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06, 2009

看個清楚

  曾有讀者對我說,看「康和健」文章有時頗為吃力,因為其中一些學術上的解釋,牽涉到專有名詞,而且錯綜複雜,不容易明白。我很了解這種心情,但為了令各位能徹底地知道一些現象的成因,我往往須將內裏的來龍去脈剖現出來,給大家看個清楚,在所難免。請各位耐著一點點性兒看,其實並不深奧。

  早兩天的話題,圍繞著「風疹」與「過敏性腸症候群」。這兩種情況,都與肥大細胞(Mast Cell)有關。從一個病理的角度說明,具體「出事」之源,來自類胰蛋白酶(Tryptase)及組織胺(Histamine)。今天我們走近一些,仔細看看。

  肥大細胞乃是免疫系統內各類細胞的一種;在免疫系統這個「人體防禦軍」內,它是一個兵士。這個兵的裝備,包括所謂「細粒」granule,也就是一些「囊泡」vesical,內裏分別藏有各式各樣的物體,在適當時間可以分泌出來應用。

  類胰蛋白酶是分泌物的一種,當它走出來,再附上皮膚神經細胞上的「蛋白酶提動接受體」(Proteinase Activated Receptor, PAR)之時,會促使神經細胞分泌一種叫Endovanilloid的神經傳導物,造成痕癢的感覺(Ann. Acad. Med. Singapore, Vol.36, pp.788-792)。順便一提,傷口復原時我們感受到的局部痕癢感覺,也是源自PAR。因為復原時有「凝血酶」參與「重建工程」,凝血酶刺激PAR,目的是挑起痕癢的感覺,令傷者多點注意受了傷的部位。是什麼東西促使肥大細胞分泌類胰蛋白酶的?答案包括酒精(Dermatology, Vol.197, pp.181-182)、紫外線(Br. J. Dermatol., 2008年9月15日電子優先版)、溫度的突變(Exp. Dermatol., Vol.10, pp.246-255),以及情緒方面的壓力(Psychother. Psychosom., Vol.60, pp.168-176)。肥大細胞在身體多處「駐守」,包括腸壁。在腸壁上的肥大細胞,若分泌了類胰蛋白酶,這些酶會黏在腸壁平滑肌和腸細胞的PAR上,一方面令平滑肌收縮(抽搐),另一方面,令腸細胞分泌水分,於是就會造成腸絞痛及急性肚瀉(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Vol.12, pp.95-102)。

  組織胺是化學傳導物質,亦存於肥大細胞,它能直接令微絲血管舒張。當皮膚中的微絲血管舒張,血液中的紅白血球及水便會滲到皮膚(J. Dermatol., Vol.23, pp.735-740);但皮膚困著水分,不給它走,水分在皮膚中形成水泡,刺激皮膚中的神經,帶來痕癢。風疹患者忍不住用手去抓,抓破了的皮膚令被困的水分可以慢慢滲走,於是「止痕」。另一方面,分泌在腸壁中的組織胺會刺激腸壁分泌水分,從而導致肚瀉(Arch. Pathol. Lab. Med., Vol.130, pp.362-367)。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