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2, 2007

肝病患者莫吃蟹

  在血管硬化(Atherosclerosis)的研究方面,加州大學的Daniel Steinberg(DS)和華盛頓大學的Russell Ross(RS),都屬學壇泰斗,一時瑜亮。DS曾提出一個泡沫細胞假設(Foam Cell Hypothesis)。什麼是泡沫細胞?當我們吸入了二手煙或汽車廢氣,其中的氧自由基會滲進血液,又會氧化血液內的膽固醇(正式的名稱叫低密度脂肪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氧化了的LDL(又稱OLDL),會被血管內壁的內皮細胞掃入血管壁;之後,輪到血液中的巨噬細胞「做嘢」。它們首先趕快鑽入血管壁;之後,憑自己表面的「清道夫」接受體(Scavenger Receptor),一口吞掉OLDL。不過,由於OLDL中含有太多膽固醇,巨噬細胞一時三刻消化不了,細胞內便屯積了「一舊舊」的膽固醇。在顯微鏡下,這些「肥騰騰」的巨噬細胞看似充滿了泡沫,故稱為泡沫細胞。DS認為,泡沫細胞是血管硬化的根源。

  在另一邊廂,RS提出了一個叫損傷反應假設(Response -To-Injury Hypothesis)。他認為,血管硬化是由於血管壁受了傷,之後血小板在受傷處凝結及釋放血小板生長因子(PDGF),後者令血管壁中的平滑肌增生,最後完全堵塞了血管。

  上述這兩個假設,都不能完全解釋為什麼會出現血管硬化,因為單單泡沫細胞不足以令血管硬化及堵塞,另一方面,血管硬化也可以出現在完全沒有受傷的血管中。我在九十年代曾提出了一個細胞素假設(Cytokine Hypothesis)。這假設建基於一個現象,當巨噬細胞「一啖吞入」OLDL之際,OLDL會刺激巨噬細胞分泌白介素一(IL-1),後者令血管壁的平滑肌細胞分泌血小板生長因子(PDGF),促使平滑肌細胞增生,最後堵塞了血管。可以說,「細胞素假設」是把「泡沫細胞假設」和「損傷反應假設」融會貫通,具兩者之長(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Vol.10 pp.1207-1209)。

  巨噬細胞上的「清道夫」接受體,主要作用本是去掃走油溶性的物質;在肝的星形細胞(Stellate Cell)上,也有這一種接受體。後者「接受」的功能, 包括「攬住」蟹黃中的卵黃原(Vitellogenin)(J. Mol. Biol. Vol.283 pp.837 -862);之後,卵黃原會刺激星形細胞分泌纖維連結素(Fibronectin)及膠質(Collagen),把肝「撑」硬(Hepatology Vol.34 pp.729-737),也就是令肝趨向硬化(Cirrhosis)。硬化了的肝,會完全失去功能。因此,患了肝病的病人,實在不適宜吃蟹黃(尤其是黃油蟹),否則,輕則因肝硬化而失去肝功能;嚴重時,更會因肝功能嚴重下滑而馬上昏迷。順便一提,所有肝癌,都是源自肝硬化。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