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04, 2008

保健與補健

  我一向鼓吹「補健」。有一位朋友告訴我,他曾在辭典中找「補健」這個詞,但找不到,只能找到「保健」和「保健食品」。我說,據我所知,「保健」一詞不見於古籍,中國人一向說的是「進補」、「補養」、「補品」。日本有「保健所」,是處理地區居民健康和公共衞生事務的政府機關,所以「保健」可能是源自日本的外來語。單單看「保健」一詞,可以將它解作「保持健康」,其中的「保」字,有「不讓它受到損害」的味道,例如用於「保護」、「保衞」、「保存」、「保固」;其中的含意,是屬「維護」性質的。但一般所謂「保健」的食物,其用途並不在於消極地、蓋括性地維護健康,而是進取地、針對性地補充日常食物之不足,希望能將尚未達標的身體狀況,帶到健康的水平;因此,用「補」字是更貼切。我提議他試查看維基百科中這個名詞的中英對照,其中「保健食品」一詞並沒有自己的條目,若以這四個字搜索,走出來的課題會是「膳食補充劑」,英文是Dietary Supplement,可見「保健」云云,並不適當。還有,「保」字本身會引致一個美麗的誤會,因為好像是一個承諾,吃了「保」會帶來「健」康,令人產生「安枕無憂」的錯覺,偏離了應有的意義。我把「保」更正為「補」,乃實事求是之舉;表示身體缺乏了某些東西,於是輔以補健食品,「補」其不足,只此而已。這位朋友來自國內,說普通話,對這兩個字的分別馬上能察覺到,因為讀音迥然不同;若用廣東話,發音一樣,意義上的重大分別,很容易就忽略了。

  尚有值得注意的,「補」是指「幫補」、「補遺」,換言之,是協助性的。相對來說,與其他另一些「補」的功能,大異其趣,各有所謀。首先,這不是「補給」。一個人的生存條件之一,是需要有不停的補給,包括氧氣、水分和食物,這差使是補健食品擔當不來的,也就是說,不能拿補健食品當飯吃。

  清朝時有品級的官員官服上有繡章,綴在前胸與後背,文官繡鳥,武官繡獸;官職大小依此辨別。文官一品繡的是仙鶴,二品繡的是錦雞;武官一品則是麒麟,二品是獅子。這些繡章叫「補子」,又叫「補服」,所以官服有「補掛朝珠」之稱。補子的功能其實不在於「補」,因為不是用來掩蓋衣服的破爛部分,而是用來顯示訊息,也令衣服更華麗,乃是錦上添花。補健食品的用意不在此。

  尚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補健食品也是不幹的,此乃「修補」。身體中大至五臟四肢,小至每一個細胞,都會有損傷之虞;傷了自須修理。修理前者的方法,用的是藥,也可用外科手術;一些器官若是再修不好,還可更換零件,是為器官移植。在細胞的層面,則有一套天然的機制,明天再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