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28, 2008

草莓

  早幾天趁有空,往長洲走了一趟。在狹窄的路上穿來穿去,兒時回憶一一湧上心頭。尚有不少地方的模樣,輪廓依稀尚在,但好像是縮小了很多,因為自己長大了,眼界也闊了,相比之下,從前心目中的高樓,今天看來只是矮房子。一直惦記著的一株桑樹,竟然砍掉了,真可惜。當年從街上小販買來一條幼蠶,用紙盒子盛著,每天往那株桑樹採嫩葉子給牠吃,看牠抱著葉子邊沿,頭部由上至下不停地在嚙在啃,胃口真好,給我帶來的,是愜意的滿足感。桑樹上的桑子熟了,摘下來,深紫色,每一粒活像一串葡萄,只有小指頭大小,咬下去說不出的清甜。

  桑子(Mulberry)屬莓果(berry),其他同類者尚有草莓(Strawberry)、藍莓(Blueberry)等。我在念大學時,每年7月必定去摘草莓,駕車去到農場,付了入場費後可以盡吃,之後再買三、四十磅帶回家。此外,6月摘櫻桃,8月摘蘋果,9月摘啤梨,其樂無窮。摘草莓的人特別多;為了避開人流,我多會在草莓還未完全轉紅時便去採摘,口感有點像青蘋果,十分爽口。事實上,草莓和蘋果都含有大量果膠(Pectin),那是一種純天然的纖維,當然比較現在用來解決便秘的人造纖維(叫甲基植物纖維Methyl Cellulose)好得多。在草莓還未成熟時,果膠上帶有一層酯(Ester)。這東西很容易被口水分解為酸;因此,青草莓入口很酸。在趨向成熟的過程中,草莓造出一個可以切除果膠酯的生物催化劑,叫酯酶(Esterase),於是便不酸了。成熟過程中還會造出多種生物催化劑,例如果膠溶酶(Pectin Lyase)。它的作用,是將果膠內的纖維切斷,令草莓「入口即化」。另一種催化劑負責把草莓內的植物纖維分解成為果糖;於是便甜了。第三種催化劑叫脂酶(Lipoxygenase),能把一些從果膠切下來的酯,轉為揮發性很強的醛(Aldehyde),例如己醛(Hexanal);於是,草莓便有了它的獨特香氣。這一個脂酶還有補健作用,能分解小腸內的脂肪酸;雖然會因此產生一些「揮發性」很強的化學物(屁),但能間接減低脂肪酸的吸收,從而瘦身。

  草莓除了能對身體取脂肪酸的機制,做成干擾,也能幫助身體抵抗真菌傳染病。草莓之所以容易「發霉」,其實是受到了真菌的傳染;它拆解之法,是分泌一個能夠消化真菌外層聚糖(Beta-1,3-Glucan)的生物催化劑。一些令免疫系統亢進的東西,例如靈芝、雲芝、冬蟲草等,其主要成分恰恰便是Beta-1,3-Glucan,(所以有人說草莓很「削」)。現在一般見解,是靈芝、雲芝等可以增強免疫力,也就是能「撩起」免疫系統一把火。這自有其根據,不過,癌細胞往往能藉著一個引哚胺二氧酶(Indoleamine Dioxygenase),卸去免疫系統的攻擊。真正能抗癌的物質,倒可在草莓內得到(J. Agric. Food Chem., Vol.56, pp.670-675)。

Saturday, July 26, 2008

芫荽

  有一位女性長者(七十九歲)告訴我,最近多了腿肌「抽筋」的現象,手指無力,說話口齒不清。去做身體驗查,顯示膽固醇、血脂、血糖都正常,心電圖也正常。血壓稍稍偏高。以她的年紀,身體狀況可說是不錯了;唯一稍能見到有些微問題,是在腦部做了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r Tomographic Scan, CT Scan)後,看到大腦有一點點退化的跡象。這位女士有沒有病?從上述檢驗中所見,不能說有;但她仍很擔心。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隨著年齡繼續增長,情況看來只會更壞。吃藥嗎,好像有點小題大做;但若是完全不採取對策,不放心。這是典型「須找一些補健食品來吃」的例子。

  在手指無力而言,從一個生理學的角度去看,這是一個涉及神經傳導物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 ACh)的問題。每一次運用手指之時,神經須分泌ACh刺激手指肌肉上的ACh接受體。舉一個例。有一種門鈴,一按下去,「叮噹」一響,即使手指按著不放,門鈴也只會響一次。同樣地,ACh在完成任務後,會被肌肉表面的一個叫Ach Esterase的生物催化劑(酶)廢掉;只一下,沒有了。肌肉無力的原因之一,是身體的免疫系統攻擊肌肉表面的ACh接受體,這像把門鈴拆去(叫重症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另一原因,是體內一些廢止ACh的酶過度活躍。後者可以是老人癡呆症(Alzheimer's Disease)的初期病徵。

  如何補健?有一個叫肉鹼(Carnitine)的食品,能令肌肉細胞生產多一些能量分子ATP。此外,印度及中亞細亞地區有一個補健食品叫Gotu,能抑制那個廢止ACh的酶。至於「抽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芫荽Coriander(學名Coriandrum Sativum)就有制止「抽筋」的補健作用(Dig. Dis. Sci., Vol. 51, pp.1501-1507)。芫荽尚能殺菌。一組德國學者發現它能阻止幽門菌(Helicobacter Pylori)黏附在胃壁,又能進一步將其殲滅(Planta Med., Vol. 73, pp.142-150),也就可以減低罹患胃潰瘍的機率。芫荽的殺菌功能,不但可以保胃,還可以消滅一些能引發尿道炎的Escherichia Coli(PAK. J. Pharm. Sci., Vol. 20, pp.32-35)。

  這尚不止,芫荽最重要的補健作用,是在於防癌。有些燒臘店慣用瀝青脫毛;由於瀝青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那一塊燒得香脆的皮是最「攞命」的部分。芫荽中的芫荽素(Coriandrin)能阻止致癌物質附上細胞內的DNA(Carcinogenesis, Vol. 18, pp.1521-1527)。順便一提。癌細胞對多種化療藥(例如Adriamycin、Bleomycin)能產生抗藥性,因為癌細胞有一個「排毒」的機制,叫P GlycoProtein,病人縱是服用了化療藥,藥進了細胞後會被「吐出來」。在這方面,芫荽中的Limonene有抑制之功(Drug Metab. Dispos., 2008年4月電子優先版)。

Monday, July 21, 2008

善因善果

  在美國我有一位同事,說自己經常「頭頭碰著黑」,例如駕車走在路上,忽然想起要買一包煙,路旁就有一間商店,於是停車衝進去,只用了不到一分鐘,回來已有警察在抄牌。別人往往走開半小時,施施然喝完一杯咖啡才返回車子,卻一點事情也不會發生。他苦笑說「If I ever have any luck , it is bad luck.」(我若有運,都是厄運)。真的嗎?我看未必。如果以平常心,視此為一遭「經歷」,有此經驗,下次當不會再存僥幸之想,懂得趨吉避凶,不再觸犯交通規則,可能可以避開比抄牌更壞的事。其次,往好處看,幸虧只是抄牌,如果碰到上面有人高空擲物,損失更大。總的來說,舉凡碰到一些「不知道為何會發生」的事物,一般人往往會歸咎7歸功於運氣,其實於事無補,因為運氣從來不能用科學方法著實地經製造而產生,所以說了等於沒有說。佛教提出因果觀念,勸諭世人須種善因,才能結善果,還須結善緣,為將來鋪路,宗旨是導人向善。佛教教義,就世間的「無常」,引出一個「常善」的規律,是消極地否定了運氣的擺布能力,在「天命不可違」的無奈情況中,找出一點端倪,令眾生能以一己之力,盡量挽救7改善自己的命運。

