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的感覺
我們一般所說的「五感」,來自眼、耳、舌、鼻、皮膚,也就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其實人體尚有多種另類感覺,是在這五個感應能力以外的。首先是平衡和速度感,這是整個身體所處位置帶來的意識。我們不須睜開眼睛,也能知道自己是處於「靜止不動」還是「在動」的狀況,不在動的時候是站著還是臥著,在動的時候是否能保持平衡;我們亦能在被外物移動時(例如在地鐵車廂),有所感覺。其次是方位的意識,最簡單的例子是扣鈕。正常的人,扣鈕時不需看著做。一隻手指摸到鈕門,另一隻手指把鈕子朝鈕門方向推進去。不要以為這種方位的感覺是理所當然,一些弱智者就是做不到。除上述這些,還有人認為痛覺應自成一家,不屬觸覺的一種,因為有些痛覺的形成,不一定需有類似皮膚與外物的接觸;也有人認為溫度(冷熱)的感覺也不應歸納於其他任何一種。
我們將這些林林總總不同的感覺分門別類,主要分的是感受的媒介,例如眼耳口鼻。究其實,歸根結柢,最終帶來感覺的,都是神經細胞在腦中的作用,視覺如是,聽覺如是,其餘也如是。當然在腦中有不同的部分各司其職,但原理則一。這種作用帶來「施」與「受」、「因」與「果」的互動;再者,施受因果之交替沿革,往往是連綿的。佛家把這些感覺和各種感覺帶來的效果,再伸展開去,稱之為五蘊。五蘊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和識蘊。從物質現象,到受感,以致心中浮現的相,再而產生的相應行為,最高境界是能有所識別,知善惡。
在細胞的層面,所謂「色」與「受」,取決於一些類似插頭與插座的結構;用另一個比喻說明,像是鑰匙與鎖。這兩種組合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也就是:單獨一部分沒有什麼用途,但兩者若是遇上了,能進入一個新的層次。例如免疫細胞屬「受」的一方,因為身上有一些結構(叫「接受體」或簡稱「受體」Receptor),扮演插座或鎖這類角色;相對的另一方(例如闖進身體的細菌),則有另一種結構,像是插頭或鑰匙,泛稱「接合子」或「配體」Ligand。各種免疫細胞的表面,有不下十一種受體,統稱TLR(全名Toll-Like Receptor),負責接納(也就是能夠辨別)十一類「非我」的配體;後者來自「外來客」,換言之,是一些身體中本來沒有的東西。我們把這些TLR分門別類,各賦以一個記號,例如TLR2、TLR3和TLR4,分別能辨認出真菌、病毒和細菌。以真菌為例,當一個人服用了靈芝、雲芝、蟲草這些真菌,來自它們細胞壁上的聚糖(配體),會被免疫細胞上的TLR2(受體)兜截。配體與受體一旦互觸,細胞就能「感覺」到對方的存在,因為有一個生物訊息,經由細胞表面的受體,傳入細胞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