失去胃口。身體中有一個天然的機制。在飽餐一頓後,小腸的L細胞會分泌一個叫GLP-1的蛋白質,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同時會抑制食欲。不過,GLP-1很快會被血中的DPP IV廢掉。從GLP-1得到靈感,Amylin和Eli Lilly藥廠合作生產了一個很像GLP-1的藥,叫Exenatide,主要是用來降血糖。它的副作用,恰恰是令人失去胃口,甚至吃了想吐出來。

  由於在吸大麻時,胃口會特別好,因此,一類能對抗(antagonize)大麻醇接受體(叫CB-1)的東西,當可抑制食欲。Sanofi- Aventis藥廠從大麻取經,研製出一個減肥藥叫Rimonabant。另外一類經神經系統來減肥的方法,用的是興奮劑安非他命(Amphetamine)一類的藥,例如Phentermine、Benzphetamine,副作用是高血壓。第三類抑制胃口的藥,取法於抑制神經傳導物五羥色胺回收,例如Fenfluramine,但副作用是心律失調。

  比較少副作用的減肥藥,包括一個叫Axokine的概念藥。它的結構像體內的睫狀神經營養因子CNTF。CNTF一方面能抑制食欲,另一方面令下丘腦的神經增生;後者能增加下丘腦對滿足素(Leptin)的敏感度,令人覺得「吃飽了」而少吃。

Friday, March 03, 2006

電療和化療的副作用

  1979年的諾貝爾醫藥獎,頒予Godfrey Hounsfield(GH)和Allan Cormack(AC),原因是他們發明了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CT Scan,又稱為CAT Scan,A是Axial)。之前,在1963年,AC發表了一篇數學論文,提出斷層掃描的數學理論;到1972年GH造了第一台CT Scan的儀器。

  什麽是CT Scan?假設有一座十層高,全部是玻璃幕牆的大廈。現在,若從天空高處望下去,只憑一個著眼點,很難看到內中究竟。同樣地,當我們去照X光,得到的影象,是各層組織疊在一起照出來的一張底片,解象度當然不理想。所謂斷層掃描,則是一個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的掃描,也就是說,X光機繞著病人身體轉圈,在不同的角度都拍下X光數碼照片;之後,電腦把一大堆數碼資料整理成為一層一層像切片般的形象。以上述的玻璃大廈為例,能把每一層的活動,清清楚楚顯示出來。用這一個方法,可以計算出一個瘤腫的立體數據。

  CT Scan雖然可以提供大量而具體的資料,但醫生往往要考慮良久才會替病人做這種掃描,因為每照一次X光,病人便會受到一次輻射影響,產生不良副作用。斷層掃描是很多次X光加在一起,可想而知,病人會受到大量的輻射,對身體肯定會造成傷害。具體上,X光輻射會造成什麽傷害?是細胞癌變。

  最容易令細胞癌變的原因,來自細胞內的遺傳因子DNA受到破壞。DNA基本上是四個不同的化學因子(簡稱A、T、G、C)重複地組合而成的一條「拉鏈」互相扣緊。「拉鏈」的一邊是(例如)AAAATTGGCCCC,另一邊必然會是相稱的TTTTAACCGGGG(A對T,G對C,互相扣緊)。有趣的是,在這條「拉鏈」上,所有遺傳訊息都只記錄在其中的一邊,另一邊除了提供「支撑」,同時也是一套後備的資料。假如部分「正版」資料遺失了,細胞仍可從「後備」資料補回。

  可是,假如這條拉鏈在中間斷了幾截,那便十分麻煩,因為細胞搞不清到底應該怎樣才能照從前駁回這(分成一截截的)遺傳物質。這種情況,叫雙重斷裂(Double Strand Break, DSB)。一旦駁錯,可令細胞癌變。照X光的副作用,便是DSB。照得愈多,便愈多DSB,愈容易產生癌變。此外,電療(Irradiation)和化療(Chemotherapy)也會造成DSB。多達六分之一的癌,是源於病人在之前接受了的電療或化療,帶來的「副作用」。這些新出現的癌並不屬癌的擴散,例如,乳癌是不會擴散成為血癌的。

