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31, 2008

甘草的妙用

  人體中的細胞,有一個天然的緊急修補和增生機制,它不斷地製造出一個蛋白質,叫Beta-Catenin(BC),細胞一旦出事,這BC能馬上從細胞質衝入細胞核,啟動一個增生的反應。這是BC好的一面;但也有壞處。假如BC「作反」, 成了脫繮之馬,可會令細胞不停地增生,也就是成為癌變。因此之故,細胞有另一個抗衡的機制,用的是另一個蛋白質,叫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的功能,是不停地破壞BC,以防細胞癌變。不過,若APC失靈,可會引起軒然大波,例如大腸會生出瘜肉,數量可達幾百粒;之後惡化,成為直腸癌。

  到了這田地,還未絕望,可以一刀把一段長了瘜肉的大腸切去;但最關鍵的是,要確實知道哪些癌細胞還未擴散,否則徒勞無功。什麼東西會令癌細胞擴散?是一種可說是類似僱傭兵的細胞,叫肥大細胞(Mast Cell, MC)。原來,有很多類癌,例如直腸癌、肝癌、胰臟癌、肺癌、皮膚癌等,它們本身並沒有辦法消化周遭組織基質(Matrix)的能力,也就無法去到血管,再經血管擴散開去。它們須借用MC,將組織基質消化掉,好讓自己能擺脫束縛,向血管邁進。它們是怎樣召喚MC的?原來MC表面有一個接受體,叫CCR1。癌細胞能「吹雞」,也就是分泌一個吸引CCR1的趨向素 ;之後,MC會「聞聲」而至。

  MC之所以能夠應召,趕到癌細胞面前,是因為MC能分泌一種生物催化劑,叫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ase)將所經之處的基質消化掉。只要MC能成功去到癌細胞所在的位置,就能同時替癌細胞建造一條出走的通道。再加上MC在其後會日夜「傍住」癌細胞,於是會繼續將困住癌細胞的基質消化掉。

  這與皮膚敏感的情況可作比較。在皮膚和身體內部組織中,也有MC駐守,它們一旦受到刺激,會分泌組織胺(Histamine),後者會令微絲血管擴張,以便血液中的水分和紅血球、白血球等,能夠滲出。水分滲入了基質,皮膚便會腫;腫的現象,帶來壓力,刺激皮膚內的神經末梢,皮膚也就會癢;另一方面,當紅血球進入了基質,皮膚便會發紅。

  較早前我曾在本欄提及一個中成藥,叫補中益氣湯,可以對付皮膚的敏感反應,例如濕疹(Biol. Pharm.Bull.vol.22, pp.1180-1184)。這服藥中有十種 成分,包括黃芪、人參、白朮、當歸、柴胡、大棗、陳皮、甘草、升麻和生薑。主要藥效來自甘草中的甘草素(Glycyrrhizin)和甘草酸(Glycyrrhetinic Acid) ,它們能抑制MC的分泌機制(Biochem. Pharmacol.vol.38,pp.2521-2526)。

Wednesday, January 30, 2008

鹽與高血壓

  現在航空交通發達,加上有各式各樣保存食物新鮮的高科技,在一些物流先進的地方,例如香港,要吃遍天下時鮮,全不是問題。單是吃生蠔,桌上可以並排放著來自美國的、法國的、澳洲的,都是上品。加了調味之後,從殼上刮下來,呼嚕一聲吞進嘴巴,意猶未盡,將餘下的水分也倒進口中。這一點點水,有天然的鹹味,大部分可能來自那隻蠔的原居地,也就是海水。

  鹽主要來自海水 ,人人都知道。現在一般的餐桌鹽(table salt),卻並不完全是天然之物,因為內中加了碘,招紙上寫明是碘化了的(iodized)。碘化的意思,是加進了很小量一個含碘的化學物(sodium iodide),作用是避免人體因缺碘而患上甲狀腺腫(goiter)。美國FDA提議成人每天應吸收一百五十微克的碘(一微克相等一百萬分之一克gram)。不過,在超級市場中,純淨海鹽(不含碘)的售價更高。但請記住,鹽也可以是一個無形的殺手。吃得太鹹,會導致高血壓和腎衰竭。

