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細胞
有些動物只能在陸地上生活,另外一些動物過日子非在水中不可。在兩者之外,尚有水陸兩棲的,例如蛙。同樣,有些細菌必須依賴氧氣,有些卻絕對不能沾到氧氣(Obligate Anaerobe),另有些則是無所謂。至於人類,不用說,我們依賴氧氣的程度,是分分鐘需要它,一旦缺失,縱使不馬上死亡,也會有「醫返都殘廢」之虞,因為動輒會成為植物人。
氧氣可以幫助細胞從糖和脂肪中,榨取能量;追本溯源,大可以是「無心之得」。有人臆測,在二十億年前,有一種可以利用氧氣生產能量的原始生物,做了一個聰明的決定,走進一些所謂「真核細胞」(例如動、植物的細胞)內寄居。就是這樣,細胞內出現了粒線體,也就令細胞開始有能力,可以利用氧氣製造能量分子。為了保持氧氣供應,動物在進化過程中,發展出一個叫「肺」的器官,就像地鐵的抽氣通風系統一般,成為身體中統一的通風設備,氧氣物流的集中地。
在細胞的層面來看,肺像一株很大的葡萄樹,有樹幹(氣管)、大樹枝(主支氣管)、中樹枝(分支氣管)、小樹枝(小氣管)及葡萄(肺小泡)。肺小泡的特徵之一,在於它有一層非常薄的膜,上面保持濕滑,以便空氣中的氧氣能溶在黏液中,之後滲透入肺小泡上的微絲血管。在這方面,黏液本身的表面張力,足夠擠破薄皮的肺小泡。因此,肺小泡上的上皮細胞須不斷分泌一些表面活性物質(Surfactant),去減低黏液的表面張力。順便一提,這也是嬰兒「瓜熟蒂落」的原動力。原來,一旦胎兒的肺組織可以分泌一種叫SP-A的Surfactant,也就是說,能夠獨立呼吸,不必依靠臍帶之時,過量的SP-A漏到了羊水,刺激在羊水內的免疫巨噬細胞分泌白介素一(IL-1),後者會令子官收縮;於是,胎兒告訴母親,我可以出世了(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 Vol.93 pp.113-119)。
由於肺中有幾百萬個肺小泡,每個肺小泡充斥著微絲血管,因此一些能刺激中樞神經的東西(例如「尼古丁」Nicotine)一旦去到肺部,很快便能上腦。尼古丁來自香煙,結伴同行的,還有至少六十種致癌物質;久而久之,可令肺內的上皮細胞癌變。不說不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肺癌是所有癌症中最大的殺手(排其後者是胃、結腸、肝、乳、食道、子宮頸、胰和前列腺癌)(CA Cancer J. Clin. Vol.55 pp.74-108)。尤其甚者,由於很多香煙轉「淡」,煙民「不夠喉」,漸漸習慣深深地吸,把煙送達肺的深處,因而衍生了非小細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NSCLC)。這些所謂非小細胞,原來就是肺組織分泌黏液及上述表面活性物質(Surfactant)的細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