Wednesday, March 01, 2006

耳鳴和失聰

  所謂「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論是在戰爭裏,或是一般處世與別人交往中,情報(intelligence)是不可或缺的。從情報這名詞引申出來intelligent一字,指的是明智,也是在知道「明」白後,歸納得來的「智」慧;所以,要能知道明白,自須吸收情報,也就是資訊。中文「聰明」一詞,說明了「叻」的先決條件,是要憑耳(聰)目(明),多收集各方面的知識,就能融會貫通,也就是聰明了。從這裏可以看到聽覺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美國政府有一個機構,專責制訂工人工作環境的安全和健康標準,名叫OSHA,全名是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ssociation。由OSHA主導訂下的條例之一,包括限制工作環境的聲浪,不許超過一百四十分貝(Decibel, dB)。一百四十這數目是絕對的上限,不可逾越,甚至短至一秒也不能,因為過高的聲浪,可以造成耳鳴(Tinnitus)和永久性的失聰(Deaf)。在生理的層面,負責把聲浪轉為神經訊息的神經細胞,叫毛細胞(Hair Cell),會因高頻率的噪音而做到索晒氣,學術上叫新陳代謝虛脫(Metabolic Exhaustion),從而在細胞的粒線體,累積很多氧自由基,導致細胞自滅。輕微的情況是耳鳴,嚴重時便是永久失聰。

  另一個可以導致失聰的情況,是吃了一類叫胺基苷(Aminoglycoside)的抗生素。例如鏈黴素(Streptomycin)、慶大黴素 (Gentamycin)、卡那黴素(Kanamycin)、新黴素(Neomycin)。在五十、六十年代,很多患中耳炎的小孩,因為吃了鏈黴素,導致永久性失聰!這是因為胺基苷能黏住細胞上的脂肪酸及鐵質,後者氧化了脂肪酸,造出大量的氧自由基,最後令毛細胞自滅。

  既然問題是來自氧自由基,解藥自然應是從抗氧化劑中找,例如硫辛酸(Lipoic Acid)或超氧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不錯,抗氧化劑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保住毛細胞,但卻不是千篇一律,萬試萬靈。

   在1965年,Rosenberg和Cavalieri發現,細菌若處於兩個白金的電極下,會停止增生。到了七十年代,學者發現一個用白金造的概念藥,可以抑制癌細胞,醫治睪丸癌、卵巢癌、子宮頸癌、膀胱癌和肺癌。這就是後來獲批准上市的抗癌藥Cisplatin。到今天,Cisplatin的用途擴至胰臟癌、肝癌、胃癌和皮膚癌。不過,這藥有副作用,會傷害腎和神經(包括聽覺)。雖然明知副作用的來源,在於這個藥會令細胞製造氧自由基,但氧自由基恰恰可抗癌,病人只好接受Cisplatin化療,但都會有某些程度的永久性失聰,無一倖免。

Tuesday, February 28, 2006

臍帶血

  全世界第三大藥廠默克(Merck)的行政總裁Richard Clark,在去年5月上任。當時藥廠面臨外患內憂。外患是有數千宗來自止痛藥(Vioxx)的索償官司,內憂則是有關一個年銷五十億美元的降膽固醇藥(Zocor),其專利期到今年6月便屆滿。應付這嚴峻的局面,自須開源節流。開源方面,四出找一些有潛質的概念藥,不惜高價購入,務求能早日收成,填補青黃不接的空檔。例如,花上六億美元,向Vertex藥廠買入一個抗癌概念藥,編號VX-680。節流則是大刀闊斧,裁掉七千員工,每年節省約十億美元的支出。

  上個月藥廠對外宣布,將會把研究重心放在開發癡呆症、血管硬化、心臟病、糖尿病、癡肥、癌、失眠和止痛的藥方面,再加上做疫苗。上述八類藥(疫苗不是藥),針對者都是慢性疾病,期與病人建立長久供求關係,收益可以細水長流。不過,這一類藥有一定的風險。藥終歸不是食物,長期 服用不免會有副作用,縱是一丁點,也可導致得不償失。所以,有些藥廠甘於只研發急病的藥,例如,中風、敗血病(Sepsis)和白血球排斥身體 (Graft Versus Host, GvH)的問題。

