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31, 2008

甘草的妙用

  人體中的細胞,有一個天然的緊急修補和增生機制,它不斷地製造出一個蛋白質,叫Beta-Catenin(BC),細胞一旦出事,這BC能馬上從細胞質衝入細胞核,啟動一個增生的反應。這是BC好的一面;但也有壞處。假如BC「作反」, 成了脫繮之馬,可會令細胞不停地增生,也就是成為癌變。因此之故,細胞有另一個抗衡的機制,用的是另一個蛋白質,叫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的功能,是不停地破壞BC,以防細胞癌變。不過,若APC失靈,可會引起軒然大波,例如大腸會生出瘜肉,數量可達幾百粒;之後惡化,成為直腸癌。

  到了這田地,還未絕望,可以一刀把一段長了瘜肉的大腸切去;但最關鍵的是,要確實知道哪些癌細胞還未擴散,否則徒勞無功。什麼東西會令癌細胞擴散?是一種可說是類似僱傭兵的細胞,叫肥大細胞(Mast Cell, MC)。原來,有很多類癌,例如直腸癌、肝癌、胰臟癌、肺癌、皮膚癌等,它們本身並沒有辦法消化周遭組織基質(Matrix)的能力,也就無法去到血管,再經血管擴散開去。它們須借用MC,將組織基質消化掉,好讓自己能擺脫束縛,向血管邁進。它們是怎樣召喚MC的?原來MC表面有一個接受體,叫CCR1。癌細胞能「吹雞」,也就是分泌一個吸引CCR1的趨向素 ;之後,MC會「聞聲」而至。

  MC之所以能夠應召,趕到癌細胞面前,是因為MC能分泌一種生物催化劑,叫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ase)將所經之處的基質消化掉。只要MC能成功去到癌細胞所在的位置,就能同時替癌細胞建造一條出走的通道。再加上MC在其後會日夜「傍住」癌細胞,於是會繼續將困住癌細胞的基質消化掉。

  這與皮膚敏感的情況可作比較。在皮膚和身體內部組織中,也有MC駐守,它們一旦受到刺激,會分泌組織胺(Histamine),後者會令微絲血管擴張,以便血液中的水分和紅血球、白血球等,能夠滲出。水分滲入了基質,皮膚便會腫;腫的現象,帶來壓力,刺激皮膚內的神經末梢,皮膚也就會癢;另一方面,當紅血球進入了基質,皮膚便會發紅。

  較早前我曾在本欄提及一個中成藥,叫補中益氣湯,可以對付皮膚的敏感反應,例如濕疹(Biol. Pharm.Bull.vol.22, pp.1180-1184)。這服藥中有十種 成分,包括黃芪、人參、白朮、當歸、柴胡、大棗、陳皮、甘草、升麻和生薑。主要藥效來自甘草中的甘草素(Glycyrrhizin)和甘草酸(Glycyrrhetinic Acid) ,它們能抑制MC的分泌機制(Biochem. Pharmacol.vol.38,pp.2521-2526)。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