  但世間不少事物,其實都是有跡可尋的,不會完全「不知道為何會發生」。縱是賭博,也應能預知「賭博無必勝」,因而警惕自己,「小注可怡情」。在保健方面,該如何愛惜身體,不難知道,也有不少實例,堪足借鏡。當然,有了病仍須往好的方面看,例如患腎癌,聽醫生的診斷,說癌生在腎的邊沿,可以一刀削掉,不妨自己安慰自己,尚屬「不幸中之大幸」,否則,若癌塊長在腎內,醫生別無他法,只好摘去整個腎,情況更壞。另一種「不幸中之大幸」,乃是患上的病十分普遍,例如糖尿病,醫生經驗豐富,也有多種藥物可供選擇。相反,假如患上的是一個稀有的病,全世界每年新症只有不到一百個,那便真的要大喊「何必偏偏選中我」了。在這方面,美國的食物與藥物管理局(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FDA)特別給予藥廠多種方便,鼓勵藥廠為一小撮病人謀幸福。另有一些奇難雜症的病人,大家聯手起來,眾志成城,積極對抗。例子之一,是一個叫囊性纖維性變(Cystic Fibrosis, CF)的遺傳病。在美國,一共只有約三萬名CF病人,藥廠若用一般商業智慧衡量生意額,做CF新藥研究,算盤怎樣也打不響。可是,現在有好幾間藥廠去「爭吃」這一塊「小餅」,因為90%以上的研發經費,都能從一些經費充足的CF基金會取得,何樂而不為!以遺傳性的疾病而言,CF病人的對策,可說是別無他法。但一般人並無先天缺陷,何不早作補健之舉,自求多福?在這方面,也會是種善因,得善果。

戒毒

  報慶那天徐小姐在她的專欄「琉璃火」中,提起了最近張貼的一張宣傳海報。海報主題是反吸毒,「向毒品說不」。徐小姐可真是寬容厚道,先道歉才下評語:「若是得罪了公關大員或設計這campaign的各位,失敬了」。接下來批評的,只是措詞。海報說:「No Drugs, No Evil; Not Now, Not Ever」,中文是「向毒品說不,向魔鬼說不;不可一,不可再」。徐小姐的意見,是文字太堆砌,不夠簡單直接,訊息不清楚,不是新生代的語言,與時下青年格格不入,「對象不同效果不彰」。

  我也不吐不快。對不起,比較徐小姐,我可會是不客氣得多。第一,Drugs不一定是毒品,也並非Evil或魔鬼。有病吃藥,沒有什麼不對的。有病沒有藥吃,那才值得悲哀。不少毒品並不是藥,例如用大麻捲煙。如果硬要用「藥」這個字帶出現今流行的一些精神藥物,須說清楚,是濫用藥物(play with drugs)。其次,「不可一不可再」本身有語病,因為對象不同。對一些從未試過吸毒者而言,「不可一」;對已在吸的,「不可再」。兩者放在一起,「不可一」這前句的語氣輕了,因為尚有「再」的機會;其中「堅決告誡,一次也不可以嘗試」的意思,讓後一句「不可再」埋沒了;是畫蛇添足。再者,英文部分的意思絕對錯誤。Not Now是指現在(不吸毒),難道是叫他later,吃完飯才吸?如果英文詞句要表達的,是相應中文的「不可一」,應該寫成為Not Even Once。整句「Not Now, Not Ever」令人想起貓王說的「It's Now or Never」,那可真是弄巧成拙了。

  現在全世界推行戒煙。可能終於有一天,連吸煙也被視為吸毒。各煙民須看清楚,不要以為各國政府「趕到你絕」,因為它們尚未正式出招。現在反吸煙的運動,只是建基於「請不要以二手煙害人」,因此在公眾場所禁止吸煙,私人地方完全不管。至於尼古丁對吸煙者本身帶來的禍害,政府只是「勸阻」而已,大不了「畫公仔畫出腸」,給你看看煙包上印上的致癌圖文,希望你「生性」。往下走,大可以將煙葉當作「藥」來管制,煙廠成為藥廠,可「冇啖好食」;其實已有人在這方面開始工作,游說美國政府立法。

  戒毒也有補健食品,叫Ibogaine,來自西非一種叫Tabernanthe Iboga的植物(Br. J. Pharmacol., Vol. 117, pp. 743-749)。為什麼Ibogaine可以快速幫助戒掉毒癮?關鍵在於它能提高一個膠質細胞衍生營養因子(Glial Cel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再透過一個叫MAP的激酶,將心癮除去(Proc. Natl. Acad. Sci. USA, Vol. 105, pp. 8114-8119)。根據上海醫科大學的研究員,用新派針灸法的電針,也可增加腦組織內的GDNF(Acupunct. Electrother. Res., Vol. 25, pp. 81-89)。

Saturday, July 19, 2008

神經失控

  向一群人說話,不免先打個招呼,一開始時通常說:「各位……」,然後繼續下去。《尚書》中記載,夏桀統治下,人民水深火熱,湯要打倒他,呼籲大家起義,發表〈湯誓〉,起首說的,是「格爾眾庶,悉聽朕言」;「眾庶」也就是「各位」。這種「打招呼」,中外如是,如莎劇《凱撒》中Brutus向群眾說“Romans, countrymen, and lovers! Hear me for my cause.”其後Antony說“Friends, Romans, countrymen, lend me your ears.”但近年來,變本加厲,被招呼到的人,名單冗長,逐一提及,姓名之外,尚要加上頭銜,往往耗費不少時間,也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慣例。當演講者宣讀完名單中最後一個名字,接著會說「大家好」,並將「好」字故意拉長,也提高音調,然後停下來;聽眾們都明白這是拍手的訊號,於是掌聲雷動。

  在人多的場合,這種訊號是必須有的,大家遵守。例如在音樂廳,全場觀眾鴉雀無聲,專心去聽演奏;去到一個段落才拍掌。用神經生理學的術語,這叫周遭環境抑制(Surround Inhibition),以演奏期間的平靜,突顯掌聲的激動。不然的話,像做神功戲,台上大佬倌在唱戲,台下觀眾各自擾攘,全無秩序。

  成年人的腦,有至少一百億個神經細胞,其中有十萬億(一之後十三個零)個接觸點(Synapes)。神經活動從來不會同步進行,最多只是在某一些特殊情況中,有「不約而同」的反應,例如打麻將贏了牌,腦中一千幾百個神經細胞同時分泌谷胺酸鹽,挑起一個興奮心態。可是,若興奮過了頭,一下子幾十萬個神經細胞同時起動,大可去到手足痙攣的境界,這便是癲癇;也就是神經系統的「周遭環境抑制」機制失控了。所以,治療癲癇的藥不外兩大方向;一是減少興奮性的神經傳導物(谷胺酸鹽),二是增加抑制性的神經傳導物(GABA)。現今最普遍的治癲癇藥叫Valproate(商業名稱Epilim),它一方面會增加GABA,另一方面抑制能廢掉GABA的生物催化劑。雙管齊下,令病人亢奮全消,頹下來。

  癲癇最大的破壞,在於它能令神經細胞死亡。過程中,上游神經細胞分泌大量谷胺酸鹽,促使下游神經細胞打開一個鈣離子通道,讓大量的鈣離子湧入細胞內。這個現象叫鈣超載(Calcium Overload),會挑起神經細胞的一氧化氮合成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造出大量氧自由基,從而損害細胞內的粒線體,再導致細胞自我毀滅。Valproate能做的,只不過是治標。要對付那些有毒的氧自由基,可服用臧茴香Caraway(Neuropharmacology, Vol. 49, pp. 456-464);豆蔻Cardamon(J. Ethnopharmacol., Vol. 115, pp. 463-472)和黃薑Turmeric內的薑黃素Curcumin(Life Sci., Vol. 78, pp. 1884-1891)。