  在什麽情況下白血球會造反,攻擊自身,形成GvH現象?是在對付血癌(又名白血病Leukemia)之時。為了要釜底抽薪,醫生先用藥毒死病人身上所有白血球;之後,給病人輸入一些正常的骨髓細胞,希望能為他重新建立一個免疫系統。不過,合適的骨髓不易得。除非捐贈者與病人是孖生兒,否則,健康的骨髓細胞一旦進入到病人的身體,舉目都是陌生環境,往往會攻擊病人全身的組織。在病理學上,這個現象就是上述的GvH。在克制GvH方面,FDA訂下了一個很直截了當的審批標準:只要藥能減低一百天內的死亡率,便可以獲得批文。

  直到現在,還沒有一個藥既能抑制GvH,又能使輸入的骨髓細胞肯落地生根,建立一個新的免疫系統。比較可行的方法,是去找來一些初生嬰兒的臍帶血(Cord Blood),藉著血內白血球尚是「無邪」的本性,引導它們接受陌生的環境,俾能和平共處。不過,臍帶血難得,血內的白血球數量又非常少,有些藥廠先將臍帶血放進試管中,試圖在其內培植稍稍多一些白血球,以圖造福多一些病人。現已開始第一期臨床測試的藥廠,計有Gamida-Cell(以色列)、 Histostem(南韓)、Chemokine Therapeutics(加拿大)、Viacell(美國)。其中Viacell在測試時發現病人已有GvH反應,懂得排斥病人的組織,成果堪虞。

  已開始有人在分娩時保留寶寶的臍帶血,以防萬一,有需要時也許可以救命。

Monday, February 27, 2006

芥末的妙用

  每當寒流襲港,我們一不小心便會著涼、發燒。發燒的病理反應,包括很想睡覺、沒有胃口、全身發熱和身體很虛弱(肌肉無力),也會大便不通。原來,這些病情都是與免疫系統分泌的白介素一(Interleukin-1』, IL-1』)有關。

   IL-1』一方面能直接催眠和抑制食欲(Anorexic);另一方面,能引發腦中的膠質細胞分泌白介素六(IL-6),後者刺激下丘腦,把體溫向上調,由攝氏37度調到39-40度,目的是要挑動全身每一個細胞的熱休克蛋白質,從而消滅在細胞內的病毒,及提高細胞處理廢物的功能。至於肌肉無力,是由於IL-1』刺激血管壁上的內皮細胞分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令肌肉鬆弛下來。

  談到肌肉鬆弛,可順便說說 治陽痿藥的機制。陽痿的成因之一,是海棉體(Corpus Cavernoum)中的平滑肌不能放鬆,以致血液不能流進,也就不能令其「變硬」。平滑肌之所以會收緊,是因為肌蛋白被能量分子ATP活化了(又稱磷酸化)。若要平滑肌放鬆,可刺激「(去)磷酸酶」取走附在肌蛋白上的磷酸。什麽東西可以刺激(去)磷酸酶?上述NO就能做到。NO透過一個生物分子cGMP,刺激(去)磷酸酶,後者取走肌蛋白上的磷酸,令肌肉鬆弛下來。不過,海棉體裏有一個自然的機制去廢掉cGMP;治陽痿藥則可以抑制這機制,於 是,負負得正,便可以延長肌肉鬆弛的狀態,方便血液流入海棉體,從而治癒陽痿。

  為什麽在發燒時會便秘?這也是NO在「作怪」。NO令 腸中的平滑肌鬆弛下來,於是腸無法蠕動,廢物便停滯不前了。若要減低NO一氧化氮,可得先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怎麽做?答案是利用一氧化炭(Carbon Monoxide)。土法治便秘方法之一,乃是吸煙,靠的就是煙中的一氧化炭;這當然不可取,香煙中的氧自由基可破壞肺小氣泡,從而導致肺氣腫。

  坊間一切吹噓能增加免疫的「健康」食品,說的往往是能增強IL-1』。從上述分析可以明白到,這些東西不應隨便吃,否則可能引起的弊端之一,是「有入冇出」,發生腸梗塞(Ileus)。尤其以老人而言,這是可致命的病。

