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10, 2007

雖不關己亦勞心

  有一個急性病,每年有六億六千萬宗新症,其中二百萬人,大多數是六歲以下的小童,會在一個月內死亡。現在,世界衛生組織WHO以及多個組織和幾家大藥廠,均出錢出力,搶救患者,亦致力預防工作。在香港和世界不少地方的人,因為沒被波及,也就不大注意。這個病叫瘧疾(Malaria)。

  瘧疾來自一種寄生蟲。它可以用四種不同的形態,生存在不同的空間。第一種形態是配子體(Gametocyte),當病人為蚊叮過後,在病人血中的配子體,會在蚊的腸中變成卵母(Oocyst),卵母在腸內生長及產出幼蟲,叫包蚴(Sporozoites),包蚴懂得走進蚊子的唾液腺。當蚊子再去叮人的時候,這寄生蟲隨唾液進入人的血管,更走進肝,在肝細胞中生長。之後,能「谷爆」肝細胞,以裂殖體(Schizont)形態入侵紅血球;在紅血球中不斷繁殖,終於「谷爆」紅血球(病人因而發冷),再一次大量入侵其他紅血球。在這段期間,病人的免疫系統會嘗試反撲,病人於是發高燒。若無藥物快速消滅裂殖體,病人終會死於器官衰竭。

  在預防方面,日本的住友化工曾在1992年發明了一種塑膠網,叫Olyset,上面塗了一種叫Permethrin的殺蟲藥,本意是用來保護果樹,但銷量並不理想。WHO看中它,用來做蚊帳。住友非常慷慨,一下子捐出三十三萬張,再以成本價賣給非洲國家。用了這個網,瘧疾的死亡率急跌了20%。

  在治療方面,目前有三大類藥,包括奎寧(又名金雞納鹼〔Quinine〕)、二羥葉酸還原酶抑制劑(Dihydrofolate Reductase Inhibitor,能抑制寄生蟲生產葉酸)和中國的青蒿素(Artemisnin)。其中青蒿素最佳,百分百有效。為了減低寄生蟲產生抗青蒿的可能性,WHO呼籲醫生不要單用青蒿素,而用青蒿素加奎寧,即所謂青蒿素複方療法(Artemisnin-based Combination Therapy)。本來只有中國生產青蒿素,諾華與昆明的藥廠合作,用之製造一個叫Coartem的藥;但因中國生量達不到全球需求,現在加納也開種植青蒿及提純青蒿素。

  另一方面,諾華、Sanofi-Aventis、拜耳(Bayer)、格蘭素(Glaxo)各藥廠,都在研究一種可以用人工合成的青蒿素改良版。在這方面,憑拜耳提供的研究經費,香港科技大學發明了一個改良版,叫Artemisone(Angew. Chem. Int. Ed. Vol.45 pp.2082-2088),藥效可能比青蒿素更好。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