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27, 2006

頡頏物

  武俠小說中經常提到所謂「火摺子」,描說它的功能幾可比得上打火機。一般讀者看得多,也就受落了;其實是否真有其物,大有疑問。另一個小說裏經常出現,現實中則付之闕如的物體,是百合匙。這東西不可能神奇到逢鎖必能開,充其量,可能是先有某一類結構相似的鎖,憑其相同點,設計出一條能夠針對這特有構造的鑰匙而已;換言之,不是「百合」,只是有數的「幾合」。

  細胞也有像鎖與鑰匙的結構,而且是很多很多不一樣的鎖,分別適用於不同的訊息(鑰),統稱為配體(Ligand)和接受體(Receptor)。細胞有多少種接受體?數以百萬計。例如,免疫系統中的淋巴細胞藉之能夠分辨「我」和「非我」;而「非我」中,又能認出各種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一位名叫利根川進(Susumu Tonegawa)的日籍免疫學家,在1987年拿到了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正是因為他發現了免疫系統辨認千萬種不同物質(叫抗原, Antigen)的機制。

  身體內的組織,利用不同的化學物,各自透過相對的接受體,傳遞訊息。例如,在肺腔的肥大細胞(Mast Cell)會分泌組織胺(Histamine),經氣管中平滑肌細胞上的接受體,令平滑肌收縮。藥廠從而想到,可以造一些形狀有些像組織胺的化學物,佔據著平滑肌細胞表面的組織胺接受體,就好像用一條假的鑰匙,塞在匙孔中,令到真的鑰匙進不去。這樣,在哮喘發作時,即使肥大細胞拚命分泌組織胺,也起不了作用,因為氣管上的平滑肌不會收縮,病人也就不會呼吸不順。這一種假的鑰匙,統稱為接受體頡頏物(Receptor Antagonist)。

  這裏可有一個難題。身體有時會用同一種訊息(配體),針對不同情況,發出不一樣的命令。再以組織胺為例。肺腔中的組織胺能夠引發哮喘;胃腔的組織胺則可以促使胃酸分泌;神經系統用組織胺作為神經細胞之間的神經傳導物;嗜酸性細胞(Eosinophil)受到組織胺刺激後,分泌白三烯 (Leucotriene),引發一種可以致命的後期哮喘(Late Phase Asthma)。也就是說,身體只用一種配體(組織胺),透過四種稍稍不同的接受體,分別稱為H1、H2、H3和H4,能達致四種不同的功能。這就好像上述的「幾合匙」。

  如果藥廠「照版煮碗」造出假匙(頡頏物),其功能遍達H1、H2、H3及H4,會出現另一些問題。比方,雖然一方面抑制了哮喘,但另一方面也抑制了胃酸,引致消化不良。因此,在這例子中,藥廠必須仔細分析這四種接受體,找出每一種的特徵,從而設計出針對性的頡頏物。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