Friday, July 18, 2008

銀杏

  中藥中有一類叫收澀藥,例子包括蓮子、芡實、烏梅、銀杏。收澀是指「收斂固澀」,例如斂汗、止瀉、止帶、止血、止嗽等。李時珍說:「脫則散而不收,故用酸澀之藥,以斂其耗散。」若不及時收澀,可引起元氣日衰,或變生他證。上述這些「藥」,已融入日常飲食中;其中銀杏(Gingko Biloba)的好處,是能定喘。本草綱目:「其氣薄味厚,性澀而收,色白屬金,故能入肺經,益肺氣,定喘嗽。」引發哮喘的免疫反應,西醫稱之為TH2型反應,其中主角,乃是淋巴細胞。當駐守在肺組織的淋巴細胞,發覺來了外來不明物體,例如不吸煙的人吸入了二手煙的煙油,會馬上起動,全力對付這個「敵人」。起動的方法,包括召集嗜酸性細胞(Eosinophil)來幫手。所謂「召集」,乃是分泌一種叫白介素五(IL-5)的蛋白質。嗜酸性細胞本來駐守在肺中的血管,一旦多了這些可以黏住細胞的物質,它們會鑽出血管壁,去到氣管網,分泌大量白三烯(Leukotriene),作用是快速收窄氣管。這個自發性的動作,本意是「殺敵」,卻引起哮喘反應。其中的關鍵「搞事」物質IL-5,服食銀杏能抑制之(華中大學科技醫學雜誌, Vol. 27, pp.375-380)。

  有一個年老人多患的病,叫Tinnitus(耳鳴),沒有特效藥物,但有一個由銀杏葉衍生的補健方劑可以對付,是德法藥廠在九十年代研發的產品,在歐洲上市,有多個名稱,分別是Tebonin、Tanakan和Rokan。為什麼銀杏可以對付耳鳴?原來引致聽覺神經細胞(又叫毛髮細胞Hair Cell)衰竭的原因,來自噪音,噪音會增加氧自由基,氧自由基搞破壞。在正常的情況下,毛髮細胞內有谷胱甘肽(Glutathione),這東西能中和有毒的氧自由基。不過,隨著年齡增長,或若是長期處於噪音環境,毛髮細胞製造谷胱甘肽的能力會減退。銀杏能提升一個生物催化劑,叫谷胺酸-半胱胺酸連接酶(Glutamate Cysteine Ligase, GCL),增加谷胱甘肽,保護毛髮細胞,從而防止耳鳴(Phytother. Res., Vol. 22, pp.367-371)。銀杏除了可以對付耳鳴,一本叫Cochrane Collaboration的臨床醫學權威學報,刊登了一篇專文(2002年12月號),推介它在記憶衰退方面的補健作用(有關銀杏的一般補健作用,可參考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Vol. 68, pp.923-926)。正如很多中藥一樣,在果子中的補健成分,往往也可以在枝葉內找得到。比方,桑子(桑椹)內的桑酮(Morin),可以從桑枝取得;枇杷葉也有枇杷的平喘作用。同樣,銀杏葉也有銀杏的補健成分,包括五羥黃酮(Quercetin)及花青素(Anthocyanidin),前者是洋葱的補健成分之一,後者類似葡萄子素(「正式」的葡萄子素叫Resveratrol);服用銀杏葉造成的補健食品,一舉兩得。

Thursday, July 17, 2008

心與腦

  不論是中外,舉凡牽涉到感情的事物,都不約而同出動「心」來形容。中文有「傷心」、「痛心」;英文有broken-hearted、heartache。心臟其實只是一個泵,不會思想;情感是感覺的一種,屬腦中的活動,本身與心臟無關。但這(腦中的)活動,能直接影響血液的運行,尤其是運行的速度,能產生「肉體上」physical的衝擊,令心臟有感覺(感到傷、感到痛);另一方面,腦中的活動也須有動力,動力來自養分,養分來自血液。因此,思想要動用心與腦,缺一不可。中國的文字早有清楚闡述,請看「思」這個字,下面是心,上面是「囟」(不是「田」,寫成「田」的樣子,是隸書之後才有的變體)。「囟」是什麼?乃初生嬰兒的頭頂前部,廣東人叫「腦筍」中的「筍」字,正寫就是「囟」。

  記憶類似骨骼生長,是一個不停在拆、不停在建的系統。在「建」方面,哥倫比亞大學的Eric Kandel在2000年獲得了諾貝爾醫學及生理學獎,因為他發現記憶的建立,涉及蛋白質合成。不過,記憶本身並非一「舊」蛋白質,而是神經細胞之間建立的一個網路。當一段記憶須「重組」之時,涉及的除了神經細胞,還有膠質細胞(Glial Cells)。膠質細胞的功能之一,是幫助神經細胞回收已分泌了的神經傳導物;功能之二,是提供一個架構,撑起整個神經系統及個別的記憶網絡。所以,一個健全的記憶機制,須包括神經細胞網絡(軟件)和膠質細胞(硬件)。除此之外,還須有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在這方面,學者發現膠質細胞需要一個乙型澱粉樣蛋白(Beta-Amyloid),用以處理記憶重組(Drugs Aging, Vol. 21, pp. 621-630)。Beta-Amyloid從何而來?來自神經及膠質細胞中的一個前乙型澱粉樣蛋白(APP;全名叫Amyloid Protein Precursor)。

  可是,當一個人年紀漸長,不斷受到環境中的氧自由基攻擊,他這個(由APP轉為Beta-Amyloid)的工序會出錯,造出錯體的乙型澱粉樣蛋白。此乃垃圾,本來會被神經及膠質細胞藉一個細胞內部的垃圾處理系統(叫溶蛋白酶體),馬上消化掉(也就是所謂自噬Autophagy)。但自噬與否,關鍵在於一個叫Beclin的蛋白質。一旦Beclin失去了功能,大量垃圾堵塞在神經系統內,可會引致記憶力衰退,及神經細胞自滅,這便是典型老人癡呆症(Alzheimer's Disease)的病徵(J. Clin. Invest., 2008, May 22,電子優先版)。若要防患未然,可以服用補健食品,在「抗氧化」方面,替自己身體補充一般食物之不足。有一個非常安全、非常強力的抗氧化補健食品,叫乙醯半胱胺酸(N-Acetyl Cysteine),可以用以防止老人癡呆(Biol. Chem., Vol. 388, pp. 979-983)。

Wednesday, July 16, 2008

腸炎

  曾經在早兩年前參加我講座的讀者,可能有留意我左邊肩膀隆起來,顯然比較右肩大得多,左右並不對稱。起因乃是源自體力勞動。在波士頓,冬天的時候須剷雪,夏天須剷草,用的都是重型機械。一接上電力起動,馬上要用左手操控,不可放鬆;右手則比較輕鬆,只是帶著它走,沒有左手那麼吃力。久而久之,左邊弄得「大隻」了。回美國後,想來想去,還須好好檢驗才放心。一照之下,原來是一個脂肪瘤。這可不能忽視;我於是住了一天醫院,將其割去。切下來才知道竟逾一公斤,幸好屬良性。手術後,醫生在傷口處肌肉中,留了一條塑膠管,以便導走傷口內的淋巴液。很奇怪,雖然插了一條粗如鉛筆的膠管,我完全不覺得痛,只是在開車時不太順手而已。一星期後覆診,醫生沒有打麻醉藥,一手便把膠管拉走,在拉的一刻,我也沒有痛感。這可能是因為手臂部分神經不多。若這個脂肪瘤長在腸,我相信必定會非常辛苦,因為腸內有很多神經,與腦部不遑多讓。所以,假如我們不小心吃了不清潔的食物,縱使只有一點點,也會覺得腸在打結,非常不舒服。很多人患了腸炎後,慢慢會進一步產生抑鬱,因為肚子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痛,一星期下來,不抑鬱才怪。但另一方面,若有事情放不下,天天牽掛,之後亦會轉為抑鬱,腸炎可能接踵而來。所以,腸炎和抑鬱,就好比蛋和雞,很難說到底是先有腸炎再生抑鬱,還是先抑鬱後腸才發炎。

