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地球生物
有一個人的名字,每天在世界大多數地方都有人公開地念出來,可能是所有人名中被提得次數最多的。這個人是誰?不是耶穌,耶穌是宗教人物,不可混為一談,況且尚有其他宗教,例如回教,教徒每天定時祈禱,其中念到的聖人名字,人次數目不遑多讓。最經常被人提到名字的凡夫俗子,可能是攝爾修斯(Celsius),簡稱攝氏。全世界都用攝氏溫標來計算室外溫度,只有美國及少數其他國家例外,電台電視台每隔一段短時間就宣告:現在是攝氏若干度,你說他的名字是不是提得最多?不過,現在沿用的攝氏溫標,其實與攝爾修斯原來訂下者大有不同。當初他是以一百度為冰點,氣溫一路上升,度數一路下降,直至零度,乃水的沸點。現在通用的制度是反過來,水在攝氏零度結冰,在一百度轉變成氣體。將這個溫度計顛倒過來的人,是十八世紀的一位瑞典科學家,叫林奈(Carl Linnaeus)。
對研究自然學的科學家來說,林奈的名字響噹噹,比較一般人心目中的發明家愛迪生,有過之而無不及。林奈首創現代生物學的「分類命名」方法。在1753年,林奈發表《植物種誌》(Species Plantarum),提倡以拉丁文來為生物命名,每一個生物的名稱都採用兩個字,以劃分其種屬。好有一比。中國一些大家族,祖先訂下一個句子,作為歷代子孫取名的劃一選擇。例如訂下一句「國富民強」,兒子的名字都嵌入「國」字,去到下一代,每一位男丁皆有用「富」字,如此類推,於是能將家族各人連起來,一看就知道是同源,另一方面,輩份清清楚楚,不會混淆。林奈用命名的方法,將所有生物有系統地分門別類,先是幫植物命名,後來也用同樣的方法為動物命名,此種命名法,一直沿用至今。
在過去的二百五十多年,全世界科學家跟隨着林奈的步伐,每發現一個新品種,就給他取一個名字。至今叫得出名字的品種有多少?總數大約一百八十萬。多嗎?不算少,但比較全球所有生物的數目,不到二成;如果連各式各樣的微生物也算進去,可能不到百分之一。我們花費天文數字,去到月球以至其他星球,目的之一,是研究太空的生物,但對自己地球上的,知識尚是十分貧乏。
舉一個例。今天用來對付細菌主要的藥,不少屬抗生素,來自不同的真菌(Fungi),經人工方法合成。我們看這些真菌,不能將它們與那些導致香港腳的微生物相提並論。真菌在全世界生物的新陳代謝和循環進化中,起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少已知的真菌,對人體健康極有好處。我們現在所知的真菌品種,大約有六萬。全球實際數目有多少?估計不下一百五十萬。我們原來是如此無知,情況是不是很值得憂慮?尚好,一些有心人現正努力,希望迎頭趕上。明天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