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21, 2006

人造牛油

  在十九世紀的歐洲,窮人吃不起牛油;另一方面,牛油不耐放,長時間在海上的海軍也就得不到供應。1860年,拿破崙三世懸紅給能發明人造牛油的人。結果,一位法國化學師,叫Hippolyte Mege-Mouries,發明了第一塊用牛的脂肪和脫脂奶造的人造牛油,叫Oleomargarine。在當年,動物脂肪內的脂肪酸被稱為 Margaric Acid,這其實是硬脂酸(Stearic Acid)和棕櫚酸(Palmitic Acid)的混合物。

  真正開始用植物油製造人造牛油,要去到二十世紀初。化學師明白了動物和植物脂肪酸的分別後,才成功把豆油、粟米油凝固成一塊塊的人造牛油。

  在這裏,須岔開先稍稍解釋飽和(Saturated)和不飽和(Unsaturated)脂肪酸的分別。假定有十八位小孩子手牽手,一字形地排開,然後分發給每人兩隻蘋果。除非他們不再牽著手,否則是無法拿得住蘋果的。現在,換了十八隻猴子。若給牠們蘋果,牠們可以用腳掌牢牢抓住蘋果。在化學上,每一個炭原子像一隻猴子,不只可以同時與其他的「猴子」(炭原子)連接成一字形,還可以抓住兩個「蘋果」(氫原子)這便叫做「飽和」。「不飽和」,是當相鄰的兩隻「猴子」(炭原子),各自只有一隻「蘋果」(氫原子),於是,可以騰出一隻腳掌來互相牽著。

  在牛油中的脂肪酸(例如上述的硬脂酸和棕櫚酸),由於是「飽和」,可以很整齊地互相緊貼;因此,它們在室溫中呈現成固體。植物油當中的脂肪酸則是多處不飽和。再用上述猴子的比喻,如果相鄰兩隻 手牽手的猴子,每隻猴子同時用右腳掌抓住一個蘋果,這便叫「順式」(Cis)的不飽和。在化學結構上,順式不飽和脂肪酸佔的空間較大,不太會互相緊貼,於是,在室溫中呈液體狀態。

  因此,若要把植物油凝固為人造牛油,方法十分簡單,只要用氫氣,把不飽和的部分轉為飽和就成。不過,這種轉了型的植物脂肪酸,基本上等於動物脂肪酸,一樣可以增高膽固醇。聰明笨伯的商人,用少量氫氣,只把一部分不飽和脂肪酸轉成飽和,這叫「反式」 (Trans)脂肪酸。好處是令至人造的牛油不會太硬,容易塗在麵包上;壞處是身體從未曾見過反式脂肪酸,於是乾脆把它塞入「低密度脂肪蛋白」(LDL, 也就是所謂「壞的膽固醇」)中。

  所以,吃人造牛油或天然牛油,同樣會增高體內的膽固醇。較聰明的辦法是少吃或索性不吃。不過,為了一時口感,很多人「膽博膽」。告訴你,這是博不過的,因為,吃的人往往會是輸家。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