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16, 2006

觀點與角度

   在2001年10月,有一位海外華人,名叫Allen Chao,夫婦倆捐了五百萬美元,給位於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Purdue),目標是興建一所大學附屬的藥物科技中心,寓學習於生產。在這中心裏,不但可以培養製藥人才,教學生有關生產藥物的技術,而且中心本身也會是具GMP(優良製造程序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水準的工廠。這所中心命名為The Chao Center For Industrial Pharmacy & Contract Manufacturing,在去年10月完成,投入服務,與莉莉藥廠合作,首先投入研發製造的藥,針對一些第三世界貧窮地區猖獗的流行病,例如肺癆。

  Allen Chao是非專利藥的生意中的名人。他創辨的Watson藥廠,是世界上第三大生產非專利藥的藥廠,排名僅次於Teva(以色列)和Sandoz(瑞士)。

  很多人羨慕大藥廠,其中表表者如輝瑞(Pfizer),去年的營業額高達五百七十億美元。不過,生產專利藥的風險非常大,例如,默克(Merck)藥廠在其Vioxx止痛藥牽涉到的官司,現在已多達九千多宗。理論上,若法庭每星期審理一件官司,也要差不多一百八十年,才能完全解決這個問題。生產非專利(Generic)藥會是安全很多,因為經過專利期中十多年的使用,病人服藥後可能會有的副作用,應該全走出來了,醫生大概都能瞭如指掌。另一方面,藥廠完全不必花費做宣傳,因為已有現成數以百萬計的顧客(病人),他們若能在昂貴的專利藥之外,找到同樣有效、但大幅度降價的非專利藥,必會趨之若鶩。

  目前在快要屆滿專利期的各種藥物當中,有很多是年銷至少十億美元的專利生物藥(Biologics),包括一個能增加紅血球,叫Epogen的蛋白質藥。不過,生物藥的非專利版本,在審批上會比較多一些手續。在這方面,歐盟的藥檢所European Medicine Agency(EMEA),發明了一個名辭,叫「非專利生物藥」Biosimilar,以別於一般的非專利藥(Generic)。藥廠在申請生產Biosimilar之前,需要做一個小型的臨床測試,以證明仿製品的安全性和治療效果。

  回說Allen Chao的捐款,由此創辦的藥物科技中心,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借用這事件,比較香港富商捐款給某大學醫學院的風波。城中反對以富商命名者可以說,人家Chao先生捐款建立的學院,是由零開始建,以Chao命名,是天公地道。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出錢幫助一個嬰兒成長(分娩費用及買奶粉),與幫助一位經濟拮据的大學生完成學業,同樣都是「功德」,出錢的要個名份,也無可厚非。孰對孰錯,端的是觀點與角度問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