  不過,無論誰先誰後,有一類叫三環抗抑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的藥,往往能治好腸炎。目前所知的解釋,是在於這一類抗抑鬱藥能刺激迷走神經(Vagus Nerve),分泌一個叫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的神經傳導物。主導發炎的巨噬細胞,表面有接受體能接收這神經傳導物,之後,它分泌白介素的機能會被抑制,發炎反應也就熄滅了(Gastroenterology, Vol. 131, pp. 1122-1130)。順便一提。最近我替一位經常患腸炎的讀者配了一種補健食品,成分包括蕁麻葉(nettle leaf)和薑黃素(curcumin)。天天服食之後,竟然立竿見影,醫生檢驗時,發覺生物指標(C-Reactive Protein)顯示,有長足的進步,令人十分鼓舞。

  除了可以舒緩腸炎之外,三環抗抑鬱劑還可以治療一個叫牛皮癬的自體免疫症。是這樣的,包裹著神經細胞的薄膜,含有一個很特別的脂肪,叫神經鞘髓磷脂(Sphingomyelin)。在發炎時,「白介素一」會刺激一個叫神經鞘髓磷脂酶(Sphingomyelinase)的生物催化劑,將神經鞘髓磷脂分解成為神經醯胺(Ceramide)。這神經醯胺去到皮膚,會毒死其中的角質細胞,令皮膚長出硬皮,成為牛皮癬。三環抗抑鬱藥能廢掉神經鞘髓磷脂酶,也就能藉之而大大降低神經醯胺的分量(Nat. Med., Vol. 14, pp. 382-392)。

Tuesday, July 15, 2008

海參

  王亭之先生引述袁子才《隨園食單》中四款名貴海鮮,依次為燕窩、海參、魚翅、鮑魚。他指出,燕窩本非海鮮,不知何以致誤,後來廣東人以花膠(魚肚)代之,又搬鮑魚做第一位,將「鮑參翅肚」視為四款名貴海味。按這排列,海參應比較魚翅更上品。但以今天市價來說,四樣東西中海參價錢升幅最低,可說是最「抵食」,因為營養比其他三樣不遑多讓,可能更高。要解釋,須從頭說起。

  美國國立癌病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不斷在尋找新的抗癌方法,特別是一些藥廠沒有興趣開發的天然成分。具體而言,NCI設有一個治療發展部(Developmental Therapeutics Program),下面有一個小組叫Natural Products Branch,專責在天然成分中篩選抗癌物質。例如,在十幾年前,這個小組發現中藥三尖杉的樹皮含有抗癌成分;我在本欄中曾多次提及。美國這個發現,可能會令部分中國人反感,認為又是一個外國人盜竊中國國寶的例子。不過,這可怪不得人家,天然的東西屬於全世界的人;中國人不去開發,不等於別人不可以去開發。再者,NCI的篩選範圍,並非只限於植物,也包括細菌、真菌及海中的海綿、綠藻、軟體動物等。中國科學院設在上海的藥物研究所,也有一個抗癌藥理科,每天都在篩選全世界天上、地下及海洋中生物的各種標本。例子之一就是海參。中醫對海參評價極高,認為它能滋陰養血;用西醫的角度來看,海參能抑制血管異生(Neoangiogenesis)。

  血管異生,能幫助癌細胞生長;這理論是美國學者Judah Folkman最先提出的。他指出癌細胞為了能生存下去,必須有「糧食」供應,包括氧氣和養分,這都須靠血液運來。因此,癌的首要工作之一,是想辦法生出一些血管,接駁到自己附近的血管網,這就是「血管異生」。根據這理論,美國的第一大生物科技藥廠Genentech在2004年率先推出一個叫Avastin(學名Bevacizumab)的抗體藥,透過干擾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阻止血管增生,從而令癌細胞「斷糧」。不過,不是所有癌症患者都能受惠,因為Avastin只針對一種比較稀有的VEGF。

  回說海參。設在上海的藥理所發現,海參含有一個叫Philinopside(PE)的成分,能干擾一個叫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KDR)的激酶(Mol. Pharmacol., Vol. 72, pp. 545-552)。KDR是血管增生的關鍵物,吃海參可以干擾它,也就可以阻止身體中癌細胞的成長。順便一提,除了海參能干擾KDR,還有一個唾手可得的補健食品有同樣的作用,此乃山竹素(Gambogic Acid)。這是南京的中國藥理大學發現的(Cancer Lett., Vol. 258, pp. 80-89)。 

Monday, July 14, 2008

招安

  《水滸傳》去到第七十一回,一百零八將齊集,由公孫勝帶頭拜天;天上降下石謁,上書梁山泊眾人姓名,分為天罡星三十六員、地煞星七十二員。各人由宋江帶領,要「替天行道」。但在道君皇帝而言,這夥人乃是賊,「若不早為剿捕,日後必成大患」。御史大夫崔靖卻獻計,不要打殺,提議由皇帝降詔,好言撫諭招安,不怪罪他們造反,大赦之外,還授以官職,將「賊」改變成為「兵」,不但令地方禍患消弭了,更有精兵可用,對抗遼國這個外敵。這個手法,在《西遊記》中的玉皇大帝也曾用過,對付的是孫悟空。太白金星指出,孫悟空「乃天地育成之體,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頂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有降龍伏虎之能」,建議玉皇降一道招安聖旨,授他一個大小官職。兩者比較,道君皇帝幾經辛苦,終於成功令宋江等投降,《水滸傳》自八十三回起,說的是一眾好漢替朝廷立功;至於玉皇大帝,卻棋差一著,只給孫悟空一個不入流的「弼馬溫」官職,叫他去養馬,哪能將其收伏,只過了半個月,他就拂袖而去,回花果山做其齊天大聖矣。

  癌細胞乃身體中的大患。在它尚未「修成正果」之時,只屬微癌,也就是微不足道,往往自生自滅;但一旦成了氣候,可不能不理,否則增生下去,可以奪命。要對付癌細胞,除了殺死它,更佳的做法是招安,令它分化(Differentiation)。分化者,乃是停止細胞增生,令它有更進一步的功能。舉一個例,在正常情況下,骨髓中的血幹細胞一步一步分化成為白血球。在這過程中,若細胞中途變卦,停止分化,改走「增生」之途,會造成白血病(Leukemia),又稱為血癌。在這方面,有一種頗特別的維他命A,叫All-Trans-Retinoic Acid,可以令急性前骨髓細胞癌(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從「不斷增生」轉為「分化」(Blood, Vol. 72, pp. 567-572);這樣一來,兵不血刃,癌細胞同意招安,身體也就自動痊癒。從一個戰略的角度,分化是最聰明的抗癌方法:不必動武而能令敵人歸順。事實上,對某些癌而言,化療(毒死它)完全沒有療效;分化卻每每成功,例子是膠質細胞癌(Glioblastoma, GB)。一組在廣州中山醫學院的學者,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了一個引導GB癌細胞分化的方法,匪夷所思,乃是利用霍亂細菌的毒素,去刺激癌細胞內的CREB機制(Proc. Natl. Acad. Sci. USA, Vol. 104, pp. 13438-13443)。其實,要刺激CREB可藉補健食品,例如葡提子素(Resveratrol)(J. Pharmacol. Exp. Ther., Vol. 314, pp. 762-769),方法更平和。GB是一個非常難纏的癌。除了用分化的手段,可加多兩道殺手鐧:用薑黃素去引發癌細胞自噬(Autophagy;Mol. Pharmacol., Vol. 72, pp. 29-39),再用山竹素去截斷癌的血液供應來源(Biochem. Pharmacol., Vol. 75, pp. 1083-1092)。

