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氣
我曾在本欄中提過「門」這個字十分奇怪,既可指牆上的一個空洞,也就是「虛」的,能穿過去的,亦可指置於這洞中的一塊板,也就是「實」的,穿不過去的;兩者截然相反。還有另一個字,比「門」字更奇怪,此乃「噓」。在演講場中,若對講者所說的感到不滿,大家報以噓聲,以示鄙意;在球場上,裁判若執法錯了,觀眾會噓聲四起。這樣說來,「噓」應是惡意的了;不一定,噓寒問暖,表達的是善意關心。另一方面,大家一起噓,必然是要想把聲音提高,造成哄動的效果;但「噓!不要作聲!」卻是叫人把聲音降低。還有,在發聲之時,氣是由口鼻中往外走,因此,「噓」應是屬於「呼」的動作吧?但又不一定,在《捕蛇者說》文中的「呼噓毒癘」,「噓」字解作「吸」,氣循相反方向,朝口鼻走進去。《後漢書》〈扶餘傳〉記載,北夷國王出行,過了一段時間回來,發現後宮妃嬪之一竟無緣無故有了身孕,及後生了一個男孩。國王要叫嬰兒活不下去,將他放在豬欄中,讓他冷死,不料群豬保護他,噴以暖氣:「豕以口氣噓之,不死。」這個典故,可能就是「噓寒問暖」成語的由來。在冬天,祖母牽着小孫子的手,趨近親切地問:「你冷嗎?」小孩子天真無邪,答曰:「嫲嫲,你的口好臭。」可真掃興。
口臭(Halitosis)不屬病,只是身體的一種狀況,但可令人十分不自在,產生自卑感。有些人其實並無口臭,只是心理上以為有這毛病,整天擔心,是為恐口臭症(Halitophobia);兩者都會嚴重影響社交生活。口臭成因很多,主要來自口腔不潔,尤其是舌頭後部近喉嚨處,一來乾,二來難以照顧,令細菌容易滋生。能在口中寄居的細菌不下六百種,部分在代謝過程中,會造出硫化氫類的臭氣。殘留在口中的食物渣滓,自是口氣之源,猶有甚者,是一些原已有特別氣味的食物,例如葱蒜,在口中積累時間長了,更是變本加厲。腐爛的牙肉,也會產生惡臭。除了口腔,可令口氣發臭的身體部分包括鼻腔、扁桃腺、喉嚨、胃。
早在十七世紀,已有一位叫Anton Van Leeuwenhoek的微生物學專家,嘗試用漱口的方法去殺滅口腔細菌,以達辟臭之效,但不成功。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一位在丹麥皇家牙科學院的教授發明了氯己定(Chlorhexidine),才有今天的漱口藥水。現在最新的概念,不是用水去漱口,而是用天然的植物油。在這方面,一組以色列學者,發現薰衣草內的精油(Essential Oil)對減低口臭非常有效(Quintessense Int., Vol. 37, pp.653-658)。買不到薰衣草油怎辦?可以用橄欖油及檸檬水的混合液(Clin. Prev. Dent., Vol. 14, pp.5-9;Phytother. Res., Vol. 21, pp.641-643)。由於綠茶素能殺菌,多喝綠茶也能化解口臭。至於喜歡飲紅茶者,不妨在茶中加一點點玉桂粉(Cinnamon),因為玉桂也有殺菌的作用。
1 comment:
噓寒:呵出熱氣使寒冷的人感到溫暖;問暖:指問寒問暖。形容對人的生活十分關切。
噓寒中的噓應該是噓走(寒氣)的意思,所以噓寒問暖中的噓都應該是負面的,但整個成語則是正面的。
小見,有錯莫怪。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