   常吃魚肝油可幫助通便,因為其中的奧米加三脂肪酸能刺激腸製造一氧化炭,從而增加蠕動;但往往須長時間服用,才能令大便正常。若要見效快,可以試用芥末,包括吃魚生時吃的Wasabi。芥末含有一個叫Methyl Iso Germabullone的成分,能直接刺激肌肉細胞上的乙醯膽鹼接受體,「一撻即著」,令腸立即開始蠕動。

Saturday, February 25, 2006

吃天鵝蛋

  有一個人賣蛋,索價一百元一隻。路人拿起蛋,端詳了好一會,看不出有什麽特別之處,於是問:「這是什麽蛋?要這個價錢,好處在哪裏?」賣蛋的說:「這是天鵝蛋,吃了之後可以像天鵝般美麗。」

  先不要說蛋是不是真的天鵝蛋,姑且相信蛋是天鵝生的,要不要買來吃?循著「可以像天鵝般美麗」之目的想下去。第一個可能性,是吃了並沒有預期的功效,仍然難看;甚至浪費金錢之餘,身體竟不適應,因為它其中一些成分,比一般常吃的雞蛋來得重。第二是正如他說,真有功效,也就是吃了之後,脖子長了,身上長出白的羽毛,活像一隻天鵝。第三是原來其中有禽流感的細菌,吃了會生病。

  目前在坊間買得到的健康食品中,有三類產品「吹噓的」與「實際的」功效,可以與上述例子媲美。

  第一種是有關靈芝的破壁孢子。孢子之於真菌,就好比魚子之於魚,基本上只是一個包含了遺傳因子的種子。一粒蘋果樹的種子,雖然將來大有可能長成蘋果樹,生出甜美的蘋果,但種子內可沒有任何蘋果中應有的維他命。產品廣告把破壁孢子的性能,說成像有原子彈般的潛在威力,服用了在體內爆發,有無窮的保健效果。至於具體上有什麽好處,頂多是非常含糊地推說可以增加、改善或調節免疫,用「免疫」這名詞去嚇唬消費者,卻說不出其所以然。事實上,真菌,包括冬菇、木 耳,健康成分是在細胞壁上的葡聚糖(Glucan)。吃多了破壁孢子,反而吃了很多嘌呤(Purine),徒然增加了出現痛風(Gout)的機率。

  用似是而非的術語大肆吹噓,是推銷伎倆之一。例如聲稱產品可以增加白介素一(IL-1』)、干擾素(IFN『)等。不明白這些名詞的消費者,見之肅然起敬,覺得物有所值。須知細菌和病毒可以引發的,恰恰就是IL-1』和IFN『的反應。

  第三種是從鯊魚肝提煉出來的鯊烯(Squalene)。商人在廣告中聲稱鯊烯可以吸收氧自由基,因而說它是一種健康食品。首先,能吸收氧自由基的東西就 一定是好東西嗎?當然不是。氧化了的低密度脂肪蛋白(Oxidized LDL)也能吸收氧自由基,它卻是令血管硬化的元兇。鯊烯和氧化了的鯊烯(Squalene Epoxide),是身體用來製造膽固醇的主要成分。日本的Takeda和Yamanouchi藥廠、美國的施寶貴(Bristol Myers Squibb)藥廠,分別都正在測試三種降低膽固醇的概念藥,叫TAK-475、YM-53601和BMS-188494,方法是「抑制」鯊烯!

Friday, February 24, 2006

吃蟹後可否吃柿子?

  市面上有一種號稱可消脂的健康食品,叫甲殼素(Chitin)。也有另一種,是加了工(去掉甲殼素上乙醯Acetyl後)的Chitosan;一般都從蝦、蟹殼提取得來。

   理論上,甲殼素是一種糖的聚合物(Polymer),屬炭水化合物(Carbohydrate)。由於甲殼素的基本單元是含正電的胺糖,整個甲殼素帶有 大量的正電,有些人因而吹噓說,帶正電的甲殼素,可以黏住帶負電的膽固醇;兩者加起來的分子體積太大,身體吸收不來,膽固醇便會被排出體外,達到消脂的目的。