Saturday, July 12, 2008

捨本逐末

  今年年中回香港,有機會與幾位舊同學相聚,互問近況,話題免不了去到子女。其中尚有小孩剛讀完幼稚園要進小學的,交談之下,才知道現在報考名校小學的基本動作,是家長須替孩子「燒」(灌錄)一張電腦光碟,將他各種課外活動做一個特輯,有些還加上孩子領取獎牌的鏡頭,再請主持活動的老師上鏡,說小朋友如何活潑和投入。這令我想到一位畢業自哈佛大學的世侄女。她告訴我,當年報考時,表格中有一欄問及課外活動。她填了四項,包括柔軟體操隊隊員、暑假時當義工、曾照顧愛滋病人,以及在某著名研究院做非受薪研究助理;最後是取錄了。我問她,「學術評估測試」(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簡稱SAT)取得多少分?答曰,滿分。我說,怪不得。因為從哈佛的角度,無論她有什麼出眾的課外活動,若在SAT考試中的成績差強人意,還是不會被取錄的。回說小一招生,燒光碟這做法,不知道是來自校方要求,還是起源於某家長特別巴結,以致成為風氣。本來,要孩子好,為培養他的興趣和陶冶性情起見,鼓勵他課外學習,乃無可厚非;但去到要做「宣傳特輯」,是否有些本末倒置?

  引伸到維持身體健康的問題。不少人考慮的,是如何令自己某些地方的狀況更佳,男的著意進補,以能顯「雄風」,女的說「女人唔補好易老」。他們往往都忽略了基本的養分。所謂進補,是希望能透過一些特別的「食物」,例如雪蛤膏、羊胎素、鹿尾羓、甚至牛荔枝等,強化某些機能或外貌。專注地大量攝取生長賀爾蒙(Growth Hormone)和激素(Steroid),是十分愚蠢的行為,因為很容易會導致細胞癌變。若在給自己身體提供基本養分之外,尚想到要增強體力,有很多補健食品可供選擇。隨手沾來,有一個叫肉鹼(Carnitine)的補健胺基酸,能幫助心臟細胞從脂肪中取得大量能量,不但能防止心絞痛,更能改善血液循環。當細胞從血液中獲得營養和氧氣,新陳代謝達到了指標,人自然容光煥發。假如買不到Carnitine,大可煮一煲雞腳湯,沒有脂肪,但有大量的胺基酸。

  近年來,香港多了一種叫藍莓子素的補健食品。商人形容它為一種能「明目」的超級補品;不過,售價也是超級,每人每個月至少要花三、四百元。是否只有藍莓子可以明目?當然不是。西洋菜(Water Cress)含有一個叫Lutein的護目成分,可以減低長者患白內障的機率(Arch. Ophthalmol., Vol. 126, pp.354-364)。西洋菜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補健作用。這便是干擾直腸癌細胞增生和擴散(Nutr. Cancer, Vol. 55, pp.232-241)。若只是想預防,多吃些西洋菜便足夠了。對一些已有初步白內障者而言,可以選擇購買比藍莓子便宜得多的西洋菜粉。

Friday, July 11, 2008

微創手術

  很多小孩子都怕自己一個人,沒人陪伴,這叫獨處恐懼症Autophobia,不是病,來自心理上的失落、焦慮和無助感。我小時候曾有過一些很奇怪的感覺,例如去沙灘游泳,遠遠出了海,離開人群,一個人浮躺在水面上,望向天空,四周都是水,沒有任何憑藉,突然會感到天大地大,只有我一人,好像有一股力,要把我往天上扯,不期然地馬上要翻過身來,不敢繼續望。但另有一次,突然肚子很痛,原來是患了盲腸炎,家人叫救傷車送我去瑪麗醫院;躺在擔架床上,面對天,一路在英皇道上被抬往車子,望上去時的感覺,像是睡在大路中心,十分刺激有趣。

  幾十年前還未有微創手術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又稱為Laparoscopic Surgery),手術後,肚皮上多了一個四吋的疤。微創手術要用到一個內窺鏡Laparoscope,由光纖照明;一頭是鏡頭,另一頭接到一個電腦顯示屏Monitor。醫生將一些二氧化碳(碳酸氣),泵進微創的傷口,以撑起做手術處附近的皮膚。由於可以借用電子設備放大到顯示屏,全程能看到操作,微創手術可以對付一些小腫瘤,亦縮短了手術後的康復期,減低病人的痛苦。不過,手術用的刀非常鋒利,若掌握不善,可會對身體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傷害。

  另一種愈來愈普及的微創手術,用於切除腎癌。假如癌腫瘤位於腎的外層,體積少於4 cm,還未擴散,醫生會考慮用微創清除癌細胞。為保險起見,一般在腫瘤旁團團轉,割走多一點,厚度可達1 cm。這多割了的一片,送往檢驗,假如沒有癌細胞,癌症復發的機會大大減少。不過,即使在切片上看不見癌細胞,也不能說必然是斬草除根,因為有些叫前癌性細胞(Pre-cancerous Cell),外表與正常細胞完全沒有分別,不容易測到。那麼,可否藉電療消滅這些不露相的前癌細胞,理論上是可以的,但電療會傷害到正常的細胞。以腎細胞而言,死一個少一個,電療不是辦法。

  最自然、也就是最好的抗癌方法,是想辦法去扶正細胞內的抗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這比化療和電療都更好,因為完全沒有副作用。簡單地解釋,化療和電療是用化學和物理的方法,去消除癌細胞,過程中無可避免會殃及正常的細胞。若改以提升細胞本身監察機制(抗癌基因),令前期性癌細胞觸發細胞自滅(Apoptosis),之後,靜悄悄溶化,當然事半功倍。另一些能提高細胞監察能力的補健食品,能給予細胞一個金鐘罩。例子之一是薑黃素(Curcumin)(Cancer Res., Vol.68, pp.1369-1377);若買不到薑黃素,黃薑粉 (Turmeric)也勉強可以。但須注意,愈純愈好;品質好的貨,純度可達95%。

Wednesday, July 09, 2008

血管栓塞

  什麼叫「橫行霸道」?多年前在深圳真的體現了這種行為,更是自己也有參與。那天乘坐一輛私家車,在一條頗寬闊的路上走,路上四線行車,同一方向;汽車流量不算多,但也不冷落。因為是日間,沒有下雨,視野還可以。車子去到一個十字路口,本來須拐彎,一不小心錯過了,直駛了差不多五十碼才發覺,也就是過了大約十個店舖的距離。司機說:「不礙事。」隨即把車子倒過來,逆向整條馬路的交通,往回頭走,迎面來的車子左閃右避,他只是不理,一直去,回到早前的十字路口,轉彎進去。

  香港的駕車者可不敢這樣做,但自私的也有。例如在銅鑼灣過了維多利亞公園,在告士打道近怡東酒店有一條行車線,上天橋後可進隧道往九龍。這段路一般都是車龍不斷,排到老遠;車龍中不少車輛卻不是想進隧道,只想趨前去到有虛線之處扭出來,改走右邊的行車線,往中環方向去;但前面阻塞著,老半天去不到虛線處。為什麼前面阻塞?原來不少駕車者不前進,距離前車有二三甚至五六個車位,就是不往前駛,讓它空著。為什麼這樣做?因為兩邊都是雙線,沒有車輛能「扒頭」進來,樂得慢慢走;明知道後面堵塞,阻礙別人,就是不理。

