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21, 2007

因果的呼應

  李柱銘在《華爾街日報》的文章,惹起了軒然大波;平心而論,傳媒一開始就犯了翻譯上的錯誤。文章題目〈China's Olympic Opportunity〉(中國奧運機遇),其中opportunity(機遇)一詞,應譯作「機會」。為什麼?因為內文整體著重趁時(機會),甚於趁勢(機遇):李柱銘在叫中國善用機遇(辦奧運)之同時,更呼籲外國把握「時會」的變化。在文章第一段中,他開宗明義,說布殊「應該利用未來這十個月,促使(press for)我國在人權……的改善」,意思明顯是「機會不再,時機莫失」。李柱銘建議要做的,是趨前對著幹(step up the direct engagement)(第四段)及不應等,須馬上開始(should not wait ... must start now)(第五段);換言之,要進取,不要坐失良機,趁奧運尚餘的十個月去「促使」。怎樣「促使」?他先指出(第七段),在美國及其他地方,已有杯葛奧運的活動(campaigns to boycott the Beijing Games),接著說「我鼓勵『支持這些舉措』的人」(I would encourage backers of these efforts)去考慮to consider在於中國可以仍有的(could still have)「積極性7正面的效果」(positive effects)。憑這些說話,他有沒有叫外國人趁時「做嘢」,做的又是「乜嘢」,大家可自行判斷。

  照理說,任何國家要做嘢,大可「想做就去做」,不必別人提點;但若有一些來自基層「呼應」的協同,可會是更「出師有名」。人體各種器官中都有一些具特異功能的細胞,例如胰臟中,有製造及分泌胰島素的乙型細胞。在這些功能細胞之間,充斥著一些非細胞的「基質」。這可以用西瓜來比喻:西瓜籽是細胞,而西瓜「肉」則是基質。基質內潛伏了一些成纖維細胞(Flbroblast),專門負責維持一個健全的基質,這包括分泌膠質(Collagen)。

  假如身體受傷了,傷口流血,血液在凝結時漏出的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會刺激傷口附近「基質」中的「成纖維細胞」增生,後者接著分泌幾種膠質,令受傷處「埋口」;但這只是權宜之計。「埋口」後,成纖維細胞會分泌一種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把傷口附近那些匆匆忙忙聚結的膠質溶解,重新整理。

  癌變(Tumorigenesis)會徹底影響基質;也可以說,基質可影響癌變。癌細胞擴散時,會借用MMP,把包圍住自己的膠質溶化掉。在這環節,癌細胞會分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去協助成纖維細胞增生;之後,這些基層細胞會轉過頭來,鼓勵癌細胞擴散。所以,可以說,兩者互相呼應,互為因果。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