  為了要弄明白事情的真相,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市分校營養系的學者,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找來了二十四名、男女各半的志願者,每人每天吃五餐,每一餐都包括了甲殼素。經過十二天的測試,記錄食物中的脂肪含量,又分析糞便中的脂肪。結果發現甲殼素並不能幫助將食物中的脂肪排出體外(見 J. Am. Diet Assoc. Vol.105 pp.72-77)。除了這實驗,還有至少四個類似的臨床測試,結果也相同。

   基本上,這種正負電之間的吸附力(Affinity)並不算強。各類食物中,有太多東西都帶正電或負電,憑甲殼素上的正電,未必一定能吸著膽固醇。若我們考慮到腸中的千億個細菌,最有可能黏附在甲殼素上的帶負電物質,可能是細菌屍體細胞壁上的內毒素,又稱為脂肪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

  生長在海水中的細菌,例如霍亂類的細菌(Vibrio),往往都是藉細胞壁上的LPS附在蝦殼、蟹殼上;之後,當細菌繁殖到了飽和數量時,它們互相黏在一起,形成為一塊膜,就好像白喉菌在喉嚨上「織」成一塊白色的膜(因而叫白喉)。這類膜統稱為生物網(Biofilm)。

  LPS非常耐熱,一般的蒸、炒處理,並不能完全破壞它。吃蟹時難免手部或口部接觸到蟹 殼,從而吞下一些黏在蟹殼上的細菌生物網,也就會吃進不少能引起腸胃發炎的LPS。LPS去到腸時會「發功」,引出大量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令到整條腸鬆弛下來。在這同時,附在殼上的霍亂類細菌特有的毒素,可令腸壁的上皮細胞分泌大量水分,引起肚瀉。

  柿子含有大量熊果酸(Ursolic Acid)。從蟹殼上混入食物中的細菌生物網,可以被熊果酸分解;其中一些霍亂類細菌的毒素,便更暴露了,引起更嚴重的水分分泌,進一步惡化了肚瀉。相傳吃了蟹後不能吃柿子,相信原因是在此。

Thursday, February 23, 2006

一條龍

  早幾天《紐約時報》有一篇文章,說的是有關中國今天成為「世界工廠」的狀況。文中指出不少在中國境內施行的工序,都屬「裝配」性質,尤其是高科技產品,精密的組件在別的地方先造好,才運入中國,作最後的配套。結論之一,是解釋中國對歐美的巨額貿易順差,其實不少是從其他地區轉嫁而來。

  有人問我,這文章是褒是貶?我覺得作者只是照實說;看文章的人,不須有什麽褒貶的考慮。無論哪一個行業,都免不了分工。麵包店不可能由種麥開始。以中國而言,今天主理裝配工序,先有收入,同時造就了人才,一步步下去,總會有進步。現在作興說「一條龍」操作,說說而已,也可能是推銷的口吻。從製造商的立場而言,分工合作,各司其職,才是低成本、高效率的不二法門。

  大藥廠也如是。本來,大藥廠可招聘各種科研人才,由構思開始,研發新藥。可是,沒有一個研究員能擔保必有成果。因此,與其供養一大群博士去鑽研,不如乾脆向其他小公司買入現成的概念藥。一些處於第一期臨床測試的概念藥,最受大藥廠歡迎。例如,全球最大的藥廠輝端(Pfizer),去年11月以八億美元向一間叫Incyte的生物科技藥廠購入一個針對慢性發炎概念藥的全球發展權。另一方面,總部在瑞士尼塞爾的諾華藥廠(Novartis),去年大大小小買入了近四百個概念藥,其中金額最大者達七億美元,對象是一間專門研發 RNAi藥,叫Alnylam的小藥廠。還有,羅氏藥廠(Roche)屬下的Genentech,在11月花了二億三千萬美元,向一間英國的小藥廠買入一個針對PI3K的抗癌藥。

  不要以為賣方必然是小藥廠。歐洲的百年家族老店、總部位於瑞士的Serono藥廠,去年全年銷售額是二十六億美元,其中十一億是從一個治療多樣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的藥(商業名稱Rebif)得來。最近,第三代掌舵人Ernesto Bertarelli委託投資老手Goldman Sachs放盤出讓Serono;多間藥廠都表示有興趣收購。不過,叫價高達一百五十億美元,暫時還未有藥廠願意付出這個價格。