  血管交織,有如交通網,若是堵塞,後果堪虞,小則令組織壞死,例如中風之後,部分腦組織失去功能;大則可致命,例如冠狀動脈堵塞,引發急性心臟病。什麼東西會堵塞血管?是紅血球、血小板、脂肪及血纖蛋白(Fibrin)。紅血球的數目本來不會多到阻塞血管;可是,貧血病人須注射補血劑,一旦過量,可會導致紅血球過多。現在主要的兩類補血針Epoetin和Darbepoetin很像天然的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etin),但比較天然的紅血球生長素,更能刺激骨髓去製造紅血球。紅血球數目若過量,會引致凝血反應,形成的血塊能導致缺氧性中風,以及致命的肺動脈栓塞。另一方面,硬化了的血管像一座年久失修的大廈,會「外牆脫落」,釋放出一塊塊壞死了的血管內壁,也能造成堵塞。更甚者,這種小塊並非來自紅血球,因此沒有任何藥能溶解其中的纖維。不過,要防止也不難,可常喝綠茶(Circulation, Vol. 110, pp.2448-2453),更有效率的方法,是服食綠茶素。第三類可以堵塞血管的東西,叫血纖蛋白。長途飛行或長時間屈著腿,會令血液內的血漿(Plasma)滲出血管,從而增加了各種凝血因子的分量。這會觸發一個凝血反應(Hypertension, Vol. 51, pp.1545-1551),所以隔一段時間須活動一下。尚有所謂血小板邊緣化(Platelet Margination),來自一些植入身體內的人造東西,例如撑開血管的支架(Stent)(Biorheology, Vol.44, pp.161-177)。做完「通波波」(通血管)手術的病人,一般都須服用薄血藥,以防止血管堵塞。

Tuesday, July 08, 2008

早占勿藥

  香港人說「行騎樓底戴鋼盔」,是指行事十分小心,甚至去到有點過分小心的程度。在高樓大廈傍行走,最怕是高空擲物,於是選擇走在有遮蓋的地方,例如陽台之下,但仍不放心,要戴上頭盔,以求萬無一失。是否如此?未必盡然。曾有人恰恰是在屋簷下,被掉下來的三合土簷篷壓死,壓的是整個人,可能戴了鋼盔會好一點,但哪會有人真的這樣做?這可說是飛來橫禍,想不到簷篷會斷裂,更完全沒有先兆,防不勝防。

  身體的健康情況,不少都是有跡可尋,假如經濟能力許可,定期作身體檢查,可以提早發現一些有可能演變得十分麻煩的病,例如腎功能退化。所謂腎功能,主要包括腎盂過濾血液的能力。簡單解釋,每個腎裏面有大約三萬個腎盂。腎盂的形狀像一個痰盂,負責接收從腎微絲血管滲透出來的水分和廢物等。血中有蛋白質,並非廢物,會不會也經腎盂流失?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因為腎盂內有一層過濾膜,只會讓一些「分子量」(體積)小的東西穿過。一般蛋白質分子量大,例如白蛋白(Albumin),穿不過這一層過濾膜。所以,若在尿液中發現白蛋白,可以推論,可能腎盂受了傷,過濾膜太疏,作用發揮不來。另一方面,若整個腎盂結了痂,硬化了,腎盂便不能有效地把血中的廢物經尿排出,這便會步向腎衰竭;若去到那個階段,可能會是連水分也穿不過,完全沒有尿。那麼,該怎樣測量腎的過濾功能?最常用的方法,叫肌酸酐清除測試(Creatinine Clearance Test)。肌酸酐是肌肉排出的代謝物,肌肉排出的肌酸酐,會經過血液而排到尿中。所以,若測量血和尿中的肌酸酐分量,可以間接知道腎盂的功能是否正常。

  假如發現尿中有白蛋白,接著便須計算尿白蛋白與尿肌酸酐Albumin/Creatinine 的比率Ratio,簡稱ACR。正常人的尿中並沒有白蛋白,ACR等於零。若ACR在10-30(ug/mg)之間,醫生便會留心,因為這代表腎盂開始硬化。若ACR升到30-300,血管可能已出現硬化,心臟隨時會出事(J. Am. Soc. NePhrol., Vol. 17, pp. 2100-2105)。現在一組在加州大學的學者,發現腎衰竭和心臟病可能是來自糖尿病。是這樣的:血糖暴升後,脂肪細胞會把血糖濃縮成為脂肪,儲存下來;同時,脂肪細胞會分泌一個脂肪細胞素(Adiponectin),鼓勵肌肉努力吸收血糖。這個脂肪細胞素又會保護腎盂的過濾膜。不過,當脂肪細胞充塞了脂肪後,脂肪細胞便會分泌一個叫TNF的蛋白質,去抗拒血糖。TNF有兩個副作用,一是抑制心肌,二是抑制脂肪細胞素。於是,腎盂的過濾膜開始疏鬆,造成白蛋白尿,心臟功能也會下滑(J. Clin. Invest., Vol. 118, pp.1645-1656)。有什麼方法拆解?可服用葡提子素。因為葡提子素的主要成分Resveratrol,能抑制TNF。

Monday, July 07, 2008

垃圾處理

  垃圾堆積帶來的後果能有多壞?看看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情況可見一斑。路旁的廢物堆成一座座小山,高度一般達十呎。人人都盡量將垃圾往外送,能多遠去多遠,於是一些不大能自保的「環頭」成了重災區。例如學校附近,政府要特別為校區清路,否則小孩子上不了課。部分居民實在忍不住了,出到放火燒垃圾的下策,但卻令空氣由「發臭」去到「有毒」,變本加厲。全城人口是香港的一小半,到底堆積了多少垃圾?約二十五萬噸。在今年5月初,歐盟終於出手,採取法律行動,要迫使意大利政府認真處理。

  在這方面,香港人當今最「熱」的話題是膠袋。有什麼對策?理論上的解決方法,是呼籲人人改用環保袋;但說來容易,能有多少人真的肯帶著環保袋到處走?再者,超級市場等商戶用的膠袋雖然不少,其他店舖街市食肆等加起來耗量可能更多;還有垃圾袋,只有更大。要真的改弦易轍,可能復古是方法之一。從前買東西用舊報紙包起來,拿根草繩紮住,廢物利用,那才真是環保。

  老人癡呆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個很複雜的病,成因也是來自「垃圾」。AD病者的記憶能力下降,情緒也有顯著變化。在神經生理的層面,負責記憶的神經傳導物叫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 ACh);影響情緒的神經傳導物叫五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患了AD後,ACh和5-HT的分量都會下降。原因是在腦組織河馬區(Hippocampus)內的紳經細胞,開始自我毀滅(Apoptosis)。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神經細胞受到氧自由基(來自例如汽車廢氣、香煙等)攻擊後,造出一種叫乙型澱粉樣蛋白(Beta Amyloid Protein)的垃圾;垃圾愈積愈多,終於迫使神經細胞自滅。

  對付AD的治標方法,是令神經細胞「不自滅」。在這方面,中藥的桃核承氣湯甚有功效(Biol. Pharm. Bull., Vol. 25, pp. 1101-1104)。根據中醫的理論,桃核承氣湯活血袪瘀,本來是用以對付跌打損傷出現的瘀血。日本學者稱之為Tokaku-Joki-To,試用來對付乙型澱粉樣蛋白垃圾,果然奏效。意大利有學者發現其中的大黃,才是保護神經細胞的主要成分(Brain Res. Bull., Vol. 71, pp. 29-36)。若要治本,必須要減低「乙型」澱粉樣蛋白,關鍵在於一個分泌素(Secretase)。神經細胞分別有甲、乙型分泌素,分別造出甲、乙型的澱粉樣蛋白;但只有「乙型」者會令神經細胞自滅。若能增加細胞的「甲型」分泌素,代以「乙型」,AD便可以根治。這像膠袋,如果能改用舊報紙,問題全消。有沒有一個能提高甲型分泌素的補健食品?有,叫綠茶素(J. Biol. Chem., Vol. 281, pp. 16419-16427)。

