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30, 2008

黃台之瓜

  中學時國文課本中選錄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一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文中解釋詩的表面寫草,實際是描寫朋友送別,「生生不息的青草,正代表朋友間永不改變的友情」。當時書中這樣說,老師也這樣教,於是照單全收。最近再次看到這首詩,仔細想像其中意境,覺得作者要說的可能並非如其所述。沒錯,草的確是生生不息,但作者強調的更是每一年的枯榮輪替,季節性的變化,這個情況,每歲都有發生,乃自然的交替,不能避免。在此期間,尚有外來因素(野火),令草的生長受到干擾;但無論如何,去到春天,生機自會再復。作者藉此來比喻送別友人的感觸,不單單是想表達離情,更想點出的,是離離合合的無奈,想到朋友離別後,雖然有一天將會回來,但之後不免又會要走,以致「又」送王孫去;作者借草的枯榮,抒發這種乍離乍合的情懷。最後一句,再借用草的茂盛生態,形容自己滿腔難以遣懷的傷感。由始至終,主題是「離情」,作者並不是在說「友情」。

  五十年代,電視尚未出現,收音機是家中主要的消閒娛樂。當時盛行「空中小說」,由一位藝人講故事,內容有來自歷史流傳的事迹,也有是原創的。眾藝人中最著名的是李我。他說的故事都是自己創作,其中不少精警的句子,到今天我還記得。有一句他經常用到,乃是「沒有離別的痛苦,哪有重逢的快樂?」白居易捨不得王孫要與自己分開,在想到當下要「離」他之同時,也期望他未來之「歸」;然後跨前一步,再想到之後又再會「離」;先是悲,再是喜,之後悲喜重新交替。如果將「離」與「歸」帶來的「悲」與「喜」,兩者互相對調,可用以描寫癌症病人的無奈。病人知道自己罹患癌症之初,並不氣餒,叫自己振作,以堅強的鬥志與癌魔對抗,歷盡困難,吃盡苦頭,終於有一天,醫生說,你的病痊癒了,病人於是鬆一口氣,因癌的「離」去,感到莫大喜悅。但醫生同時加上一句:未必真的斷尾,可能會復發,也就是說,或會有回「歸」的一天。正是「我心亦喜,我心亦悲」;黃台之瓜,何堪再摘?有沒有辦法,叫癌不要重現?

  癌是身體中的叛逆分子。為什麼說它叛逆?因為它的生長,影響到整個人的生死存亡。但癌本身不是這樣想,它覺得自己才是正統,其他細胞是離經叛道,於是癌細胞竭力增生,更想盡辦法擴散。例如胰臟癌,擴散能力十分強,一般的化療藥如5-Fluorouracil和Gemcitabine,療效差強人意;又如乳癌,有些病人在「痊癒」後超過十年,癌竟會無緣無故復發。有沒有一些健康食品、可以在化療的同時或其後,幫上一把,助病人的病不再復發?可能有,明天續談。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