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3, 2006

減低耳鳴的藥

  在六十年代,一位美國人類學家Edward T. Hall率先研究一門嶄新的科學,是為人際距離學(Proxemics)。人與人交往之中,往往有不自覺的「距離」要求,也就是,想與對方相隔近一些或遠一些。例如你和情人蜜語,可以走近到鼻碰鼻,但與上司說話,可得兩呎以外。為什麼會這樣?沒有明文規定,只不過下意識感到有此必要而已。這種「執著」,不僅是來自兩者之間的人際關係,也會受不同民族、風俗、習慣、社交規則或個人喜好所影響。在反面意義而言,這種天生的「距離尺度」要求,能造成敵意、反感和厭惡。最常見的例子之一是,在地鐵車廂內,明明空位很多,那個臭男人偏偏坐在你的隔壁;或者一排座位都佔滿時,你旁邊那人的大腿怎麼分得那般開? 

 所謂「距離」,也不單是指能碰得到的空間,卻涵括了所有感官感覺。這方面最佳例子是,在公眾場所遇到一些高聲講電話的人,真恨不得趨前搶去他的手機丟在地上。其次是用耳筒聽音樂,把音量調較至極高,旁邊的人都能聽到沙沙作響。 

 不論是用哪一種音響器材,一些音樂發燒友整天戴上小耳筒,把音量調教到最高,一面走路一面聽,會對聽覺產生壞影響。美國工業安全管理局(OSHA),向一些須在噪音極高地方工作者忠告,當聲浪高達一百四十分貝(Decibel)時,內耳的毛髮細胞(Hair Cell)會受傷,可導致耳鳴(Tinnitus),甚至失聰(Deafness)。

  在我們身體中,負責把「氣流震動頻率」轉為「神經訊息」的毛髮細胞,在長期超高聲浪的壓力下,會產生大量氧自由基,跟著便自滅。因此,最早期一個減低耳鳴的藥Allopurinol,本身原是用以消除氧自由基的化學物。不過,這個藥對腎有副作用;加上要醫生處方才可以購買,因此並未廣泛地被耳鳴患者採用。另一個同樣可以抗氧自由基,叫乙醯半胱胺酸(Acetyl Cysteine)的健康食品,則是更佳選擇。 

 有沒有中藥可減低耳鳴?可能有。中醫視耳鳴是內風。《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風皆屬於肝」;於是當「肝風上旋」,便會發為耳鳴。一般用以「平熄內風」的中藥,有勾藤、生地、茯苓、芍藥等。有一個中藥方劑叫勾藤散,方中的勾藤能涼肝熄風;至於茯苓,則能治心神驚掣;再以芍藥、生地化陰滋血,以緩肝急。日本學者報告說,發現這勾藤散(他們稱之為Yoku-Kan-San)對減低耳鳴有奇效(Eur. Psychiatry Vol.20 pp.74-75)。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