弄巧成拙

  有一個名詞,叫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簡稱OEM,在製造行業中是一個很普遍的用語,但在今天,它的用法與本來的意思有點偏離了。最初指的,是「設備的原始製造者」。以飛機為例,經營航運業務的有國泰、港龍等,他們所用的設備(飛機)都不是自己製造的,購自(例如)美國的波音公司,後者乃是該些「設備的原始製造者」。航空公司須要向OEM買其設備,做自己的生意。另一例子是汽車,製造汽車的生產商並不製造汽車中每一樣組件,例如引擎可買回來自己整合。從上述的兩個例子中,可以見到「主」、「從」之間的分野。以飛機而言,波音是「主」;全世界的航空公司是「從」,購得飛機後,投入服務,各施各法。在汽車的情況中,引擎的原製造商已稍為失了「主」導,引擎須隨著汽車的整體設計產生作用。現在更多的情況,是反客為主,買東西的一方作主導。例如成衣,一些熟悉市場、潮流、顧客喜好的名牌店,自己設計,選擇衣料配件,給工廠造,然後加上自己品牌。現今一般所謂OEM,都是指上述最後的一類。

  做別人之OEM者,能洞悉製造中所有細節,往往會想到,設計不算完美,有改進的空間,於是向買方提出;但這些想法,不一定「有料到」,往往買方嗤之以鼻。這正如全世界的東西,如何操作,只要是有心人,總有途徑找出箇中原理及奧妙之處,接著,每每想到加以改良。於是每天都有人拿著舊東西,想在其中找出新點子。人類的進步,自是這樣來的;但其中屢有犯錯,在所不免。

  十幾年前,輝瑞(Pfizer)藥廠眼紅胰島素的龐大市場,幾經思索,看到了一個缺口,可以進而攻之。缺口在於服用胰島素的方法,須每天作皮下注射。口服不是一個可行的途徑,因為胰島素一去到胃便會被消化掉;此外,若用藥貼的方法,作用太慢。於是,輝瑞與一間叫Nektar的小藥廠合作,發展一種胰島素粉劑,把粉直接噴入肺腔,借肺組織中龐大的微絲血管網進入血液。在2007年,輝瑞成功將其研發的粉劑胰島素(商業名稱Exubera)上市出售,先飲頭啖湯;可是,不到一年,藉口說銷量太小,決定退出。當時仍有其他藥廠,包括Eli Lilly和Novo Nordisk,鍥而不舍。但在今年1月,Novo Nordisk宣布「唔玩」;Eli Lilly也在今年3月停止發展粉劑胰島素。一直注視這一類「新產品」的人,包括藥廠股票投資者在內,都莫名其妙。在今年4月,輝瑞對外解釋,原來粉劑胰島素大有可能會致癌。因為它進了人體後,能附上細胞表面一個叫IGF-1R的接受體,之後,藉著一個叫AKT的機制,幫助癌細胞不走向自滅之途。於是,若糖尿病者原是煙民,肺中暗藏微癌細胞,粉劑的胰島素可能會替他挑起一個癌。

Saturday, July 05, 2008

浪費子彈

  什麼東西只能用一次?馬上想到的,是爆竹。一點著,「嘭」的一聲,散開,沒有了。像彼得斯拉一齣電影The Party。他飾演一個電影臨記,也就是「茄喱啡」。其中一幕講述敵人進攻城堡,動用火炮要將它炸毀。當時沒有電腦技術,要拍攝這個場面,須真的建造一個城堡場景,在扼要地方埋了火藥,引火藥線到遠處,接上爆破起動機制。十多具攝影機從不同角度對準目標,每一個人各就各位,只待導演一聲令下。場記指指點點,大家正在忙於做最後準備,熙熙攘攘之際,彼得斯拉無意走近爆破裝置,發覺自己鞋帶鬆了,剛巧見到地上一個方匣子,上面的手柄正可以用來擱腳縛鞋帶,於是踏上去,還來不及彎身,隆然大響,城堡倒下來,數秒鐘內變成廢墟,所有人眼睜睜看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身體中的免疫系統,當然屬常規設施,長期服務;但其中的各類攻擊型細胞,都只可以用一次。好有一比。大廈中裝了天花灑水器,連接著隱蔽的水管,一直通到水源所在,只憑一個障礙物擋住,障礙物中有熱力感應器。灑水器下面若是燒著了,熱力衝上來,感應器內的液體受熱膨脹,把外面的玻璃打破,於是馬上有水灑下來。火撲滅後,整個灑水系統尚在,但感應器已殉職,不能再用。

  在免疫反應初期,T型淋巴細胞出動作戰,同時作出將來「鳴金收兵」的準備,方法是在自己表面豎起一個叫FasL的接受體。到適當的時間,例如外敵殲滅了,細胞會分泌Fas蛋白質,去貼緊FasL。這一個Fas7FasL組合,促使在戰場上的T細胞自我毀滅。免疫行動中也曾動用「軍火」(白介素),由干擾素(Interferon)起動。去到收兵之時,免疫系統會停止分泌各種白介素,再藉一個叫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的蛋白質,將一些白介素平息下來,也就是撤走軍火。日本京都大學一組學者,發現若是干擾了SOCS,各種「自體免疫」問題相繼出現(Int. Immunol., Vol. 16, pp. 303-314)。另一方面,SOCS往往會阻礙先天免疫反應。這方面的機制,可分為病理性及人為兩類。病理性阻礙的例子之一,是乙型肝炎。很多乙肝帶菌(正確的說法是「帶病毒」)者,早在孩童時期已開始帶菌。若小孩染上流感,痊癒後接觸到乙肝病毒,流感後出現的SOCS會干擾先天免疫(J. Immunol., Vol. 180, pp. 2034-2038),令乙肝病毒乘虛而入,感染肝細胞,然後再進一步,駐入肝細胞的細胞核,令患者成為「帶菌者」。人為者,乃是平日無故服食一些標榜「增強免疫」的所謂健康食品,免疫系統真的是「增強」(被激發)了,但找來找去都找不到敵人,於是出動SOCS把自己陣上的「兵」殺掉,就像灑水器中的零件,破了。免疫系統尚在,但痛失部分精兵,元氣大傷。

Thursday, July 03, 2008

另類屏障

  如果有機會去到寧波遊玩,有一處名勝不應錯過。這地方叫「天一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藏書樓,建於十六世紀。參觀之後,尚有兩處毗鄰的特色景點,可順便一看;不少人可能對後述這兩者興趣更大。其一是秦氏支祠,是一個祠堂,比天一閣「新」得多,建於民初,造型造工,均彰顯傳統民間工藝,集當時建築及裝飾之大成,尤其是裏面一座戲台,朱金木雕,金碧輝煌,若仔細觀看,可見是用了近千塊板榫搭接構成,盤旋而上,牢固巧妙。另有一處景點,當會令一般「師奶」心動,其主題乃麻將,詳述筒索萬的由來沿革,趣味盎然。

  回說天一閣。這名字取自「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因火是書樓的大患,希望能以水克火。建築物的前方,用人工挖了一個小湖,是為「天一池」,一方面美化環境,又可蓄水以防火。這像歐洲古時城堡外的護城河,在電影中可以見到,若要越過,須自城中降下一條橋。早幾周前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特輯,介紹世界各地風土文物,其中有一些城堡,外面只是圍著淺淺的一灘水,表面看來平平無奇,卻不知道淺水覆蓋著的,都是淤泥,人馬都走不過去,只能用特別訓練的騾子,敵人來到面前,無論怎樣慓悍,也不能一鼓作氣攻進去,城中居民自是安枕無憂。

