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16, 2008

腸炎

  曾經在早兩年前參加我講座的讀者,可能有留意我左邊肩膀隆起來,顯然比較右肩大得多,左右並不對稱。起因乃是源自體力勞動。在波士頓,冬天的時候須剷雪,夏天須剷草,用的都是重型機械。一接上電力起動,馬上要用左手操控,不可放鬆;右手則比較輕鬆,只是帶著它走,沒有左手那麼吃力。久而久之,左邊弄得「大隻」了。回美國後,想來想去,還須好好檢驗才放心。一照之下,原來是一個脂肪瘤。這可不能忽視;我於是住了一天醫院,將其割去。切下來才知道竟逾一公斤,幸好屬良性。手術後,醫生在傷口處肌肉中,留了一條塑膠管,以便導走傷口內的淋巴液。很奇怪,雖然插了一條粗如鉛筆的膠管,我完全不覺得痛,只是在開車時不太順手而已。一星期後覆診,醫生沒有打麻醉藥,一手便把膠管拉走,在拉的一刻,我也沒有痛感。這可能是因為手臂部分神經不多。若這個脂肪瘤長在腸,我相信必定會非常辛苦,因為腸內有很多神經,與腦部不遑多讓。所以,假如我們不小心吃了不清潔的食物,縱使只有一點點,也會覺得腸在打結,非常不舒服。很多人患了腸炎後,慢慢會進一步產生抑鬱,因為肚子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痛,一星期下來,不抑鬱才怪。但另一方面,若有事情放不下,天天牽掛,之後亦會轉為抑鬱,腸炎可能接踵而來。所以,腸炎和抑鬱,就好比蛋和雞,很難說到底是先有腸炎再生抑鬱,還是先抑鬱後腸才發炎。

  不過,無論誰先誰後,有一類叫三環抗抑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的藥,往往能治好腸炎。目前所知的解釋,是在於這一類抗抑鬱藥能刺激迷走神經(Vagus Nerve),分泌一個叫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的神經傳導物。主導發炎的巨噬細胞,表面有接受體能接收這神經傳導物,之後,它分泌白介素的機能會被抑制,發炎反應也就熄滅了(Gastroenterology, Vol. 131, pp. 1122-1130)。順便一提。最近我替一位經常患腸炎的讀者配了一種補健食品,成分包括蕁麻葉(nettle leaf)和薑黃素(curcumin)。天天服食之後,竟然立竿見影,醫生檢驗時,發覺生物指標(C-Reactive Protein)顯示,有長足的進步,令人十分鼓舞。

  除了可以舒緩腸炎之外,三環抗抑鬱劑還可以治療一個叫牛皮癬的自體免疫症。是這樣的,包裹著神經細胞的薄膜,含有一個很特別的脂肪,叫神經鞘髓磷脂(Sphingomyelin)。在發炎時,「白介素一」會刺激一個叫神經鞘髓磷脂酶(Sphingomyelinase)的生物催化劑,將神經鞘髓磷脂分解成為神經醯胺(Ceramide)。這神經醯胺去到皮膚,會毒死其中的角質細胞,令皮膚長出硬皮,成為牛皮癬。三環抗抑鬱藥能廢掉神經鞘髓磷脂酶,也就能藉之而大大降低神經醯胺的分量(Nat. Med., Vol. 14, pp. 382-392)。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