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與安眠藥
午睡(Siesta)的習俗,聽說是源自葡萄牙,後來傳到西班牙,再去到中美洲和南美洲。有這需要的主要原因,相信是在於天氣太熱了,尤其是從前尚未有空氣調節之時,午膳後若能稍作休憩,不但避開了一天中最炎熱的時刻,而且是把整天的工作切開兩部分,中間有喘息的機會。從前國內很多機構都給員工午休,甚至在辦公室設床,讓他們在午飯後可小睡片刻,再回到崗位時精神飽滿。這制度有存在的必要,工作時頭腦清醒,既可避免意外或出錯,更能提升效率和生產力。
如果仔細研究一個人睡眠時的身體狀況,每「一覺」中可以有兩類活動,分別稱為快速眼睛活動(Rapid Eye Movement)和非快速眼睛活動(Non Rapid Eye Movement)。後者又可再分為四個階段(Stage)。這總共五個層次的睡眠,每一個都有獨特的腦活動模式,包括不同的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m, EEG)。當EEG的頻率降得愈低時,睡得愈是「不醒人事」,這一段時間,是所謂「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 SWS)。SWS可以是一個熟睡與否的指標。
雖然今日科技已有長足發展,科學家甚至能改變細胞的基因,但對於睡眠,仍是一知半解。不過,縱是不明白它,亦不可掉以輕心;須知缺乏睡眠,比缺乏食物更能取人性命。除了人類之外,動物睡眠需求也十分費解。大象每天只須睡四小時,但蝙蝠卻要睡足十八小時;鯨魚和海豚從來都不會沉在海底「睡覺」,牠們能在游泳時同時進入睡鄉,方法是讓大腦的左右半球,輪流進入SWS狀態。
科學雖然還未解開睡眠之謎,但藥廠已造出了一些治標的安眠藥,每年總銷售額高達三十五億美元。目前最暢銷的安眠藥,是Sanofi-Aventis藥廠的Ambien(學名是Zolpidem)。這個安眠藥,與鎮靜劑Valium(學名Benzodiazepine)性質十分相似,只適宜偶一服用,因為用者對藥物會產生依賴性;之後若停服,會出現更嚴重的失眠。這一類安眠藥針對的,是寧神的神經傳導物GABA接受體。大約一年前獲得FDA批文的Lunesta (學名Eszopiclone),副作用比較低。
本來,大腦中松果體(Pineal Body)分泌的退黑激素(Melatonin),是一種天然的安眠藥,在正常的情況下,可令我們身體自然調節適量的睡眠。不過,由於腸胃不太能吸收它,加上它在血液中的半衰期非常短,對於有嚴重失眠者,退黑激素的安眠作用十分低。在去年7月,FDA批准了日本Takeda藥廠的一個人造的退黑激素,叫Rozerem(學名Ramelteon)。這是第一個非鎮靜劑類的安眠藥,即使長期服用也不會上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