  要建造保護層,不一定須用到硬橋硬馬。在人體中,皮膚是對外首要的屏障,它非常貼身,而且有彈性,除了有保護作用,皮下脂肪可以保暖,又可以藉之發汗散熱。另有腦部專門設計的血腦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它位於腦血管壁,嚴格限制東西進入腦組織。更有保護視網膜的「血視網膜屏障」,它的特色在於設有大量的維他命C接受體,以確保能吸收足夠的維他命C,才能保護其中的視錐細胞和視幹細胞。

  人體中尚有一種另類的保護層,此乃蓋住眼睛、氣管、胃和腸的黏液屏障。眼睛的黏液屏障有十微米深(一微米等於一百萬分之一米);胃壁的黏液屏障有300微米的厚度;腸壁的黏液屏障最厚,達700微米。厚的緣故是因為要減低食物磨損腸壁,不過,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防止細菌接觸胃壁和腸壁的上皮細胞。為什麼黏液可以防止細菌入侵?原來,細菌的表面有一類黏貼素(Adhesin),能牢牢攬住上皮細胞表面一種叫Mucin的蛋白質。上皮細胞拆解之法,是索性大量分泌水分和Mucin,造成黏液,細菌若攬住脫離了細胞的Mucin,可會「中計」,浮離後再不能走近。牛奶能消解某些腸胃不適,正是因為牛奶中奶脂小泡的表面有大量Mucin,能幫手吸走食物中的細菌(Biol. Neonate, Vol. 74, pp. 143-162)。

Wednesday, July 02, 2008

射住陣腳

  奇利Clay(後來易名為穆罕默德阿里)是有史以來最強的重量級拳擊手,曾連續兩次衛冕成功(三屆拳王),也曾取得奧運金牌。在六、七十年代,他的風頭比較今天的老虎活士更勁,家喻戶曉,不是拳擊迷也知其名。在1976年,有人安排他與日本的冠軍摔角手豬木(Inoki)比賽,兩雄相鬥,人人觸目;料不到卻是一場鬧劇。在十五個回合中,豬木從不站立起來,一直用腳攻擊奇利下身,奇利除了躲避,無計可施,一拳也打不出去,最終宣布和局,全世界大譁。在豬木而言,這是無可奈何,否則只要捱上奇利一拳,馬上得倒地不起;唯一對策,是以己之長,攻彼之短,希望打亂對方的陣腳。

  人體中呼吸道若受到感染,會有咳嗽、多痰及喉嚨痛的表徵;但往往不能遽爾斷言,到底感染是來自細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還是病毒(Influenza Virus)。去見醫生,醫生一般會開抗生素(Antibiotics),這是能專門對付細菌的藥,因為目前還沒有任何針對病毒的特效藥。若感染的是病毒,只得由他的免疫系統處理。免疫系統能向病毒宣戰,也能攻擊細菌;但兩者若接踵而來,可令其陣腳大亂。根據美國軍方的記錄,1918年全球5HN1流感災難時,在麻州的Camp Devens以及另一個在德州的Camp Logan兩個軍營中,有超過一半死者,是在流感痊癒後,死於細菌感染(JAMA, Vol. 71, pp. 1986-1987 ; Vol. 72, pp. 155-159)。這得稍稍解釋免疫的兩類反應:一是先天(Innate),另一是後天(Adaptive)。在肺組織內,防禦工作由巨噬細胞一手包辦。每一個人的細胞都有一類叫MHC的蛋白質,它的結構因人而異,是細胞的身份證。巨噬細胞分分鐘在檢查每一個細胞表面的MHC蛋白質,一旦碰到(缺乏MHC的)細菌或病毒,會立即用一種叫垃圾接受體(Scavenger Receptor)捉牢它們,拖它們進自己細胞中消化掉。之後,巨噬細胞會「急急腳」跑到淋巴結,將殘骸呈示給駐守在淋巴結的B型淋巴細胞及T型淋巴細胞。到此,先天免疫功德圓滿,交棒給B和T;免疫反應也就升級為後天免疫。T細胞的工作,包括快速分泌各種干擾素(Interferon)去殺死病毒。但其中對付流感的丙型干擾素,卻會嚴重干擾巨噬細胞垃圾接受體「做嘢」的機制;換言之,後天免疫干擾先天免疫(Nat. Med., Vol. 14, pp. 558-564)的操作,於是陣腳大亂,細菌在肺組織中大量繁殖,病人死於敗血病。怎樣去拆解這個烏龍?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乃是用白芍補健。原來白芍的主要成分,叫白芍醇(Paeonol),可以減低丙型干擾素(但還有甲、乙型干擾素去對付病毒)。因此,當呼吸系統出了問題,不妨飲白芍茶,替免疫系統射住陣腳。

Tuesday, July 01, 2008

激素催谷

  在眾多奧林匹克競賽中,柔軟體操應是最受歡迎項目之一,因為除了鬥力,尚講究姿勢,尤其是自由體操,配以音樂,動作有韻律,十分悅目。在男子組而言,膂力必不可少,所以運動員一般都是「大隻佬」,肌肉賁起;女子運動員則更著重有靈巧的身體,因此參賽者不適宜有太多肌肉。事實上,愈來愈多女選手是一些還未完全發育的小女孩。其他比賽項目,例如舉重、擲鐵餅等,氣力是不可少的,換言之,全靠肌肉。因此,有些參賽者會偷偷服用一些可以刺激肌肉增生的激素(Anabolic Steroid),硬生生把身體的能力推進一步。為了杜絕作弊,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成立了一個防止作弊的組織,叫World Anti-Doping Agency(WADA),它的主要工作,是化驗各選手在比賽前和比賽後的體液,也就是血和尿,以檢驗是否有雄激素(Testosterone),或一些由人工合成、結構和功能很像雄激素的化學物,例如Methandienone和Mesterolone。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至少兩個對策,可以試圖「博矇」。一是注射天然的雄激素。由於屬天然,即使驗出也可以強辭,死口咬定是運動員自己身體造出來的。二是服用一些特別為運動員度身訂造的雄激素。美國加州有一間灣區實驗室合作社(Bay Area Laboratory Co-Operative),發明了一個很像天然雄激素的化合物,叫TetraHydroGestrinone,在最初使用的一段時間,真的能騙過WADA的化驗。

  順便一提,很多健康食品店出售一類屬DeHydro Epi Androsterone的雄激素,說是可幫助一些玩健身者生長肌肉。有沒有效?差強人意。因為須口服,去到肝內,會被代謝掉90%,效果不大;但另一方面,不能多吃,否則有不良副作用。

  雄激素有它天然的生物效應,例如令人更專心、反應更尖銳、動作趨向靈活,也助增強記憶。在性方面,雄激素能增加男女的性慾(但不是性能力)。若在天然的雄激素之外再「補多一補」,卻可使情緒太高漲而失控(Mania)。更嚴重的,是當情緒從高處回落,人便會變得很沮喪,這個現象叫激素抽離(Steroid Withdraw)。這會令一些意圖作弊的運動員進退兩難:服藥會有被檢驗出來之虞;但若在比賽前停止服藥,沮喪會令他們失去鬥志,功敗垂成。到底,雄激素是如何幫助一位運動員增加肌肉的?正確地說,不是促進肌肉「新陳」的功能(Anabolism),而是減低代謝(Catabolism, Med. Sci. Sports Exerc., Vol. 22, pp. 331-340)。在這方面,愛滋病人的極速消瘦(Cachexia),以及長者的肌肉質量下降(Sarcopaenia)缺失,都可藉服用雄激素改善(J. Clin. Endocrinol. Metab., Vol. 86, pp.5108-5117;Nat. Clin. Pract. Endocrinol. Metab., Vol. 2, pp.14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