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27, 2007

食物的副作用

  一個人年紀漸長,累積的經驗多了,在很多方面都理應會知所進退,包括懂得在飲食方面適可而止。但事實並非如此。路上見到的肥胖者愈來愈多,不但有肥佬和肥婆,連小孩子也一樣。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於食物的能量密度(Energy Density)偏高,比方,漢堡包、薯條、汽水等;另一方面,衣食住行中的食,相對來說是可以十分便宜,加上人人有口腹之欲,很難不放縱。當卡路里的收入(吃)和支出(運動)失去平衡,人便慢慢地胖起來。在保健的層面,糖尿、血管硬化、心臟病、中風、腎衰竭和癌有很大程度都是與食物過量有關。政府可以立例禁止在公眾場所吸煙,減少呼吸系統的疾病;但不可能禁止快餐店出售薯條或著令甜品店不售賣糖水。

  身體中的細胞大部分是各家自掃門前雪,除一些像巨噬細胞(Macrophage, M)的細胞外。M的工作之一是清理廢物,例如瘀血。不過,一旦遇到不常見、非我的東西,例如被煙油氧化了的「膽固醇」(正式的名稱是低密度脂肪蛋白〔LDL〕),在一口吞掉氧化了的LDL的同時,M會分泌一個叫白介素一(Interleukin-1, IL-1)的訊息,召喚其他的免疫細胞(包括殲滅細胞)去到現場「視察」,萬一真的來了敵人,殲滅細胞馬上行動,有理冇理,掃一輪機關槍(酶),殺「敵」之餘,也傷害了一些好的組織,例如血管。於是令血管壁中的平滑肌細胞增生,成纖維細胞促使組織結痂,最後便是血管硬化。

  巨噬細胞還有一個武器,叫瘤腫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如果吃得太油膩,小腸分泌激膽素(Cholecystokinin),導致胃呆,進而可因胃酸太多,造成胃潰瘍,胃壁於是發炎;巨噬細胞會分泌TNF,鼓勵胃壁的上皮細胞(Epithelial Cell)出走,造成一個癌變的現象,叫EMT(Mol. Biol. Cell. Vol.14 pp.1790-1800)。

  除了巨噬細胞能分泌TNF,脂肪細胞也會在「爆棚」(積聚了脂肪)後分泌TNF。原來,當血糖暴升後(例如吃一碗糖水),胰島素會令脂肪細胞將血糖轉為脂肪,儲存起來。脂肪細胞像一隻躉船,本來可以儲存大量的脂肪;不過,滿瀉後,會分泌TNF,叫胰島素「收聲」,造成所謂胰島素抗拒(Insulin Resistance)。胰島素從此失去功效,「無人聽佢支笛」,搞出一個糖尿病。

  糖尿病是引發心臟病的主要原因(Diab. Vasc. Dis. Res. Vol.3 pp.80-83);心臟病則是美國當今第一殺手,比癌症還厲害。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