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02, 2006

心頭小鹿亂撞

  我在香港一本著名流行雜誌中,拜讀一位莫樹錦醫生的文章,內容提及他在念書時,曾自願參與藥物臨床測試。莫醫生說他的動機是為了想賺些外快,我相信這是自謙之詞。一般人不免怕死,肯以自己的身體供科研者測試,自必須有極大勇氣,甚至「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虧得有自願測試者,藥廠才能發展各種新藥。

  藥廠在招募志願者時,對一些第一次「下海」者特別感興趣,因為不少志願者做臨床試驗都屬「過來人」,經驗豐富之餘,身體還可說是「曾經滄海」。他們的生理反應,或多或少,已被各式各類的概念藥「摧殘」到不太正常。曾有一個抗花粉熱的概念藥做第一期臨床,在兩個性質差不多的測試中,竟有迥然不同的數據。深究之下,原來其中一位志願者乃賦閒在家的主婦,閒來無事,之前曾參加過好幾個測試來幫補家用。結果,身體出現了對藥的慣性(Habituation)。

  任何一個國家藥檢所的首要職責,必然是保障病人,防止一些沒有效用、甚至有害的化學物魚目混珠,流入市場。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所有概念中的藥,必須要在健康的志願者身上,證明有藥效兼無害,這是所謂第一期(Phase I)的測試。為了要保護這些健康的志願者,藥廠在申請做臨床測試前,須呈交一籃子的動物安全藥理學數據。這是最起碼的規條,但並不能保證絕對不會危害志願者。鑒於不同的國家有不盡相同的藥檢條例,在去年,一個負責協調各國藥檢的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Harmonization(ICH)制訂了規則:所有概念藥,若在動物實驗上發現能導致QT超過五秒的臨界量,藥廠必須先存專案測試,證實不會增加病人的QT,才可以申請新藥審批(New Drug Application, NDA)。

  什麼是QT?心之所以能「跳」,是因為神經不斷在有規律地刺激心肌細胞收縮(Depolarization)。心臟下方是心房(Ventricle)。每當心房收縮,血液便會被擠進血管;之後,心房必須要能夠舒張(Repolarization),才可以有再一次的收縮。假如心房舒張得慢了,便會出事。心臟收縮/舒張之間的時間,叫QT;在心電圖中,可顯示出收縮和舒張周期內的電流變化。若某一個藥妨礙心房舒張,即是延長了QT,有可能會擾亂心室和心房有條不紊的一收一放,造成心律不正(Arrhythemia)。當心律不正到達最嚴重情況(叫Torsade de Pointes, TdP)的時候,人往往會猝死(Sudden Death)。

No comments: