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18, 2007

傷心和補心

  進化論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說。所謂「適者」,必然是主觀性的。在水中,魚是適者,鳥不是;去到天空中,形勢逆轉。人類靠的主要是一個腦袋,在其他方面往往相形見絀。再想下去,這腦袋的功能其實一步步帶我們趨向滅亡之路。當然,這並沒有什麼值得可惜之處,天道就是如此,不住的變,才是永恆。但當人類對著一些有特殊能力的生物之時,不免會心生羨慕。例如小小的蜥蝪(俗稱四腳蛇),生命力非常強,不但掉了尾巴後也可以從容長回來,還有一個羨煞哺乳類動物(包括人)的伎倆。蜥蜴的心臟壞了後,可以百分百修補過來(Ann. N. Y. Acad. Sci. Vol.752 pp.30-46)。

  心臟病是全世界人口的第一號殺手。主要原因,是心臟完全不能停下來慢慢「養傷」。最常見的「傷心」過程,首先是有了來自煙(不管是一手或二手)中的活性氧分子(所謂氧自由基〔Oxyradicals〕或者糖尿病人血液中的高度糖基化終端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AGEs),把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肪蛋白(LDL)氧化了;接著,氧化了的LDL被血管壁上的內皮細胞吸入血管壁內;第三,血液中的巨噬細胞追入血管壁,一口吞下一些氧化了的LDL,禍生於肘腋之間,從而分泌白介素一(IL-1);第四,IL-1令血管壁的平滑肌增生,間接收窄了血管,令血壓升高;另一方面,IL-1吸引殲滅細胞來搞破壞,令血管結痂,造成血管硬化;第五,硬化的血管隨時會分裂出一些小片,後者堵塞了供應營養給心臟的冠狀動脈;第六,心肌細胞一旦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營養,便會慢慢壞死;於是,死剩的心肌細胞更是百上加斤。由此出現一個惡性循環:壞死→結痂→壞死→結痂…… 一直下去,最終心臟衰竭。在五年前,一組在渥太華大學的學者,發現心臟也有所謂幹細胞(Stem Cell),能夠有限度地修補心臟(Febs. Lett. Vol.530 pp.239-243)。不過,當出現了心絞痛(Angina)或心房肥大(Ventricular Hypertrophy)後,心臟可會是技窮,像是說「我已盡了力,所有幹細胞都已在發功,但仍然不濟事」。那麼,有沒有方法去助幹細胞一臂之力?可能有。原來,心臟細胞在奄奄一息之際,它會擲出一個叫高移動組盒一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 HMGB1)的蛋白質,去刺激幹細胞增生及分化心肌細胞。在一個心衰竭的小鼠模型實驗中,一組意大利的學者報告,他們先結紮了小鼠的冠狀動脈,令心臟急速壞死;四小時後,注射一針HMGB1進心臟。小鼠竟能奇跡般康復。在顯微鏡下,康復了的心臟多了很多有幹細胞標記的新鮮出爐心肌細胞(Cric. Res. Vol.97 pp.73-83)。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