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9, 2007

倒米的蛋白質

  有一次我下班回家途中,在一個十字路口,遇到橫向的一位醉酒駕駛者衝紅燈。眼看他的車子剎那間便會攔腰撞上我的車,我在電光火石之際,當機立斷,趕快把車扭轉,用車屁股硬接那一擊。汽車雖是報廢了,但我卻絲毫無損, 還可以下車視察損毀。以紫微斗數來解釋,那天我應該是天梁星高照,化險為夷。

  能「化險」當然好,更好的是無險須化。我每天囉囉唆唆地給各位讀者灌輸保健知識,就是想大家能及時預先避免將來有可能罹患的疾病。如果有一天不幸患上了,大多數都有藥可治;不過,如果能夠一早趨吉避凶,不是更好嗎?

  但縱是依足了各種保健的要求,仍請大家不要心存僥幸。有一位讀者,本來被痛風折磨得吃什麼都膽戰心驚,後來我提議他服食桑酮(Morin),痛風消失了,他以為取得了免死金牌,肆無忌憚,大吃高嘌呤的食物。不久前他問我,為什麼桑酮不靈了。尚有另一位讀者,一方面吃我介紹可以降血糖的保健食物,同時大啖糖水。對著他們,我只能苦笑。

  可以這樣說,糖尿病是萬病之源。首要原因,是糖尿病在全身各部分都可以引出發炎。當血管壁日日夜夜浸在「糖水」中,便會多了一層「糖衣」,從而被免疫細胞誤會是外來的侵略者,加以迎頭痛擊。結果,全身的血管無一幸免,弄出一個可大可小的血管炎(Vasculitis)。後果可以慢慢令視網膜衰竭,或透過血管硬化,出現中風(心血管閉塞)、心臟病(冠狀動脈閉塞)或腎衰竭(腎動脈閉塞 )。

  血糖過高,自然會刺激胰細胞分泌胰島素。胰島素本身不會令糖份「蒸發 」,但可以暫時解決血糖過高的危機,方法是催促脂肪細胞「收容」血糖,及將血糖轉成脂肪,方便儲存。不過,脂肪細胞最終不免擠滿了脂肪。到這時候,脂肪細胞便「詐形」或「反抗」,分泌瘤腫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叫脂肪細胞、肌肉細胞抗拒胰島素,形成一個典型的糖尿病狀態。

  血糖高漲後,脂肪細胞會趕快分泌滿足素(Leptin),後者刺激巨噬細胞,分泌IL-1和IL-18(J. Vet. Med. Sci Vol.69 pp.509-514)。原來,這是身體的最後一度板斧,希望尚能力挽狂瀾,避免演變出糖尿病。在今年6月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一組屬於大名鼎鼎Scripps研究院的學者報道,發現IL-18 是一個很重要令人失去胃口(Anorectic)的蛋白質(Proc. Natl. Acad. Sci. US A Vol.104 pp.11097-11102)。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