  另一個分工的領域,在於新藥的臨床測試。目前各大藥廠現都傾向將測試搬去印度進行,因為印度有三多:病人多、懂英語的醫生多、精通電腦的臨床藥理人才多。根據印度政府的官方數據,去年在臨床測試上的收益,達到七千五百萬美元。不過,一些印度人不大願意看到國人只做大藥廠的實驗動物。印度政府正在向世界衛生組織WHO要求協助培訓巡視臨床測試的督察,務求自己國人也能做到依照國際標準的測試,叫優良臨床程序(Good Clinical Practice)。

Wednesday, February 22, 2006

被抗拒的抗生素

  腦膜炎、肺炎、白喉、百日咳、傷寒、霍亂、破傷風這些傳染病,傳染的媒介都是一類低等的細胞,也就是細菌(Bacteria)。說它低等,因為它沒有多一重保護膜去包住細胞內的遺傳物質DNA;此外,它的細胞沒有粒線體、溶酶體。

  細菌與人的細胞還有另一個很大的分別。細菌除了有一層細胞膜,還多了一層細胞壁(Cell Wall)。因此,若用藥去攻擊體內細菌的細胞壁,原則上只會殺死細菌,不會殃及人的細胞。這一類專門針對細菌的藥,統稱為抗生素 (Antibiotics)。最初期的抗生素,都是一些真菌(Fungus)分泌的天然物質,例如盤尼西林、兩性黴素、紅黴素等。它們能擾亂的,分別是細菌細胞壁的合成、細菌細胞壁的功能、及細菌(別具一格的)蛋白質合成機制,所以是很有效的。

  可是,有一些病人不遵照醫生的叮囑,往往還未完全康復,便自作主張停止服藥,那些奄奄一息的細菌便能死裏逃生,之後,衍生出抗藥性。盤尼西林現在對很多種細菌來說,已完全失去殺傷力。藥廠在研發新藥方面,對細菌的抗藥性是又愛又怕。愛是因為可以不斷推陳出新,無懼舊有的抗生素專利快將到期;怕是細菌能演進得更快、甚至快到連新藥的專利期還未完結之前,已能迅速對新的抗生素建立抗藥性,令新藥「出師未捷身先死」,藥廠也就血本無歸了。

  目前正在研發中的新一代抗生素,包括有八個概念藥處於第三期臨床測試,五個在第二期,六個在第一期。雖然一般大藥廠並沒有太積極行動,但有些中型藥廠卻頗具野心。例如仙令(Schering-Plough)有一個類似Cipro(用以治炭殂病)的Garenoxacin,Wyeth也有一個新一代的四環素,叫Tigecycline,兩者現都 已去到第三期的測試。此外,從印度Ranbaxy藥廠的Ranbezolid、日本Takeda藥廠的TAK-599(都尚在第一期臨床測試),可見外國藥廠也在覬覦美國的市場。

  對著一些新的抗生素,為什麽細菌有能耐,可以不斷見招拆招?原來,細菌的遺傳因子DNA中,有一個叫LEX A的基因,專門負責在危急情況下變臉,以挽救細菌的性命。就以上述Cipro舉例說明。細菌的DNA,像女士的髮辮,互相糾纏,再盤成一個髻。當細菌要增生,製造多一套DNA的時候,須用一個叫拓樸同分異構酶(Topoisomerase),把糾纏中的DNA分開。Cipro針對細菌這個最脆弱之處「發功」,令DNA無法再駁回。細菌的對策,是寧可壯士斷臂,出動LEX A把Cipro黏住的部分切去,再盡量補回切去的一段,駁回DNA。就是這樣,化解了抗生素的攻勢,便可以死裏逃生了。