  現在有四大類治療高血壓的藥。第一類叫乙型阻擋劑(Beta Blocker), 全名叫乙型腎上腺阻擋劑。每當遇到緊急事情,身體內的腎上腺會分泌腎上腺素( Epinephrine),之後,透過甲型接受體和乙型接受體,作出適當的反應。乙型接受體分布在心、腎、肺、腸、肝、子宮、肌肉及脂肪。因此,乙型阻擋劑可以透過減低心率和減少腎素(Renin)分泌,從而降低血壓。但有副作用,包括呼吸困難、疲倦和糖尿。第二類叫轉化酶抑制劑(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CEI)。這是泛指一類抑制血管緊張轉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的藥。第一個CEI的藥叫Captopril,是一位英國藥理學家John Vane從研究毒蛇毒液獲得靈感而發明的藥。副作用是會引起咳嗽。第三類叫血管緊張素接受體阻擋劑(Angiot ensin Receptor Blocker),作用是對抗血管壁上的「第二型血管緊張素」接受體。副作用包括頭痛、頭暈、肌肉痛、肚瀉,還可能令肝功能及腎功能受損。第四類叫腎素抑制劑(Renin Inhibitor)。這方面目前唯一有批文的藥,叫Aliskiren( 商業名稱Tekturna),在去年3月上市,副作用是肚瀉。

  情緒激動和血管硬化都能導致高血壓,除此之外,食物太鹹是另一大因素。原來,血管壁平滑肌細胞上有一些叫G12-G13的接受體。過量的鹽,會透過G12-G13,令血管的平滑肌收縮,從而導致血壓上升。幸好,有一個針對G12-G13的藥,能應付高鹽引發的高血壓,但不影響身體正常調節血壓功能(Nat. Med. Vol.14, pp.64-68)。不過,話雖如此,藥畢竟不能天天吃。所以,防止高血壓的最佳三合一方法,是心境平和,食物中少油、少鹽。

Tuesday, January 29, 2008

豬油

  我爸爸小時候生活在無錫與蘇州之間的一處鄉下,農村地方,蓮塘是少不了,要吃新鮮的蓮藕、蓮子等,唾手可得。來了香港居住,轉眼二十多年,一直沒有機會回去。有一天,忽然想起,說要吃藕粉。我試去國貨公司問有沒有這東西出售,竟然有,買了一盒,他一看見十分開心,但嘗過一次後,再沒有拿來吃。可能他只是懷念;腦中的美食記憶,經過了大半生,已再不是從前那回事。

  我尚記得的兒時美食,在今天仍有不少可以買得到,但已沒有當年風味。那時候,賣豆腐花和湯丸的小販,用的都是圓筒型的金屬桶子,挑在肩上,一邊載食物,另一邊盛水和碗、勺等;顧客站著吃,之後食具馬上洗乾淨循環再用。車仔麵也如是,不過複雜得多,因為食物多元化,還須開水煮麵。各式各樣的澆頭(伴菜小食)中,魷魚、豬皮、蘿蔔是必然不可少的。用的是特別扁的陶碗,在冷天,手拿著熱騰騰的一碗,麵上面鋪滿菜,加上甜醬、辣醬、芥辣,可真是天下美味。

  外國人也吃豬皮,通常有兩種吃法。一是冷吃,用醋、辣椒涼拌;也有熱吃的,經預先加工,一片片切成條子形狀,包裝得像薯片,可以在超級市場買得到。拿回家放在微波爐中加熱,像是做爆谷的粟米一般,會「爆」開來;也有不用加熱的,即開即吃。兩者都可用作喝啤酒時的小食,當然比較薯片更「油膩」。

  所以不要以為只有中國人才是「乜都食」,外國人則不吃「粗嘢」。大家都是人,能吃的東西怎會不吃?只是風俗習慣、貧富有無之間的取捨而已。很多外國人不吃狗肉,正如不少中國人不吃兔肉;到底哪一樣更殘忍?見仁見智。數千年來人類飼豬吃豬,至今已是理所當然,最近香港豬肉供應產生問題,價格波動,電視上看到一群肥豬,從貨車上驅趕下來,鏡頭一轉,已變成一塊塊肉連骨,掛在肉販的架子上。天地間弱肉強食,沒有例外,縱是堅持要牠少受痛苦死得爽快,或是替牠頌經後才動刀,對豬本身而言,能好得多少?