Tuesday, February 21, 2006

人造牛油

  在十九世紀的歐洲,窮人吃不起牛油;另一方面,牛油不耐放,長時間在海上的海軍也就得不到供應。1860年,拿破崙三世懸紅給能發明人造牛油的人。結果,一位法國化學師,叫Hippolyte Mege-Mouries,發明了第一塊用牛的脂肪和脫脂奶造的人造牛油,叫Oleomargarine。在當年,動物脂肪內的脂肪酸被稱為 Margaric Acid,這其實是硬脂酸(Stearic Acid)和棕櫚酸(Palmitic Acid)的混合物。

  真正開始用植物油製造人造牛油,要去到二十世紀初。化學師明白了動物和植物脂肪酸的分別後,才成功把豆油、粟米油凝固成一塊塊的人造牛油。

  在這裏,須岔開先稍稍解釋飽和(Saturated)和不飽和(Unsaturated)脂肪酸的分別。假定有十八位小孩子手牽手,一字形地排開,然後分發給每人兩隻蘋果。除非他們不再牽著手,否則是無法拿得住蘋果的。現在,換了十八隻猴子。若給牠們蘋果,牠們可以用腳掌牢牢抓住蘋果。在化學上,每一個炭原子像一隻猴子,不只可以同時與其他的「猴子」(炭原子)連接成一字形,還可以抓住兩個「蘋果」(氫原子)這便叫做「飽和」。「不飽和」,是當相鄰的兩隻「猴子」(炭原子),各自只有一隻「蘋果」(氫原子),於是,可以騰出一隻腳掌來互相牽著。

  在牛油中的脂肪酸(例如上述的硬脂酸和棕櫚酸),由於是「飽和」,可以很整齊地互相緊貼;因此,它們在室溫中呈現成固體。植物油當中的脂肪酸則是多處不飽和。再用上述猴子的比喻,如果相鄰兩隻 手牽手的猴子,每隻猴子同時用右腳掌抓住一個蘋果,這便叫「順式」(Cis)的不飽和。在化學結構上,順式不飽和脂肪酸佔的空間較大,不太會互相緊貼,於是,在室溫中呈液體狀態。

  因此,若要把植物油凝固為人造牛油,方法十分簡單,只要用氫氣,把不飽和的部分轉為飽和就成。不過,這種轉了型的植物脂肪酸,基本上等於動物脂肪酸,一樣可以增高膽固醇。聰明笨伯的商人,用少量氫氣,只把一部分不飽和脂肪酸轉成飽和,這叫「反式」 (Trans)脂肪酸。好處是令至人造的牛油不會太硬,容易塗在麵包上;壞處是身體從未曾見過反式脂肪酸,於是乾脆把它塞入「低密度脂肪蛋白」(LDL, 也就是所謂「壞的膽固醇」)中。

  所以,吃人造牛油或天然牛油,同樣會增高體內的膽固醇。較聰明的辦法是少吃或索性不吃。不過,為了一時口感,很多人「膽博膽」。告訴你,這是博不過的,因為,吃的人往往會是輸家。

Monday, February 20, 2006

電針治療柏金遜症  

  構成腦組織的各種細胞中,哪一類細胞的數目最多?正確的答案是膠質細胞(Glial Cell),其中包括負責清理廢物的星形細胞(Astrocyte)、負責分泌髓鞘質(這是一種絕緣體,用來包裹著神經軸突,像是一層膠包著電線)的髓鞘細胞(Schwann Cell)、及負責分泌BDNF和GDNF這兩種營養神經的小膠質細胞。

  GDNF的全名是膠質細胞衍生神經營養因子(Glia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是在1993年被發現的;後即被證實與「多巴胺神經細胞」有密切關係。1997年,羅撒斯特大學一組研究員,發現可以用基因治療法,把GDNF的基因送達大鼠腦組織中的黑質區(Substantia Nigra),幫助受了傷的多巴胺神經康復。由於多巴胺神經的衰亡會導致柏金遜症,GDNF可能可治療柏金遜症。

  上述這個假設,在一 個猴子的柏金遜症實驗模型上,被證明正確(Science Vol.290 pp.767-773)。在2003年,一組英國醫生在五位柏金遜症患者的肚中,安放了小型的泵,透過一條直通腦部的膠管,把GDNF直接泵到黑質區。果然,病情大有改善,當屬GDNF之功。這令Amgen藥廠看到一個商機;於是,正式向FDA申請去做一個GDNF的臨床實驗。不過,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臨床結果是對受藥的柏金遜症患者並沒有療效。到底出了什麽錯?一個可能性,是Amgen用點滴方法,把GDNF滴進血管,但血管內的GDNF卻無法穿越血腦屏障。從而推論,可能是錯在施用GDNF採取的「物流」方法。

  至於小膠質細胞的另一種神經營養素BDNF,它的全名是腦衍生神經營養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它也可以供營養給多巴胺神經。

   回說Amgen失敗了的GDNF臨床測試。想深一層,既然GDNF和BDNF都是小膠質細胞的分泌物,而腦中有大量的小膠質細胞,分泌GDNF和BDNF當是遊刃有餘,根本不需要依靠外來供應。問題是,怎樣去刺激自身分泌?可用針炙,更確切地說,是用電針。在《腦研究》中,北京大學神經科學院的學者報道,若重複用100赫(Hertz)電流頻率的電針,施於患有柏金遜症的大鼠,可以大大增加它們大腦黑質區的多巴胺神經細胞。

  針炙中有所謂「得氣」,即是一針下去,病人覺得被針的部位特別敏感。原因也是與BDNF有關。原來,「得氣」是當針尖刺到了神經,觸發小膠質細胞分泌BDNF,同時造成輕微神經性疼痛。用病理學的名詞,屬痛覺過敏(Hyperalgesia)。

Saturday, February 18, 2006

治療腎癌的新藥

  在美國,一般做生物科研的人,都知道Keystone會議,甚或參與過。這會議在科羅拉多州的Keystone市舉行。我第一次去到,不多久就出現了高山症徵狀,也就是頭暈和全身乏力。高山上空氣稀薄,慣居平地的人不易適應,除非體內紅血球特多,足以多携氧氣。很多經化療的癌症患者皆有類似體驗,因為化療藥很「削」,而且「削」的是骨(壓抑骨髓造血的機制)。解決的方法是注射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幫助骨髓製造紅血球。未出世前,EPO是由肝細胞負責分泌;出世後改由腎來製造。信不信由你,在發展初期,藥廠為要獲得足夠的EPO,大量購買高山居民的尿(因為生產多了漏進尿液),從中分析這個蛋白質的的胺基酸結構,之後找出基因,再用生物科技方法造藥。

  腎細胞有一個反應很快的機制,以保持身體有足夠的紅血球。方法是,腎細胞不斷製造一個叫缺氧生成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HIF)。不過,在正常的大氧壓力下,腎細胞內一個叫von Hippel-Lindau(VHL)的蛋白質,會黏在HIF上面,就好像貼上一個「這是垃圾」的標記,讓細胞內的蛋白酶粒子(Proteasome)把HIF消化掉。一旦氣壓下降,VHL的份量也同時下降,於是,沒有足夠的VHL「貼紙」可用,HIF也就多了。過多HIF會刺激細胞多造EPO;又令「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及「血小板生長因子」PDGF新增血管,間接幫助癌獲得營養,「快高長大」。

  先岔開一筆,稍說說細胞內 的訊息傳遞路線(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這機制有點像中國古代的烽火台,由多個蛋白質構成,「台」上燒的是「能量分子」ATP。在細胞內,第一個烽火台叫RAS,第二個叫 RAF,之後是MEK和ERK。腎細胞之所以癌變,是因為第二個烽火台RAF「無端端起火」(突然從能量分子得到很多能量),即是形成磷酸化(Phosphorylated)狀態。一路傳下去,當最後一站ERK也磷酸化後,一個「命令細胞增生」的訊息便進入了細胞核。

  以腎癌而言,由於負責製造RAF蛋白質的基因出現異變,令細胞不只製造很多RAF,而且還將能量加諸其上,引起禍端。

   現在有一個治療腎癌的新藥。美國FDA在去年12月20日批准Bayer藥廠一個抗RAF藥,學名是Sorafenib(商業名稱叫Nexavar)。這個藥可以一石二鳥,一方面抑制RAF,另一方面抑制上文所提及的VEGF和PDGF。於是,除了可以令癌細胞不能增生,同時也可以切斷血液的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