  豬身上的東西,沒有什麼是浪費的,一團團的脂肪,拿來熬油,好的拿來吃,不好的(例如從病死豬身上得到的),可用作做肥皂。城中一位美食專家認為豬油尤其是燒豬油,可用之撈飯,是上選美食,既便宜又開胃。若論口腹之欲,這當然有可取之處,但從健康的角度來看,全飽和的動物脂肪,會被轉為膽固醇,進入身體各部分。

  有一類含膽固醇的蛋白質,叫低密度脂肪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很容易被氧化,令其氧化的媒介,包括香煙及汽車廢氣。血中的低密度脂肪蛋白被氧化之後,會促使血管漸漸硬化。

Monday, January 28, 2008

情急應變

  英國有一個著名案例。有一船在公海遇險,兩個大人,一個小孩,三人齊齊逃上救生艇,漂流了很多天,完全沒有食物,快要餓死了。怎麼辦?與其大家都死,不如犧牲一個;於是把小孩殺掉,給其餘兩人裹腹。最後小艇獲救,追究起來,兩人被控謀殺。他們辯說,以當時情況,殺小孩而吃之,乃事非得已(necessity),屬合理殺人(justifiable homicide)。法庭最後判決,謀殺罪名成立,因為縱是要吃,也該一視同仁,抽籤決定,不應欺負小孩。

  情急應變,有不同程度的考慮。例如管賬的,給「大耳窿」債主追討賭債,「喊打喊殺」,於是挪用公款先應付,可以嗎?當然不可以,這是原則問題,不得越雷池半步。但消防員卻可以把災場的大門劈開,此是「奉命而行」;司馬光也可把水缸打破,救出其中快淹死的小孩,且譽為「機智過人」:兩者皆屬棄車保帥之舉。還有另一種情況。你站在大廈天台,看見毗鄰房子失火,住客都走上屋頂逃生。你腳邊剛巧有很多長鋼管,長度足以橫跨兩所樓宇,給對面的人爬過來。你會不會用這方法救他們?須知若有人在過程中失足摔死,你可得承受部分責任,心中也會不好過。還是你應選擇袖手旁觀,等消防隊來,犯不著自己找麻煩?

  醫生治病,有時左右兩難。我試舉一例。這須由一個叫「自噬」(Autophagy)的現象說起。自噬也屬應變措施,例如蟑螂,若找不到東西吃,餓得交關,會把自己一些不太重要的內臟先消化掉,權且「頂住先」,這就是自噬。癌細胞要讓自己活下去,須設法騙自己附近的血管生出支流,所謂血管異生(Neoangiogenesis),為自己解決糧荒。有一個藥叫Imatinib(商業名稱Gleevec)能催谷血癌細胞自噬,直至自滅(Leukemia, Vol.21,pp.936-942)。但過了一段時間,血癌細胞會產生抗藥性,令Imatinib失效。那該怎辦?

  對策是用一個叫「組織蛋白去乙酉盍酶抑制劑」(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去引導那些已對Imatinib產生抗藥性的血癌細胞,走向自滅之途(B lood, Vol.110, pp.313-322)。這個藥叫Vorinostat(商業名稱叫Zolinza),是默克藥廠(Merck)的最新產品。不過,有點技術上的困難,因為FDA批出用這個藥,只為治療一個叫皮膚型T型淋巴瘤的病。如果將它作其他用途(off label),就好比是上文所說的,用鋼管去幫隔壁天台的人逃生,一個不好,會出意外,屆時千夫所指,都會怪醫生不按牌理出牌。在血癌方面使用Vorinostat,雖已有科研報告,但尚未有第三期臨床測試數據。作風謹慎的醫生,哪裏膽敢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